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英顺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
  • 老龄化
  • 人口问题
  • 社会保障
  • 养老
  • 经济影响
  • 政策研究
  • 人口结构
  • 少子化
  • 社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367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7969
包装:精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页数:232
字数: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将人口结构变化纳入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理论框架,通过文献梳理和统计数据的分析,整理了人口老龄化下日本老年社会变化的相关问题。全面分析了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与老年人相关的各种制度的变化情况,探究日本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并为我国制定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章 日本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 老龄化社会对日本年金制度的冲击
第三章 日本老年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趋势
第四章 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及课题
第五章 日本老年福利设施的发展及课题
第六章 日本老龄化社会与积极老龄化对策
第七章 日本老龄化社会与劳动力供给
第八章 日本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贫困
第九章 日本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犯罪
第十章 经验与借鉴

作者简介

丁英顺,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日本社会及中日韩社会比较研究,重点研究日本人口少子老龄化问题。主要研究成果有:《战后日韩、日朝关系》(专著)《日本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国家智库报告),参与了《21世纪初期日本的东亚政策》《21世纪日本沉浮辩》《日本的社会思潮与国民情绪》《日本军国主义论》等著作有关章节的撰写;发表了《日本推动健康老龄化的经验及启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韩国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日本老年福利设施的发展及启示》《日本延迟退休年龄的基本经验及启示》《日本护理保险制度探析》《日本高龄老年人医疗制度改革及启示》《日本老年贫困现状及其应对措施》《韩国老年福利制度的发展及特征》《日本是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的》等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001
  第一节 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及人口结构变化/001
  第二节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007
  第三节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点/015
第二章 人口老龄化对日本年金制度的冲击/021
  第一节 日本年金制度的现状与困境/021
  第二节 日本人口老龄化对年金制度的影响/024
  第三节 日本年金制度的改革及发展方向/028
  本章小结/034
第三章 日本老年医疗制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36
  第一节 日本老年免费医疗制度的确立与发展/036
  第二节 保健与医疗相结合的老年医疗制度/039
  第三节 日本高龄老年人医疗制度的建立与面临的问题/044
  本章小结/054
第四章 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改革及课题/056
  第一节 日本引入护理保险制度的背景与目的/056
  第二节 护理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与特征/062
  第三节 护理保险制度面临的课题及改革/066
  本章小结/078
第五章 日本老年福利设施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080
  第一节 老年福利设施的制度建设/080
  第二节 日本老年福利设施的种类与作用/083
  第三节 日本老年福利设施的特征与课题/089
第六章 日本老龄化社会与劳动力供给/094
  第一节 日本人口老龄化与女性劳动力/094
  第二节 出台新措施,改善非正式员工待遇/105
  第三节 日本开发外国劳动力动向/108
  本章小结/115
第七章 日本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贫困/117
  第一节 日本老年人贫困的现状及其主要原因/117
  第二节 日本老年人贫困的特点/126
  第三节 日本应对老年人贫困的措施/130
  本章小结/135
第八章 日本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犯罪/136
  第一节 日本老年人犯罪现状及其特点/136
  第二节 日本老年人犯罪增多的主要原因/140
  第三节 日本预防老年人犯罪的主要对策/145
  本章小结/149
第九章 日本老龄化社会与积极老龄化对策/151
  第一节 日本积极老龄化对策及其推动措施/151
  第二节 日本促进老年人就业的制度建设/157
  第三节 日本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状况/168
  本章小结/183
终 章/185
主要参考文献/196
索 引/206


图目录
图1-1 日本老龄化进展情况与将来预测/007
图1-2 日本女性就业率在总就业率中所占的比例/010
图1-3 分性别、年龄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构成比例/019
图2-1 日本社会保障给付金变化/027
图4-1 日本健康寿命与平均寿命的变化/058
图6-1 日本女性利用育儿休假制度情况/101
图6-2 日本男性利用育儿休假制度情况/102
图6-3 日本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数的变化/106
图7-1 分性别、年龄相对贫困率情况(2012年)/118
图7-2 日本享受生活保护补贴人员变化情况/120
图7-3 年金在日本老年人家庭收入中的比例/126
图7-4 日本独居老年人数增长趋势/128
图7-5 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家庭平均年收入情况/129
图7-6 各收入层老年人与人交流频率/130
图8-1 日本被司法部门处理的人员情况/137
图8-2 日本老年人犯罪种类(2015年)/138
图8-3 日本老年人入狱情况(总数及女性)/139
图8-4 东京都独居老年人在家死亡情况/144
图8-5 独居者死亡多日后被发现的情况/144
图8-6 老年人感到“孤独死”问题离自己很近的比例/145
图9-1 日本企业保障老年人就业措施情况/171
图9-2 日本平均寿命变化与未来预测/171
图9-3 日本老年人希望退休的年龄/174
图9-4 日本劳动力人口的变化情况/175
图9-5 日本老年人完全失业率/177
图9-6 日本老年人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179
表目录
表1-1 日本人口动态/002
表1-2 日本人口抚养比的变化情况/004
表1-3 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及所占比例的变化/005
表1-4 日本人口出生数和总和生育率变化/009
表1-5 日本家庭户数比例变化(1980~2035年)/014
表1-6 日本100岁以上人口及女性所占比例(2000~2016年)/017
表1-7 日本独居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018
表1-8 日本各地区老龄化比例/020
表2-1 日本推迟领取厚生年金年龄进程表/032
表3-1 日本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医疗护理制度/052
表4-1 日本独居老年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例/059
表4-2 护理保险制度等级及所承担费用的情况/065
表4-3 日本认知障碍症的患者人数变化情况/070
表5-1 日本主要老年福利设施的种类/086
表5-2 日本护理老年人保健设施每月收费标准/088
表7-1 日本各年龄段基尼系数比较/121
表7-2 日本正式与非正式员工适用的各种保障制度状况/124
表9-1 日本雇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企业/172
表9-2 2005~2015年日本老年人就业率变化情况/175
表9-3 日本不同年龄层就业率估测(2012~2030年)/176
表9-4 日本对继续雇用老年人企业的补助措施/180
表9-5 日本各年龄段就业人数变化情况/181

前言/序言

前  言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世界性问题,而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口老龄化是指由于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在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日本于197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人口结构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总和生育率持续降低,少子化、老龄化问题严重;二是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日本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费用膨胀、经济发展缓慢等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克服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日本面对的重要课题。其实,目前许多国家都为人口问题所困扰,日本之所以尤显突出,一是因为日本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二是因为日本政府的危机意识比较强。另外,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多年位居世界前列,说明日本在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上做得较为成功。
日本人口老龄化在延长人均寿命方面有着积极的一面,但老龄化快速进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过多的老年人口一方面会加大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造成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不平衡。在日本社会保障支出中,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年金和医疗的支出最多,政府面临严峻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还带来了劳动力短缺、老年人贫困、老年人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本政府为了应对这些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本不断完善老年人相关的制度,多措并举应对人口老龄化。在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方面,日本已经走在世界的前端。日本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不是遏制,而是积极地应对。
本书对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人口老龄化成因、老年人医疗制度、护理保险制度、年金及老年人赡养、老年人贫困、老年人犯罪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阐述了日本政府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以期......
《银发浪潮:探析日本社会的深刻变革》 导言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影响深远的重大议题。自二十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生育率下降与预期寿命延长成为普遍趋势,由此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着社会经济、文化伦理乃至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本,这一趋势尤为显著,其老龄化程度已居世界前列,由此引发的挑战与应对,不仅是其自身面临的严峻考验,更对全球其他步入或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深刻的启示。 本书《银发浪潮:探析日本社会的深刻变革》并非仅仅聚焦于“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这一既定命题,而是试图以更宏阔的视野,更深入的笔触,剖析这一复杂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经济肌理、文化价值变迁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演进。本书旨在呈现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日本社会图景,从历史纵深、现实困境、未来走向等多个层面,解读“银发浪潮”如何不仅仅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数字变化,更是对日本社会既有模式的颠覆与重塑,是其现代化进程中一道深刻的时代烙印。 第一章:时代脉搏与历史回响——日本社会变迁的宏观视角 本章将跳脱出仅以统计数据堆砌老龄化现象的窠臼,而是将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置于其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宏大叙事之中。我们将回顾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如何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工业化与现代化,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从传统的大家族向核心家庭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这些历史进程是如何为今日的人口结构变动埋下伏笔?本书将探究,在追求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日本的家庭模式、生育观念、以及传统孝道文化是如何受到冲击与重塑。 我们还将审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向大都市集中,生育率随之下降,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心理与经济动因?本章将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勾勒出日本人口结构演变的宏观背景,为理解其当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坚实的历史纵深。我们关注的不是“研究”本身,而是那个孕育了“问题”的时代土壤。 第二章:“熟年”的风景线——老年群体生活的多彩与困境 本书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在于描绘当下日本“熟年”群体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同时揭示其背后潜藏的困境。我们不会仅仅将老年人视为被动承受老龄化影响的群体,而是深入观察他们如何以积极的态度,或被迫地,适应并参与到当代社会中。从遍布全国的“银发人才中心”,到老年人参与的社区志愿服务,再到他们在新兴的“熟年消费”市场中的活跃表现,本书将展现日本老年群体并非全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有着鲜活生命力与独特诉求的“行动者”。 然而,这种“彩绘”并非全然是温情脉脉的。本章将深入剖析日本老年群体所面临的严峻现实:例如,日益严峻的孤独死现象,独居老人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下流老人”问题,即老年人因养老金不足、疾病缠身等原因陷入贫困;以及社会对老年群体在劳动力市场、医疗保障、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歧视。本书将通过鲜活的个案、细致的田野调查,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充满矛盾的日本老年人生活世界,他们的“风景线”既有色彩,也有阴影。 第三章:代际的张力与社会的重塑——家庭、社区与劳动力市场的转型 人口老龄化并非孤立存在的现象,它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结构、社区形态乃至整个社会的运作模式。本章将聚焦于老龄化对日本社会核心肌理的冲击与重塑。在家庭层面,随着核心家庭的普及和晚婚晚育现象的普遍,传统的代际抚养关系面临挑战。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而“无子女家庭”和“单身老人”的比例不断攀升,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提出了严峻考验。本书将探讨,日本社会如何因应这些变化,家庭功能正在发生怎样的演变,以及新兴的“非血缘家庭”或“社区互助”模式是否能够填补传统家庭功能的空缺。 在社区层面,人口老龄化带来了社区活力的下降,公共服务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将审视日本各地社区如何探索“地域包围网”等模式,以期构建更具包容性、更能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社区环境。同时,劳动力市场的转型也是老龄化带来的重要影响。随着年轻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日本如何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如何调整退休年龄,以及如何创造更适合老年人就业的岗位,成为企业和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本书将分析这些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社会整体生产力与创新力的潜在影响。 第四章:未来的回响——创新、适应与全球的启示 面对深刻的人口结构变化,日本社会并未止步不前,而是展现出强大的创新与适应能力。本章将着眼于日本为应对老龄化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我们将关注那些走在前沿的创新尝试,例如,人工智能在护理、医疗、陪伴等领域的应用;“长寿友好型城市”的建设理念;以及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的变革,来满足老年人群体的需求。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日本在政策层面的应对策略,包括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医疗保健体系的调整、以及鼓励生育的措施等。虽然这些政策的有效性仍有待时间检验,但它们代表了日本政府在直面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决心与努力。更重要的是,本书将跳出日本本土的语境,将日本的经验置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在世界各国普遍面临老龄化挑战的今天,日本的探索与实践,无论是成功之处还是经验教训,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本书旨在通过呈现日本社会的深刻变革,引发读者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议题的深入思考,并汲取智慧,共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这一重大挑战。 结语 《银发浪潮:探析日本社会的深刻变革》将以一种非学术化的、更具人文关怀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真实的日本。我们关注的不是数据中的“问题”,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他们所经历的时代变迁,是他们面对的挑战与希望,是整个社会为适应这一深刻变革而进行的努力。本书不承诺提供“解决方案”,但它希望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个体与社会,连接日本与世界,共同探寻人类社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存之道与发展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时不时地流露出一种近乎哲思的疏离感。作者善于使用长句和排比结构来构建复杂论点,句式布局严密,如同精密的仪器,每一个词语都似乎经过了千锤百炼才被放置到位。当我读到关于社会活力衰退与创新能力下降之间关联性的章节时,那种如抽丝剥茧般的论述方式,让我不得不放慢阅读速度,细细咀嚼其中的深意。它很少使用煽情的词汇,但正是这种克制,反而营造出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忧患意识。在某些段落,我甚至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重量感,仿佛作者站在时间的彼岸,冷静地审视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困境。这种冷静中蕴含的深沉关切,比直白的呐喊更有力量,它促使读者跳出日常的琐碎,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和对未来命运的审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沉稳和严肃的气息,封面采用了一种偏向于灰蓝色的主色调,搭配着简洁而有力的字体排版。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厚实而不失韧性,阅读起来有一种踏实感,这对于一本探讨宏大社会议题的学术性著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言部分展现出的那种冷静的叙事口吻,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惊悚的预测或过于情绪化的论断,而是循序渐进地勾勒出问题的复杂性。比如,书中对战后日本经济奇迹后期的结构性变化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而不是简单地归因于单一的政策失误。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历史的脉络,通过对比不同年代的生育率变化曲线和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了一个严密的逻辑框架。这种扎实的文献回顾和数据支撑,让读者在进入核心讨论之前,就已经对研究的深度有了初步的判断。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外衣”与“内核”是高度统一的,散发着一种值得信赖的学术光芒,让人期待接下来的深度剖析。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处理复杂社会现象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罕见的细腻和穿透力。它远非教科书式的概念堆砌,更像是一场深入田野、贴近民生的田园考察。书中引用了大量鲜活的案例,比如对“单身老人照护体系”的微观分析,通过访谈记录和生活场景的还原,让冰冷的统计数据瞬间有了温度和人情味。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老年人再就业模式转变的一章,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探讨劳动力短缺的宏观层面,而是深入探究了不同社会阶层的老年人,他们重返职场的动机、面临的障碍,以及这种转变对他们自我认同感的影响。这种从“宏大叙事”急剧转向“个体经验”的叙事手法,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对于那些习惯了纯粹的经济学或人口学分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它让你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应对危机”,更是“我们正在失去什么,以及如何保持社会活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发,在于它关于“时间跨度”的视角转换。它不仅仅关注当下的人口结构失衡,而是将这个问题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作者清晰地指出,许多我们今天视为“新问题”的现象,实际上是长期积累和复杂互动的结果。我特别欣赏其中对“社会想象力”衰退的探讨,即一个社会在面对结构性危机时,是否还具备构建新的集体愿景的能力。书中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暂停”与“加速”之间的悖论——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社会如何既能保持必要的节奏感,又不会因为对未来的过度焦虑而彻底僵化。这种开放式的收尾,既是对研究范围的尊重,也是对未来读者的挑战,它成功地将知识的传递转化成了一场持续的思考邀请,而非一个终结性的陈述。

评分

这本书在方法论上的创新和严谨性是值得称赞的。它巧妙地融合了定量分析的精确性和定性研究的深度。我发现作者在构建预测模型时,引入了一些非常新颖的变量,这些变量似乎是在以往的同类研究中被忽略的,比如文化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以及对“地方性消失”这一隐性因素的量化尝试。阅读相关的图表和统计分析时,尽管涉及专业术语,但作者的解释清晰到位,让人能够跟上其逻辑推演的每一步。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讨论政策建议时,展现出一种高度的现实主义,没有提出任何空中楼阁般的“灵丹妙药”。相反,书中对各种现有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进行了近乎苛刻的批判性评估,指出了它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反向作用力”。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学术勇气,在浮躁的论著中是极其稀缺的品质,让人感受到作者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