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春鞦九講

公羊春鞦九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義正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春鞦
  • 公羊傳
  • 經學
  • 傳統文化
  • 史學
  • 注釋
  • 解讀
  • 古代文獻
  • 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6841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2347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2
字數:236000
正文語種:漢語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普通讀者、中國文化愛好者

★ 颱灣大學哲學係主任林義正教授講學實錄

★ 師承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講述中國王道

★ 以淺白方式介紹孔子的《春鞦》學,闡揚中國文化

★ 提綱挈領,強調入門,從公羊學的經世角度入手,詮釋春鞦書法

★ 不做白話翻譯,直指《春鞦》核心大義

內容簡介

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逝世後,其門下弟子稟承師意成立中華奉元學會,弘揚夏學,傳承中國王道。作者受同門邀請,在學會中演講《公羊春鞦義述》,其後在奉元書院、颱灣大學講授公羊春鞦學。作者希望以淺白方式介紹孔子的《春鞦》學,闡揚中國文化,於是將講授內容整理而書。書中所講不求詳盡,但綱領已具,尤其強調入門。作者通過三世、內外、五始、一統、居正、譏世卿、倫理、經權、災異等九講,講述孔子一生的誌嚮所在。又從公羊學的經世角度入手,把《春鞦》看作一本義書,詮釋春鞦書法。九者,究也,於《易經》“乾元用九,乃見天則”,密符《春鞦》大同之義,亦同時為作者研究《公羊》作一總結。


作者簡介

林義正,颱灣彰化人,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門下弟子,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係主任,講授公羊春鞦學等課程;專攻孔學,曾撰《孔子學說探微》(1987)、《春鞦公羊傳倫理思維與特質》(2003)、《<周易><春鞦>的詮釋原理與應用》(2010)等論文。


精彩書評

“中國思想開始於‘元’,含乾坤二性。《易》和《春鞦》皆講‘元’,中國之學是元學,中國文化是元文化。元的文化資始資生,不然無法皆備於我。夏也者,中國之人也。中國不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中國,而是修到‘中’的境界的人,‘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因何叫‘華夏’?華是動詞,我們的職責就是要華這個夏。”

——愛新覺羅?毓鋆

目錄

第一講 導讀............1

第一節 《春鞦》指什麼.......4

第二節 《春鞦》有筆法........5

第三節 《春鞦》學傳承異徑.......6

第四節 《公羊春鞦》學常用術語.............7

第二講 《 春鞦公羊傳》的解經預設.........11

第一節 孔子與《春鞦》關係.............................13

第二節 三傳詮釋特點及其流彆................18

第三節 史料記載孔子作《春鞦》.....................21

第四節 《春鞦公羊傳》傳孔子口說...........................25

第五節 《春鞦》是藉事明義的書...................................27

第六節 《春鞦》是孔子晚年見誌之作.......................29

第三講 《春鞦》書法論................................33

第一節 三傳所傳經文的差異...................................35

第二節 《春鞦》書法..........................................39

第三節 筆法寓諸文辭....................................41

第四節 達例與特筆..........43

第五節 《春鞦》書法正例............................45

第六節 何以書——《春鞦》書法變例....................49

第七節 如何書——因文取義十一例............................56

第八節 為何如此書——藉書法錶意...........................59

第四講 三世義、外內義.................63

第一節 《春鞦》要旨及“微言與大義”............................65

第二節 三世義的理據與詮釋....................................68

第三節 董仲舒的三世義詮釋.....................................72

第四節 何休的三世義詮釋.........................................74

第五節 三世義的榷解..................................76

第六節 外內義的理據與詮釋.......................79

第五講 五始義、一統義..........................85

第一節 《春鞦》五始義.............................87

第二節 建始例寓孔子特筆......................91

第三節 董仲舒釋五始....................................93

第四節 何休釋五始...................................97

第五節 《春鞦》王魯................................... 100

第六節 《春鞦》大一統..................... 103

第七節 《春鞦》通三統...................... 105

第八節 《春鞦》存三正....................... 109

第九節 《春鞦》法文王.................. 111

第十節 《春鞦》王義辯........................... 114

第十一節 尊王攘夷,信義成霸................. 117

第六講 居正義、譏世卿義............. 125

第一節 《春鞦》大居正........................... 127

第二節 《春鞦》藉褒貶示“禮”“正”................ 131

第三節 傳文中“正”的解析................... 139

第四節 “禮”與“正”的關係............... 144

第五節 譏世卿...................................... 145

第七講 倫理義、經權義......................... 151

第一節 藉季子友明親親之道............. 153

第二節 藉齊襄公大復九世讎................... 157

第三節 藉曹羈、趙盾事明君臣之義.................... 159

第四節 藉衛聵、輒爭國明以王事辭傢事............... 160

第五節 藉許止進藥明孝道....................... 162

第六節 託始譏不親迎明夫婦之倫................. 163

第七節 藉稱君以殺世子惡失親親................ 164

第八節 藉祭僖公事明失禮序................. 164

第九節 經權義............................. 167

第十節 “經”“權”各具何義.................... 168

第十一節 行權的條件........................... 170

第十二節 文實書法寓經權................... 172

第八講 災異義、變悔義...................... 177

第一節 《春鞦》災異類記與數目.................... 180

第二節 為何書寫有關災異?............. 181

第三節 災異義............ 186

第四節 變悔義................ 191

第五節 《春鞦》災異示變寓意............... 193

第九講 《春鞦》“一統”衍義.............. 197

第一節 厘清與“一統”相乾的諸概念................ 199

第二節 原“一統”義.......................... 205

第三節 衍“一統”義.................... 214

第四節 結論............... 216

參考文獻...................... 219

精彩書摘

《春鞦》書法

《春鞦》有書法,我們來看《公羊傳》是怎麼說的:經: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霣如雨。(莊公七年)傳:恒星者何?列星也。列星不見,何以知夜之中?星反也。如雨者何?如雨者非雨也。非雨則曷為謂之如雨?不修《春鞦》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復。”君子修之曰:“星霣如雨。”何以書?記異也。我們看到《春鞦》經寫作“夜中星霣如雨”,而原來的不修《春鞦》寫作“雨星不及地尺而復”,“君子修之,曰:夜中星霣如雨。”為什麼記錄它?為瞭“記異”。《春鞦》傳裏不是說“記災”就是說“記異”,為何說記災?為何說記異?背後是有個理由的,這個理由來自它的《春鞦》義。

再來看:經:鼕,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婁子、秦人於溫。天王狩(《穀梁》作守)於河陽。(僖公二十八年)傳:狩不書,此何以書?不與再緻天子也。魯子曰:“溫近而踐土遠也。”(《公羊傳》)傳:全天王之行也,為若將守而遇諸侯之朝也,為天王諱也。水北為陽,山南為陽。溫,河陽也。(《穀梁傳》)“天子狩於河陽”,《公羊傳》裏麵說,“狩”即打獵,是鼕天打獵的例行活動,就像每天起居一樣不用重復記錄,但是這裏為什麼偏偏要記錄?因為“不與再緻天子”。為什麼“不與再緻天子”?因為夏五月僖公等在踐土之會已“緻天子”過一次,現又在溫再緻一次。

依禮諸侯朝見天子於京師,那能先後在踐土、溫兩地“朝於王所”?顯然是“譎而不正”的晉文公,恐霸業不成,一邊嚮天子報告說“諸侯不可卒至,願王居踐土”,一邊嚮諸侯說“天子在是,不可不朝”,迫使“正君臣,明王法”。《春鞦》將天王居踐土托辭作天王巡狩四方,目的在掩飾晉文公以臣召君的非禮行徑。“緻天子”是指召天子的行為,根本不足為訓,經書“狩”,意在“不與再緻天子”。傳文引魯子曰:“溫近而踐土遠也。”有人說這個“魯子”應該是“曾子”。清代阮元就這樣推測,提供這樣的綫索,頗富創意。

對這件事,《穀梁傳》怎麼講呢?它說“全天王之行也”,是為瞭要保全天王的巡行,說這個行動是天王主動來到溫。其實不是,那是晉侯迫來的,以臣召君,不可為訓。“為若將守(狩)而遇諸侯之朝也。”是把它看作天王到溫這個地方來巡狩,召見各方諸侯。這種講法是諱文見義,為天王被召來溫而諱。“諱”就是隱蓋,對這種不對的事情不好直說,天王被召事講齣來瞭,天王就不像個天王,為瞭維持天王的尊嚴,《春鞦》經在這個地方用諱文,臨文循常用“守(狩)”字來掩飾(諱)天王這種被召的窘境。

接著看《史記》對《春鞦》經的筆法怎麼講。《史記·太史公自序》上說:因史記,作《春鞦》,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約其文辭,而旨博。故吳、楚之君自稱“王”,而《春鞦》貶之,曰“子”。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而《春鞦》諱之,曰:“天王狩於河陽。”吳、楚之君自己稱王瞭,可是《春鞦》不承認他們是王,隻承認他是吳子或楚子。踐土之會,實際上是召周天子,可是“《春鞦》諱之,曰:‘天王狩於河陽。’”這完全接受《公羊傳》《穀梁傳》的說法。

如前所說,《春鞦》經的成立,經由“不修《春鞦》”到“已修《春鞦》”的過程。“已修《春鞦》”為孔子所修,他這一修,其終極的目的是什麼呢,是修史垂鑒呢?還是明義示法?如果是前者,當作修簡明的現代史;如果為瞭垂鑒,必寓褒貶,那就作為一本史評;如果是後者,就關聯到倫理判斷,那是為瞭道德教化;如果還有更高的目的,那就是為萬世開太平吧!後世對《春鞦》的解讀可能有很多種,但把它看作一本講述如何治國平天下的書,應是《公羊春鞦》學的會心所在。



《中國古代思想史綱》 本書旨在梳理中國古代思想發展的脈絡,探究不同時代、不同學派思想的形成、演變及其核心觀點。作者將視角置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下,力圖展現中國古代思想的豐富性、復雜性及其深遠影響。 第一部分:諸子百傢爭鳴的時代 本部分將重點關注春鞦戰國時期,這一中國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我們將深入探討諸子百傢的主要流派,包括: 儒傢: 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錶,探討其仁、義、禮、智、信等核心價值觀,以及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政治哲學。我們將分析儒傢思想如何成為後世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其在倫理道德、政治製度、教育等方麵的貢獻與局限。 道傢: 以老子、莊子為代錶,闡釋其“道”的哲學,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以及順應自然、逍遙自在的人生觀。本書將剖析道傢思想對中國文化、藝術、養生等領域的影響,以及其在動蕩時代為個體提供的精神慰藉。 法傢: 以商鞅、韓非子為代錶,解讀其強調法治、集權、重農抑商的政治主張。我們將分析法傢思想如何影響秦朝的統一與治理,以及其嚴刑峻法對中國曆史進程的深刻烙印。 墨傢: 以墨子為代錶,探討其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主張。本書將分析墨傢思想的積極意義,以及其為何在曆史上逐漸式微。 名傢、陰陽傢、兵傢等: 簡要介紹其他重要學派的獨特貢獻,如名傢的邏輯思辨,陰陽傢的宇宙觀,以及兵傢的戰略思想,展現古代思想的多元與活力。 第二部分:秦漢帝國思想的統一與整閤 本部分將考察秦朝的統一對思想界的短暫壓製,以及漢朝“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政策。我們將探討: 法傢思想的餘韻與轉化: 秦朝短暫而嚴酷的法傢統治,雖然被推翻,但其集權、法治的思想仍對後世産生影響,並與儒傢思想進行融閤。 董仲舒與漢儒的貢獻: 深入分析董仲舒如何將儒傢思想與陰陽五行、法傢思想相結閤,構建起一套適應大一統帝國統治的思想體係,確立瞭儒傢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 黃老之學在漢初的作用: 探討漢初統治者為何采用黃老之學,其“無為而治”的思想如何在實踐中發揮作用。 第三部分:魏晉南北朝的思想變革 這一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政治動蕩、民族融閤的時代,思想界也呈現齣新的特點: 玄學的興起: 分析玄學為何産生,其如何迴應漢末的社會危機,以及“竹林七賢”等代錶人物的思想。我們將探討玄學對人生哲學、藝術審美的影響,以及其與佛教的初步融閤。 佛教的傳入與發展: 詳細介紹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早期傳播,及其與中國本土思想的碰撞與融閤,如般若學、涅槃學等。本書將分析佛教如何豐富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並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部分:隋唐的融閤與創新 隋唐時期,中國實現瞭再次統一,思想界也呈現齣繁榮與融閤的景象: 儒釋道三教並立與融閤: 探討隋唐時期儒、釋、道三教如何相互影響、相互藉鑒,形成既有區分又有聯係的局麵。我們將分析三教在政治、文化、民眾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佛教的中國化: 重點考察中國化佛教的成熟,如禪宗的興起與發展,其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態度産生的深遠影響。 士人階層的思想變化: 分析唐代士人階層在科舉製度下的思想特徵,以及詩歌、文章等文學形式所體現的思想內涵。 第五部分:宋明理學的興衰 宋代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高峰,理學的産生與發展對中國思想産生瞭巨大影響: 宋代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探討宋代理學産生的曆史背景,以及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硃熹等代錶人物的思想。本書將深入分析理學的核心概念,如“太極”、“理”、“氣”、“心”、“性”等,以及其對宇宙論、認識論、倫理學、政治學的闡釋。 硃熹集大成: 重點分析硃熹如何將北宋理學傢的思想加以總結、發展,形成影響深遠的“程硃理學”,其“格物緻知”的方法論和“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觀念。 陸九淵與心學: 介紹與硃熹同時期但思想不同的陸九淵,以及其“心即理”的思想,為後來的王陽明心學奠定瞭基礎。 明代心學的興起與發展: 重點考察王陽明如何繼承陸九淵的思想,提齣“緻良知”、“知行閤一”等重要觀點,形成與程硃理學並立的“陽明心學”,並分析心學在明代社會的廣泛傳播及其影響。 理學晚期與社會思潮: 簡述宋明理學後期麵臨的挑戰與批判,以及晚明時期齣現的其他重要社會思潮。 第六部分:晚明至清初的思想轉型 這一時期,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國思想界開始齣現新的變化: 李贄與反傳統思潮: 探討李贄“童心說”的意義,以及他對傳統道德、名教的批判,展現瞭晚明時期思想的解放與多元。 早期啓濛思想的萌芽: 介紹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明末清初的思想傢,分析他們對君主專製、政治製度、學術研究的批判與反思,以及對後世啓濛思想的影響。 西方思想的初步傳入: 簡述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帶來的西方科學、哲學知識,及其在中國知識界的初步反響。 結語: 本書將通過對中國古代思想史的梳理,展現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理解這些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中國曆史的演變,理解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並為當代的思想建設提供啓示。本書力求以清晰的邏輯、嚴謹的論證,為讀者呈現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古代思想畫捲。

用戶評價

評分

《公羊春鞦九講》是一本能讓人“上頭”的書。作者對《公羊傳》的解讀,實在是太有見地瞭。他並非簡單地講解字麵意思,而是深入挖掘文本背後的意圖和邏輯,將《公羊傳》的“春鞦之義”闡釋得淋灕盡緻。我曾一度認為,《公羊傳》是屬於專業史學傢的研究對象,普通讀者很難理解。但這本書的齣現,完全打破瞭我的這一觀念。作者用極其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理論變得淺顯,同時又保留瞭學術的深度。讀這本書,我仿佛與作者一起,在曆史的迷霧中探索,每一次的解讀都像是一次發現,令人驚喜不斷。書中對一些關鍵概念的剖析,例如“撥亂反正”、“非暴力不閤作”等,都讓我拍案叫絕,原來這些古老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著如此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對《公羊傳》的解讀,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它教會我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如何從曆史事件中汲取智慧。

評分

不得不說,《公羊春鞦九講》是一本讓我耳目一新的作品。在浩如煙海的史學著作中,這本書猶如一股清流,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見,吸引瞭我。作者並非機械地重復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以一種獨立思考的態度,對《公羊傳》進行瞭彆具一格的闡釋。我被書中那種嚴謹又不失靈動的文風所摺服,他能夠將艱澀的學術理論,用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現齣來,讓人讀來津津有味。每讀完一講,我都會陷入沉思,仿佛與作者一同穿越瞭時空,與曆史對話。書中對“春鞦筆法”的解讀,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我這纔明白,原來曆史的記載,並非簡單的陳述,而是蘊含著作者的立場和態度。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公羊傳》這部經典文獻,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本能夠啓迪思想、提升人文素養的優秀讀物。

評分

初讀《公羊春鞦九講》,腦海中浮現的是一位飽學之士,在曆史長河中悠遊,用溫潤的筆觸勾勒齣春鞦時期那些風雲變幻的圖景。我仿佛置身於那個禮崩樂壞、諸侯爭霸的時代,耳邊迴響著古人的慷慨激昂,眼前閃爍著王朝興衰的輪廓。這本書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循循善誘,將晦澀難懂的儒傢思想,特彆是《公羊傳》的精髓,以一種極為貼近讀者的語言娓娓道來。作者的視角獨特,他沒有選擇簡單地復述史實,而是深入探究文本背後的深意,那些看似平常的記載,在作者的解讀下,卻展露齣驚人的智慧和深遠的啓示。每一講都像一次精心設計的思想實驗,引導讀者去思考曆史的必然與偶然,去體味古人的憂患意識與人文關懷。讀到某些章節,我甚至會停下來,望著窗外,仿佛能看見孔子在杏壇之上,循循善誘,將“春鞦之義”播撒到每一個渴望理解曆史的靈魂之中。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是對一段曆史的認知,更是一種對思維方式的啓迪,一種對人生哲理的體悟,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曆史”這個詞匯,不再僅僅是過去的時間碎片,而是承載著智慧與教訓的活生生的文本。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簡直是一場及時雨。近來我對中國古代的思想史頗感興趣,尤其是儒傢學說,但往往被其艱深的概念和繁瑣的論述所睏擾。而《公羊春鞦九講》則恰恰解決瞭這個問題。作者的敘述方式極為精妙,他以一種近乎講故事的口吻,將《公羊傳》中那些復雜的概念,如“大義”、“微言”、“春鞦之責”等,一一剖析,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趣味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具體史料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抽絲剝繭的功力,他能夠從隻言片語中挖掘齣深藏的意義,揭示齣文本的言外之意。讀完某個章節,我常常會驚嘆於古人的智慧,以及作者如何巧妙地將這份智慧傳承下來。書中的每一個論斷,都經過瞭深思熟慮,並且有著紮實的依據。我能感受到作者對於《公羊傳》的深刻理解和無比熱愛,這種情感也感染瞭我,讓我對這部經典産生瞭更為濃厚的興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春鞦》這部史書不為人知的另一麵,它不僅僅是記錄曆史的工具,更是一部蘊含著深刻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的經典之作。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公羊春鞦九講》這本書,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態度。我對《春鞦》的瞭解僅限於課本上的隻言片語,覺得它應該是曆史書裏最枯燥的部分。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一點也不像是在寫學術著作,反而像是在與讀者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他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將《公羊傳》中的核心思想,比如“褒貶”、“微言大義”等等,講得通俗易懂。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分析某個曆史事件時,那種旁徵博引、層層遞進的論述方式,讓人感覺他仿佛親身經曆過那個時代,對每一個細節都瞭如指掌。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曆史,更是在學習一種觀察世界、理解人生的角度。作者的觀點非常有啓發性,他讓我們看到,看似遙遠的古代,其實與我們當下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的政治智慧和思想體係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公羊傳》這部古籍産生瞭深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