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气作家、NHK“世界史”全职讲师、知名学者宫崎正胜力作,日本长销十年、年年加印的历史类通识读本。
★不可不知的酒文化知识,让酒桌上的你永远不缺火爆的话题。
★25种酒的深度解读,百万年人类历史的全景展示。既有关于酒的趣闻轶事,又有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索,为你打开观察日常生活的独特视角。
令人陶醉的杯中物,竟然是扭转历史的关键!朗姆酒原来是“砂糖革命”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鸡尾酒世界化?美国之所以建立,*大功臣是啤酒?
世界史大致可区分为狩猎与采集时期、农耕开始与都市出现的时期、欧亚大陆诸文明的大交流期(公元7~14世纪)、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后的时期。而以上这些区分,也与酒文化的变迁重迭。
在狩猎与采集时期,采用的是葡萄、椰子、蜂蜜等存在自然界且含糖量较高的素材,使其发酵产生“酿造酒”;农耕时期所种植出的谷物,开始运用于发酵,因拥有大量酿酒的技术,也让酒更为大众化;大交流期间盛行于公元9世纪伊斯兰圈的“蒸馏器”流传发扬至东西方,因而诞生中东亚力酒、烧酒、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等多种蒸馏酒;大航海时代则随着航海交流,让香辛料、水果与酒文化产生密切的连结,促使“利口酒”更加多样化;工业革命后,公元19世纪出现“连续蒸馏器”,开启酒的大量生产,而后的商品化又加速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由此,随时代衍生的酒文化,就在时间的长流中不断交迭、组合、精进,建构出如今我们所见、所饮的酒世界。当然,人类的轨迹与酒的轨迹必然重复交迭,因为酒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宫崎正胜,一九四二年生,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毕业,曾担任都立三田高等学校、九段高等学校、筑波大学附属高等学校教师(教授世界史)、现为北海道教育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其十多年来一直在日本NHK电视台从事世界史讲座,其著作《图解世界近现代史》《快读世界史》《图解东亚史》《郑和的南海大远征》《日本传说》《中东与伊斯兰世界图解》等多本书已经在台湾出版,有的已经一版再版。
东亚的谷物酒——黄酒
倾国美女与“酒池肉林”
中国人喝的是杂粮酿制的酒。在商朝(前1600—前1046),酒与宗教的渊源颇深。从商朝遗迹出土的许多祭祀用青铜器中,以“爵”等酒器最多。
推翻商的周朝,为贯彻统治天下的封建制度,派遣族人前往各地方执政。地方长官前往就任地赴职时,周王会赐予象征权力的“爵”之酒器。也因此,贵族的“侯爵”“伯爵”等称号,就是源于象征身份地位的酒器。
古代中国视饮酒过量为“恶”,予以抨击。中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严厉批评了商王夜以继日地饮酒作乐一事。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酒是神的,“淫酒”必遭报应。《史记》也狠狠批判了为所欲为的商纣王。公元前11世纪,商朝最后的帝王纣王,原本是头脑清晰且
雄辩的君主,据说他武功高强可以徒手打倒猛兽。不过他在征服有苏氏后,溺爱有苏氏送来的美女妲己,镇日糜烂且暴虐,最后遭到灭国的命运。亡国之君纣王的荒淫无度,也留下了“酒池肉林”的典故。
据说纣王在鹿台的宫殿收藏了惊人的金银财宝,巨桥的仓库则装满谷物,并扩建名为沙丘的离宫,以放养来自各地的鸟兽,并在离宫掘池,池里装满了酒,树木皆悬挂干肉,宛若肉林,又令男女裸身奔跑其间,与妲己彻夜设宴狂欢作乐。
人的欲望一旦被彻底放纵,就再也难以约束,进而偏离常轨。后来,纣王甚至将涂满油的铜柱横放在燃烧的火焰上,命令忤逆者行走其上,以观看犯人滑落火中活活被烧死为乐,这就是所谓的“炮烙之刑”。此外,纣王的叔父比干因谏言而遭纣王剖腹杀害,并取出心脏。从此,天神舍弃了纣王与商朝,周武王率军歼灭了商。最后纣王身着缀满宝石的豪华衣装,登上鹿台的宝物宫殿,自焚而死,而妲己也被周武王杀死。
宫廷例行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酒
西汉时代(前206—25),在西方的麦类作物传来以前,黄河流域的主要谷物为粟米与黍米,其中的黍米就是酿酒的原料。如今,黍米也是酿造烧酎的原料。其实在古代的中国,黍米酿的酒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过,若黍米不能产生糖化,自然也难以变成酒,故必须寻找到促使其发酵的曲。
在中国与朝鲜,酿酒的曲是指将作为酿酒原料的谷物磨成粉后,加水捏成团状,约一个月后即能繁殖出根霉属菌,也称“饼曲”。
周朝的酿酒方法是在黄土大地上掘洞,然后放进黍米与水,使其发芽,最后再使用“曲”发酵,酿造出一种类似酒粕的浊酒。酒,用于祭祀赐予皇帝威权的天神,也是巩固王室与各地诸侯关系的仪式中必备的物品。统治各地的诸侯必须定期前往宫廷“朝见”皇帝,“朝见”后所举行的宴会也是重要的国家例行仪式之一。在如此严肃的国家仪礼宴会中,原本属于饮酒作乐的酒,又变成了繁文缛节的饮酒。
周朝依天地运行与四季循环,设置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个官府。以“天官”为首,统领其他的官府与官吏。因为宫廷的仪式需要大量的酒,“天官”底下还设有名为“酒正”的官吏,掌管酒的酿造与管理等。酒的酿造,由十位宦官与三百三十位女性组成的“酒人”负责。所以,无论是古代的中国或美索不达米亚,公开仪式所需的庞大用酒多是由女性酿造生产的。
秦始皇冀望的金色酒
商朝祭神仪式中使用的是一种气味芳香的药酒,据说是黍米酒混上咖喱用的金黄色郁金。此酒闪耀着太阳般的金黄色光芒,注入地面可召唤神灵。
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公元前219年在山东的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封禅大典”,向诸神禀告自己已取得天下。海拔1524米的泰山,也是五岳之一的“东岳”,被视为圣山。直到今日,泰山仍是人们崇拜信仰的圣山,因而从山脚至山顶建造出7000级的石阶。
所谓“封禅”,是指皇帝向天地祈求国泰民安的祭典仪式。司马迁在《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举行“封禅”时,父亲司马谈未受邀参加仪式,遗憾之余留下“身为太史令却未能亲眼见到重大国家祭典,实在令人懊悔”的话语,不久即病死。
秦始皇预备举行“封禅大典”时,由于商朝祭祀用的金黄色酒之酿造方法已为人们所淡忘,无可奈何之下,秦始皇只好使用过滤后的山东黍米酒。也就是说,从商朝到秦朝,已经800年之久,酒的酿造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如同日本的地酒,中国的酿造酒也有很多品种,不过整体说来酒的颜色都是黄色,故称“黄酒”。若以酒的颜色深浅区别,则色浓者为“老酒”,色浅者为“清酒”。
“饼曲”与北方传统原料的黍米、南方产的稻米所酿制的黄酒,是中国各地文化在漫长岁月下交流的产物,也成为足以代表中国的酒。说黄酒是“中国的啤酒”,其实也不为过。
拥有2000年历史的名酒——“绍兴酒”
堪称黄酒之冠的即被清朝美食家袁枚赞誉为“酒中名士”的绍兴酒。与日本一样,中国的酒也多以产地命名,绍兴酒,就是指距离浙江省杭州东南方约70千米处的运河之乡绍兴所酿造的酒。此外绍兴也多名人,例如中国近代文豪鲁迅、知名哲学家兼教育家蔡元培等皆出身此地。
在日本,绍兴酒也非常知名,常与中国菜搭配享用,一年约需进口700 万升。自2000 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前770—前476)以来,绍兴酒与“卧薪尝胆”“范蠡既雪会稽之耻”“吴越同舟”这一连串的故事脱离不了关系,堪称“世界名酒中的名酒”。当初败于吴国的越王勾践,为不忘耻辱,在会稽山日日尝苦胆,最后终于得以再次复国。而会稽山就位于绍兴以南。
来到被金(1115—1234)夺去中国北方、必须提供大量贡品以求余命的南宋(1127—1279)时代,为征收酒税以确保财源,官方奖励民间造酒,同时也是为了供应南宋首都临安的庞大需求量。由于时局弥漫着随时可能遭北方民族攻陷的不安情势,人们只得以酒消愁,名酒绍兴酒自然也掀起前所未有的需求热潮。
绍兴酒,是将糯米放进大瓮泡水后蒸煮,然后加入“饼曲”与酒药(水蓼与粳米)发酵,待过滤后再加热、杀菌,最后以莲叶与油纸覆盖瓮口,最外层盖上盘子作为“瓶盖”,再涂抹黏土固定,属于需要长时间等待熟成的酒。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我,一个精致的酒杯,里面却映照出世界各地标志性的建筑和历史场景,仿佛浓缩了人类文明的精华。我一直对历史感兴趣,但传统史书常常充斥着枯燥的年代和事件,让我望而却步。然而,当我在书店翻开这本书时,就被它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插图深深吸引。作者似乎并不打算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讲述历史,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串联起宏大的历史画卷。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从一个看似微小的载体——酒杯,解读出波澜壮阔的世界史。它会从一杯酒的起源讲起,带我们穿越古希腊的神话时代,还是从某个王朝的宫廷宴饮,揭示权力斗争的秘密?我对书中提到的“酒杯里的世界史”这个概念充满了好奇,期待它能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让我重新认识那些熟悉的、又或是陌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酒”这一媒介与人类历史的发展巧妙地联系起来的,这其中一定蕴含着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犹豫是否要购买,毕竟我对历史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然而,它的副标题“一杯酒,品读千年风云”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历史的学习过程应该像品一杯醇酒,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甘甜与苦涩,复杂与韵味。这本书似乎正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品鉴机会。我非常好奇作者会选择哪些与“酒”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来展开叙述。是古罗马人对葡萄酒的热爱,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格局?抑或是十八世纪的法国,那些文人墨客在酒馆里畅谈革命思想的场景?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历史的鲜活与生动,而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我想象着,也许书中会穿插一些与特定历史时期相关的酒类知识,或者描述某个重要历史人物与酒的渊源,从而让历史的脉络更加清晰易懂。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味蕾之旅,令人期待。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酒杯里的世界史》时,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关于历史的画面。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和想象力,它暗示着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即将宏大的世界历史浓缩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酒杯”之中。我非常期待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是会从古代文明中的酒神崇拜,来解读宗教与权力的关系?还是会通过那些流传下来的古代酒谱,来展现不同时期人们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通过讲述一些与酒相关的历史人物的故事,例如那些在酒后豪情万丈,挥斥方遒的帝王将相,或是那些在酒馆里激昂陈词,推动时代变革的文人志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突破传统的历史叙述模式,带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去理解和感受世界历史的魅力。
评分“酒杯里的世界史”这个名字,一开始让我以为是关于酒具的历史,或者是关于某个国家与酒相关的风俗习惯。但当我看清楚封面上的插图,那密密麻麻、却又栩栩如生的历史画面,我就知道它绝非如此简单。这本书似乎是要从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去解读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不确定它会如何安排章节,是按地域划分,还是按时间顺序,亦或是以某种主题性来串联?我猜想,它可能会从某种“共饮”的行为,比如古老的祭祀仪式,引申到人类早期社会的形成;也可能从某个历史性的“酒会”,比如某个重要的条约签订仪式,来讲述国际关系的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历史认知,让我看到一些之前从未被关注过的细节,或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我对作者如何将“酒”这一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如此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感到非常好奇。
评分我一直对那种能够跳脱出传统框架,以新颖视角解读历史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的书名——“酒杯里的世界史”,就成功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没有直接陈述某段历史,而是用一个充满诗意和象征意义的意象来概括其内容。我很好奇,作者究竟会如何通过“酒杯”这一载体,来折射出世界历史的广阔与深邃。是会讲述那些在酒桌上达成的政治联盟,还是那些因为一杯酒而引发的文化交流?也许,它会从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人们饮酒的习俗差异,来展现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不那么“官方”的历史叙述,挖掘出那些隐藏在历史洪流中的人性故事,以及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却又深刻影响了历史进程的细节。对于历史的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充满探索乐趣的书籍。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评分有趣的小书 消遣可读。
评分货品很好,物流很快!
评分货品很好,物流很快!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货品很好,物流很快!
评分好薄
评分东西已经收到了,不错,给公司买的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