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

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艳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习惯养成
  • 积极心理学
  • 人生哲理
  • 人际关系
  • 幸福感
  • 思维模式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59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534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荀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已,反之人,岂不迂乎哉!”生活中,我们看到有太多习惯抱怨的人,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自己增加很多负面情绪,并且让周围的人远离你。本书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详细地分析生活中各种抱怨的内因、类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让人们认识抱怨、远离抱怨、停止抱怨,增强人们对抱怨地抵抗力、远离消极情绪的困扰、提升自己的能力。本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学通俗读本,它将帮助我们战胜负面情绪,开始一个“不抱怨的人生”。

作者简介

  许艳,笔名蓝心滟,居江南古都南京,伴苍桑岁月,书写幽幽婉约的文字,山水碧波潋滟,如一抺幽蓝,静静地聆听飘渺的梵音。参与合集出版《如果你害怕,那你就输了》《不要忘记温暖时光中的自己》等,待出版儿童系列故事《百家姓》《朱子家训》。《古韵深藏——拔柕村的故事》入选浙江省省委、省政府撰稿的《千村故事丛书》。作品上刊国内杂志《青年文摘》《黄金时代》《妇女生活》《风流一代》《莫愁》等。

目录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会抱怨
1.一定要知道的“抱怨心理学” / 003
2.抱怨的自我测评 / 006
3.抱怨者的言行和心理特点 / 011
4.抱怨中的“三角关系” / 015
5.倾听者与抱怨者 / 018
6.如果生活伤害了你 / 023
7.抱怨是一种慢性心理疾病 / 028
8.抱怨者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 032
第二章 生活中的抱怨:你到底在烦恼什么?
1.有效面对生活中的抱怨 / 039
2.正视爱抱怨的朋友 / 044
3.如何与爱抱怨的母亲相处 / 047
4.聪明的家长不会抱怨孩子 / 051
5.到底是抱怨还是陈述事实 / 055
6.找出抱怨的潜在动机 / 059
7.不要做纯粹的抱怨者 / 064
8.抱怨不会让你过得更好 / 070
第三章 职场中的抱怨: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1.遇上爱抱怨的同事 / 077
2.爱抱怨的老板留不住人 / 081
3.正确对待爱抱怨的员工 / 086
4.那些不开心的上班族 / 091
5.职场抱怨的“投射效应” / 095
6.为什么升职的是他不是我 / 099
7.爱抱怨的员工会“画线” / 103
8.停止抱怨,提升“发展性”气质 / 107
第四章 婚恋中的抱怨:当金星撞上了火星
1.有个爱抱怨的女友是什么体验 / 113
2.婚姻中,聪明的女人不抱怨 / 117
3.如何做一个善解人意的爱人 / 123
4.利用家庭黄金时间抵御抱怨 / 129
5.一句赞美抵过一万句抱怨 / 133
第五章 抱怨来自于你的情绪垃圾
1.扔掉你的受害者情绪 / 139
2.消除生活中的戾气 / 144
3.放下抱怨,情绪会更稳定 / 148
4.情绪的好坏都是自己的责任 / 152
5.聪明的人会安抚自己的情绪 / 156
第六章 不抱怨,改变态度看世界
1.抱怨世界前,先反省自己 / 163
2.不抱怨的时光,才能发光 / 167
3.不抱怨的态度比智商更重要 / 171
4.你的抱怨,也许来自太高的目标 / 175
5.行动让你生活在不抱怨的世界 / 179
第七章 停止抱怨,做最好的自己
1.戒掉“抱怨”这个坏习惯 / 185
2.抱怨的4个阶段和5个戒除方法 / 188
3.喜欢自己,做自己的“父母” / 193
4.停止为不如意的事痛苦抱怨 / 198
5.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 203
6.用“精神胜利法”战胜抱怨 / 207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会抱怨
  1.一定要知道的“抱怨心理学”
  我国早在晋朝时期就出现“抱怨”一词,《晋书?刘毅传》记载:“诸受枉者,抱怨积直,独不蒙天地无私之德,而长壅蔽於邪人之铨。”这句话的意思是:“许许多多被冤枉的人,怨声载道,抱怨这个世界对他们不公平,长时间让坏人用不正当手段隔绝他们看见的、听到的事情,使人们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可见抱怨自古有之,是人类的一种通病。
  那么,抱怨是怎么产生的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抱怨的人很大程度上只是想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很多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看到自己跟别人的差距,就会抱怨,而他们抱怨的事情很多时候根本无法改变。
  抱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心怀怨恨,抱怨别人对自己的不公平,怨恨别人;另一种是埋怨,对现实环境的抱怨,却又无力改变。不管哪一种抱怨,产生时都会有一个前提:“我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然后就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的错的。就算有人提醒抱怨者,也会被他们忽略,继续陷入抱怨中无法自拔。
  抱怨者在抱怨和指责别人时,会觉得自己占据道德优势,有种别人都不如自己的优越感。抱怨还可以让抱怨者发泄内心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排遣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在大多数时候,抱怨都是负面和无效的。
  抱怨者总是抱怨与利益相关的事。我们抱怨着城市里越来越严重的雾霾、抱怨到处堵车、抱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工资却不见涨等等。我们抱怨的这些内容跟我们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与我们无关的事,我们只是描述,而不会抱怨。例如,我们不会抱怨其他国家的交通,也不会抱怨其他国家的物价。
  抱怨可能会传染。抱怨者的抱怨有时候也会得到倾听者的认同,当很多人都有这种认同感时,他们也会产生消极情绪,成为抱怨链条上的一环。这种大面积的抱怨,会导致消极情绪、导致效率低下。
  张德芬认为:抱怨也有正面的和有效的,比如情侣间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抱怨,有可能会增进感情;正视自己内在伤痛和脆弱,可能会让你反思、奋进……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所发出的抱怨都是负面的无效的,它只会引发反感、抗拒和冲突。
  所以,与其不停地抱怨糟糕的事情,让别人讨厌你,不如行动起来,改变这些让自己抱怨的问题,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心情。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另一个“我”存在,有心理学家称之为“小我”。我们觉得自己受不了自己的脾气,不停地抱怨时,就是被住在内心的那个“小我”控制了。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相似的一句话:“在这个世上,我最大的敌人就是我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
  2.抱怨的自我测评
  1. 你来到一家饭店坐下来,可是过了好久服务员也没有过来为你点餐,你会想:
  a)服务员是不是看不起我,就让我这样等着?
  b)社会上的人怎么这么冷漠!
  c)算了,服务员可能忙吧。
  2. 热闹的聚会里,你坐在角落,观察着周围的人,这时你会想:
  a)我为什么不跟别人一起聊天,就这样傻坐着。
  b)这是一帮无聊的人,说着无聊的事。
  c)这些人都太肤浅,我还是离开吧。
  3. 学校里,你正为写不完的作业犯愁,这时你会想:
  a)我真的受不了这么多作业,受不了学校。
  b)这些作业我写不完。
  c)老师一定看我们不顺眼,布置这么多作业。
  4. 一段恋情结束了,你非常痛苦,这时你会想:
  a)为什么我谈恋爱总是会失败,是不是我找不到真爱?
  b)再也不相信爱情。
  c)他/她并不是真的爱我。
  5. 你经常抱怨的是:
  a)这些人怎么这么讨厌。
  b)我到底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在哪里?
  c)这件事我做不来。
  6. 你在超市里准备付账,排着很长的队伍,这时你会想:
  a)前面的人付账怎么那么慢?
  b)买个东西还要排这么长的队,真的浪费时间。
  c)为什么我总是排在队伍的最后。
  7. 当你的事业失败,或者遭到别人拒绝时,你的反应是:
  a)我怎么总是做不成事情呢?
  b)这件事不适合我做,而不是我做不好。
  c)这件事失败不是我的原因。
  8. 和好朋友发生争吵时,你的反应是:
  a)感到无法再做好朋友。
  b)自己有错,但对方也有不对的地方。
  c)觉得应该是自己哪里做错。
  上述每道题中的a为1分,b为2分,c为3分,加起来计算出你的抱怨程度。
  1~10分:经常性地抱怨着别人。
  你希望别人都变得有礼貌,生活变得更美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你的标准,你对他人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你总是跟别人过不去。你不能容忍别人犯的错误,总是盯着别人的不足之处,对别人持怀疑态度,避免自己被人利用。
  你总是会在一些你根本无法控制的场合耍些没有效果的脾气,你容易和别人较真,把目光集中在别人的毛病上,看不到对方的优点。你自己并不完美,却用高标准去要求别人,让别人厌恶你。
  向你的朋友表现出你的宽容和爱心,并不是让你无原则地迎合别人,有很多事看到的并不是事实。你想帮助别人改掉坏毛病,应该化抱怨为关怀,提出正确的办法,一起行动起来!
  11~20分:抱怨周围的环境。
  你与周围的环境很难和平相处,你总是想着不公平的事情,它们让你心烦意乱。当你想到自然灾害,想到雾霾,想到战争等,你会抱怨世界的不公平。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很多,你会觉得愤怒,可是又没有能力去改变,只能不停地抱怨。
  你可以将抱怨转为行动力,想办法改变这些让你抱怨的事情。也许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点点积累起来多多少少会有些改变。并不是要你接受世界上这些不好的东西,而是要接受现实中,这些问题是存在的,不会因为你不停地抱怨就消失。所以不要抱怨,有机会就行动起来,一点一滴地改变那些不好的事情。
  21~24分:你抱怨的对象是你自己,你总是在苛求着自己。
  你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你总是提出各种要求为难自己。你的目的是想把事情办好,可是总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你觉得自己不能停下来,甚至会用抱怨没做完的事,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减轻自己的压力。
  做每一件事,你都会忍不住跟自己较真儿,你觉得生活非常辛苦,举步维艰,你认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能如你所愿,只有用抱怨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你需要与自己和平相处,不要过多指责自己,因为有些事你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完成不了又跟自己较劲儿,那样的话,你会感到生活非常痛苦,做任何事都很困难,也都难以让你满意。你要为自己多考虑一下,不要一味地迁就他人而忽略自己的要求,多想想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快乐,怎样让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

《情绪导航:穿越抱怨的迷雾,抵达内心的平静》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像一位勇敢的航海家,驾驭着自己的人生之舟,在大海中寻找港湾。然而,旅途中难免会遭遇风浪,而抱怨,往往是那些潜伏在暗处的礁石,不仅阻碍我们的前进,更可能让船身损毁,心灵疲惫。 你是否曾经在某个清晨醒来,第一反应不是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而是脑海中立刻涌现出昨天未完成的工作、与伴侣的争执,或是对天气的不满?你是否发现,当身边有人开始诉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你也常常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其中,一同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你是否渴望摆脱那种“一切都不如意”的感受,寻找到一种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生活方式? 《情绪导航:穿越抱怨的迷雾,抵达内心的平静》正是一艘为你量身打造的指南船,它将引领你深入探究抱怨的根源,剖析其背后错综复杂的人性心理,并为你提供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情绪导航系统”,帮助你驶离抱怨的浅滩,抵达内心真正渴望的平静港湾。 第一章:抱怨的阴影——为何我们如此钟情于诉苦? 在本章中,我们将一同揭开抱怨的面纱,深入其隐藏的心理机制。抱怨并非简单的“负能量”宣泄,它常常承载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恐惧与防御。 寻求共鸣与连接: 很多时候,抱怨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交流方式之一。当我们分享不如意时,我们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同情,从而感受到自己并非孤单一人。这种“同病相怜”的连接,虽然看似消极,却能暂时缓解我们内心的孤独与压力。 逃避责任的舒适区: 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例如“运气不好”、“别人太过分”或“环境不允许”,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暂时逃避承认自身不足或需要改变的痛苦,将责任推卸出去,维持脆弱的自尊。 寻求关注与认同: 抱怨有时也是一种获得关注的方式。当我们持续诉苦,即便内容并非重点,也能吸引他人的目光和回应。这种被关注的感觉,对于那些在生活中感到被忽视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思维惯性与负面滤镜: 长期处于抱怨状态,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过滤掉生活中的积极面,只聚焦于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情。这种“负面滤镜”会加剧抱怨的循环,让我们更加难以看到希望。 情绪的“低垂”与“扩散”: 心理学研究表明,负面情绪往往比正面情绪更具传染性。当我们身处抱怨的环境,或自身负面情绪高涨时,更容易将这种情绪“低垂”并“扩散”给他人,形成群体性的抱怨氛围。 对“掌控感”的渴望: 很多时候,抱怨源于我们感到对生活失控。当我们无法改变现状时,通过抱怨来表达我们的不满,实际上是对一种“表达权力”的尝试,试图在无力改变的现实中,找回一丝被动的掌控感。 第二章:抱怨的代价——它如何悄悄侵蚀我们的生活? 抱怨的代价远不止暂时的不快,它像一种缓慢的毒药,悄无声息地腐蚀着我们的生活品质、人际关系以及内在的幸福感。 消耗宝贵的能量: 抱怨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每一次的抱怨,都在将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导向负面,而不是用于解决问题或创造价值。这种能量的过度消耗,会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缺乏动力去迎接挑战。 阻碍问题的真正解决: 抱怨往往停留在“说”的层面,而忽略了“做”。它将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的不合理之处,而不是思考如何克服或绕过这些障碍。长期下来,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可能变得更加棘手。 破坏人际关系: 没有人喜欢长时间面对一个总是抱怨的人。抱怨会疏远朋友、家人和同事,让人们逐渐回避与你接触。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孤单,而这种孤单又会反过来加剧你的抱怨,形成恶性循环。 降低生活满意度: 即使生活中存在许多美好,但如果你的关注点始终停留在负面,那么你将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抱怨让你对现状感到不满,让你总是与“理想”的状态进行对比,从而降低了整体的生活满意度。 影响身心健康: 长期处于抱怨的情绪中,会给身体带来压力,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力减弱,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身心的双重负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固化负面思维模式: 就像第一章提到的,抱怨会形成一种负面的思维习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被训练成一个“问题探测器”,更容易发现并放大生活中的不完美,而忽视那些闪光的瞬间。 第三章:情绪导航系统启动——重塑你的内在指南针 认识到抱怨的危害,是迈向改变的第一步。在本章,我们将为你提供一套系统的“情绪导航系统”,帮助你主动管理情绪,化解抱怨的诱惑,重拾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第一步:觉察与识别——听见抱怨的信号: 建立“抱怨日记”: 记录下你抱怨的具体情境、抱怨的对象、抱怨的内容以及你当时的情绪感受。这有助于你清晰地识别出自己的抱怨模式和触发点。 关注身体信号: 抱怨常常伴随着身体的紧张、烦躁、叹气等不适。学会倾听身体的语言,它能提前向你发出抱怨的信号。 倾听他人反馈: 留意身边亲近的人对你抱怨行为的评价,他们的视角往往能帮助你更客观地认识自己。 第二步:暂停与审视——按下抱怨的“暂停键”: 深呼吸练习: 当你意识到自己即将抱怨时,立即停下来,进行几次深呼吸。这能帮助你冷静下来,打断自动化的抱怨冲动。 “等等”法则: 在想要抱怨之前,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至少等待几秒钟,甚至几分钟。这个短暂的间隔,往往能让你重新评估是否真的需要抱怨。 提问式自我对话: 问自己:“我真的需要抱怨吗?”“抱怨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第三步:重塑思维——点亮积极的“导航灯”: “感恩练习”: 每天抽出时间,列出至少三件让你感到感恩的事情,无论大小。长期坚持,能显著改变你的关注点,让你更容易看到生活中的美好。 “积极重构”: 尝试用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语言来描述问题。例如,将“我总是迟到”重构为“我需要改进我的时间管理能力,以确保准时到达”。 聚焦于“可控”: 区分哪些事情是你能够控制的,哪些是你无法控制的。将精力集中在那些你可以改变的方面,而不是沉溺于对不可控因素的抱怨。 学习“成长型思维”: 将挑战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从每一次经历中获得进步。 第四步:行动与改变——驶向解决问题的“航道”: 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一旦你识别出问题,并停止抱怨,接下来就需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将你的目标分解成小步骤,并付诸实践。 寻求建设性反馈: 与他人沟通时,尝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而不是仅仅抱怨问题。例如,“我注意到在XXX方面存在一些挑战,我们是否可以一起探讨一些改进的方案?”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根源,并尝试多种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第五步:坚持与深化——稳固内心的“平静港湾”: 持续的练习: 改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即使偶尔出现抱怨,也不要气馁,将其视为一次学习的机会,重新回到“导航系统”中。 寻求支持: 如果感觉困难,不要独自承担。与信赖的朋友、家人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交流,寻求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庆祝小小的进步: 关注自己在减少抱怨方面的每一个小进步,并给予自己肯定和奖励。这些积极的强化,能帮助你更有动力地坚持下去。 第四章:拥抱积极的力量——让生活因“不抱怨”而闪光 当你成功掌握了“情绪导航系统”,你会惊喜地发现,抱怨的阴影逐渐散去,而生活的光芒则越发耀眼。 更充沛的精力与活力: 当你不再将能量浪费在抱怨上,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追求目标、享受生活。 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积极的态度和建设性的沟通,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受欢迎、更值得信赖的朋友、伴侣和同事。 更强的韧性与适应力: 面对挑战时,你不再选择逃避或抱怨,而是以更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从中学习并成长。 更深刻的幸福感: 当你的关注点从“不足”转向“拥有”,你将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体验到真正的满足与幸福。 更强大的内在力量: 停止抱怨,意味着你正在重新夺回对情绪和生活的主导权,你将成为自己人生真正的掌控者。 《情绪导航:穿越抱怨的迷雾,抵达内心的平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张通往更美好生活的藏宝图,一本帮助你解锁内在潜能的钥匙。它倡导的不是压抑情绪,而是理解情绪、管理情绪,并最终超越情绪的束缚。愿你在这段“情绪导航”的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晴空,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让生命因此而更加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抱怨”这个词在我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实在太高了。我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似乎生活中的一切都不顺心,总是能找到一堆理由来抱怨。而我自己,虽然不是那么极端,但有时候也会在遇到挫折时,不自觉地发出几声牢骚。所以,当我知道有这样一本书,专门探讨抱怨这个主题,并且提供解决方案时,我感到非常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如此沉迷于抱怨,而更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教会我一些实用的技巧,让我摆脱这种负面情绪的束缚。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让我看到抱怨的真正根源,并且学会如何去化解它。我希望读完这本书后,我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再让抱怨消耗我的时间和精力,而是把这些能量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成长、学习,或者享受生活的美好。

评分

这本书《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就像一股清流,让我对“抱怨”这个话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觉得,抱怨就是一种负能量,是需要被消灭的东西。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抱怨背后往往隐藏着人们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是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一种方式。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不要抱怨”,而是引导你去深入地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抱怨?在抱怨的时候,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具有洞察力的分析,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抱怨,是因为我们感到无力,感到不被理解,或者是因为我们希望得到一些改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并没有直接否定抱怨,而是提供了一种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视角,让我们去理解抱怨,并且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来处理我们内心的不满和困扰。

评分

我最近读完一本叫做《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的书,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触动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我一直以为抱怨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大家多少都会有一些,所以也就没太在意。但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抱怨背后的心理机制,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常常陷入这种“受害者思维”的怪圈。书中举了很多贴近生活的例子,有时候读着读着,就会发现自己就是那个抱怨的主角。它没有直接批判,而是像一位朋友一样,温和地引导你去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因为它不是一种命令,而是一种邀请,邀请你去探索更美好的可能性。我尤其喜欢它在分析抱怨成因时,从童年经历、社会环境、认知偏差等多个角度进行的解读,这些都让我觉得自己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立体。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抱怨”这个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触及了我们如何与自己、与世界建立连接的方式。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抱怨,是因为我们渴望被理解,渴望被看见,渴望掌控感。而这本书恰恰给了我们一些新的视角,让我们去寻找这些需求的更健康、更有效的满足方式。

评分

我拿到《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觉得可能就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心理励志书。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但又不会让人觉得压迫,反而像是娓娓道来,一点点地触动你的内心。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受害者心态”的剖析,它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受害者的位置,觉得一切都不公平,都是别人的错。这本书帮助我认识到,我们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者,我们有能力去选择如何回应,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切。它提供的那些停止抱怨的方法,也都是非常具体和可操作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开始尝试去运用书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刻意去寻找积极的一面,或者用感恩的心态去取代抱怨的冲动,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叫做《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坦白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太抱怨的人,所以一开始看到这本书名,觉得可能跟我关系不大。但读着读着,我才发现,原来抱怨的模式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而且很多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陷入抱怨的泥潭。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抱怨”这个行为,它不只是简单的负面情绪表达,更可能是一种沟通方式,一种寻求关注的手段,甚至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书中对抱怨的成因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解释,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的对象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某种理想状态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不如意的失落。这本书让我不再仅仅从道德层面去评判抱怨,而是尝试去理解它背后的原因,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途径。

评分

这本书《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一直以为抱怨只是一个简单的行为,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它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的人性洞察。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抱怨不好”,而是深入地去分析“为什么我们会抱怨”。书中对抱怨的社会性、心理性、甚至是一些潜意识层面的原因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探讨,让我对这个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具体、非常实操的“停止抱怨”的方法。这些方法都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空谈,而是真正能够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如何练习积极的自我对话,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份应对生活中不如意的“秘籍”,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挑战,并且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积极的行动。

评分

我之所以会被《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这本书所吸引,是因为我本身就对人性的弱点和如何克服它们很感兴趣。抱怨,在我看来,就是一种非常普遍却又极其消耗人的弱点。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非常坦诚地揭示了人们为何会陷入抱怨的怪圈。它不仅分析了抱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停止抱怨”的方案。我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由内而外的改变方式,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你“你不能抱怨”。它鼓励我们去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理解抱怨背后的真正需求,并且一步步地去培养更积极、更健康的心态。这本书让我明白,改变一个习惯,并非易事,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实践,就一定能够看到成效。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书中的方法,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少抱怨、更多阳光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因为谁不想活得更开心,少些烦恼呢?我一直觉得抱怨是一种非常消耗能量的行为,而且往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糟,甚至影响到身边的人。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深刻的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抱怨的根源,并且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克服这个坏习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不要抱怨”,更重要的是,它能提供一套完整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技巧,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学会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毕竟,生活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应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有力助手,让我在面对困难时,不再轻易陷入抱怨的泥沼,而是能够以一种更成熟、更豁达的态度去处理问题,最终实现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快乐。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开始这段自我提升的旅程了。

评分

读了《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一直以来对抱怨的认识都太片面了。我总以为抱怨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是一种不满意就说出来的行为。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抱怨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比如对关注的渴望,对控制感的追求,甚至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书中通过很多细腻的描写和分析,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的对象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未能得到满足的期望。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那些“抱怨时刻”,去思考在那一刻,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我真的想让别人来解决问题,还是我只是想获得一些同情和理解?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虽然有时会触碰到一些不舒服的真相,但却是非常宝贵的。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那些不那么光彩的一面,但同时也指明了改进的方向,让我有机会变得更好。

评分

读了《读美文库系列·你一定不想在明天抱怨今天:人们为何爱抱怨以及如何停止抱怨》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原来停止抱怨,不仅仅是停止说“不开心”这几个字,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内在的思维模式和对事物的认知方式。这本书非常深入地剖析了抱怨的心理根源,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抱怨并非是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而是我们内心对现实的一种主观解读。书中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识别和调整那些导致抱怨的负面思维,比如如何训练自己的感恩之心,如何培养积极的心理韧性,以及如何将注意力从问题转移到解决方案上。我尤其喜欢书中强调的“责任感”的培养,它让我明白,我们不是外界的受害者,而是自己生活的主导者,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回应,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种赋权感,比任何空洞的励志口号都更能激励我去做出改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