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峥嵘,于光 著,王炎 绘
图书标签:
  • 亲子阅读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阅读方法
  • 沟通技巧
  • 亲子关系
  • 教育理念
  • 成长
  • 绘本
  • 早期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47888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9772
包装:平装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64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专栏作家关于亲子共读的图书。从阅读出发,传达分享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心得,并且从专业角度出发,为读者推荐优质的亲子共读图书。


书中共记录了50 个生活故事,涵盖亲子生活中每个家庭都会发生的冲突和解决,包括情绪的疏导和理解、现实问题的面对和解决、原生家庭的共建和维护、孩子性格养成的呵护等等。具体故事包括:谁教育谁、植物僵尸后遗症、学造句、性教育、金翅膀和朋友,你选哪一个、帕丁顿熊是真的!维尼熊是假的!等。


为了方便阅读和增加阅读价值,我们会在代入感极强的故事中,巧妙附加分级阅读、图书推荐、书目介绍、家教心得等内容。

作者简介

李峥嵘,文学学士、教育专业硕士,北京晚报阅读周刊资深编辑,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多家报刊的亲子专栏作者。曾荣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奖。


于光,小学生,喜欢读故事和编故事,喜欢机器人编程和视频编辑。

内页插图

目录

生活
01 不上幼儿园有多可怕
02 学造句
03 植物僵尸后遗症
04 性教育
05 为了让孩子吃蔬菜,妈妈可真死了不少脑细胞!
06 蚯蚓面条、蜗牛沙拉、蚂蚱烧烤,敢不敢来一发?
07 带爸爸过六一
08 学说吉利话
09 给长袜子皮皮过70 岁生日
10 妈妈不见了
11 男孩的理想是当最好的妈妈
12 搞笑小侦探
13 医生,说实话,你要对我干吗?
14 和康康一起登上神奇校车
15 比读书更重要的事儿
16 我,机器人


阅读
17 谁教育谁
18 金翅膀和朋友,你选哪一个
19 帕丁顿熊是真的!维尼熊是假的!
20 不爱听豆豆
21 太有教育意义的书为什么不好看
22 看不懂的男生贾里
23 谁影响了《草房子》得分
24 如何用冰箱甩干一件湿衣服及其他
25 折腾,以科学的名义
26 挖挖挖,一直往下挖,底下有什么?
27 装“屎”?连虫子种子都这么拼,你还不努力?
28 奥特曼的必杀技管用吗
29 家门口的昆虫秘密
30 卖妈妈
31 12 个拥抱停止吼叫
32 一个巴掌还是一个亲吻
33 什么样的才是乖小孩?34 爱玩游戏的小屁孩
35 在雪花中寻找彩蛋
36 突然,外公变成一只猫
37 海盗最怕换尿布
38 史努比的音乐大师课
39 如何干掉一个天才画家
40 吃肉的时候,说声谢谢!
41 看儿童版《冰与火之歌》
42 家有怪兽,呼叫特工!
43 好东西属于能够等待的人
44 鸟妈妈会毒死关在笼子里的宝宝吗
45 身处尘埃,也要看到彩虹
46 格里格里砰!这个故事好奇怪好好玩


观影
47 小黄人为什么这么红
48 一座邪恶的杀人迷宫,究竟有什么好?
49 海洋奇缘:失心、偷心和还心
50 疯狂动物城: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不一样


附录
阅读图画书的三重境界
如何选择亲子共读的图书?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 在书中,我们看见世界,也看见自己。 这并非一本关于故事内容的精选集,也不是一本详尽的图画书评论指南。相反,它是一扇窗,带领我们窥探亲子阅读这一寻常却又充满魔力的日常活动背后,那些常常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看不见”的维度。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和深厚的教育理解,深刻剖析了亲子共读这一行为如何超越文字和图画的表层,触及孩子内心深处的世界,同时也映照出父母自身的情感需求与成长空间。 一、 潜流之下:孩子眼中的多元宇宙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和孩子依偎在一起,我们以为是共同沉浸在同一个故事里。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他们的想象力、生活经验、情感认知,都在以独特的方式解读着书中的一切。《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将带你进入孩子那丰富而复杂的内心剧场。 情绪的共振与投射: 孩子不会仅仅是被情节吸引,他们会在故事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将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转化为自身情绪的体验。一个因为丢失玩具而伤心的小兔子,可能在孩子心中激起对自家宠物走失的担忧;一个勇敢挑战巨人的孩子,则可能成为孩子内心渴望克服困难的象征。这本并非讲述具体故事情节的书,却会引导你关注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那些不曾言说的情绪起伏,理解他们如何通过故事宣泄、理解和整合自己的情感。 认知的跳跃与建构: 孩子的理解力并非线性发展,他们的思维方式常常充满跳跃性和联想。你看到的“简单情节”,在孩子那里可能已经发展出无数分支和假设。比如,书中描绘的一片森林,在你眼中是美丽的自然风光,但在孩子那里,它可能充满了神秘的生物、隐藏的宝藏,甚至是他们自己编织的冒险地图。这本书会让你意识到,亲子阅读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孩子主动建构认知、探索世界的绝佳机会。它教会你如何观察孩子那些天马行空的联想,如何顺势引导,而不是扼杀。 价值观的萌芽与塑造: 故事中的英雄主义、友谊、诚实、善良,都是孩子初识世界、学习如何做人的重要载体。然而,孩子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往往是通过具象化的情节和角色的行为来完成的。他们不会抽象地理解“勇敢”,而是通过角色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他们不会理性地分析“分享”,而是通过看到角色在付出后获得的快乐。这本书将揭示,亲子阅读如何成为孩子价值观形成的“无痕教育”,你所看到的“阅读本身”,其实是孩子价值观萌芽的沃土。 语言的魔法与想象的翅膀: 孩子对语言的敏感度远超你的想象。他们可能对某个词语的读音、某个比喻的奇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是他们语言能力发展和想象力飞驰的起点。本书不会罗列词汇表,而是会让你重新审视语言在孩子认知世界中的力量,以及如何利用阅读中的语言素材,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 二、 镜子之外:父母的无声叙事 亲子阅读,亦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全神贯注地陪伴孩子阅读时,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在不经意间被书页和孩子的反应所触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关注孩子,更将父母自身在亲子阅读中的角色、情感和成长,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情感的传递与联结: 亲子阅读最动人的部分,在于那份温暖的依偎和无声的爱。你可能在为孩子讲故事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你可能因为孩子对某个情节的触动而感到欣慰,甚至会流下眼泪。这些都是情感的交流,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深层的心灵对话。这本书会让你明白,亲子阅读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父母情感的传递,是加深亲子联结的绝佳契机。它不会教你如何“讲得更好听”,而是引导你体会“听”和“感受”的力量。 期待的投射与释放: 每一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怀有期待,而这些期待,有时也会不自觉地投射到亲子阅读中。你可能希望孩子从中学会某种知识,掌握某种技能,甚至养成某种“优秀”的品质。然而,过度的期待,有时反而会成为亲子阅读的负担。这本书将帮助父母审视自己的期待,理解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学会放下不必要的焦虑,享受阅读本身带来的纯粹乐趣。它不是一篇关于“如何培养天才”的文章,而是关于如何做一个“看见孩子本身”的父母。 自我认知的重塑与成长: 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父母也常常会发现自己知识的盲点,感受到自身理解的局限。孩子天真而尖锐的问题,有时会让你重新思考那些你习以为常的观念。你可能会在讲述故事时,意外地发现自己对某些情节的解读,与孩子截然不同,这促使你去反思自己的认知模式。这本书会告诉你,亲子阅读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反观内心、重塑认知、拓展视野的机会。 陪伴的意义与力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变得尤为珍贵。亲子阅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慢下来”的时刻。孩子需要的,往往不是你给他买了多少书,而是你愿意放下手中的一切,全心全意地与他共度这段时光。这本书将深入探讨“陪伴”的本质,以及亲子阅读这种形式,如何将简单的陪伴,升华为一种深刻的情感滋养和生命体验。它不是关于“如何有效利用碎片时间”,而是关于如何珍惜和创造“完整的亲密时刻”。 三、 看不见的风景:阅读的深层智慧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并非一本“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位睿智的朋友,用细腻的笔触,邀请你去探索亲子阅读这片广袤而富有层次的风景。它所揭示的“秘密”,并非是某种惊世骇俗的理论,而是那些隐藏在日常互动中的、关于人性、关于成长、关于爱与理解的、最深刻的智慧。 尊重差异: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孩子更是如此。亲子阅读的核心,在于看见并尊重这种独特性。这本书不会告诉你“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去观察、去倾听,去理解孩子独特的视角和解读方式。它所强调的“秘密”,在于认识到“你看到的”与“我看到的”之间的差异,并从中找到连接和理解的桥梁。 耐心与觉察: 亲子阅读的魅力,需要耐心去发现,需要觉察力去捕捉。那些孩子不经意间的反应,那些故事中被忽略的细节,都可能蕴藏着深刻的意义。本书鼓励父母在阅读中保持一份宁静的觉察,去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风景,去听见那些“听不见”的声音。 非功利性: 阅读的真正价值,往往不在于它能带来多少即时的“成果”,而在于它对心灵的滋养,对想象的激发,对品格的塑造。这本书倡导的是一种回归阅读本质的态度,放下对“成效”的执着,去享受阅读过程本身的乐趣,去体会亲子共读带来的无形的力量。 生命的对话: 最终,亲子阅读不仅仅是关于书本,更是关于生命。它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关于世界、关于人生、关于爱与连接的持续对话。这本书,将帮助你打开这扇通往更深层生命智慧的门,让你在每一次翻开书页的瞬间,都能看见更多,理解更深。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是一次对亲子阅读的深度探索,它邀请你,放下对“看见”的执着,去感受那些“看不见”的丰富与美好。它将成为你亲子阅读旅程中,一位温柔的向导,帮助你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理解的,最动人的秘密。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出乎我的意料,它摒弃了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反而像是一位老朋友在跟你耳语,分享她多年积累下来的“行业秘密”。阅读过程非常流畅,几乎没有阅读障碍,作者擅长用生动的案例来佐证观点,而不是堆砌晦涩的心理学名词。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沉默的阅读时间”的那一部分论述。我们总以为孩子在安静地看书就是最好的状态,但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过度安静有时可能是抗拒或者困惑的伪装。她提供了一些打破僵局的小技巧,比如轻轻地在旁边发出一个与故事内容相关的、但又略带疑惑的小声叹息,看看孩子会如何反应。我试着在读到主角面临艰难抉择时,故意停顿了一下,用一种非常夸张的沉思表情看着孩子,结果他立刻跳出来,开始分析那个角色的困境。这种互动感让我觉得,阅读不再是单向的输入,而是一种共同的、即时的创造过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作为引导者,需要学会的不是“教”,而是更高明的“引”。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它不是那种线性推进的叙事,更像是一张层层深入的思维导图。每一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观察窗口,但它们最终汇聚成一个宏大的主题:如何解读亲子阅读中的“潜文本”。我发现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反应差异分析得极其到位。比如,针对学龄前儿童那种强烈的、非黑即白的情感投射,和针对高年级孩子那种开始出现复杂道德模糊性的解读,作者给出的指导方向是完全不同的。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描述了一个孩子反复要求重读一个明显是悲剧结局的故事,父母对此感到困惑。作者解释说,这可能不是孩子沉溺于悲伤,而是他们在反复练习如何处理和接纳“失控感”。这个解释对我触动很大,它让我从一个更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执着。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给的不是固定的答案,而是一套让你自己找到答案的思维框架,非常实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吸引人,那种带着一丝神秘感的插画风格,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开始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市面上亲子阅读的书籍汗牛充栋,能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真的不多。读完前几章,我立刻就被作者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给折服了。她似乎能看穿孩子在阅读时那些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背后的真实想法。比如说,书中提到孩子在面对一个复杂情节时,表面上可能全神贯注,但内心深处可能正在进行一场关于角色动机的激烈辩论,而父母往往错过了这个“信号”。作者提供的那些实用的观察工具和提问技巧,简直是为我这种“经验派”家长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尝试着在和孩子读绘本时运用了其中一个“镜像提问法”,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不再只是简单复述故事内容,而是开始主动去构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阅读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和思维的碰撞。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我们进入孩子心灵的秘密花园。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它极大地缓解了我作为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焦虑感”。以前,我总担心自己提问的方式不对,或者没有把书中的“深意”完全传达给孩子,总是在追求一个理想化的“共读”状态。然而,这本书告诉我们,那些看似“跑题”的提问、那些孩子突然发出的无关紧要的联想,恰恰是他们真实思维的火花。作者甚至鼓励家长适当地“示弱”,承认自己也对某些情节感到疑惑。这种坦诚的姿态,反而能激发出孩子更强烈的表达欲望,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被信任的伙伴,而不是被教育的对象。书中的许多例子都展示了,当父母放下权威姿态时,孩子内心那道原本紧闭的闸门是如何悄然开启的。这不仅仅是阅读技巧的提升,更是一次亲子关系上的自我校准。我感觉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享受阅读本身带来的乐趣,而不是一直紧绷着“教学”这根弦。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对于“视觉语言”解读的深刻洞察力。很多家长只关注文字内容,却忽略了绘本中那些精心设计的图画细节——留白、色彩、人物的眼神和背景物件的摆放。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教我们如何像侦探一样去分析这些“非语言信息”。比如,书中提到,如果一页文字很少,但画面却异常拥挤和混乱,这往往反映了角色的内心压力,即使故事文字本身很平静。我立刻回想起我们家一本经常被忽视的绘本,那张配图里,小兔子的影子明显比它本体要大得多,我以前没在意。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那可能就是作者在暗示孩子对自我形象的过度放大或焦虑。这本书的观点非常系统化,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阅读解码系统”,让亲子共读从一种随意的活动,升级成一种充满智力挑战和情感连接的深度探索。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