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裏的世界史

酒杯裏的世界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宮崎正勝 著,陳柏瑤 譯
圖書標籤:
  • 曆史
  • 葡萄酒
  • 文化
  • 品酒
  • 社會
  • 歐洲
  • 飲酒史
  • 美食
  • 生活方式
  • 曆史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集團 ,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8326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5050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188
字數:105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日本人氣作傢、NHK“世界史”全職講師、知名學者宮崎正勝力作,日本長銷十年、年年加印的曆史類通識讀本。

★不可不知的酒文化知識,讓酒桌上的你永遠不缺火爆的話題。

★25種酒的深度解讀,百萬年人類曆史的全景展示。既有關於酒的趣聞軼事,又有對於人類命運的深刻思索,為你打開觀察日常生活的獨特視角。


內容簡介

令人陶醉的杯中物,竟然是扭轉曆史的關鍵!朗姆酒原來是“砂糖革命”的産物?第一次世界大戰促使雞尾酒世界化?美國之所以建立,*大功臣是啤酒?
世界史大緻可區分為狩獵與采集時期、農耕開始與都市齣現的時期、歐亞大陸諸文明的大交流期(公元7~14世紀)、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後的時期。而以上這些區分,也與酒文化的變遷重迭。
在狩獵與采集時期,采用的是葡萄、椰子、蜂蜜等存在自然界且含糖量較高的素材,使其發酵産生“釀造酒”;農耕時期所種植齣的榖物,開始運用於發酵,因擁有大量釀酒的技術,也讓酒更為大眾化;大交流期間盛行於公元9世紀伊斯蘭圈的“蒸餾器”流傳發揚至東西方,因而誕生中東亞力酒、燒酒、伏特加、威士忌、白蘭地等多種蒸餾酒;大航海時代則隨著航海交流,讓香辛料、水果與酒文化産生密切的連結,促使“利口酒”更加多樣化;工業革命後,公元19世紀齣現“連續蒸餾器”,開啓酒的大量生産,而後的商品化又加速大規模的生産製造。
  由此,隨時代衍生的酒文化,就在時間的長流中不斷交迭、組閤、精進,建構齣如今我們所見、所飲的酒世界。當然,人類的軌跡與酒的軌跡必然重復交迭,因為酒也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宮崎正勝,一九四二年生,東京教育大學文學部史學科畢業,曾擔任都立三田高等學校、九段高等學校、築波大學附屬高等學校教師(教授世界史)、現為北海道教育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其十多年來一直在日本NHK電視颱從事世界史講座,其著作《圖解世界近現代史》《快讀世界史》《圖解東亞史》《鄭和的南海大遠徵》《日本傳說》《中東與伊斯蘭世界圖解》等多本書已經在颱灣齣版,有的已經一版再版。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與酒的幸福相遇
1.曆史最悠久的蜂蜜酒
2.水果酒之冠的葡萄酒
3.亞歐大陸草原所孕育的馬乳酒
4.沿“海之路”蔓延的椰子酒

第二章 文明帶動瞭釀酒
1.四大文明擁有各自的酒
2.由美索不達米亞流傳到歐洲的啤酒
3.東亞的榖物酒——黃酒
4.稻作與森林文化孕育的日本酒
5.印加帝國的玉米酒——奇恰酒

第三章 自阿拉伯商圈傳至東西方的蒸餾酒
1.中國煉金術與古希臘煉金術的結閤
2.阿拉伯商圈促使俄羅斯誕生瞭伏特加
3.因恐懼黑死病而誕生的白蘭地與威士忌
4.“液體寶石”利口酒
5.蒸餾器東傳後纔有的亞力酒與燒酎
6.稱霸亞歐大陸的濛古帝國與阿剌吉酒

第四章 隨海洋與航海蔓延的飲酒文化
1.支撐“大航海時代”的葡萄酒
2.供應航海最前綫的高酒精濃度葡萄酒
3.因大西洋航路而衍生的雪利酒
4.阿茲特剋文明的偉大遺産——龍舌蘭酒
5.以新大陸的馬鈴薯為原料的北歐釀造酒
6.因啤酒短缺而誕生的普利茅斯殖民地
7.砂糖革命與廉價的朗姆酒
8.捕鯨中繼站夏威夷的燒酎

第五章 近代社會孕育衍生的酒
1.英國、荷蘭推動的酒的商品化
2.晉升為高級酒的乾邑白蘭地
3.因嚴鼕酷寒而奇跡誕生的發泡酒——香檳
4.誕生於荷蘭卻在英國壯大的金酒
5.獨立戰爭與波本威士忌
6.為法國革命增添色彩的葡萄酒

第六章 酒填滿瞭巨大的人工空間
1.為夜生活增添樂趣的“酒吧”
2.酒世界的“工業革命”
3.成為冠軍的窖藏啤酒
4.因低溫殺菌而成為世界商品的葡萄酒
5.讓凡·高的人生走嚮毀滅的苦艾酒
6.黑幫分子艾爾·卡彭與禁酒令
7.全球化的社會與雞尾酒文化

精彩書摘

東亞的榖物酒——黃酒


傾國美女與“酒池肉林”


中國人喝的是雜糧釀製的酒。在商朝(前1600—前1046),酒與宗教的淵源頗深。從商朝遺跡齣土的許多祭祀用青銅器中,以“爵”等酒器最多。

推翻商的周朝,為貫徹統治天下的封建製度,派遣族人前往各地方執政。地方長官前往就任地赴職時,周王會賜予象徵權力的“爵”之酒器。也因此,貴族的“侯爵”“伯爵”等稱號,就是源於象徵身份地位的酒器。

古代中國視飲酒過量為“惡”,予以抨擊。中國最古老的詩集《詩經》嚴厲批評瞭商王夜以繼日地飲酒作樂一事。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酒是神的,“淫酒”必遭報應。《史記》也狠狠批判瞭為所欲為的商紂王。公元前11世紀,商朝最後的帝王紂王,原本是頭腦清晰且

雄辯的君主,據說他武功高強可以徒手打倒猛獸。不過他在徵服有蘇氏後,溺愛有蘇氏送來的美女妲己,鎮日糜爛且暴虐,最後遭到滅國的命運。亡國之君紂王的荒淫無度,也留下瞭“酒池肉林”的典故。

據說紂王在鹿颱的宮殿收藏瞭驚人的金銀財寶,巨橋的倉庫則裝滿榖物,並擴建名為沙丘的離宮,以放養來自各地的鳥獸,並在離宮掘池,池裏裝滿瞭酒,樹木皆懸掛乾肉,宛若肉林,又令男女裸身奔跑其間,與妲己徹夜設宴狂歡作樂。

人的欲望一旦被徹底放縱,就再也難以約束,進而偏離常軌。後來,紂王甚至將塗滿油的銅柱橫放在燃燒的火焰上,命令忤逆者行走其上,以觀看犯人滑落火中活活被燒死為樂,這就是所謂的“炮烙之刑”。此外,紂王的叔父比乾因諫言而遭紂王剖腹殺害,並取齣心髒。從此,天神捨棄瞭紂王與商朝,周武王率軍殲滅瞭商。最後紂王身著綴滿寶石的豪華衣裝,登上鹿颱的寶物宮殿,自焚而死,而妲己也被周武王殺死。


宮廷例行儀式中不可或缺的酒


西漢時代(前206—25),在西方的麥類作物傳來以前,黃河流域的主要榖物為粟米與黍米,其中的黍米就是釀酒的原料。如今,黍米也是釀造燒酎的原料。其實在古代的中國,黍米釀的酒就深受人們的喜愛。不過,若黍米不能産生糖化,自然也難以變成酒,故必須尋找到促使其發酵的麯。

在中國與朝鮮,釀酒的麯是指將作為釀酒原料的榖物磨成粉後,加水捏成團狀,約一個月後即能繁殖齣根黴屬菌,也稱“餅麯”。

周朝的釀酒方法是在黃土大地上掘洞,然後放進黍米與水,使其發芽,最後再使用“麯”發酵,釀造齣一種類似酒粕的濁酒。酒,用於祭祀賜予皇帝威權的天神,也是鞏固王室與各地諸侯關係的儀式中必備的物品。統治各地的諸侯必須定期前往宮廷“朝見”皇帝,“朝見”後所舉行的宴會也是重要的國傢例行儀式之一。在如此嚴肅的國傢儀禮宴會中,原本屬於飲酒作樂的酒,又變成瞭繁文縟節的飲酒。

周朝依天地運行與四季循環,設置瞭天官、地官、春官、夏官、鞦官、鼕官六個官府。以“天官”為首,統領其他的官府與官吏。因為宮廷的儀式需要大量的酒,“天官”底下還設有名為“酒正”的官吏,掌管酒的釀造與管理等。酒的釀造,由十位宦官與三百三十位女性組成的“酒人”負責。所以,無論是古代的中國或美索不達米亞,公開儀式所需的龐大用酒多是由女性釀造生産的。


秦始皇冀望的金色酒


商朝祭神儀式中使用的是一種氣味芳香的藥酒,據說是黍米酒混上咖喱用的金黃色鬱金。此酒閃耀著太陽般的金黃色光芒,注入地麵可召喚神靈。

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公元前219年在山東的泰山舉行祭祀天地的“封禪大典”,嚮諸神稟告自己已取得天下。海拔1524米的泰山,也是五嶽之一的“東嶽”,被視為聖山。直到今日,泰山仍是人們崇拜信仰的聖山,因而從山腳至山頂建造齣7000級的石階。

所謂“封禪”,是指皇帝嚮天地祈求國泰民安的祭典儀式。司馬遷在《史記》的《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公元前110年漢武帝舉行“封禪”時,父親司馬談未受邀參加儀式,遺憾之餘留下“身為太史令卻未能親眼見到重大國傢祭典,實在令人懊悔”的話語,不久即病死。

秦始皇預備舉行“封禪大典”時,由於商朝祭祀用的金黃色酒之釀造方法已為人們所淡忘,無可奈何之下,秦始皇隻好使用過濾後的山東黍米酒。也就是說,從商朝到秦朝,已經800年之久,酒的釀造方式也有瞭很大改變。如同日本的地酒,中國的釀造酒也有很多品種,不過整體說來酒的顔色都是黃色,故稱“黃酒”。若以酒的顔色深淺區彆,則色濃者為“老酒”,色淺者為“清酒”。 

“餅麯”與北方傳統原料的黍米、南方産的稻米所釀製的黃酒,是中國各地文化在漫長歲月下交流的産物,也成為足以代錶中國的酒。說黃酒是“中國的啤酒”,其實也不為過。


擁有2000年曆史的名酒——“紹興酒”


堪稱黃酒之冠的即被清朝美食傢袁枚贊譽為“酒中名士”的紹興酒。與日本一樣,中國的酒也多以産地命名,紹興酒,就是指距離浙江省杭州東南方約70韆米處的運河之鄉紹興所釀造的酒。此外紹興也多名人,例如中國近代文豪魯迅、知名哲學傢兼教育傢蔡元培等皆齣身此地。

在日本,紹興酒也非常知名,常與中國菜搭配享用,一年約需進口700 萬升。自2000 多年前的春鞦時代(前770—前476)以來,紹興酒與“臥薪嘗膽”“範蠡既雪會稽之恥”“吳越同舟”這一連串的故事脫離不瞭關係,堪稱“世界名酒中的名酒”。當初敗於吳國的越王勾踐,為不忘恥辱,在會稽山日日嘗苦膽,最後終於得以再次復國。而會稽山就位於紹興以南。

來到被金(1115—1234)奪去中國北方、必須提供大量貢品以求餘命的南宋(1127—1279)時代,為徵收酒稅以確保財源,官方奬勵民間造酒,同時也是為瞭供應南宋首都臨安的龐大需求量。由於時局彌漫著隨時可能遭北方民族攻陷的不安情勢,人們隻得以酒消愁,名酒紹興酒自然也掀起前所未有的需求熱潮。

紹興酒,是將糯米放進大甕泡水後蒸煮,然後加入“餅麯”與酒藥(水蓼與粳米)發酵,待過濾後再加熱、殺菌,最後以蓮葉與油紙覆蓋甕口,最外層蓋上盤子作為“瓶蓋”,再塗抹黏土固定,屬於需要長時間等待熟成的酒。


前言/序言


《酒杯裏的世界史》:一杯敬曆史,一杯敬生活。 這本書並非嚴謹的學術著作,也非枯燥的年代梳理。它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暢飲,一次以酒為媒介的靈魂對話。我們將放下厚重的史書,褪去繁復的考證,推杯換盞間,讓曆史的醇香在舌尖彌漫,讓那些被遺忘的傳奇、被掩埋的真相、被誤讀的細節,在酒意的催化下,鮮活地浮現。 想象一下,在古羅馬的宴會上,侍者端上盛滿葡萄酒的銀杯,杯中的液體映照著帝國的輝煌與衰敗,也承載著凱撒的雄心與權臣的密謀。我們不妨一同舉杯,品味那甘甜背後隱藏的權力鬥爭,體會那琥珀色澤中流淌的拉丁民族的野心與浪漫。從地中海的粼粼波光,到萊茵河的渾濁激流,酒,作為古老文明的飲品,早已滲透進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見證瞭王朝的更迭,也見證瞭普通人的悲歡離閤。 當我們來到中世紀的歐洲,騎士們在城堡的宴廳裏,用粗陶杯盛滿麥芽酒,杯中的泡沫泛起,是戰場的硝煙,是教堂的鍾聲,是十字軍東徵的狂熱與失落。每一滴酒,都仿佛凝聚瞭那個時代人們的信仰、恐懼與渴望。我們可以穿越時空的藩籬,與那些身披鎧甲的戰士一同暢飲,傾聽他們對榮耀的訴求,感受他們在黑暗年代裏對光明的一絲期盼。 再將目光投嚮遙遠的東方,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聲,不僅僅是商旅的腳步,更是文化的交融。當美酒從波斯、從希臘傳入中國,又或是中國的白酒在西方掀起波瀾,這其中蘊含的,早已超越瞭簡單的貿易。一杯酒,可以連接起不同的地域,可以消弭陌生的隔閡,可以激蕩起創新的火花。我們將在酒的香氣中,領略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融閤,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遼闊,也品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豪情。 曆史的洪流滾滾嚮前,酒也在不斷演變,從原始的榖物發酵,到葡萄酒的精細釀造,再到蒸餾酒的齣現,每一次釀造工藝的革新,都伴隨著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當我們端起一杯威士忌,感受那深邃的橡木桶香,那是工業革命的蒸汽,是蘇格蘭高地的風,是人們在變革時代裏尋求慰藉與寄托的象徵。當我們品嘗一口中國白酒,那純淨而濃烈的口感,是中國韆年傳承的釀造智慧,是文人墨客杯中的詩意,是市井小民餐桌上的溫情。 這本書將帶你走進那些不為人知的曆史細節。也許,你會驚嘆於某個君王在醉酒後的荒唐決策,影響瞭整個國傢的命運;也許,你會看到一位藝術傢在酒酣耳熱之際,揮灑齣傳世的傑作;也許,你會發現,那些曆史上偉大的變革,往往也與酒桌上的談笑風生、或是酒後的靈感迸發息息相關。 我們不會拘泥於宏大的敘事,而是關注那些酒杯裏摺射齣的個體命運。無論是古巴比倫的統治者,還是古希臘哲人的沉思,亦或是中國唐朝詩人李白的放浪形骸,他們的人生軌跡,都在酒的陪伴下,留下瞭或濃或淡的痕跡。這本書將帶領你,從一杯酒開始,去理解那些曆史人物的喜怒哀樂,去體會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去感受他們的情感世界。 《酒杯裏的世界史》,是將曆史的厚重感,轉化為一種輕鬆、有趣、能夠觸及心靈的體驗。它不是教科書,也不是考據文章。它更像是一場與曆史的“局”,我們圍坐在一起,品嘗著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佳釀,在微醺的時刻,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生命,是值得我們去感受、去思考、去迴味的醇厚故事。 翻開這本書,就如同推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你或許會因為一杯酒,而重新認識一位曆史人物;你或許會因為一杯酒,而對某個文明産生全新的理解;你或許會因為一杯酒,而發現曆史與當下生活的微妙聯係。 準備好你的酒杯,讓我們一同啓程,在這場以酒為引的奇妙旅程中,探索那些隱藏在杯盞之間,卻又如此真切的世界史。從一杯麥芽酒,到一杯葡萄酒,再到一杯威士忌、一杯白酒,每一個名字,都代錶著一個時代,一段故事,一種文明。讓我們舉杯,敬曆史,敬生活,敬那些在酒杯中閃耀的,永恒的智慧與情感。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吸引我,一個精緻的酒杯,裏麵卻映照齣世界各地標誌性的建築和曆史場景,仿佛濃縮瞭人類文明的精華。我一直對曆史感興趣,但傳統史書常常充斥著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讓我望而卻步。然而,當我在書店翻開這本書時,就被它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插圖深深吸引。作者似乎並不打算按照嚴格的時間順序講述曆史,而是通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來串聯起宏大的曆史畫捲。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從一個看似微小的載體——酒杯,解讀齣波瀾壯闊的世界史。它會從一杯酒的起源講起,帶我們穿越古希臘的神話時代,還是從某個王朝的宮廷宴飲,揭示權力鬥爭的秘密?我對書中提到的“酒杯裏的世界史”這個概念充滿瞭好奇,期待它能以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讓我重新認識那些熟悉的、又或是陌生的曆史人物和事件。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酒”這一媒介與人類曆史的發展巧妙地聯係起來的,這其中一定蘊含著不少令人拍案叫絕的見解。

評分

“酒杯裏的世界史”這個名字,一開始讓我以為是關於酒具的曆史,或者是關於某個國傢與酒相關的風俗習慣。但當我看清楚封麵上的插圖,那密密麻麻、卻又栩栩如生的曆史畫麵,我就知道它絕非如此簡單。這本書似乎是要從一個非常獨特的切入點,去解讀整個世界文明的發展曆程。我不確定它會如何安排章節,是按地域劃分,還是按時間順序,亦或是以某種主題性來串聯?我猜想,它可能會從某種“共飲”的行為,比如古老的祭祀儀式,引申到人類早期社會的形成;也可能從某個曆史性的“酒會”,比如某個重要的條約簽訂儀式,來講述國際關係的變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顛覆性的曆史認知,讓我看到一些之前從未被關注過的細節,或者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曆史事件。我對作者如何將“酒”這一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如此宏大的曆史敘事中,感到非常好奇。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猶豫是否要購買,畢竟我對曆史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知識點。然而,它的副標題“一杯酒,品讀韆年風雲”激起瞭我極大的興趣。我一直覺得,曆史的學習過程應該像品一杯醇酒,需要細細品味,纔能體會其中的甘甜與苦澀,復雜與韻味。這本書似乎正是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品鑒機會。我非常好奇作者會選擇哪些與“酒”相關的曆史事件或文化現象來展開敘述。是古羅馬人對葡萄酒的熱愛,如何影響瞭他們的社會生活和政治格局?抑或是十八世紀的法國,那些文人墨客在酒館裏暢談革命思想的場景?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曆史的鮮活與生動,而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我想象著,也許書中會穿插一些與特定曆史時期相關的酒類知識,或者描述某個重要曆史人物與酒的淵源,從而讓曆史的脈絡更加清晰易懂。這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味蕾之旅,令人期待。

評分

當我在書架上看到這本《酒杯裏的世界史》時,腦海中瞬間浮現齣無數關於曆史的畫麵。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畫麵感和想象力,它暗示著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即將宏大的世界曆史濃縮於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酒杯”之中。我非常期待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是會從古代文明中的酒神崇拜,來解讀宗教與權力的關係?還是會通過那些流傳下來的古代酒譜,來展現不同時期人們的飲食文化和生活方式?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通過講述一些與酒相關的曆史人物的故事,例如那些在酒後豪情萬丈,揮斥方遒的帝王將相,或是那些在酒館裏激昂陳詞,推動時代變革的文人誌士。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突破傳統的曆史敘述模式,帶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加生動、鮮活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世界曆史的魅力。

評分

我一直對那種能夠跳脫齣傳統框架,以新穎視角解讀曆史的書籍情有獨鍾。這本書的書名——“酒杯裏的世界史”,就成功地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沒有直接陳述某段曆史,而是用一個充滿詩意和象徵意義的意象來概括其內容。我很好奇,作者究竟會如何通過“酒杯”這一載體,來摺射齣世界曆史的廣闊與深邃。是會講述那些在酒桌上達成的政治聯盟,還是那些因為一杯酒而引發的文化交流?也許,它會從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人們飲酒的習俗差異,來展現不同文明的獨特魅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不那麼“官方”的曆史敘述,挖掘齣那些隱藏在曆史洪流中的人性故事,以及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卻又深刻影響瞭曆史進程的細節。對於曆史的愛好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本充滿探索樂趣的書籍。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很喜歡。

評分

有趣的小書 消遣可讀。

評分

內容不錯的書,裝幀也好,自提點服務更是棒棒的

評分

東西已經收到瞭,不錯,給公司買的

評分

東西已經收到瞭,不錯,給公司買的

評分

東西已經收到瞭,不錯,給公司買的

評分

好薄

評分

貨品很好,物流很快!

評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