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之属
说唱鼓书 …………3
大鼓书 …………7
弦子书 …………11
竹板书 ………… 16
快书 ………… 18
南词 ………… 22
戏剧之属
嘣嘣戏 ………… 29
傀儡戏 ………… 42
灯影戏 ………… 48
梆子腔 ………… 55
喝喝腔 ………… 63
吹腔 ………… 70
打连厢 ………… 73
滩簧 ………… 79
杂曲之属
济南调 ………… 91
利津调 ………… 94
湖广调 ………… 97
福建调 ………… 100
马头调 ………… 103
靠山调 ………… 108
荡湖调 ………… 113
边关调 ………… 117
玉沟调 ………… 123
五更调 ………… 125
西调 ………… 128
窑调 ………… 131
牌子曲 ………… 134
群曲 ………… 138
岔曲 ………… 142
扬州歌 ………… 145
四川歌 ………… 147
琴腔 ………… 151
十杯酒 ………… 155
十朵花 ………… 158
叹十声 ………… 161
大四景 ………… 164
老八板 ………… 167
剪靛花 ………… 169
银纽丝 ………… 173
红绣鞋 ………… 177
梳妆台 ………… 178
对花 ………… 180
苏武牧羊 ………… 183
西江月 ………… 185
清江引 ………… 188
杂耍之属
莲花落 ………… 193
打花鼓 ………… 201
跑旱船 ………… 205
锯大缸 ………… 208
西湖景 ………… 213
数来宝 ………… 216
耍猴 ………… 219
双簧 ………… 222
焰口 ………… 227
道情 ………… 230
倒喇 ………… 233
徒歌之属
儿歌 ………… 237
喜歌 ………… 240
秧歌 ………… 242
夯歌 ………… 245
叫卖歌 ………… 248
马粪芗歌 ………… 250
我一直认为,真正能代表一个地方文化精髓的,往往是那些流传于民间的“俗”的东西。《北平俗曲略》就是这样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建筑、它的历史,更在于它的人民,在于他们创造的那些鲜活的文化符号。书中对“太平歌词”的介绍,让我惊叹于这种曲艺的表演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那种说唱结合、节奏明快的风格,以及其中包罗万象的故事,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作者在描述这些曲种时,不仅仅是呈现它们的“形”,更重要的是挖掘它们的“神”。他让我们了解到,这些俗曲并非是简单地娱乐大众,而是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功能,比如传递道德观念、讽刺时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人们宣泄情感的渠道。这种对俗曲背后深层含义的探讨,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深度,并非流于表面。我常常在想,在没有现代媒体的年代,这些俗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评分读《北平俗曲略》的过程,就像是在穿越回那个车马慢、书信慢的年代。我并非是学音乐的,也不是研究民俗的,但我被书中那种浓浓的“京味儿”深深吸引。作者的笔触很细腻,他没有去描绘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也没有去讲述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最普通的市民阶层,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寄托在俗曲里的情感。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小型曲艺形式的描述,比如“莲花落”,那种诙谐幽默的语言,那种贴近生活的段子,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这些曲子,就像是老北京市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作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一种朴实的力量,能够直击人心。我常常在想,这些俗曲,在那个年代,一定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和慰藉。它们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背景音乐”,也是普通百姓最直接的情感表达。
评分我一直对老北京的文化情有独钟,总觉得那份京味儿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北平俗曲略》恰好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它不像那种严肃的学术专著,而是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带着一种温润的怀旧感。书中对一些传统曲艺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知道京剧,对其他很多曲种几乎是一无所知。读完之后,我才了解到,原来北平的民间音乐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有像“京津冀”一带非常流行的“单弦”,那种简洁而富有韵味的唱腔,配合着三弦的伴奏,听起来有一种别样的韵味;还有“北京琴书”,那种一人弹唱、自说自话的表演形式,仿佛把听众带入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场景。作者在描述这些曲种时,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其历史渊源或艺术特点,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这些曲种与当时社会生活、百姓情感的紧密联系。我仿佛看到了,在某个寒冷的冬夜,人们围坐在一起,听着这些曲子,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这种文化与生活的融合,让我觉得这些俗曲并非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而是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出口,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回应。
评分拿到《北平俗曲略》这本书,我并没有立刻进入阅读状态,而是先仔细地端详了封面,那种古朴的设计风格,就已经预示了这本书的非凡之处。翻开书页,果然不负我的期待。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旧时北平民俗文化的大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不太为人熟知的曲种的介绍,比如“相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逗乐,更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描绘了这些曲艺在当时是如何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的。我读到一些关于曲艺艺人生动有趣的描述,他们的表演场景,他们的辛酸与坚持,都让我对这个群体充满了敬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俗”文化,其实才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因为它们来源于生活,反映了真实的情感。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很多老电影、老照片中的场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喧嚣而又充满人情味的老北京。
评分这本《北平俗曲略》简直像一本尘封的老照片集,翻开它,仿佛能听到四九城里最地道的吆喝声,闻到老北京最真实的烟火气。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不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市井小民最鲜活的悲欢离合。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流传于街头巷尾的曲艺形式的描绘,比如京韵大鼓,那铿锵有力、时而低沉婉转的鼓点,在文字中跃然纸上;还有岔曲,那些细腻的情感表达,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歌颂,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这些俗曲背后的社会背景、表演形式、甚至艺人们的生活状态都细致地展现出来。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老北京,一个充满市井智慧和生活气息的北京。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浮现出旧时茶馆里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艺人们声情并茂地表演,台下观众或捧腹大笑,或潸然泪下。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历史书所无法给予的。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俗”的魅力,原来那些看似粗糙的民间艺术,却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