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意识到自己的粗暴语言对孩子的伤害,尽量减少伤害的发生,就是很大的进步。
爱孩子是每一位家长都会的事,但爱孩子,要尊重地爱;爱孩子,要赏识地爱;爱孩子,要宽容地爱。当然,爱孩子更要避免那些无意的伤害,那些对孩子的语言伤害。话语本身带有莫大威力。父母的话语对儿女有着莫大的影响力,老师对学生的祝福能建造他们健康的自我形象,老板对员工的欣赏,激发出他们的潜能。这些祝福的话语,当事人诚心接受,就会在他的意识、潜意识中,产生根本的人格变化,往美、善的方向转变,至终祝福成真。�タ上В�世上有些民族常说诅咒的话,而不是祝福的话。中国人有些时候,不经意间的骂人,就带着很重的诅咒成分。在父母责骂孩子时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从小到大都是这个样子,就是不知道学好!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父母,你真的要为这样一句话负责任并付出代价,殊不知你在不经意间就论断了这个孩子一生的去向:永远不知道变好!孩子将来就会朝着你所说的方向改变。��
记得小时候,当不小心做错事时,有些坏脾气的妈妈总会气急败坏地说:“你这个笨蛋!怎么笨得像猪一样!”当听到这类话时,幼小的心灵所受的伤害无以言表,以致于这种诅咒一直影响到长大了的孩子们,对自己做事失去了信心,有较强的自卑感。许多父母惯用咒骂的语言来纠正孩子。在情绪失控时,诅咒的言语更具杀伤力,接近用语言虐待的程度。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人格受到伤害,自我形象低落,很容易产生行为偏差和人际关系的障碍。
李志敏,自由撰稿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主要作品有《论语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孟子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菜根谭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等。
第一章
不要直接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001
01你真是太笨了,这么简单都学不会 / 002
02看看人家的孩子,比你好太多 / 005
03你的字,像蜘蛛爬一样 / 008
04你不听我的话,就别…… / 011
05怎么样都不行,你到底想怎么样 / 014
06别哭了,一点都不害臊 / 017
07你在说谎,是不是 / 020
08真后悔,偏偏生了你 / 023
09什么都记不住,没长脑子吗 / 026
10就知道玩儿,太不争气了 / 028
11怎么不叫人,一点礼貌都不懂 / 031
12别板着脸了,给谁看 / 033
13老是考不好,你将来肯定没出息 / 036
14你这样子,怎么跟人家比啊 / 039
15好好学习,其他的都没用 / 042
16你真让人烦死了 / 045
17我对你说过多少次,不要打架 / 048
18为什么你不像聪聪那样听话 / 051
19你从不听我讲的话 / 054
第二章
与孩子平等沟通
057
01做个乖孩子,妈妈求你了 / 058
02想玩,做完作业再说 / 061
03我没本事,以后就指望你了 / 064
04再多说也无用,就这么定了 / 067
05顶撞老师,没有好果子吃 / 070
06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 072
07走开,让我安静一会儿 / 075
08我烦着呢,别再添乱了 / 078
09你要争气,千万不能像我一样 / 081
10你是女孩子,别和男孩子似的 / 084
11听话,这都是为你好 / 087
12谁稀罕,妈妈给你买一个更好的 / 090
13坏孩子,不要和他们一起玩 / 093
14为了妈妈,一定要考进前三名 / 096
15再不听话,你就要挨打了 / 099
16我这是为你好 / 102
17为了你,我什么都能去干 / 105
18如果你帮奶奶干活,妈妈就给你钱 / 108
第三章
不要敷衍了事,保护孩子的好奇与敏感
111
01就这样吧,你要听妈妈的话 / 112
02你是小孩子,懂什么 / 115
03我不管了,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 118
04你是捡回来的,在大街上 / 121
05小孩子,问那么多做什么 / 124
06实在太难看了,你竟然还喜欢 / 127
07等你赚钱了,再去捐款吧 / 130
08你怎么这么不合群,总是独来独往 / 133
09自己脑袋笨,别找借口 / 136
10你这么邋遢,就像个叫花子 / 139
11哄阿姨开心,挑“好听”的话说 / 142
12闭嘴,小孩子别问那么多 / 145
13怎么就知道乱花钱 / 148
14别管了,那和你没有什么关系 / 151
15不许这么做,这太危险了 / 154
16别乱动,否则会把警察叔叔招过来 / 157
第四章
不骄纵不抱怨,面对困难多给孩子安全感
161
01他打你一拳,你就还他一脚 / 162
02没关系,没人看见 / 165
03放学快回家,外面坏人很多 / 168
04你太没用了,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 171
05别为难,我替你去道歉 / 174
06别坚持了,等以后再说吧 / 177
07有吃有穿,身在福中不知福 / 180
08就考这么点分,不丢人吗 / 183
09别争了,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 186
10别动,让妈妈来做 / 189
11如果有下次,我就惩罚你 / 192
12同一道题,你怎么又做错了 / 195
13没事,就当不知道 / 197
14做不好就别做了,反正还有爸爸妈妈呢 / 200
15等我表扬你吗 / 203
16你怎么不长记性 / 206
第五章
不要伤孩子的心,维护生活中的幸福感
01你考第一名,我就给你买礼物 / 210
02考进年级前五,别让妈妈失望 / 213
03老实交待,你们是什么关系 / 216
04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我图什么 / 220
05你等着,看你爸怎么管教你 / 223
06假货,值不了几个钱 / 226
07不做完功课,不准睡觉 / 229
08别来家里玩,家里不欢迎小朋友 / 232
09小小年纪,就和我谈隐私 / 235
10别乱告状,和朋友好好相处 / 238
11你太难缠了,真烦人 / 241
12嘴巴那么大,眼睛那么小 / 244
13看好你的东西,别随便借给别人 / 247
14你居然敢来批评我了 / 250
15别问这些不要脸的事情 / 253
16你让大家说说,你这么做对吗 / 256
17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 / 259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极其巧妙,从宏观的亲子关系哲学,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场景应用,让人感到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不同章节之间搭建的那些隐形的桥梁,让你在读到某个具体建议时,能立刻回溯到背后的教育理念。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不仅仅是在教你“说什么”,更是在重塑你的“思维模式”。它挑战了许多我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比如“孩子必须听话才是好孩子”的观念。书中对于“自主性”的培养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强调如何在给予选择权和保持有效管教之间找到平衡点。我尝试书中介绍的几种提问方式,比如多用“你打算怎么做?”代替“你应该怎么做?”,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更有责任感了,不再事事等待指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次分明的,初读时可能只抓住了表面的方法,但随着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教育智慧,简直像是在和一位智者对话。
评分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都会陷入“完美父母”的陷阱,让人读完后徒增焦虑,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但这本《铭鉴经典:别对孩子说这样的话》(恕我直言,这个书名本身就够引人深思了)则完全没有这种倾向。它的基调是“接纳不完美”,鼓励我们承认自己也会犯错,但重要的是如何带着觉知去修正。书中有一段关于“道歉的艺术”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父母向孩子真诚道歉的力量,远胜过一百次说教。这不仅是教会孩子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是树立了一种健康的、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这本书的文字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轻轻一拨,就能切开隐藏在日常对话中的误区,但它的力度又是柔和的,让人心甘情愿地接受。它不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种非常实在的工具箱,里面的每件工具都经过了实践的打磨,可以直接应用到当下的生活中去解决具体问题。
评分作为一个已经摸索了几年育儿之路的家长,我深知“说得多不如说得巧”的道理,但“巧”的尺度在哪里,一直是个难题。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关于“界限感”的建立。它不像一些鸡汤文那样一味强调“无条件的爱”,而是非常务实地探讨了如何在充满爱的同时,有效地设定规则,并且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情绪的命名”那一章,它教会我如何帮助孩子识别并接纳自己的复杂情绪,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压制它们。例如,书中提到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可以先确认他的感受(“你现在一定很生气,因为玩具被拿走了,对吗?”),然后再去解决问题。这个小小的转变,极大地改善了我家里的冲突场面。以前我总想着用讲道理来终结争吵,结果往往是僵持不下;现在我尝试先共情,再引导,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冷静、克制的,却又充满了洞察力,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没有压迫感。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追求效率的读者,通常会快速浏览完一本书,标记重点。但对于这本书,我发现自己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需要停下来做大量的笔记和反思。它不是那种读完就能“毕业”的书,更像是一本需要时常翻阅、与时俱进的成长伙伴。书中对“表扬的艺术”的探讨尤其精妙,它区分了基于结果的表扬和基于努力过程的肯定,这一点对我这种容易陷入“结果论”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尝试用书中提到的“描述性赞美”,比如“我看到你为了搭好这个积木塔,尝试了三次不同的结构,你真的很坚持”,而不是一句简单的“你真棒”,孩子立刻表现出了更积极、更持久的学习热情。这本书的行文流畅自然,丝毫没有学术论文的枯燥感,反而充满了生活智慧的闪光点。它真的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语言交互,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心灵层面的重塑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配色沉稳大气又不失温馨,摸上去的质感也很好,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我本来对这类育儿书籍持观望态度,但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直击人心的文字力量所震撼。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细腻,仿佛一位经验丰富、又极其体贴的朋友在与你促膝长谈。书中大量引用的生活小场景,真实到让人会心一笑,然后马上就意识到自己也曾那样做过。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深度的自我审视,很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交流模式,在作者的引导下,都变得值得推敲和反思。特别是关于“倾听”的部分,我以前总以为自己很会听,但读完后才发现,我听到的只是表象,却错过了孩子隐藏在话语背后的真正情绪和需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温和而坚定的沟通框架,让人在面对育儿的种种挑战时,能够找到内心的锚点,而不是随波逐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