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俗麯略

北平俗麯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傢瑞 編
圖書標籤:
  • 北平
  • 俗麯
  • 民俗
  • 文化
  • 老北京
  • 方言
  • 口語
  • 傳統藝術
  • 文學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津齣版社
ISBN:9787805546841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2888
包裝:精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該書以係統研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流行於北平的“俗麯”為主旨,分說書、戲劇、雜耍、雜麯、徒歌五個種屬,將六十二個藝術品種逐一加以論述。其中,屬於麯藝現行麯種的近二十種,如說唱鼓書、子弟書、竹闆書、快書、南詞、灘簧、牌子麯、蓮花落、數來寶、雙簧、道情等;屬於現行麯種的麯調或麯牌的近三十種,如〔利津調〕、〔湖廣調〕〔馬頭調〕〔靠山調〕〔邊關調〕〔五更調〕〔揚州歌〕〔四川歌〕〔老八闆〕〔剪靛花〕〔銀紐絲〕〔清江引〕等;餘者為戲麯、雜技、歌麯等形式。
作者以文論引證和實地調查結閤的方式,評介瞭各種俗麯的沿革、演變、特色及流布情況,並於文末附該種俗麯的一篇詞文與工尺譜示例。諸多示例係從《百本張抄本》《車王府麯本》《升平署抄本》《北平圖書館烏絲闌抄書》等三韆餘種俗麯抄本中精選,除《紅綉鞋》一種外,均原文抄錄,未行刪節。


作者簡介

李傢瑞(1895-1975),原名輯五,男,白族。我國現代著名民間文藝學傢,文物考古專傢。1922年鞦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4年升入本校中文係。1925年起師從劉半農。1928年在劉半農的介紹下進入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所工作,專門從事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的資料搜集、整理和研究。20世紀30年代齣版《北平俗麯略》《北平風俗類徵》兩種文獻集成,發錶瞭多篇文章。1949年起,先後在雲南省文物保管委員會、雲南省博物館工作,曆任雲南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古文、省博物館副館長兼研究員、省史學會理事等職。


目錄

說書之屬
說唱鼓書 …………3
大鼓書 …………7
弦子書 …………11
竹闆書 ………… 16
快書 ………… 18
南詞 ………… 22
戲劇之屬
嘣嘣戲 ………… 29
傀儡戲 ………… 42
燈影戲 ………… 48
梆子腔 ………… 55
喝喝腔 ………… 63
吹腔 ………… 70
打連廂 ………… 73
灘簧 ………… 79
雜麯之屬
濟南調 ………… 91
利津調 ………… 94
湖廣調 ………… 97
福建調 ………… 100
馬頭調 ………… 103
靠山調 ………… 108
蕩湖調 ………… 113
邊關調 ………… 117
玉溝調 ………… 123
五更調 ………… 125
西調 ………… 128
窯調 ………… 131
牌子麯 ………… 134
群麯 ………… 138
岔麯 ………… 142
揚州歌 ………… 145
四川歌 ………… 147
琴腔 ………… 151
十杯酒 ………… 155
十朵花 ………… 158
嘆十聲 ………… 161
大四景 ………… 164
老八闆 ………… 167
剪靛花 ………… 169
銀紐絲 ………… 173
紅綉鞋 ………… 177
梳妝颱 ………… 178
對花 ………… 180
蘇武牧羊 ………… 183
西江月 ………… 185
清江引 ………… 188
雜耍之屬
蓮花落 ………… 193
打花鼓 ………… 201
跑旱船 ………… 205
鋸大缸 ………… 208
西湖景 ………… 213
數來寶 ………… 216
耍猴 ………… 219
雙簧 ………… 222
焰口 ………… 227
道情 ………… 230
倒喇 ………… 233
徒歌之屬
兒歌 ………… 237
喜歌 ………… 240
秧歌 ………… 242
夯歌 ………… 245
叫賣歌 ………… 248
馬糞薌歌 ………… 250


前言/序言

《北平俗麯略》是老一代民間文藝學傢、民俗學傢李傢瑞先生編著的一部關於北京戲麯、俗麯、民謠的資料集,是研究晚清民國北京俗麯的珍貴資料。由於本書編成於上世紀30年代,其所引用的例證又往往是民間人士所抄錄的,故書中的語言習慣與今日頗有差異。為尊重作者寫作習慣和遣詞風格、尊重原書的文獻性質,我社秉持盡量保存著作原貌的原則,未對作品進行現代漢語的規範化處理,以存其真。提請讀者特彆注意。



《北平俗麯略》並非一部講述具體故事情節或人物傳記的書籍。它更像是一幅生動的時代風俗畫捲,一麯濃縮瞭舊時北平市井生活百態的吟唱。 試想一下,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北平?晨曦微露,鬍同裏就已經熱鬧起來,磨豆腐的吆喝聲、早點鋪的油香、送煤球的扁擔在石闆路上敲擊齣清脆的節奏。而當夜幕降臨,燈火闌珊,戲園子裏鑼鼓喧天,茶館裏說書人抑揚頓挫,街頭巷尾則迴蕩著各種各樣的麯調。正是這些鮮活的聲音,構成瞭《北平俗麯略》的精神底色。 本書所描繪的,並非高堂廟宇裏的雅緻,而是升鬥小民的日常。它捕捉的是那些流傳於街頭巷尾、市井巷陌的民間麯藝。你可以從中聽到吆喝買賣的商販,他們用獨特的腔調招攬顧客,每一聲吆喝都帶著生活的重量和對未來的期盼。你也可以聽到風雨中,衣衫襤褸的乞兒,用嘶啞的嗓音唱著討生活的歌謠,字字句句透著辛酸。更有那些街頭藝人,在寒風中吹拉彈唱,用三弦、二鬍奏齣或歡快、或憂傷的鏇律,隻為換來幾文錢的賞錢,以及觀眾短暫的駐足和喝彩。 《北平俗麯略》如同一個技藝精湛的梳理者,將這些零散的、被遺忘的民間音樂片段精心拾起,編織成一部關於生活、關於情感、關於時代的敘事。它並非一次性地將所有內容和盤托齣,而是讓你在翻閱的過程中,一點點地體會那種獨特的韻味。 你可以從中感受到那個年代的社會百態。在那些麯調裏,或許隱藏著達官貴人的風流韻事,也可能記錄著普通百姓的傢長裏短,從婚喪嫁娶到節日慶典,從喜怒哀樂到悲歡離閤,無不通過這些質樸的麯調得以傳達。這些俗麯,就像一麵鏡子,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社會肌理,人情冷暖,以及人們在時代洪流中的生存狀態。 書中可能涉及的,是各種各樣的民間麯調的形態。或許有講述曆史故事的,如一些評書、鼓詞的片段;或許有抒發個人情感的,如一些小調、山歌的變體;或許有反映社會現象的,如一些諷刺或歌頌的麯目。它們或許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精巧的構思,但卻有著最直接、最樸素的生命力。它們是那個時代人們心靈的迴響,是他們對生活最真實的錶達。 《北平俗麯略》並非一本純粹的音樂理論書籍,它也不著重於分析麯調的音律結構或創作手法。它更側重於呈現這些俗麯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曆史信息。通過這些俗麯,我們可以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世界,他們的價值觀,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對世界的理解。 讀這本書,就如同穿越迴瞭那個泛黃的舊時光。你能聽到雜貨鋪老闆娘的爽朗笑聲,也能感受到在街角等待情人的少女的羞澀心事。你能聽到過年時熱鬧的廟會上的歌舞升平,也能聽到下雨天,孤寂的旅人獨自徘徊時的低語。這些,都是《北平俗麯略》所要傳達的,是那些被時間衝刷但卻依然鮮活的生命印記。 這本書,是一次對民間文化的溯源,一次對時代聲音的打撈。它邀請讀者一同去聆聽,去感受,去體味那些曾經在北平的大街小巷裏迴蕩的,樸實無華卻又充滿生命力的俗麯。它不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卻構建瞭一個立體的、鮮活的舊時北平的文化生態。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北平俗麯略》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進入閱讀狀態,而是先仔細地端詳瞭封麵,那種古樸的設計風格,就已經預示瞭這本書的非凡之處。翻開書頁,果然不負我的期待。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舊時北平民俗文化的大門。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不太為人熟知的麯種的介紹,比如“相聲”,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逗樂,更蘊含著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描繪瞭這些麯藝在當時是如何與市民生活緊密結閤的。我讀到一些關於麯藝藝人生動有趣的描述,他們的錶演場景,他們的辛酸與堅持,都讓我對這個群體充滿瞭敬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那些被我們忽略的“俗”文化,其實纔是最能觸動人心的,因為它們來源於生活,反映瞭真實的情感。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很多老電影、老照片中的場景,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喧囂而又充滿人情味的老北京。

評分

讀《北平俗麯略》的過程,就像是在穿越迴那個車馬慢、書信慢的年代。我並非是學音樂的,也不是研究民俗的,但我被書中那種濃濃的“京味兒”深深吸引。作者的筆觸很細膩,他沒有去描繪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將相,也沒有去講述那些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麵,而是把目光投嚮瞭最普通的市民階層,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關注他們寄托在俗麯裏的情感。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小型麯藝形式的描述,比如“蓮花落”,那種詼諧幽默的語言,那種貼近生活的段子,讀起來讓人忍俊不禁。這些麯子,就像是老北京市民生活的一麵鏡子,摺射齣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命運的抗爭,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作者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一種樸實的力量,能夠直擊人心。我常常在想,這些俗麯,在那個年代,一定承載瞭多少人的希望和慰藉。它們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背景音樂”,也是普通百姓最直接的情感錶達。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能代錶一個地方文化精髓的,往往是那些流傳於民間的“俗”的東西。《北平俗麯略》就是這樣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城市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建築、它的曆史,更在於它的人民,在於他們創造的那些鮮活的文化符號。書中對“太平歌詞”的介紹,讓我驚嘆於這種麯藝的錶演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那種說唱結閤、節奏明快的風格,以及其中包羅萬象的故事,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作者在描述這些麯種時,不僅僅是呈現它們的“形”,更重要的是挖掘它們的“神”。他讓我們瞭解到,這些俗麯並非是簡單地娛樂大眾,而是承載著一定的社會功能,比如傳遞道德觀念、諷刺時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人們宣泄情感的渠道。這種對俗麯背後深層含義的探討,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深度,並非流於錶麵。我常常在想,在沒有現代媒體的年代,這些俗麯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

評分

這本《北平俗麯略》簡直像一本塵封的老照片集,翻開它,仿佛能聽到四九城裏最地道的吆喝聲,聞到老北京最真實的煙火氣。書中字裏行間流淌著的,不是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市井小民最鮮活的悲歡離閤。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那些流傳於街頭巷尾的麯藝形式的描繪,比如京韻大鼓,那鏗鏘有力、時而低沉婉轉的鼓點,在文字中躍然紙上;還有岔麯,那些細膩的情感錶達,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讀來令人迴味無窮。作者並沒有一味地歌頌,而是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這些俗麯背後的社會背景、錶演形式、甚至藝人們的生活狀態都細緻地展現齣來。這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老北京,一個充滿市井智慧和生活氣息的北京。我常常在閱讀時,腦海中會浮現齣舊時茶館裏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藝人們聲情並茂地錶演,颱下觀眾或捧腹大笑,或潸然淚下。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很多曆史書所無法給予的。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俗”的魅力,原來那些看似粗糙的民間藝術,卻蘊含著如此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力量。

評分

我一直對老北京的文化情有獨鍾,總覺得那份京味兒裏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北平俗麯略》恰好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心。它不像那種嚴肅的學術專著,而是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帶著一種溫潤的懷舊感。書中對一些傳統麯藝的介紹,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隻知道京劇,對其他很多麯種幾乎是一無所知。讀完之後,我纔瞭解到,原來北平的民間音樂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有像“京津冀”一帶非常流行的“單弦”,那種簡潔而富有韻味的唱腔,配閤著三弦的伴奏,聽起來有一種彆樣的韻味;還有“北京琴書”,那種一人彈唱、自說自話的錶演形式,仿佛把聽眾帶入瞭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場景。作者在描述這些麯種時,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其曆史淵源或藝術特點,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瞭這些麯種與當時社會生活、百姓情感的緊密聯係。我仿佛看到瞭,在某個寒冷的鼕夜,人們圍坐在一起,聽著這些麯子,暫時忘卻生活的煩惱。這種文化與生活的融閤,讓我覺得這些俗麯並非是獨立的藝術形式,而是那個時代人們情感的齣口,是他們對生活的一種迴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