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三版)

植物生理学(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武维华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生理学
  • 植物学
  • 生理学
  • 植物生物学
  • 生命科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第三版
  • 植物生长
  • 植物代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53188
版次:01
商品编码:1233721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页数:432
字数:8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植物生理学(第三版)》编者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通行的植物生理学教材内容及新研究进展,对《植物生理学(第三版)》进行了修改,力图使内容在基础性、包容性、通用性、先进性和参考性等方面达到统一。《植物生理学(第三版)》全面阐述了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研究进展等内容,同时介绍相关实验技术,将研究思路、方法与理论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植物生理学(第三版)》分四部分(植物细胞、水分与矿质营养,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及能量转换,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环境生理),共16章。书后设有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以便查询相关知识。

目录

目录
娄成后第一版序
许智宏第一版序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1
一、植物生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内容 1
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历史 2
三、植物生理学与生产实践 6
四、21世纪的植物生理学发展前景 8
思考题 8
第一部分 植物细胞、水分与矿质营养
第一章 植物细胞 10
第一节 细胞的膜系统 11
一、质膜 11
二、内膜系统 12
第二节 细胞核 16
一、细胞核的结构 16
二、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运输 17
第三节 细胞骨架 19
一、微丝 19
二、微管 20
三、细胞骨架的马达蛋白 23
第四节 细胞壁 23
一、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 23
二、细胞壁的功能 28
第五节 胞间连丝 28
一、胞间连丝的结构、分布和形态 28
二、物质通过胞间连丝的运动 30
第六节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31
一、受体 32
二、GTP结合调节蛋白 32
三、第二信使系统 33
四、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34
五、细胞信号转导网络 34
小结 34
思考题 35
第二章 水与植物细胞 36
第一节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36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 37
一、水势 37
二、水分的运动 39
三、植物细胞水势 40
小结 44
思考题 45
第三章 植物整体水分平衡 46
第一节 水分吸收 46
一、土壤中水分的状态 46
二、根的吸水 47
第二节 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9
一、木质部结构 49
二、木质部水分运输速率 49
三、木质部水分向上运输的机制 50
第三节 蒸腾作用 52
一、植物蒸腾的方式 52
二、蒸腾的指标 53
三、气孔蒸腾 54
四、蒸腾的意义 60
五、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 60
小结 61
思考题 61
第四章 植物细胞溶质跨膜运输机制 62
第一节 生物膜的物理化学特性 62
一、生物膜的“两亲性”和“绝缘性” 62
二、跨膜电化学势梯度 63
三、能斯特方程和跨膜电位 64
第二节 细胞膜结构中的跨膜运输蛋白 66
一、离子通道 66
二、载体蛋白 68
三、离子泵 69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机制 71
一、被动运输 71
二、主动运输 72
第四节 植物细胞氮、磷、钾、钙的跨膜运输系统 74
一、氮的跨膜运输系统 75
二、磷的跨膜运输系统 76
三、钾的跨膜运输系统 77
四、钙的跨膜运输系统 78
小结 81
思考题 81
第五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和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82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82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82
二、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和确定方法 83
三、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概述 85
四、植物的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 91
五、植物的缺素诊断 92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输 93
一、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和过程 93
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94
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95
四、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96
五、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97
第三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98
一、氮的同化 98
二、硫的同化 102
三、磷的同化 103
第四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103
一、作物需肥特点 103
二、施肥指标 104
三、发挥肥料利用效率的措施 105
第五节 植物的无土栽培 105
一、无土栽培的种类和设施 105
二、植物无土栽培营养液 105
三、无土栽培的优点和发展前景 106
小结 107
思考题 107
第二部分 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及能量转换
第六章 光合作用Ⅰ:植物对光能的吸收与转换 110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11
一、叶绿体的结构 111
二、光合色素 113
第二节 光能的吸收和传递 117
一、光的性质 117
二、光能的吸收和传递 117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与电子传递 119
一、光化学反应 119
二、反应中心 120
三、光合电子传递 121
第四节 叶绿体中的ATP的合成 129
一、ATP合酶 129
二、ATP产生的机制 130
三、光合磷酸化的抑制剂 131
第五节 光能的分配调节和光保护 131
一、光能的分配调节 131
二、光抑制与光保护作用 133
小结 135
思考题 136
第七章 光合作用Ⅱ:光合碳同化 137
第一节 光合碳同化的C3途径——卡尔文循环 137
一、卡尔文循环的反应步骤 137
二、卡尔文循环的调节 140
三、光呼吸 142
第二节 光合碳同化的C4代谢途径 145
一、C4植物 145
二、C4途径 146
三、C4途径的调节及其生理生态意义 148
第三节 景天酸代谢途径 149
一、CAM植物的碳固定 149
二、C3植物、C4植物与CAM植物光合特性比较 150
第四节 光合产物蔗糖与淀粉的合成 151
一、蔗糖的合成 152
二、淀粉的合成和动员 153
三、同化物在叶绿体与细胞质基质间的分配 156
第五节 光合作用生态生理 158
一、植物的光合速率 158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58
三、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 162
小结 164
思考题 164
第八章 植物的呼吸代谢及能量转换 165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165
第二节 植物呼吸代谢的途径 166
一、底物氧化途径 166
二、呼吸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 172
第三节 植物呼吸代谢的调控 179
一、糖酵解的调节 179
二、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180
三、线粒体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链活性的调节 180
四、交替途径的调节 181
第四节 植物呼吸作用的指标及影响植物呼吸的因素 181
一、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 181
二、影响植物呼吸的自身因素 182
三、影响植物呼吸的外界因素 182
小结 184
思考题 184
第九章 植物次生代谢物 185
第一节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种类与作用 186
一、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186
二、萜烯类 189
三、含氮化合物 191
第二节 植物次生代谢的生态意义 193
一、植物次生代谢物与植物抗病性 193
二、植物次生代谢与植物抗虫性 195
三、植物次生代谢与植物化感作用 196
四、植物次生代谢的其他生态意义 198
第三节 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 199
一、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的策略 199
二、农作物品质及抗逆改良 200
三、药用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 200
小结 201
思考题 201
第十章 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分配 202
第一节 韧皮部中的同化物运输 202
一、韧皮部是同化物运输主要途径的实验证据 202
二、韧皮部的结构与功能适应 203
三、韧皮部运输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形式 205
四、韧皮部运输的方向和速率 206
五、韧皮部运输的机制 208
第二节 同化物的装载和卸出 211
一、韧皮部的装载 211
二、韧皮部卸出 216
三、库-源转变过程中的装载和卸出途径 218
第三节 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 219
一、同化物的配置 219
二、同化物的分配 220
三、韧皮部中的大分子信号与植物的生长发育 222
四、同化物的再利用和再分配 223
小结 223
思考题 224
第三部分 植物的生长发育
第十一章 植物生长物质 226
第一节 生长素 226
一、生长素的发现 226
二、生长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 229
三、生长素的生理功能 235
四、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237
第二节 赤霉素 239
一、赤霉素的发现 239
二、赤霉素的结构 239
三、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 240
四、赤霉素的生理功能 243
五、赤霉素的信号转导 246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 248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248
二、细胞分裂素的结构与活性 249
三、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 250
四、细胞分裂素的生理功能 252
五、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 256
第四节 脱落酸 259
一、脱落酸的发现 259
二、脱落酸的结构与活性 259
三、脱落酸的生物合成、运输和代谢 260
四、脱落酸的生理功能 263
五、脱落酸的信号转导 265
第五节 乙烯 267
一、乙烯的发现 267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和运输 267
三、乙烯的生理功能 270
四、乙烯的信号转导 273
第六节 油菜素甾醇 276
一、油菜素甾醇的发现 276
二、油菜素甾醇的结构 276
三、油菜素甾醇的生物合成及代谢 276
四、油菜素甾醇的生理功能 277
五、油菜素甾醇的信号转导 279
第七节 茉莉素 281
一、茉莉素的发现 281
二、茉莉素的结构与生物合成 282
三、茉莉素的生理功能 282
四、茉莉素的信号转导 283
第八节 独脚金内酯 284
一、独脚金内酯的发现 284
二、独脚金内酯的结构 285
三、独脚金内酯的生物合成 285
四、独脚金内酯的生理功能 286
五、独脚金内酯的信号转导 286
第九节 水杨酸 287
一、水杨酸的发现与结构 287
二、水杨酸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287
三、水杨酸的生理功能 288
四、水杨酸的信号转导 288
第十节 其他植物生长物质 289
一、多胺 289
二、多肽类的生物活性物质 290
小结 290
思考题 291
第十二章 植物的生长与分化 293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93
一、植物细胞分裂与生长 293
二、植物细胞分化 294
第二节 植物的生长和分化 296
一、植物生长分化的特点和控制 296
二、植物的胚胎发育 297
三、种子的萌发 300
四、植物的营养生长 301
五、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310
第三节 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12
一、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312
二、光敏色素 313
三、植物的蓝光、紫外光反应 317
第四节 植物的运动 317
一、向性运动 317
二、感性运动 322
三、生物钟——生命的内源节律 323
小结 324
思考题 325
第十三章 植物成花诱导生理 326
第一节 植物从幼年期到生殖期的
生命之脉:探索绿色世界的奥秘 引言 植物,作为地球上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生命形式,它们的存在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从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到我们呼吸的氧气,再到我们眼前所见的斑斓色彩,无不与植物的生理活动息息相关。然而,对于这些默默无闻的绿色生命,我们又了解多少?它们是如何从一粒种子发芽成长,如何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又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繁衍?《生命之脉:探索绿色世界的奥秘》将带领你走进植物的内心世界,揭开它们神秘而迷人的生理机制,让你深刻理解植物如何感知、响应并影响着我们所处的地球。 本书并非枯燥的科学论述,而是一场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我们将从最基本的层面出发,层层深入,逐步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复杂与精妙。无论你是对自然充满好奇的学生,渴望深入了解植物世界的爱好者,还是希望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生命运作的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第一篇:根的序曲——植物的生命基石 无声的汲取:根系的秘密 根,是植物最不起眼的器官,却承担着支撑、固定和吸收的重任。本书将详细阐述根系的形态发生,从最初的胚根萌发,到形成复杂的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系统,展现植物生命初期的坚韧与生长。我们将深入探究根尖的结构与功能,解析根毛区如何高效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揭示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策略,以最大化地获取生存必需的养分。 物质的通道:水分和矿质的旅程 水分和矿质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元素。本书将系统介绍水分在土壤中的赋存状态、吸收方式,以及通过根系进入植物体内的复杂途径。你将了解到质流和蒸腾拉力的协同作用,以及水分子如何在植物体内沿着木质部进行长距离的运输。同时,我们还将深入探讨植物如何主动或被动地吸收各种矿质元素,分析不同矿质元素在植物生理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韧皮部进行分配和转运。 与大地共舞:根瘤共生与菌根的智慧 植物与微生物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共生关系。本书将重点介绍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互利共生,揭示固氮酶的神秘面纱,解释植物如何利用固氮菌将其吸收的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用的形态,从而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蓬勃生长。此外,我们还将探索菌根真菌如何与绝大多数植物形成菌根,扩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并协助植物吸收磷等难溶性矿质元素,展现植物与真菌之间“双赢”的生存智慧。 第二篇:绿色的交响——光合作用的奇迹 能量的捕手:叶绿体的奥秘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工厂”。本书将为你细致地描绘叶绿体的精巧结构,从外膜、内膜到基粒、基质,深入浅出地解析各个组成部分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你将了解类囊体膜上捕获光能的光合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碳的转化:从二氧化碳到糖的奇幻旅程 光合作用的核心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本书将详尽阐述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光反应中,你将理解光能是如何被转化为ATP和NADPH这两种能量载体的。在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中,你将跟随碳原子,见证二氧化碳如何被固定,并最终转化为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我们将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关键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让你理解植物如何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呼吸的平衡:能量的释放与利用 光合作用创造的有机物并非一成不变,它们还需要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释放出能量以供植物生命活动之用。本书将深入剖析植物呼吸作用的三个主要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你将了解葡萄糖如何被分解,能量是如何被储存到ATP中,以及这个过程如何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进行。我们还将探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植物如何在白天和夜晚进行能量的获取与利用。 第三篇:生命的搬运工——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水与矿质的垂直搬运:蒸腾作用的驱动力 水分和矿质从根部运输到叶片,是一个持续而高效的过程。本书将深入分析蒸腾作用在水分运输中的核心作用,解释叶片气孔的开合如何调控水分的散失,以及蒸腾拉力如何驱动水分在木质部中的上升。你将了解到植物如何通过改变气孔导度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平衡水分的获取和散失。 有机物的横向与垂直输送:韧皮部的智慧 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需要被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为生长、储存和繁殖提供能量。本书将详细阐述韧皮部在有机物运输中的作用,介绍筛管和伴胞的结构与功能,并解释“源-库”学说,分析有机物是如何从产生部位(如叶片)运输到需要消耗或储存的部位(如根、果实、种子)。你将了解到韧皮部的运输机制,如主动运输和压力流,以及环境因素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激素的信号传递:生命的指挥家 植物激素,是一类在植物体内起着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如同植物生命的“指挥家”,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应激反应以及环境适应。本书将系统介绍五大类主要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你将了解每种激素的合成部位、运输方式、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促进生长、控制分化、调节休眠、响应逆境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激素信号的理解,你将更深刻地体会植物生命的精妙调控。 第四篇:感知与响应——植物与环境的对话 对光的感知与响应:趋光性的奥秘 光,不仅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更是植物感知环境、定向生长的信号。本书将深入研究植物如何感知光照的方向、强度和质量,揭示光敏色素等光感受器的作用。你将了解植物如何通过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实现向光性生长,从而最大化地捕获光能。 对重力的感知与响应:根的向下,茎的向上 重力,是植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信号。本书将解析植物如何感知重力,并产生向重力性(根)和负向重力性(茎)的生长响应。你将了解到淀粉质颗粒在感应重力中的作用,以及重力信号如何通过激素传递,最终影响细胞的生长速率,从而实现植物对重力的定向生长。 对水分的感知与响应:缺水的呼唤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命脉。本书将探讨植物如何感知土壤水分的亏缺,以及这种感知如何触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气孔关闭、叶片卷曲、生长减缓,甚至休眠。你将了解植物的抗旱机制,包括渗透调节、活性氧清除以及脱落酸的合成与作用。 对温度的感知与响应:寒冷与炎热的智慧 温度,直接影响着植物的代谢速率和生长发育。本书将分析植物如何感知温度变化,并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反应。你将了解到低温诱导的春化作用,以及高温胁迫下植物的保护机制。我们还将探讨植物如何通过调整基因表达和代谢途径,来应对不同温度环境。 对病虫害的防御:生命的自我保护 植物并非被动的受害者,它们拥有复杂的防御系统来抵御病原菌和害虫的侵袭。本书将介绍植物的物理屏障(如角质层、细胞壁),以及它们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如次生代谢物、挥发性有机物等,用于驱赶害虫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你还将了解到植物如何通过信号转导途径,激活防御基因的表达,进行局部的或系统性的防御反应。 第五篇:繁衍与新生——生命的延续 花的语言:传粉与受精的舞蹈 花,是植物繁殖的器官。本书将深入解析花的结构,包括花瓣、花萼、雄蕊和雌蕊,并详细阐述传粉(花粉从雄蕊传递到雌蕊柱头)和受精(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的过程。你将了解不同传粉方式(风媒、虫媒、水媒等)的适应性,以及植物如何通过花色、花香和花蜜来吸引传粉者。 果实的演变:种子的保护与传播 受精后,子房会发育成各种形态的果实,为种子提供保护和传播的载体。本书将介绍不同类型的果实,如肉果、干果,以及它们在种子传播中的作用。你将了解到植物如何通过果实成熟、颜色变化、气味散发等方式,吸引动物协助传播种子,从而扩大种群分布。 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生命轮回的序曲 种子,是植物生命延续的希望。本书将探讨种子的休眠机制,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水分、光照)如何打破休眠,诱导种子萌发。你将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胚的生长发育,以及胚乳或子叶提供的营养物质的消耗。 结语 《生命之脉:探索绿色世界的奥秘》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带领你领略植物世界的无限精彩。通过对根系吸收、光合作用、物质运输、环境感知以及生殖繁衍等关键生理过程的深入解析,你将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植物生命的运作机制。希望这本书能激发你对植物更深层次的兴趣,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欣赏这些默默奉献的绿色生命,感受它们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无尽智慧。因为,它们是地球上生命之脉,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获得了一把打开植物世界宝藏的钥匙。《植物生理学(第三版)》在讲解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的同时,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案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部分,它不仅仅是描述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更是揭示了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它介绍了植物如何通过根系固氮来改善土壤肥力,如何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调节大气成分,以及如何通过蒸腾作用来影响区域气候。书中还探讨了植物在应对全球变化,如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读到这些内容时,我不仅对植物的生理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它们在我们地球生命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也让我对未来的绿色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颠覆了我过去对植物生长的认知!以前只觉得植物就是晒晒太阳,浇浇水,就能长起来,但《植物生理学(第三版)》却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复杂的术语和化学反应,更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释了植物内部发生的那些令人惊叹的生命活动。我记得有一章讲到光合作用,它没有简单地写个公式就带过,而是细致地分解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每一个步骤,从叶绿素捕获光能,到电子传递链的奇妙过程,再到卡尔文循环如何利用能量和二氧化碳合成糖分。读完这部分,我仿佛亲眼看到了植物细胞内那些微小的“能量工厂”是如何不知疲倦地工作的。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不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比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等。这解释了我之前的一些疑惑,比如为什么夏天中午光照很强,植物反而会“打蔫”,原来是高温导致气孔关闭,限制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同时也加剧了水分的蒸腾。这本书不仅有理论深度,更有实践指导意义,读完之后,我对待家里的盆栽都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开始思考它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植物的“内部运作”并没有太多好奇心,但《植物生理学(第三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部科幻小说,但里面的内容却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我特别喜欢关于植物应激反应的章节,它让我们看到了植物在面对各种不利环境时的“生存智慧”。书中详细介绍了植物如何应对干旱、盐碱、高温、低温、重金属污染等胁迫。我了解到,植物可以通过合成大量的渗透调节物质来维持细胞的膨放,可以通过产生热激蛋白来保护蛋白质免受高温损伤,可以通过激活抗氧化酶系统来清除有害的活性氧。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植物的“记忆”功能,比如一些植物在经历过一次干旱后,再次遭遇干旱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做出响应。这让我觉得植物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被动”,它们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修复机制。

评分

在我看来,《植物生理学(第三版)》是一本充满了“生命力”的书。它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描绘了植物体内那些看不见的精彩纷呈的生命活动。我尤其喜欢关于植物水分生理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述了蒸腾作用,而是详细解释了水分子是如何通过渗透作用和水通道蛋白,在细胞之间以及在植物体内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进行高效运输的。书中对蒸腾作用的论述更是入木三分,它解释了气孔的开合机制,以及蒸腾拉力是如何驱动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它还探讨了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策略,比如如何通过关闭气孔、降低蒸腾速率来节约水分,以及如何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来提高细胞的抗旱性。读到这些内容时,我仿佛能感受到植物在严酷环境下顽强生存的意志,也对那些沙漠中的生命充满了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水分对于植物来说,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更是它们与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着实让我惊叹。我一直觉得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千篇一律的,但《植物生理学(第三版)》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复杂和精妙的世界。它详细讲解了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从花药的发育、花粉的形成、胚珠的结构,到授粉、受精的过程,再到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命的奇迹。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植物授粉机制的部分,书中列举了各种各样的授粉方式,比如风媒、虫媒、水媒,以及它们各自的适应性演化。它还深入探讨了植物如何通过释放花粉管生长调节物质来确保受精的成功,以及不同植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生殖隔离机制。此外,无性生殖的部分也让我大开眼界,它解释了为什么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以及这些繁殖方式在植物适应环境和快速繁衍中的重要作用。读完这部分,我脑海中那些曾经关于植物生长和繁衍的模糊概念,都变得清晰而有序。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它不像传统的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探索性。《植物生理学(第三版)》让我看到了植物的“内在能量”,特别是关于能量代谢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两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机制,以及能量在植物体内的储存、运输和利用。我被其中关于ATP合成的详细解释所吸引,从质子梯度的建立,到ATP合酶的奇妙转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学的魅力。书中还详细阐述了植物如何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比如物质的合成、运输、分裂以及对外界信号的响应。更让我着迷的是,它还探讨了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的需求,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调整代谢途径来优化能量的分配。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植物需要“吃光”和“呼吸”。

评分

《植物生理学(第三版)》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如此的精妙和复杂,远远超出了我的日常认知。它不仅仅是关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这些基础的生理过程,更是将植物置于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去探索它们如何与外界互动。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植物感知和响应环境变化的部分所吸引。它详细阐述了植物如何通过分布在细胞膜上的各种感受器,感知光照、重力、温度、湿度、病原菌以及机械损伤等外界信号。例如,植物如何感知红光和远红光的变化来调控生长和开花,如何感知重力来定向生长,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将这些外界信号转化为体内生理反应。书中还讨论了植物如何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防御病虫害,或者吸引传粉者,这些都让我惊叹于植物作为一种生命体,其自身的防御和交流系统是多么的强大和精巧。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植物学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田野考察,只不过这次考察是在书中进行的。《植物生理学(第三版)》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详细的“植物行为指南”。它不仅仅满足于告诉我们“是什么”,更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例如,在讲述植物的矿质营养吸收时,它并没有止步于列出各种必需元素,而是详细解释了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功能,以及植物是如何通过根系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以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方式,高效地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离子。书中还介绍了离子拮抗和协同作用,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施肥过量反而会对植物造成伤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探讨了植物对土壤中养分缺乏的响应机制,比如一些植物会分泌特定的物质来溶解难溶性的矿物质,或者改变根系的生长形态来寻找更丰富的养分来源。这些细节让我对植物的生存智慧充满了敬意,也让我对如何更好地为植物提供营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植物生理学(第三版)》是一本真正能够激发读者思考的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我特别喜欢关于植物组织和器官发育的章节,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命体是如何从一个微小的细胞,经过复杂的细胞分裂、分化和形态发生,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书中详细阐述了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分裂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它还介绍了植物胚胎发育的过程,以及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在植物生长中的关键作用。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植物的“可塑性”,比如为什么同一株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下会长出不同的形态,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基因调控和环境信号的整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命体发育的精妙和多样性,也让我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拿起《植物生理学(第三版)》之前,我对植物的“内心世界”几乎是一无所知。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园丁,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了植物的生理奥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植物激素的部分。我一直以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杂乱无章的,但这本书却揭示了植物体内存在着一套精密的“指挥系统”——各种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它详细阐述了这些激素的化学结构、合成部位、运输方式以及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例如,生长素在植物顶端优势中的作用,赤霉素如何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伸长,细胞分裂素如何促进细胞分裂和延缓衰老,以及脱落酸和乙烯在植物应对逆境和果实成熟中的关键角色。读到这些内容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植物生长的例子,比如修剪枝条后为什么会促进侧芽萌发,植物为什么会向着光源生长,以及为什么有些果实成熟后会散发出特殊的香气。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植物并非被动地接受环境,而是通过内源激素的调控,积极地适应和应对外界变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