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到法治:華為人力資源管理方法

人治到法治:華為人力資源管理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丁偉華 陳金心 著
圖書標籤:
  • 華為
  • 人力資源管理
  • 人治法治
  • 管理方法
  • 企業管理
  • 組織文化
  • 製度建設
  • 案例分析
  • 轉型升級
  • 中國企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94239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9289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華為管理方法精要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6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企業管理者 人力資源管理者 培訓管理者 培訓師
任正非論華為的管理建設
企業的人是會流動、會變的,但流程和規範會留下來,華為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機製,這套機製不會因人而變,無論誰在管理公司。但是流程本身是死的,而使用它的人是活的,這就需要使用它的人把流程理解透徹,纔清楚為什麼這樣設定流程,這當然就是管理者的職責,而不是基層員工的。

我們鼓勵英雄積極衝鋒,但在大兵團作戰的形勢下,必須要遵守流程。李雲龍的精神可以理解,但他是遊擊隊做法。我們這種大兵團作戰不能允許遊擊隊作風産生,捅個簍子,就可能給全局弄齣一個大窟窿。如果流程有問題,你可以積極提意見,可以批評,我們要一邊整改,一邊英勇奮鬥。

麵對未來公司業務的快速增長,我們要改進考核方法,在內外閤規的條件下多産糧食就是好的結果。要簡化過程考核中的不信任方式,減少層層匯報。內外閤規、多産糧食是公司的考核目標,層層匯報不是。

內容簡介

華為總結和形成瞭自己獨有的人纔管理機製,其理念和方法也更加多樣化,有循環附能、TUP、獲取分享製、三優先三鼓勵、以項目為中心等等。這些看似與其他企業相類似的管理方法,卻有著華為獨有的文化內涵和應用模式。因而,學習和瞭解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學習中國本土管理智慧的集大成。本書將從目標管理、價值驅動、組織優化、人纔選用、循環附能、溝通協調、內部競爭、績效牽引、激勵機製等9個方麵,係統闡述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和方法。本書可供企業管理人員、工作人員閱讀,也可作為企業內訓、員工教育的培訓教材。

作者簡介

丁偉華
管理顧問、職業培訓師。十四年華為公司中國、西非、南部非洲等地區部工作經曆,先後在研發、市場、人力資源等部門工作,擔任過各代錶處/地區部銷售管理經理、人力資源經理、講師等職。對銷售管理體係建設,以及人力規劃、組織建設與管控、職位與任職、薪酬、績效、乾部、人纔、培訓賦能、組織氛圍等人力資源管理內容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主導和參與過多個部門的項目型組織建設、人纔管理與發展規劃、管理者繼任計劃、人力規劃及優化、綜閤經營指標優化等內部改善和變革項目。
陳金心
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高級培訓師,19年人力資源管理經驗和管理顧問經曆。湖南省高級人力資源評審專傢委員會專傢,湖南省企業培訓師協會特聘講師,現任某上市公司分公司總經理。曾在多傢大中型公司擔任人力資源經理、學院院長、人力資源總監等。主導過一萬名員工的大型企業集團人力資源組織架構的設立、定員定崗與崗位職責的梳理、薪酬製度與考核體係的構建、員工晉升通道的構建等。

目錄

第1章 華為的管理進步 // 1
1.1 順應潮流,中華有為 // 2
1. 改革開放下的深圳精神 //2
2. 從銷售代理到自主研發交換機 //3
3. 用追求和理想凝聚人心 //5
1.2 高速成長下的混亂與思考 // 6
1.“個人英雄主義”的偶然性成功 //6
2. 學會瞭高速成長,卻不會踩刹車 //8
3. 遊擊作風還未褪盡,國際化管理風格缺失 //10
1.3 華為的追求與學以緻用 // 11
1. 三分天下,華為必有一席 //11
2. 和世界頂級公司閤作,少走彎路 //12
3. 脫下草鞋,換上一雙“美國鞋”//14
1.4 從思想共識到規範化管理 // 15
1. 華為人價值觀大討論和思想的碰撞 //16
2. 構建人力資源體係,解決人纔管理問題 //17
3. 以市場為驅動,解決産品研發的問題 //19
1.5 華為人力資源管理的迭代 // 20
1. 從拍腦袋到科學管理 //20
2. 構建人力資源“三支柱”//21
3. 嚮戰略性人力資源進階 //22
1.6 華為的管理創新與進步 // 24
1. 中西閤用,非驢非馬 //24
2. 嚮軍隊學習,文化與管理融閤 //25
3. 適應組織發展,持續優化管理 //26
第2章 文化與氛圍建設 // 28
2.1 土狼思維:創業與生存本能 // 29
1. 野蠻生長與土狼式進取 //29
2. 任總是一個很好的鼓動傢 //30
3. 不惜一切代價拿下獵物 //32
2.2 基本法:思想、文化與管理 // 33
1. 創建“基本法”的背後 //34
2.“基本法”是企業文化的精髓 //35
3.“基本法”成為華為管理的宏觀架構 //36
2.3 用價值觀引領管理製度建設 // 38
1. 賦予員工追求的意義 //38
2. 讓奮鬥行為與個體欲望相融閤 //40
3. 價值觀必須通過行為顯化齣來 //41
2.4 堅持走群體奮鬥的道路 // 42
1. 與生俱來的集體主義情懷 //42
2. 鼓勵集體英雄主義與奉獻精神 //44
3. 個體在團隊中實現價值 //45
2.5 華為文化的組織管理創新 // 46
1. 基於文化認同的迫切性:指引與保護 //47
2. 基於文化認同的徹底性:宣傳貫徹與研討 //48
3. 基於文化認同的正確性:約束與監督 //49
2.6 管理文化氛圍的機製和工具 // 50
1. 從閑聊到嚴謹的組織氛圍調查 //50
2. 教育既要耳提麵命,也要規範化管理 //52
3. 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改進 //54
第3章 組織變革與優化 // 56
3.1 從功能型到矩陣型 // 57
1. 直綫型組織結構 //57
2. 矩陣型組織結構 //58
3. 從集權到分權 //59
3.2 從弱項目型到項目型 // 60
1. 弱組織性組織 //61
2. 麵嚮客戶的“鐵三角”//62
3. 建立靈活適配的項目型組織 //63
3.3 麵嚮市場,讓一綫呼喚炮火 // 64
1. 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 //65
2. 對基層作戰單元授權 //66
3. 平颱的客戶是作戰部隊 //67
3.4 組織規模的發展與控製 // 69
1. 初期的急速擴張 //69
2. 謀求公司組織結構的設計 //70
3. 持續的組織變革與優化 //71
3.5 減少層級,簡化管理 // 73
1. 依托流程建設,打通部門“牆”//73
2. 按流程定責任,逐步淡化功能組織權威 //74
3. 減少管理層次,壓縮管理乾部的數量 //75
3.6 持續優化人纔結構 // 77
1. 人纔循環流動,激活組織 //77
2. 用內部人纔市場優化崗位 //78
3. 減少機關人員,加大一綫投入 //79
3.7 朝著熵減的方嚮發展 // 80
1. 組織要充滿活力 //81
2. 高度秩序化帶來熵死 //81
3. 活力與秩序之間“翻燒餅”//82
第4章 職位管理與能力評估 // 85
4.1 個人英雄主義與野蠻發展 // 86
1. 任正非親自跑銷售 //86
2. 頭銜、能力上頭說瞭算 //87
3. 一起上山下鄉,不分彼此 //88
4.2 組織膨脹與普遍性難題顯現 // 89
1. 組織的三大“黑洞”//90
2. 組織太臃腫,效率降低 //91
3. 組織僵化,適配性差 //93
4.3 建立科學的職位管理體係 // 93
1. 劃分職業通道,分類管理 //94
2. 職位分析:有職、有權、有責 //95
3. 職位評估:定位責任與職級 //97
4.4 任職資格牽引能力建設 // 98
1. 牽引人纔不停進取 //98
2. 任職的開發與評審 //100
3. 任職資格隨組織發展而動態變化 //101
4.5 選對人纔,規範上崗 // 102
1. 對崗位責任製進行閤理設計 //103
2. 跑步上崗,快速適應 //104
3. 任命公示,公開監督 //105
4.6 人崗匹配,易崗易薪 // 107
1. 人崗匹配,實現人力資源的精細管理 //107
2. 人人都要按崗位要求作齣貢獻 //108
3. 易崗易薪,激活人纔創造力 //109
4.7 以作戰記錄匹配任職資格 // 110
1. 在連續的實戰中測試人纔能力 //110
2. 以關鍵事件評價乾部能力 //111
3. 簡化任職資格流程,以作戰記錄做人崗匹配 //112
第5章 人纔招聘與發展 // 114
5.1 從拉人頭到按素質模型招人 // 115
1. 拉人頭,不分專業,能乾活就行 //115
2. 多招人,沒事做,招來洗沙子也可以 //116
3. 按素質、潛能、品格、學曆和經驗招攬人纔 //117
5.2 到一流高校招聘一流人纔 // 119
1. 掠奪式校招:“一次進萬人”//120
2. 校園宣講:尊重知識資本 //120
3. 從人纔聚集地,集中招聘人纔 //122
5.3 缺什麼學什麼,自我培訓 // 123
1. 找到人生切入點,加強自我培訓 //123
2. 善於歸納總結,不斷進步 //124
3. 乾一行,愛一行,成為專傢 //126
5.4 係統培訓,讓人纔快速轉身 // 127
1. 大隊訓練營:培養新人的搖籃 //128
2. 在職培訓,不斷學習進步 //130
3. 導師製:讓“老狼”培養“新狼”//131
5.5 訓戰結閤,快速成長與轉型 // 132
1. 人纔在戰略預備隊與一綫滾動 //133
2. 學以緻用,在實踐中“亮劍”//134
3. 專傢、乾部循環上戰場,拓寬視野 //135
5.6 從人纔我有到人纔我用 // 136
1. 聚集優秀人纔,提高人纔濃度 //137
2. 匹配戰略,做到人盡其纔 //138
3. 納得下世界級的人物服務公司 //139
5.7 全球化視野下的“大人纔”思路 // 140
1. 炸開金字塔頂端,讓人纔輩齣 //140
2. 在人纔與資源集中地,培養和使用人纔 //142
3. 瞄準未來,布局人纔戰略 //143
第6章 乾部管理體係建設 // 145
6.1 品德是底綫,核心價值觀是基礎 // 146
1. 乾部的個人品德是第一位 //146
2. 對乾部嚴要求就是幫助乾部成長 //147
3. 乾部必須認同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148
6.2 能力和經驗是成功的關鍵要素 // 149
1. 乾部要有戰略洞察力 //150
2. 乾部要敢於決策,不能明哲保身 //152
3. 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 //153
6.3 績效是分水嶺,一綫實戰是必要條件 // 154
1. 選乾部不是為瞭好看,而是為瞭攻占山頭 //155
2. 乾部既要讓部門盈利,也要有戰略貢獻 //156
3. 搶灘登陸,活下來就是將軍 //157
6.4 三權分立和程序化的選拔機製 // 158
1. 公平、公正、公開選拔乾部 //158
2. 通過三權分立,讓優秀乾部浮上來 //160
3. 三權分立是為瞭增加閤理性 //160
6.5 授權後也要監察,保障乾部隊伍純潔性 // 161
1. 強化內控及風險監管 //162
2. 內審以挽救乾部為目的 //163
3. 打擊內部腐敗,絕不遷就 //164
6.6 乾部要循環流動,避免煙囪式發展 // 165
1. 崗位輪換,提升綜閤能力 //166
2. 能上能下,持續賦能,消除惰性 //167
3. 乾部走“之”字形成長道路 //168
6.7 麵嚮未來發展建立人纔梯隊 // 169
1. 構建乾部人纔梯隊培養機製 //169
2. 識彆和選拔後備乾部 //170
3. 建立後備乾部總隊,布局人纔儲備 //172
第7章 價值鏈與績效管理 // 174
7.1 以客戶為中心定目標,以結果導嚮評價 // 175
1. 對準客戶目標牽引績效 //175
2. 以責任結果為導嚮,構建評價機製 //177
3. 把握“五看三定”,做正確的事,正確做事 //178
7.2 展開研討,輸齣統一化、標準化的關鍵績效 指標 // 180
1. 建立關鍵績效指標體係的階段模型 //180
2. 找到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 //181
3. 確定適閤組織的評價指標 //182
7.3 戰略層層解碼,分解為個人績效 // 183
1. 戰略解碼,讓每個員工理解 //184
2. 圍繞戰略目標解碼,不能孤立地建立 KPI //185
3. 員工個人績效與組織目標一緻 //186
7.4 績效評價要看貢獻,更要看過程 // 188
1. 績效考核要看結果、看貢獻 //188
2. 按規則考核,確保考核的公正性 //189
3. 績效的考評要關注長期錶現 //190
7.5 乾部對組織績效負責,做好述職和總結 // 191
1. 乾部要關注團隊成功和項目利潤 //191
2. 做好嚮上級單位的述職報告 //193
3. 完不成任務的乾部要免職 //195
7.6 用績效溝通,優化管理與促進成長 // 195
1. 主動溝通,打消員工疑慮 //196
2. 要多肯定周邊部門和下屬的貢獻 //197
3. 引導員工正確對待績效結果 //199
7.7 鞏固績效成果,循環提升績效水平 // 200
1. 發現績效考核問題,及時改善 //201
2. 將他人的優點都變成自身的優點 //203
3. 為績效優秀的員工設置挑戰性目標 //204
第8章 薪酬與激勵體係 // 206
8.1 以業績論英雄,不讓雷鋒吃虧 // 207
1. 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207
2. 要讓麵嚮客戶的貢獻者“升官發財”//209
3. 在利益問題上對員工誠信 //210
8.2 從股權到虛擬受限權,再到 TUP // 211
1. 形成閤夥人製,捆綁雙方利益 //211
2. 通過股權激勵,與員工分享利潤 //212
3. 推齣 TUP,實現激勵手段多樣化 //214
8.3 多貢獻者,多拿年終奬與項目奬 // 215
1. 奮鬥越久越劃算,工資變成零花錢 //215
2. 完成目標,領取豐厚年終奬 //217
3. 按貢獻發放領取項目奬金 //217
8.4 以奮鬥者為本的薪酬與福利機製 // 219
1. 讓員工的高投入得到高迴報 //219
2. 提供良好的福利 //220
3. 加大對艱苦地區的補助 //221
8.5 激勵要控製剛性,增加彈性 // 223
1. 剛性與彈性,短期與長期 //223
2. 創造性勞動,增加短期激勵 //224
3. 長期激勵要控製在閤理水平 //225
8.6 錶彰做齣卓越貢獻的優秀人纔 // 225
1. 把英雄的盤子變大,敢於錶彰 //226
2. 激勵多樣化,關愛和錶揚員工 //227
3. 積極包容員工的個體差異 //229
8.7 拉開差距,機會和待遇嚮奮鬥者傾斜 // 230
1. 價值分配上要敢於打破平衡 //230
2. 讓拉車人比坐車人拿得多 //232
3. 拉開頂端差距,還要重視金字塔的基座 //233
第9章 管理人力資源 // 235
9.1 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製度化 // 236
1. 設計與更新人力資源製度 //236
2. 推進管理的流程化與標準化 //237
3. 維護製度閤理性與權威性 //238
9.2 人力資源管理與業務流程拉通 // 240

前言/序言

華為之所以能從一個小作坊成長為今天擁有十八萬員工的世界級企業,除瞭離不開華為人的長期艱苦奮鬥以外,也還因為它在管理建設上的獨到之處。華為通過引進西方企業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對自己的管理體係持續優化,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消化吸收,形成瞭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管理體係。
迴過頭來仔細審視華為三十年發展曆程,我們不難發現,華為在創業初期並沒有什麼特彆的管理建設,靠著一種個人英雄主義獲得瞭成功,帶有一定的機遇性。經過早期的十年發展,華為的組織規模逐漸壯大,任總開始思考華為的未來和華為的組織建設工作。在1996年的一次講話中,任總談到華為的第二次創業活動時,強調華為必須從企業傢管理嚮職業化管理過渡,必須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法則,解決好勞動關係和價值分配的問題。從此,華為開始瞭從人治到法治的管理進化,這其中人力資源管理建設工作是華為組織建設中的關鍵。
今天,很多企業經營者、管理者在看待華為,以及學習華為時,很少這樣縱嚮深度地瞭解華為的管理建設曆史,自然也就無法真正理解華為的管理邏輯和方法,這樣的學習顯然是不夠的。基於這樣的齣發點,筆者希望能夠係統地梳理和總結華為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進化曆程,以及其使用的方法,揭示華為管理建設背後的問題思考和邏輯假設。
筆者在華為工作十四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變革工作,在團隊建設、人纔管理,以及薪酬與激勵等方麵積纍瞭一定的經驗,對華為的製度設計和管理方法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對人力資源管理上的諸多難點也有深刻的體會,許多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也曾在工作中反復地使用過。
本質上,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還是如何對“人”進行管理,為此眾多管理者必須掌握必要的方法和工具。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現在已經平颱化瞭,許多企業卻還停留在比較基礎的階段,我希望國內的企業都需要奮勇直追,從工具方法到體係建設,全麵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對於人力資源管理體係的積極作用,任總有過一段精彩的論述:“要想富,先修路,人力資源管理的平颱就是一條高速公路,我們先把路修好瞭,修到全球各地,延伸到最基層,我們就擁有瞭最先進的作戰條件。”沒有閤適的管理機製,管理效率勢必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於規模較大或正在快速發展階段的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本書結閤筆者自身的管理經驗,同時也參考瞭許多經典的管理學書籍,通過大量的案例,對華為人力資源管理建設的邏輯和方法進行瞭梳理。本書按照文化與氛圍、組織架構、職位管理、人纔招用、乾部管理、績效管理、激勵體係、平颱建設等八個方麵,對華為人力資源管理從“無”到“有”的過程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讀。
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筆者得到瞭諸多管理學專傢、高校教師、一綫管理者以及華為老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一錶示感謝。最後,還需要特彆感謝與我一起創作此書的陳金心老師,我們一起碰撞交流,通過對各個主題不同角度的理解,在假設和求證中完成瞭更深層次的思考。
衷心希望本書及其工具方法能夠對讀者朋友們有所啓發,並能夠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限於筆者能力,書中難免存在不足或問題,希望讀者朋友不吝賜教,提齣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規章與智慧:企業管理範式的演進與實踐》 一、 引言:管理思想的潮起潮落 企業管理,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常新的學科,始終伴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脈搏。從最初的傢族式作坊到如今的跨國巨頭,管理模式的變遷摺射齣社會文明的進步和技術革新的浪潮。早期,企業管理更多地依賴於個人的經驗、直覺和權威,即所謂的“人治”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組織的運行效率和公平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者個人的素質、品德以及與下屬的關係。然而,這種模式的弊端也顯而易見:不穩定、易受主觀因素乾擾,難以實現規模化和標準化,更遑論長遠的、可持續的發展。 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生産力的飛躍對管理提齣瞭新的要求。科學管理理論的興起,標誌著管理開始走嚮係統化、規範化和理性化。但即便如此,在很多組織中,尤其是在快速變化和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人治的影子依然若隱若現。直到現代,隨著法治精神的深入人心,以及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的飛速發展,一種更加係統、公正、高效的管理範式——“法治”模式——逐漸成為主流。 本書《規章與智慧:企業管理範式的演進與實踐》正是聚焦於這一宏大的管理變遷過程。我們不探討具體某一企業的案例,而是從更宏觀的視角,審視管理思想和實踐如何從依賴個體智慧轉嚮遵循係統規則,再到將規則與智慧相融閤,最終實現組織的卓越運行。本書旨在梳理管理範式的曆史演進脈絡,剖析不同模式下的核心特徵、優勢與局限,並探討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如何構建一種既能保障公平公正、又能激發創新活力的可持續管理體係。 二、 從“經驗之塔”到“規則之基”:管理範式的曆史演進 1. 混沌初開:經驗與人治的時代 在早期商業社會,當組織規模較小,業務相對單一時,管理者往往是經驗豐富、聲望卓著的個人。他們的決策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的判斷、長期的行業積纍以及對下屬的瞭解。這種“人治”模式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管理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迅速做齣反應,並且能夠建立起緊密的個人聯係,形成一種“人情味”濃厚的組織氛圍。然而,這種模式的根基是“人”,當“人”的素質參差不齊、權力缺乏製約時,公平性、透明度便難以保證。傢族企業中的裙帶關係、管理者個人的好惡左右決策、以及信息不對稱導緻的權力濫用等問題,都曾在不同程度上睏擾著早期的組織。這種模式的效率高度依賴於少數核心人物的能力,一旦核心人物齣現問題,整個組織便可能陷入危機。 2. 科學的曙光:標準化與流程的興起 科學管理理論的齣現,是管理史上的裏程碑。泰勒的“科學管理”,福特流水綫的應用,以及後來的官僚製理論,都強調通過分析、分解工作任務,製定標準化的操作規程,並引入激勵機製,來提高生産效率。這一時期,管理的重心從“人”的個體能力,轉嚮對“流程”和“規則”的標準化。組織開始建立起明確的層級結構、職責分工和規章製度,力求消除不確定性,實現可預測性和可控性。這種模式極大地推動瞭工業化進程,使得大規模生産成為可能,並為後來的企業管理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3. 理性與約束:法治精神在管理中的滲透 隨著社會對公平、正義的要求日益提高,法治精神不可避免地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麵。這不僅僅意味著遵守國傢法律法規,更重要的是將法律的原則——如平等、公正、透明、可追溯性——內化為企業的內部管理製度。企業不再僅僅依賴於“誰說瞭算”,而是建立起一套獨立的、具有約束力的規則體係。這包括: 閤同精神的強化: 勞動閤同、采購閤同、閤作閤同等,都明確瞭各方的權利義務,並依據法律進行約束。 製度的普適性: 績效考核、晉升機製、薪酬體係等,都力求做到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基於客觀標準而非個人偏好。 爭議解決機製: 建立內部的申訴、仲裁機製,或者依賴外部法律途徑,以公正的方式解決糾紛。 信息披露與透明度: 財務信息、經營狀況、重要決策流程等,都力求公開透明,接受監督。 閤規性管理: 建立嚴格的閤規審查和風險控製體係,確保組織的運營符閤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要求。 這一階段,管理模式的核心在於“係統”和“規則”。通過建立清晰的規則,來約束行為,規範流程,保障公平,降低人為因素的乾擾。這使得組織更加穩定、可預測,並且能夠在更大範圍內實現高效運作。 三、 智慧之光:人治模式的內在價值與現代演變 盡管我們強調法治的重要性,但“人治”模式的某些內在價值,在現代管理中依然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並以更高級、更健康的形式得以延續。 1. 領導力的核心作用: 卓越的領導者能夠憑藉其遠見卓識、戰略眼光、溝通能力和人格魅力,指引組織前進的方嚮,激發團隊的潛力。這種領導力並非簡單的“發號施令”,而是包含對人的深刻理解、對情境的敏銳洞察以及對價值觀的傳承。優秀的領導者能夠通過以身作則,感染和帶動團隊,在復雜的環境中做齣艱難的決策,並承擔最終的責任。 2. 情境適應性與靈活性: 規則是死的,而管理是活的。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僵化的規則有時會阻礙創新和靈活應變。此時,管理者憑藉其經驗、智慧和對情境的判斷,能夠對規則進行適時的解讀、調整甚至突破,以應對突發情況或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這種“智慧”的運用,使得管理更加貼閤實際,更具生命力。 3. 人文關懷與員工激勵: 現代管理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這包括對員工的尊重、信任、關懷,以及為他們提供發展平颱和發揮空間。優秀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激發員工的內在驅動力,建立積極的組織文化,營造歸屬感和成就感。這種基於人性的關懷和激勵,是單純的規則所無法完全替代的。 4. 道德與價值觀的引領: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依賴於物質的成功,更在於其道德操守和核心價值觀。領導者的個人品德和價值觀,對塑造企業文化、引導員工行為具有深遠影響。在麵臨道德睏境或重大選擇時,領導者的智慧和勇氣,以及對價值觀的堅守,往往能決定企業的長遠命運。 四、 融閤共生:構建現代企業管理的“智慧規則”體係 《規章與智慧:企業管理範式的演進與實踐》所要探討的,正是如何將上述兩種模式的優勢進行有機融閤,形成一種“智慧規則”的全新管理範式。這並非簡單地將兩者並行,而是實現更高層次的整閤。 1. 規則的智慧設計: 規則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規則的設計應考慮其適應性,允許在特定情況下進行閤理的變通。例如,在績效考核中,除瞭硬性指標,還可以加入對創新貢獻、團隊協作等軟性評價,並由管理者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主觀評估,但評估過程必須透明且有依據。 規則的激勵導嚮: 規則的製定不應僅僅是為瞭約束,更應包含正嚮激勵。例如,閤理的奬勵機製可以激勵員工主動遵守規則並尋求突破。 規則的價值嵌入: 規則的設計應體現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將其作為行為的內在指引。 2. 智慧的規則化: 經驗的沉澱與製度化: 將優秀管理者的成功經驗,通過案例分析、培訓、最佳實踐分享等形式,轉化為可復製、可推廣的製度或指南。 情境判斷的框架化: 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框架和工具,幫助他們在復雜情境下做齣更明智的判斷,並將這些判斷過程記錄下來,供後續學習和藉鑒。 領導力的規範與發展: 建立領導力發展體係,通過培訓、導師製等方式,幫助管理者提升其智慧、情商和決策能力,並對其運用權力的行為進行一定程度的規範。 3. 數據驅動與智能輔助: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智慧規則”的構建提供瞭強大的支撐。 數據分析指導規則優化: 通過對運營數據、員工反饋等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現有規則的不足之處,並據此進行優化。 智能工具輔助決策: 智能化的管理軟件和算法,可以為管理者提供數據洞察,輔助他們做齣更科學、更精準的決策,例如在人纔招聘、項目管理等方麵。 流程自動化與閤規監控: 將重復性、事務性的管理工作自動化,釋放人力資源,同時提高流程的規範性和閤規性。 五、 結論:走嚮卓越管理的未來 《規章與智慧:企業管理範式的演進與實踐》並非要將“人治”與“法治”割裂開來,更不是要否定其中任何一方的價值。相反,本書的核心在於闡釋一種更加成熟、更加動態的管理哲學——在堅實的規則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智慧、經驗和創造力,最終實現組織的持續卓越。 在未來的商業環境中,成功的企業將是那些能夠巧妙地平衡規範與靈活性,將理性原則與人文關懷融為一體的組織。它們能夠建立起公平、透明、高效的運行體係,同時又能激發員工的無限潛能,並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快速的應變能力。 本書將通過深入的理論分析和豐富的案例(非特指某一傢企業,而是泛指各類企業在不同曆史時期和不同管理維度下的實踐),引導讀者理解管理範式的演進規律,掌握構建“智慧規則”體係的原則和方法,從而在構建麵嚮未來的、可持續的企業管理體係的道路上,獲得深刻的啓迪和實用的指導。這是一次關於管理本質的探索,一次關於組織生命力的思考,也是一次關於如何在不確定時代中實現卓越的實踐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人治到法治:華為人力資源管理方法》——這本簡潔的書名,卻蘊含著一個我一直以來在企業管理中深感好奇和睏惑的議題。在我看來,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是任何一個組織走嚮成熟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華為,作為一個在全球範圍內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企業,其在這條道路上的探索和實踐,必然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我渴望瞭解,華為是如何理解“人治”和“法治”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的?在企業的早期發展階段,或許“人治”能夠激發創始團隊的激情和凝聚力,但當企業規模擴大,人員構成多元化後,如何纔能通過“法治”來規範行為,保障公平,提升效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華為在人纔發展、績效管理、薪酬體係、組織文化等多個維度,如何巧妙地融閤“人”的因素和“製度”的力量?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比如,華為是如何通過建立清晰的授權體係和問責機製,來避免權力尋租和信息不對稱?又是如何通過構建一套科學閤理的績效評估和反饋機製,來激勵員工的持續成長和對組織的貢獻?

評分

當我第一眼看到《人治到法治:華為人力資源管理方法》這個書名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關於管理睏境的畫麵。我曾在一傢中小型企業工作,深切體會過“人治”帶來的便利和弊端。一方麵,人與人之間的熟悉和信任能讓事情快速推進,溝通成本低。但另一方麵,一旦齣現決策失誤、評價不公,或者權力濫用,整個組織就會陷入混亂和不信任。所以,“法治”,即依靠規則和製度來管理,一直是我的一個理想狀態。而華為,作為一傢如此成功的跨國企業,竟然能在這個主題上有所著重,這讓我非常期待。這本書會否詳細闡述華為是如何一步步打破“人治”的窠臼,建立起一套有約束力、有保障的“法治”體係?比如,在人纔的引進和晉升上,是否有明確的規則和標準,而不是僅僅依靠領導的“伯樂相馬”?在員工的考核和激勵上,又是否有量化的指標和公正的評估流程,避免主觀偏見?我非常好奇,華為在構建這套“法治”體係的過程中,是否遇到過阻力,又是如何剋服的?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些具體的、可藉鑒的經驗,幫助我理解如何纔能建立一個既有活力又不失秩序的人力資源管理機製。

評分

我是一名對企業文化和組織行為學頗感興趣的讀者,當我在書店看到《人治到法治:華為人力資源管理方法》這本書時,我的好奇心立刻被點燃瞭。這本書的書名似乎預示著一種從不確定、依賴個體能力的“人治”,嚮著更加穩定、可預測、基於規則的“法治”轉型的過程。而華為,作為中國企業走嚮世界的標杆,其人力資源管理體係無疑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我非常想瞭解,華為是如何在保持創新活力和員工積極性的同時,構建起一套嚴謹、高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框架。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華為在識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個環節,是如何將“法治”的精神融入其中?例如,在選拔人纔時,是否存在一些標準化的流程和評估體係,以確保公平性和客觀性?在激勵機製上,又是如何通過科學的薪酬設計和績效評估,來驅動員工的自我驅動和團隊協作?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管理工具、方法和實踐案例,讓我能夠從中汲取經驗,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或者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好地平衡“人”的因素和“製度”的力量,最終實現組織的健康發展。

評分

這本《人治到法治:華為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的書名一下子就吸引瞭我。我是一名在企業 HR 部門工作多年的從業者,深切體會到人力資源管理中“人治”與“法治”之間的微妙平衡和挑戰。很多時候,我們在實踐中會遇到人情世故、關係網等等難以打破的局麵,這不僅影響效率,更可能滋生不公。而“法治”,聽起來就有一種規範、透明、可預期的感覺,讓人耳目一新。我非常好奇華為,作為一傢在全球享有盛譽的科技巨頭,是如何在龐大而復雜的組織中,從相對依賴個人經驗和判斷的“人治”模式,逐步過渡到更加係統化、製度化的“法治”管理。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剖析華為在這個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具體睏境,又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體係?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在招聘、績效考核、薪酬福利、員工激勵、甚至衝突解決等各個環節,如何將“法治”理念融入並落地的方法論。比如,在績效考核方麵,它是如何做到既能激勵高績效員工,又能公平對待普通員工,並且避免主觀評價過重?在薪酬福利方麵,又是如何設計齣既有競爭力又能反映員工價值的體係?我真的非常期待能從中學習到一些實用的、可操作的經驗,來指導我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改進。

評分

剛翻開《人治到法治:華為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的序言,我就被一種強烈的時代感和企業發展史的宏大敘事所吸引。華為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脫穎而齣,絕非偶然。我一直認為,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除瞭技術和産品,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其人纔戰略和管理模式。尤其是在“人治”與“法治”這條古老而又永恒的命題上,如何找到最佳的結閤點,是很多企業,尤其是快速成長中的企業,麵臨的巨大挑戰。這本書的題目直接切中瞭這一痛點。我設想,書中可能會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曆史迴溯,展現華為在早期創業階段,可能更多地依靠創始人的個人魅力、經驗判斷以及團隊的默契來驅動發展。但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張和業務的復雜化,這種“人治”的模式必然會遇到瓶頸,比如決策效率下降、權責不清、潛在的利益輸送等等。那麼,華為是如何識彆到這些問題的?又是如何有意識地、有策略地推動“法治”的建設?我特彆想知道,在華為的體係裏,“法治”到底指的是什麼?是完善的製度、明確的流程,還是強調透明的規則和公正的執行?我期待書中能揭示華為在不同發展階段,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所做的關鍵性變革,以及這些變革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考和戰略考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