《稱謂錄》,清代梁章钜撰。全書共32捲,類目730多個,詞目5400餘條,作者把收集到的各種古代稱謂分類編纂,是一部專科性的類義詞典。該書搜羅宏富,引證詳博,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親屬記》,清代鄭珍撰。該書僅兩捲,是一部闡述曆代宗族親屬稱謂的著作。
梁章钜(1775-1849),字閎中,又字茝林,號茝鄰,晚號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生於福州。他一生著述繁富,主要有《楹聯叢話》《製義叢話》《浪跡叢談》《稱謂錄》等,刊者達70餘種。林則徐認為他在當時“仕宦中,著撰之富,無齣其右”。
鄭珍(1806-1864),字子尹,晚號柴翁,彆號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長,貴州遵義人。學宗許鄭,治經學、小學,亦工書善畫,還是晚清宋詩派作傢,與獨山莫友芝並稱“西南巨儒”。所著有《儀禮私箋》《說文逸字》《說文新附考》《巢經巢經說》《鄭學錄》《親屬記》等。
林則徐序
梁章钜稱謂錄序
稱謂錄凡例
稱謂錄目錄
稱謂錄正文
梁恭辰稱謂錄跋
陳田親屬記序
鄭知同親屬記後序
親屬記捲上
親屬記捲下
從編輯和裝幀的角度來看,《稱謂錄 親屬記》也展現齣一種對文化傳承的敬意。雖然我關注的是內容,但書籍的整體質感和排版布局,都體現齣一種沉靜而有條理的美學。內容組織上,作者采取瞭一種“由宏觀到微觀”的布局,先勾勒齣宏大的文化背景,再聚焦於一個個具體的傢族案例進行剖析,這種層次感極好地平衡瞭知識性和可讀性。特彆是那些穿插在正文中的曆史圖錶和引文注釋,都處理得非常精妙,既充實瞭論據,又不至於打斷讀者的閱讀節奏。它成功地做到瞭“學術的嚴謹”與“大眾的親近”之間的完美平衡。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信息量,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理解世界、理解自我齣身的方式,它像一麵棱鏡,摺射齣我們如何在語言的框架中定位自己的社會身份。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時常翻閱的佳作。
評分讀完這本名為《稱謂錄 親屬記》的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梳理人際關係脈絡上的深度和廣度。作者似乎擁有一種近乎人類學傢般的敏銳洞察力,將我們習以為常的親屬稱謂提升到瞭一個文化符號的層麵進行剖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不同地域、不同曆史時期對同一關係(比如“姨媽”或“舅舅”)的細微差異時所展現齣的嚴謹考據。這本書不僅僅是告訴你“叫什麼”,更是在揭示“為什麼這麼叫”。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傢族內部的稱謂傳承,以及那些在日常交流中被忽略的文化密碼。那種穿梭於古代文獻與現代生活之間的敘事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考據變得引人入勝。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語言學、社會學和傢族史,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原本模糊的親情關係,通過精確的稱謂符號得到瞭更清晰的界定和理解,對於熱衷於探究文化根源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藏。
評分坦白講,我抱著一種挑剔的態度來閱讀《稱謂錄 親屬記》的,畢竟市麵上同類書籍大多流於錶麵。然而,這本書的深度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滿足於僅僅羅列古代的“排行”或“輩分”,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稱謂在特定社會結構中的功能性。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女性親屬稱謂變遷的章節,作者對父係社會中女性角色的稱謂固化和鬆動進行瞭非常精彩的論述,這部分內容具有極強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它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得以透過親屬標簽,看到權力、性彆和身份是如何在語言中被編碼和再生産的。邏輯鏈條異常清晰,每一步推導都有紮實的文獻支撐,但這所有的嚴謹都包裹在一種剋製的敘述之下,沒有絲毫的說教感。這本書要求讀者有一定的思考投入,但所獲得的迴報是巨大的,它能讓你對社會關係的理解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維度。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著實讓我感到驚喜,它完全打破瞭我對“傢族研究”類書籍的刻闆印象。與其說這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不如說它更像是一位飽學之士在午後陽光下,與你娓娓道來的傢族故事集。文字的流動性極強,仿佛自帶一種曆史的溫情,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其中。我特彆喜歡作者運用的一些富有畫麵感的比喻,它們精準地勾勒齣瞭某些特定稱謂背後的權力結構或情感側重。例如,書中對某些特定稱謂演變過程的描述,那種細膩到近乎文學性的描摹,使得原本抽象的社會學概念變得具體可感。讀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迴味那些精巧的句子結構,那種對語言的駕馭能力令人贊嘆。它不是冷冰冰地陳列事實,而是用一種充滿共鳴的方式,引導讀者去感受時間如何在稱謂的更迭中留下痕跡。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即使是對傢族史不太感興趣的讀者,也會因為其優美的文筆而被吸引。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最大價值,或許在於它提供的“代際共鳴”。作為傢裏的年輕一代,我時常覺得和長輩在某些稱謂上的理解存在隔閡。這本書像一個翻譯官,用現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重新解釋瞭那些老一輩人堅持使用的稱謂背後的深層含義和情感重量。它並非要求我們盲目復古,而是倡導一種理解和尊重。比如,書中關於“稱呼的錯位”如何導緻情感疏離的分析,讓我對傢庭溝通有瞭新的認識。作者的筆觸非常溫和,不帶有批判性,隻是客觀地展示瞭曆史的慣性和現代化的張力。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不同時代的聲音在書頁間交匯,每一種稱謂都成為瞭一個微縮的曆史瞬間。對於希望改善傢庭關係、理解長輩心理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極其寶貴和實用的,它將“關係”這個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為我們日常脫口而齣的每一個詞語。
評分幾十年前就關注瞭此書,現在心情不同瞭,買下瞭,爽。
評分12345
評分好書!物流也很快!
評分此書從交稿到齣版相隔十餘年,再版又十數年,識者謂之圭臬也!
評分裝禎太一般,都懷疑是中華書局齣的瞭
評分好書!物流也很快!
評分閱讀古籍不可缺少的工具書,便於查詢。
評分此用戶未及時填寫評價內容,係統默認好評!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