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7

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医学科学院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医学
  • 医学科技
  • 科技发展
  • 健康
  • 报告
  • 2017
  • 中国
  • 科技
  • 医学
  • 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64689
版次:01
商品编码:1233194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页数:544
字数:8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7》是该系列报告的第八本。《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7》较之以往版本首次宏观系统介绍了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环境、医学科技投入产出等情况;并邀请院士、教授等专家分别从疾病领域、药物领域、医疗器械领域、基础前沿交叉领域四个方面梳理了我国科学家在医学科技领域所做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同时与世界典型国家进行对比,了解我国医学科技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为明确我国在医学科技领域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环境 1
一、中国医学科技发展基础 1
二、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政策法律法规 15
医学科技发展政策规划概述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 25
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进展 31
三、中国医学科技人才发展现状 39
医学科技人才发展现状 39
四、健康水平现状分析 45
典型国家健康水平横向对比评价 45
第二章 中国医学科技投入与产出 54
一、中国医学科技投入 54
国家级科研项目投入 54
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投入 66
国家转化医学科研基地建设 75
二、中国医学科技产出 80
医学文献分析 80
医药专利分析 113
药品及临床试验项目统计分析 121
第三章 中国医学科技药物领域研究进展 132
一、药学总论 132
二、政策与产业 144
国家医药改革进展 144
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实施现状分析 145
药物产业发展概述 152
创新药物研发成果 156
三、药物物质基础 160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160
化学药物晶型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165
糖类药物 172
新型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78
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研究进展 186
四、药物活性研究 189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189
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进展 198
药物基因组学 207
创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16
修饰型抗体研究进展 223
循环系统疾病——降脂抗凝研发及应用进展 227
耐药菌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232
五、药物领域亮点事件/特别关注 238
第四章 中国医学科技医疗器械领域进展 247
一、政策与产业 247
医疗器械政策与管理 247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概述 249
二、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253
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253
干细胞技术在晶状体、角膜和视网膜再生等领域的发展及应用 262
三、微创与手术机器人 267
微创植入技术相关研究进展 267
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276
四、诊断新技术 282
生物芯片研究进展及前景 282
测序技术和分子诊断 289
光学分子影像:成像技术、成像探针和成像应用 298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307
五、放射治疗新进展 314
放射治疗发展报告 314
六、医疗器械亮点事件/特别关注 317
第五章 中国医学科技疾病领域进展 329
心血管领域创新性研究概况 329
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及应用科技进展 335
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340
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的思考 350
实体肿瘤诊疗进展 360
新时代下我国肾脏疾病谱的变迁 367
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研究 371
肾脏疾病分子诊断和分子分型体系的研究进展 376
健康医疗大数据在泌尿系统疾病领域的应用 384
哮喘防控进展研究——《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解读 390
妇产科领域妊娠相关疾病的重大进展 393
新生儿医学研究进展 397
糖尿病研究进展 402
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404
病毒性肝炎防控进展 412
艾滋病研究进展 419
结核病研究进展 422
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现状及未来 427
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433
失眠及强迫症防治进展 441
可视化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研究进展 449
颅脑创伤研究及治疗技术进展 453
大气污染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457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464
药物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472
白血病治疗研究进展 478
城市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与推广进展 483
第六章 中国医学科技基础、前沿交叉领域进展 489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及监管进展 489
肠道微生态与疾病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497
肿瘤微环境研究进展 502
胰腺癌易感基因的发现及其功能研究 508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510
中医药转化医学发展模式概述 515
水环境全氟化合物污染状况及风险性评估 521
《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7》 引言 2017年,对于中国医学科技而言,是承前启后、意义非凡的一年。在全球科技浪潮的深刻影响下,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力推动下,中国医学科技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度分析2017年度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的现状、成就、挑战与未来趋势,为政策制定者、科研工作者、产业界人士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份详实、权威的参考。 第一章:宏观政策环境与战略导向 2017年,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了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模式转变。医学科技作为支撑“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驱动力,其在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康复护理以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 国家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医学科技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项目在医学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鼓励源头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协同效应: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例如,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全面推进,激励了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提速,缩短了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进入市场的周期。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深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医学科技合作,与世界各国在疾病防控、疫苗研发、新药创制、医疗技术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积极输出中国在某些领域的科研成果。 第二章:关键领域成就分析 2017年,中国医学科技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生物医药与精准医学的飞跃: 基因组学与分子诊断: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我国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肿瘤、遗传性疾病等领域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方面。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细胞治疗与免疫治疗: CAR-T等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在中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难治性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我国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也走在前列。 创新药物研发: 随着审评审批改革的加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成功获批上市,涉及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领域。新药研发管线不断丰富,研发效率显著提升。 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突破: 影像诊断设备: 在CT、MRI、PET-CT等高端影像设备领域,国产化率逐步提升,部分国产设备的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降低了医疗成本。 微创介入治疗器械: 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等领域的国产介入器械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体外诊断试剂与设备: 在分子诊断、免疫诊断等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体外诊断试剂和设备性能不断提升,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 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识别、病灶检测、疾病风险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在部分三甲医院已实现辅助诊断应用,有效提高了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新药研发AI加速: 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靶点发现、分子设计、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环节,显著缩短了新药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 智能健康管理: 智能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APP等与AI技术结合,为个体健康管理提供了更便捷、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的科技支撑: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 基于大数据和基因组学技术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为突发传染病的快速响应和有效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 疫苗研发: 在流感疫苗、HPV疫苗等领域,我国的疫苗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疫苗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疾病预防提供了有效手段。 慢性病防治的科技手段: 针对高发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精准干预和健康管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人才队伍建设与国际化进程 人才是医学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17年,中国在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方面持续发力。 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 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吸引了大量海外优秀医学人才回国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对国内医学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医学科技人才队伍。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和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复合型人才。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的拓展: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和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医学科技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了中国医学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第四章: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瓶颈 尽管成就斐然,中国医学科技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瓶颈。 源头创新能力仍需加强: 尽管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突破,但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我国在原创性、颠覆性医学科技成果的产出方面仍有差距,基础研究的原创性和深度有待提升。 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高: 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临床应用转化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虽然政策层面不断推动,但市场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激励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 高端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 在某些关键性的医疗器械核心部件、高端诊断试剂原料、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等领域,依然存在对外依赖的情况,制约了我国医学科技的自主可控能力。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医学科技研发投入、人才资源、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科研伦理与监管体系的完善: 随着新技术、新疗法的不断涌现,科研伦理和监管体系的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伦理审查和监管机制,保障科技发展的健康有序。 第五章: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中国医学科技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更加聚焦精准化、个性化医疗: 随着基因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融合,未来的医疗将更加强调个体差异,实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个性化健康管理。 数字医学与智慧医疗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深度赋能医疗健康,构建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效率和可及性。 重大疾病防治的科技攻坚: 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病等重大疾病,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寻求新的突破。 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强化: 科技将在疾病预防、早期筛查、健康监测、慢病管理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推动医疗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学的崛起: 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生物技术有望在药物制造、疾病治疗、生物材料开发等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 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加快: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阐释中医药理论,推动中药新药研发和质量控制,提升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 在全球医学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同时也将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在全球医学科技格局中的话语权。 结语 2017年是中国医学科技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医学科技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朝着建设世界医学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本报告的发布,旨在为理解中国医学科技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个客观的视角,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医学科技的进步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7》这个标题,给我一种庄重而专业的感受。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中国在2017年医学科技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深度分析。例如,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中国的医学影像诊断、药物研发流程等方面是否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在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领域,2017年的科技发展又带来了哪些新的工具和策略?这本书是否能够帮助我理解,中国的医学科技发展是如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的,又是如何应对全球性的健康挑战的?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的案例,以及跨学科合作在医学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评分

作为一名对医学史和科技发展史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在某个特定时期医学科技的进步,就像是在翻阅一段重要的历史篇章。《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7》这个名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非常想知道,在2017年,中国在哪些医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又是如何改变我们对疾病的认知,如何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我想看看,除了大家熟知的那些大型科研项目,有没有一些相对“小众”但意义深远的医学突破。这本书是否能带领我深入了解那些隐藏在新闻报道背后的科研细节,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攻克难关的?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切实惠及大众的医学技术,比如在癌症治疗、慢性病管理、罕见病研究等方面,2017年有哪些新的进展?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或者对一些关键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解读,那就再好不过了。

评分

对于《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7》这本书,我最直接的期待是它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了解中国医学科技在2017年整体的发展态势。我想知道,在国家层面,有哪些战略性的医学科技项目在推进,它们的目标是什么?在国际医学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医学科技的优势和劣势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数据分析,比如科研投入、论文发表数量、专利申请情况等,来佐证其论点?我个人也比较关注医学科技的转化应用,即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是如何转化为实际的医疗服务和产品的。2017年,有哪些医学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为社会带来了实际的效益?这本书能否解答这些疑问,让我对中国医学科技的“中国故事”有更深的理解,我拭目以待。

评分

拿到《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7》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或许是一本能够让我“涨知识”的书。我一直觉得,医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有时候普通人很难跟上它的步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为我梳理清楚2017年中国医学科技领域的一些关键进展。比如,在那些一直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等领域,2017年是否有新的治疗方案或者研究突破?在生命科学的前沿,比如干细胞研究、再生医学等方面,中国在2017年的发展情况如何?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科研项目介绍,或者对一些重要的医学发现进行科普式的解读,那我一定会非常受益。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提升自己对现代医学的认知水平。

评分

这本《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17》的名字一听就充满了信息量,非常吸引我。我一直对国家在医学科研领域的投入和产出非常感兴趣,想了解一下这些年中国在尖端医学技术、新药研发、疾病防控策略等方面究竟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突破。尤其是2017年这个时间点,我很好奇当时有哪些新兴的医学技术开始崭露头角,或者有哪些曾经的科研项目在这一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我个人对基因编辑、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前沿领域尤为关注,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见解,让我了解这些技术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也想知道,在这些科技发展的背后,有哪些重要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机制在发挥作用,毕竟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强大的国家层面的推动。这本书是否能够让我对中国医学科技的整体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是我期待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