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心理学家给青少年的自我成长行动计划,告别半途而废、害怕困难、缺乏毅力。
23个可操作的行动建议,在轻松互动中获得坚持不懈的力量。
随书附赠“行动笔记本”,帮助青少年更好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作序推荐;印象笔记CEO唐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张莉莉、福州市高考文科状元柯子蕴、石家庄市高考理科状元梁博、郑州市高考文科状元罗仪涵联合推荐。
青少年阶段是每个人性格形成、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是提升核心能力、建立高效学习习惯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本书旨在帮助青少年提升自己的坚毅水平,通过引导青少年理解坚毅的内涵、建立坚毅的思维模式、积极行动以及克服困难,帮助青少年变得更加坚毅,从而实现对自己重要的人生目标。
作者:卡伦?巴鲁克-费尔德曼
博士,临床心理学家,认证学校心理指导师。她在纽约有自己的心理诊所,并且是纽约哈里森学校的心理指导师。她通过发表文章、举办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题的工作坊,帮助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应对自己的情绪,调节、改善自己的行为模式。
译者:黄玮琳
华南师范大学讲师,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CM)博士,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心理学、演奏焦虑、幼儿音乐教育。世界音乐教育学会、音乐心理学学会(SEMPRE)会员。
推荐序 胜任未来:以“优能力”助力青少年终身成长
原版推荐序
前言
第一章 理解坚毅
01 坚毅:在重要的事情上坚持不懈
02 了解自己的坚毅程度
03 你在哪些领域还需要更加坚毅?
04 坚毅公式
05 从积极角度设定坚毅目标
第二章 培养坚毅的思维方式
06 两种思维方式:与未来的自己相连
07 发现思维陷阱
08 化悲观为乐观
09 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10 “暂时”的力量
11 把失败当作成长的机会
12 坚毅思维回顾
第三章 用行动诠释坚毅
13 设定有效的目标
14 刻意练习成就完美
15 把目标放在重要位置
16 培养自控力:如何不吃那颗棉花糖
17 让坚毅成为习惯
18 坚毅行动回顾
第四章 克服困难,走向坚毅
19 结合价值观,树立更高的理想
20 正念和感恩
21 应对压力
22 寻求支持,加入坚毅团队
23 终极目标:坚毅的人生
致谢
参考文献
坚毅:在重要的事情上坚持不懈
河流能够冲破岩石,并非因其力大无穷,而是因为坚持不懈。
你需要知道的
想象一下,一群才华横溢的青年人参加美国拼写大赛, 所有的竞争者都很聪明,但是谁才能最终摘得桂冠?
想象一下,一群西点军校的学员,全部都身体强壮、能力突出,然而在经历“野兽营”的魔鬼夏训后,其中的一些人却能比别人更成功。
在这两个例子中,造成差别的不是天赋或者智商,而是坚毅。
在拼写大赛中,最坚韧不拔的参赛者才能进入总决赛,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或者天生更擅长拼写,而是因为他们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进行了更多的练习。
对于军校学员们,坚毅比智力、领导力或身体素质更重要。拥有坚毅品格学员是永不放弃的,而且这些学员会在挑战训练中做得更好。
坚毅是什么?
作为心理学家、作家和坚毅领域的权威专家,安吉拉·达克沃斯认为,坚毅的品格是指“对长期及有意义的目标的激情和毅力”。这种激情不是指短暂的热情或痴迷。这种激情是一种方向,是一种承诺。坚毅是一种让你专注于完成某一长期目标的能力。它能够让你在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上坚持不懈——例如长期为一个项目不断努力或者多年坚持一项运动。当你拥有这种激情,你就能在困难或者无趣的任务中保持专注。
坚毅也是一种毅力。毅力意味着坚持不懈,意味着即使在经历困难或失败后也能继续努力。毅力是即便你被队里淘汰了,也会继续坚持训练,这样一来明年你还可以继续尝试。毅力也是社交并不如意后的重新振作,这意味着每一次相遇(无论好还是坏)都表示你离获得更多友谊的最终目标更近了一步。
只有当你可以长期把这两种品质——激情和毅力——结合在一起时,你才能认识到坚毅带给你的所有好处。
为什么坚毅很重要?
坚毅之所以对我们很重要,是因为通过激情和毅力,我们可以把天赋转化为能力。尽管天赋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努力或坚毅,天赋就只是一种未开发的潜力。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把天赋转化为能力,从而走向成功。如果说天赋很重要,那么努力则是重中之重——就像达克沃斯在下面的公式中所描述的:
坚毅=努力
天赋×努力(坚毅)=能力
能力×努力(坚毅)=成功
比如说,你可能有一定的喜剧天赋,但是为了把这种天赋转化为能力,你需要不断地努力(坚毅)。如果你按照制订的计划不断努力(比如尝试讲笑话,在镜子前面练习),你就会取得进步,从而走向成功。像吉米·法伦(Jimmy Fallon)、艾米·舒默(Amy Schumer)和杰瑞·宋飞(Jerry Seinfeld)这样的喜剧演员,他们不仅仅有天赋,还坚持用他们的天赋去练习,去提高他们的能力。
让我们听一听下面几位青少年对坚毅的看法,看看对于他们来说坚毅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坚毅是重要的。
“在健身课上,我们一开始都要做核心肌群训练,比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班里的其他人会抱怨,不去练习,但是我告诉自己:我喜欢核心肌群训练,它可以让我进步。我知道做这些训练最终会让我拥有更加健美、结实、健康的身体,这种想法让我能够坚持努力,坚持上课和训练。”
——尼娅,高三学生
“在我读高中时,我生病了,耽误了很多课。我觉得我不了解朋友们的近况,在班里的成绩也落后了。当我病好了一些,我就特别想转学,但是我依旧回学校上课了,我觉得自己表现出了坚毅的品格。尽管我的一些朋友变了,但我发现了谁是我真正的朋友。现在我已经上大学了,我知道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都能够振作起来。”
——琳赛,大一学生
“在我小时候,我妈妈不喜欢看见我心烦意乱的样子。每当我生气或者难过时,她都会插手来帮助我解决问题。我知道她很想帮我,但是我更希望她让我自己去体验这些情绪和问题。等我长大以后,我发现我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应对生活中的起伏。于是我很努力地去让自己变得更加坚毅,现在我可以直面挑战,而不是放弃。变得更坚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我知道从长远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件对我大有裨益的事情。”
胜任未来:以“优能力”助力青少年终身成长
如果要概括性地评价中国式的基础教育,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核心现象,那就是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在内的绝大部分教育者,都相对擅长教给孩子知识,相对擅长教育出优秀的成绩,而在培养孩子优秀的终身学习能力、优秀的核心人格素养方面,就常常不那么擅长了。
如果顺着一个因果逻辑——“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来看的话,我们会清晰地发现:因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成绩好的孩子为核心目标,便有了以学业学习为主、追求学习成绩的教育过程,因而也产生了相应的教育结果,那就是培养出了一批在学习成绩上优秀甚至出类拔萃的孩子,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则成为这种教育逻辑下的“残次品”。今天,我们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反思这种教育理念。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一个拥有优秀学习品质和人格特质的孩子,会比一个躺在中考、高考成绩簿上的优等生在未来走得更远;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优秀的学习品质和人格特质远比一时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更加有益。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之一,既面临很多成长的挑战,又充满了发展的契机。经历着身体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在外形上与成人的差异迅速缩小,但事实上,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却远远没有成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会开始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并构筑丰富的内心世界,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甚至与父母、老师发生冲突,更加关注伙伴关系并且非常注重他人的评价,也更容易出现学习动机问题、产生厌学情绪……青少年正经历着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出现了更加多元的成长性需求。作为教育者,无论是父母的角色,还是教师的角色,如果仍然只把关注点聚焦在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青少年其他方面的成长性需求,就容易出现问题了。
前一段时间发生了一起某高三学生因为未能控制住爆发的情绪将班主任刺死的悲剧,我也专门就此事撰写了评论。这个案例虽然属于极端个案,但类似的事情其实并不少见。这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完全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行为,压抑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性需求。教育者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要倾听他们成长的声音,给他们更多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真正放飞自我、健康成长。成绩不是一切,成长却伴随终身,着眼孩子的一生,培养孩子的终身学习能力、人格素养,远比眼前的成绩重要!单纯的知识学习不能应对未来处处人工智能、变化日新月异的社会,只有具备优秀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人格素养,才能胜任未来!
我认为,拥有优秀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人格素养的人,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自我认知,拥有健康的自尊和自信,对未来乐观积极,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迎难而上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人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卓越的成就,我相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围绕发展青少年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核心人格素养的目标,一套不错的图书产品——“青少年‘优能力’成长手册”应运而生。我们这里提出的“优能力”,既有从字面上理解的“优秀能力”之意,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优能中学的品牌力。
这套由新东方优能中学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打造的成长手册,由美国资深心理学家撰写,严格遵循心理学方法,讲究科学性,涵盖执行力、坚毅力、自信力、积极思维力、情绪自控力等影响孩子终身竞争力的核心主题。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批有哈佛、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国内外名校教育学、心理学学术背景的青年学者将其翻译成了中文。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全部是可付诸实践的,每本书都提供一个详尽的行动计划,实用性及操作性很强,非常适合青少年作为自我成长的行动计划来使用,也适合家长、教师作为参考书目来阅读。
开卷有益,希望这套书能够为中国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尽绵薄之力!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我作为一个家长,特别关注孩子在面对困难时的反应。有时候,看到他们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或者和小伙伴闹了点小矛盾就垂头丧气,真的挺心疼的。而“坚毅力:青少年告别畏难放弃的行动计划”这个书名,立刻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孩子建立内在韧性的书,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要坚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畏难放弃”背后的心理机制,让青少年们理解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且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放弃的边缘的。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帮助他们打破这种循环。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如何设定现实可行的目标、如何分解复杂任务、如何从错误中学习、以及如何庆祝每一次微小的进步的指导。我很想知道,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工具,比如思维导图、目标追踪表,或者情绪日志,来帮助孩子们可视化他们的进步和挑战。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教会孩子们如何培养一种“成长型思维”,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并且给出清晰可行的“行动计划”,那对任何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将是巨大的帮助。
评分“坚毅力:青少年告别畏难放弃的行动计划”,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让人觉得它直击痛点,而且充满了解决方案。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可能面临着比我们当年更多、更复杂的挑战,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等,很容易让他们感到无力和想要放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坚毅力”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对青少年如此重要。更重要的是,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我设想,这可能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包含了一些可以直接上手实践的技巧和策略。比如,如何设定有意义的目标,如何有效地分解任务,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以及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我尤其好奇,这本书是否会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关注最终的结果。我希望它能教会孩子们欣赏自己在努力过程中所付出的汗水和智慧,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能从中找到成长的意义。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们建立起一种“不怕犯错,勇于尝试”的心态,让他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而是学习和进步的必经之路,那它一定会成为一本非常宝贵的成长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特别有力量,感觉像是为那些在成长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挫折、容易打退堂鼓的孩子们量身定做的。我最看重的是“行动计划”这四个字,这说明它不仅仅是讲道理,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我知道很多青少年在学习、人际交往或者发展兴趣爱好时,都会面临困难,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愿意坚持,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坚持下去。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清晰、易懂、可操作的策略,比如如何设定小目标,如何应对失败,如何建立积极的心态,那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太及时了。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畏惧困难而选择放弃。通过这本书,他们应该能学会如何正视自己的情绪,如何找到内驱力,并且一步一步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而且,我个人认为,培养“坚毅力”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挑战,更是为了塑造孩子未来应对人生起伏的品格。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浅出地阐述这一点,让孩子们明白坚毅力将是他们一生宝贵的财富,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课外读物”,而是一本“人生指导手册”。我非常期待它能给孩子们带来真正的改变。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坚毅力:青少年告别畏难放弃的行动计划”,听起来就充满了一种积极的力量,似乎能给那些在成长的道路上常常感到迷茫和挫败的少年们带来希望。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孩子在面对挑战时会毫不犹豫地迎难而上,而另一些孩子则很容易选择退缩。这其中的关键,或许就在于“坚毅力”的培养。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抽象的“坚毅力”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的。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克服思维误区的方法,例如“灾难化思维”或者“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我期待它能够引导青少年们去审视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且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它们。同时,“告别畏难放弃”这个词组,让我对这本书的实际效果充满了期待。它是否会给出一些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孩子们从小的挑战开始,逐步建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渐克服对困难的恐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用充满智慧和鼓励的语言,陪伴青少年们走过这段蜕变之旅,让他们明白,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都是在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坚强、更勇敢的未来。
评分我一直觉得,在这个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孩子们最需要学会的不是如何一次性做到完美,而是如何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并且继续前行。这本书的名字“坚毅力:青少年告别畏难放弃的行动计划”,恰好触及了我心中最担忧的一个方面。我常常看到一些很有潜力的孩子,因为一点点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彻底放弃。这种“畏难放弃”的心态,如果不能及时纠正,真的会阻碍他们未来的发展。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具体地引导青少年们去“告别”这种心态。是会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来引发他们的共鸣?还是会提供一系列有趣的练习来帮助他们改变思维模式?我特别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管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因为很多时候,放弃的根源在于内心的恐惧和自我怀疑。如果这本书能教会孩子们如何把“我不行”的想法转化成“我可以试试看”的积极信念,那真是功德无量。而且,“行动计划”这个词让我觉得非常有落地性,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指导。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会有一些鼓励孩子去实践、去尝试、去犯错、再去修正的建议,让“坚毅力”真正内化成他们的能力。
评分还行吧,印刷不错,内容可以看看!
评分好好
评分儿子说很好。
评分满意,一直京东自营图书
评分好好
评分不错
评分好的
评分内容不错?
评分这本写的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