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之屬
說唱鼓書 …………3
大鼓書 …………7
弦子書 …………11
竹闆書 ………… 16
快書 ………… 18
南詞 ………… 22
戲劇之屬
嘣嘣戲 ………… 29
傀儡戲 ………… 42
燈影戲 ………… 48
梆子腔 ………… 55
喝喝腔 ………… 63
吹腔 ………… 70
打連廂 ………… 73
灘簧 ………… 79
雜麯之屬
濟南調 ………… 91
利津調 ………… 94
湖廣調 ………… 97
福建調 ………… 100
馬頭調 ………… 103
靠山調 ………… 108
蕩湖調 ………… 113
邊關調 ………… 117
玉溝調 ………… 123
五更調 ………… 125
西調 ………… 128
窯調 ………… 131
牌子麯 ………… 134
群麯 ………… 138
岔麯 ………… 142
揚州歌 ………… 145
四川歌 ………… 147
琴腔 ………… 151
十杯酒 ………… 155
十朵花 ………… 158
嘆十聲 ………… 161
大四景 ………… 164
老八闆 ………… 167
剪靛花 ………… 169
銀紐絲 ………… 173
紅綉鞋 ………… 177
梳妝颱 ………… 178
對花 ………… 180
蘇武牧羊 ………… 183
西江月 ………… 185
清江引 ………… 188
雜耍之屬
蓮花落 ………… 193
打花鼓 ………… 201
跑旱船 ………… 205
鋸大缸 ………… 208
西湖景 ………… 213
數來寶 ………… 216
耍猴 ………… 219
雙簧 ………… 222
焰口 ………… 227
道情 ………… 230
倒喇 ………… 233
徒歌之屬
兒歌 ………… 237
喜歌 ………… 240
秧歌 ………… 242
夯歌 ………… 245
叫賣歌 ………… 248
馬糞薌歌 ………… 250
拿到《北平俗麯略》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進入閱讀狀態,而是先仔細地端詳瞭封麵,那種古樸的設計風格,就已經預示瞭這本書的非凡之處。翻開書頁,果然不負我的期待。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舊時北平民俗文化的大門。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不太為人熟知的麯種的介紹,比如“相聲”,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逗樂,更蘊含著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描繪瞭這些麯藝在當時是如何與市民生活緊密結閤的。我讀到一些關於麯藝藝人生動有趣的描述,他們的錶演場景,他們的辛酸與堅持,都讓我對這個群體充滿瞭敬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那些被我們忽略的“俗”文化,其實纔是最能觸動人心的,因為它們來源於生活,反映瞭真實的情感。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很多老電影、老照片中的場景,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喧囂而又充滿人情味的老北京。
評分讀《北平俗麯略》的過程,就像是在穿越迴那個車馬慢、書信慢的年代。我並非是學音樂的,也不是研究民俗的,但我被書中那種濃濃的“京味兒”深深吸引。作者的筆觸很細膩,他沒有去描繪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將相,也沒有去講述那些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麵,而是把目光投嚮瞭最普通的市民階層,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關注他們寄托在俗麯裏的情感。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小型麯藝形式的描述,比如“蓮花落”,那種詼諧幽默的語言,那種貼近生活的段子,讀起來讓人忍俊不禁。這些麯子,就像是老北京市民生活的一麵鏡子,摺射齣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命運的抗爭,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作者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一種樸實的力量,能夠直擊人心。我常常在想,這些俗麯,在那個年代,一定承載瞭多少人的希望和慰藉。它們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背景音樂”,也是普通百姓最直接的情感錶達。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能代錶一個地方文化精髓的,往往是那些流傳於民間的“俗”的東西。《北平俗麯略》就是這樣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城市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建築、它的曆史,更在於它的人民,在於他們創造的那些鮮活的文化符號。書中對“太平歌詞”的介紹,讓我驚嘆於這種麯藝的錶演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那種說唱結閤、節奏明快的風格,以及其中包羅萬象的故事,都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作者在描述這些麯種時,不僅僅是呈現它們的“形”,更重要的是挖掘它們的“神”。他讓我們瞭解到,這些俗麯並非是簡單地娛樂大眾,而是承載著一定的社會功能,比如傳遞道德觀念、諷刺時弊,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人們宣泄情感的渠道。這種對俗麯背後深層含義的探討,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深度,並非流於錶麵。我常常在想,在沒有現代媒體的年代,這些俗麯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
評分這本《北平俗麯略》簡直像一本塵封的老照片集,翻開它,仿佛能聽到四九城裏最地道的吆喝聲,聞到老北京最真實的煙火氣。書中字裏行間流淌著的,不是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市井小民最鮮活的悲歡離閤。我尤其喜歡作者對那些流傳於街頭巷尾的麯藝形式的描繪,比如京韻大鼓,那鏗鏘有力、時而低沉婉轉的鼓點,在文字中躍然紙上;還有岔麯,那些細膩的情感錶達,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讀來令人迴味無窮。作者並沒有一味地歌頌,而是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這些俗麯背後的社會背景、錶演形式、甚至藝人們的生活狀態都細緻地展現齣來。這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老北京,一個充滿市井智慧和生活氣息的北京。我常常在閱讀時,腦海中會浮現齣舊時茶館裏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藝人們聲情並茂地錶演,颱下觀眾或捧腹大笑,或潸然淚下。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很多曆史書所無法給予的。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俗”的魅力,原來那些看似粗糙的民間藝術,卻蘊含著如此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力量。
評分我一直對老北京的文化情有獨鍾,總覺得那份京味兒裏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北平俗麯略》恰好滿足瞭我這份好奇心。它不像那種嚴肅的學術專著,而是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帶著一種溫潤的懷舊感。書中對一些傳統麯藝的介紹,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隻知道京劇,對其他很多麯種幾乎是一無所知。讀完之後,我纔瞭解到,原來北平的民間音樂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有像“京津冀”一帶非常流行的“單弦”,那種簡潔而富有韻味的唱腔,配閤著三弦的伴奏,聽起來有一種彆樣的韻味;還有“北京琴書”,那種一人彈唱、自說自話的錶演形式,仿佛把聽眾帶入瞭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場景。作者在描述這些麯種時,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其曆史淵源或藝術特點,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瞭這些麯種與當時社會生活、百姓情感的緊密聯係。我仿佛看到瞭,在某個寒冷的鼕夜,人們圍坐在一起,聽著這些麯子,暫時忘卻生活的煩惱。這種文化與生活的融閤,讓我覺得這些俗麯並非是獨立的藝術形式,而是那個時代人們情感的齣口,是他們對生活的一種迴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