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德國史+深網+權力的象徵+改變曆史的間諜(套裝共4冊)

極簡德國史+深網+權力的象徵+改變曆史的間諜(套裝共4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揚·德馬斯 等 著
圖書標籤:
  • 德國曆史
  • 曆史
  • 二戰
  • 間諜
  • 權力
  • 社會學
  • 文化
  • 極簡主義
  • 深度閱讀
  • 曆史普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ISBN:1236126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1260
品牌:創美工廠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52
套裝數量:4
字數:7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為什麼德國對現代文明影響這麼深?閱讀《極簡德國史》,瞭解小細節,讀懂大曆史。


★ 揚?德馬斯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傢和曆史學傢,跟隨曆史學傢的腳步,隻用60分鍾讀懂德國,讀懂德國精神。


★用細節演繹厚重,用故事講述曆史,《極簡德國史》用獨特的視角講述德國崛起的60個瞬間,講述瞭德國1000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


★揚?鬍斯、俾斯麥、希特勒、席勒、貝多芬、馬丁?路德、羅莎?盧森堡、維利?勃蘭特……60分鍾讀懂德國!


內容簡介

本套裝收錄《極簡德國史》《深網》《權力的象徵》《改變曆史的間諜》。其中《極簡德國史》通過60個曆史事件來透視德國1000多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全書用獨特的視角撰寫齣德國曆史的60個瞬間。

作者簡介

揚?德馬斯,德國自由作傢,1969年生於伊塞隆,大學主修哲學、國傢法和英美文學,現居柏林。曾在波恩就職於德國科研機構,期間齣版多部科普類、小說類譯作。2003起,成為一名自由作傢,齣版作品《領導者的曆史》《極簡德國史》《經理人哲學:哲學傢們的迴答》《中世紀的偉大思想傢:作品、生平與世界》等。

目錄

00:01 當德國人成為羅馬人

國王奧托一世戴上羅馬皇帝的皇冠 1

962年2月2日的一分鍾


00:02 君王負荊請罪

國王海因裏希四世與教皇格裏高利七世和解於卡諾薩 6

1077年1月25日的一分鍾


00:03 我見你所未見

神秘教徒希德嘉?馮?賓根的預言 10

1141年某日的一分鍾


00:04 讓我們在這裏建兩座塔樓

樞機主教康拉德?馮?霍赫施塔登為科隆大教堂奠基 15

1248年8月15日的一分鍾


00:05 “花鞋主教”

阿爾伯特?馬格努斯作為主教來到衰落的雷根斯堡 20

1260年3月29日的一分鍾


00:06 康斯坦茨失利

神學傢揚?鬍斯的骨灰被撒嚮萊茵河 24

1415年7月6日的一分鍾


00:07 觀點鮮明的男人

馬丁?路德被排斥後齣於自保受到劫持 28

1521年5月4日的一分鍾

00:08 百萬富翁坦然以對

安東?富格爾跪倒在卡爾五世麵前,隻為奧格斯堡能幸免於難 33

1547年1月29日的一分鍾


00:09 驕兵必敗

布拉格拋窗事件 37

1618年5月23日的一分鍾


00:10 自封的王國

勃蘭登堡的弗裏德裏希自封為普魯士國王 41

1701年1月18日的一分鍾


00:11 學者齊聚一堂

科學學會在柏林隆重開幕 45

1711年1月19日的一分鍾


00:12 救命!救命!否則我將一敗塗地!

年輕的女大公瑪麗亞?特蕾西亞麵對匈牙利代錶 49

1741年9月11日的一分鍾


00:13 “音樂的奉獻”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波茨坦麵見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 53

1747年5月7日的一分鍾


00:14 為何要研究曆史?

弗裏德裏希?席勒作為新教授站到講颱前 59

1789年5月26日的一分鍾


00:15 奧裏諾科河確有分支

亞曆山大?馮?洪堡發現奧裏諾科河岔口 64

1800年5月20日的一分鍾


00:16 “洪斯呂剋山脈中的羅賓漢”

被稱為“辛德翰內斯”的約翰內斯?布剋勒被處決 68

1803年11月21日的一分鍾


00:17 一山不容二虎

弗朗茨二世迫於拿破侖的壓力放下皇冠 73

1806年8月16日的一分鍾

00:18 “海鷗令孤寂更顯殘酷”

馮?屈格爾根在弗裏德裏希的畫室看到《海邊的僧侶》 77

1809年9月22日的一分鍾


00:19 藝術傢是公民還是貴族

貝多芬和歌德在泰普裏茨偶遇宮廷侍從 82

1812年7月19日的一分鍾


00:20 加速奔跑

卡爾?德萊斯騎著自行車的前身開始首次公開騎行 87

1817年6月12日的一分鍾


00:21 “思想是自由的”

亨麗埃特?赫茨在恩斯特?莫裏茨?阿恩特傢一同經曆房屋搜查 91

1819年7月15日的一分鍾


00:22 神奇小子

卡斯帕?豪澤在紐倫堡大街上遇襲 96

1828年5月26日的一分鍾


00:23 “自由的德意誌祖國”

漢巴赫宮殿塔樓上升起黑、紅、金三色旗 100

1832年5月27日的一分鍾


00:24 呼嘯的雄鷹

德國第一輛客運蒸汽火車上路 104

1835年12月7日的一分鍾


00:25 “從未有人如此放肆……”

海因裏希?路德維希?切希槍擊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威廉四世 109

1844年7月26日的一分鍾


00:26 聰明人的議會

國會議員進入聖保羅教堂 114

1848年5月18日的一分鍾


00:27 天纔與瘋子

作麯傢羅伯特?舒曼從杜塞爾多夫萊茵河大橋上縱身躍下 119

1854年2月27日的一分鍾


00:28 要決鬥,不要階級鬥爭!

費迪南德?拉塞爾在決鬥中負傷 124

1864年8月28日的一分鍾


00:29 工程師之國

威廉?西門子演示倫敦同加爾各答之間互傳電報 128

1870年4月12日的一分鍾


00:30 在尖頂騎士頭盔下統一

普魯士國王在凡爾賽宮稱帝 133

1871年1月18日的一分鍾


00:31 “為瞭德意誌人民”

柏林國會大廈奠基 138

1884年6月9日的一分鍾


00:32 領航員必須下船

俾斯麥應皇帝威廉二世的要求辭職 143

1890年3月18日的一分鍾


00:33 陽光之地

特羅塔將軍電報告知皇帝瓦特貝格之戰的戰果 148

1904年8月12日的一分鍾


00:34 薩拉熱窩火藥桶

奧地利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身亡 153

1914年6月28日的一分鍾


00:35 “新生萬歲!德意誌共和國萬歲!”

社會民主黨人菲利普?謝德曼宣告新國傢誕生 158

1918年11月9日的一分鍾


00:36 “必須把他們扔給猛獸吃”

羅莎?盧森堡被軍事組織成員殺害 163

1919年1月15日的一分鍾


00:37 “赫希菲爾德博士是公害”

性學傢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在大街上被公然打倒 167

1920年10月4日的一分鍾

00:38 “您帶來的是我的死訊”

外交部部長瓦爾特?拉特瑙在去往辦公室途中遭槍殺171

1922年6月24日的一分鍾


00:39 “德國人民的緻命疾病”

國傢社會主義者在柏林焚燒瞭威廉?福斯特的著作和上韆本其他書籍 175

1933年5月10日的一分鍾


00:40 如天上火球

“興登堡”號飛艇降落美國時焚毀 180

1937年5月6日的一分鍾


00:41 萬湖湖畔的美好時光已然逝去

瑪塔?利伯曼為免於被送入奧斯維辛集中營,吞下安眠藥 185

1943年3月5日的一分鍾


00:42 為死而生

埃爾溫?隆美爾將軍在車裏被低空轟炸機攻擊 191

1944年7月17日的一分鍾


00:43 保守分子的陰謀

一枚炸彈在阿道夫?希特勒的東普魯士總部爆炸 196

1944年7月20日的一分鍾


00:44 沉沒

三枚蘇聯魚雷擊中載滿難民的豪華郵輪“威廉?古斯塔洛夫”號 202

1945年1月30日的一分鍾


00:45 在猴子與長頸鹿之間

議會委員會成員在波恩凱尼格博物館舉行隆重會麵206

1948年9月1日的一分鍾


00:46 無用的盛怒

應民主德國領導人的要求,人們開始炸掉柏林皇宮210

1950年9月7日的一分鍾


00:47 德國,奇跡之國

赫爾穆特?拉恩踢進瞭成為世界足球冠軍的一球 214

1954年7月4日的一分鍾

00:48 法棍麵包還是小麵包捲?

薩爾並入聯邦德國後,薩布呂肯升起德國國旗218

1957年1月1日的一分鍾


00:49 周日鄉間

聯邦總理康拉德?阿登納會見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223

1958年9月14日的一分鍾


00:50 “我隻是一件工具”

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被捕並被帶往以色列 227

1960年5月11日的一分鍾


00:51 嚮著牆

彼得?費希特爾在柏林牆邊被民主德國邊界守衛射殺232

1962年8月17日的一分鍾


00:52 “納粹,納粹,納粹!”

剋拉斯費爾德給瞭聯邦總理格奧爾格?基辛格一記耳光 237

1968年11月7日的一分鍾


00:53 “語言無力時,人們做什麼”

維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居住區的起義紀念碑前下跪 242

1970年12月7日的一分鍾


00:54 不屈的信號

奧斯卡?布魯塞維茨牧師在蔡茨自澆汽油,點燃法衣246

1976年8月18日的一分鍾


00:55 “紅軍旅的囚徒”

恐怖主義者綁架聯閤會主席馬丁?休利亞 251

1977年9月5日的一分鍾


00:56 和解路上

聯邦總統馮?魏茨澤剋在以色列嚮西奧多?赫茨爾墓敬獻花環 256

1985年10月9日的一分鍾


00:57 “戈爾巴喬夫先生,請您把這堵牆拆瞭!”

羅納德?裏根在柏林要求蘇聯國傢元首開放柏林牆 261

1987年6月12日的一分鍾

00:58 “沒有錢,毋寜死”

媒體轟動之後,警察對格拉德貝事件中人質的營救失敗266

1988年8月18日的一分鍾


00:59 “據我所知,馬上生效,刻不容緩”

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宣布東德公民齣入境自由 271

1989年11月9日的一分鍾


01:00 如鳳凰涅槃

聯邦總統羅曼?赫爾佐剋為柏林波茨坦廣場旁的新區揭幕 276

1998年10月2日的一分鍾


精彩書摘

00:01


當德國人成為羅馬人

國王奧托一世戴上羅馬皇帝的皇冠


962年2月2日的一分鍾


此時的羅馬異常寒冷,但是這個高大的男人並未感覺到寒意。他剛剛騎馬到瞭永恒之城。這個時節,在他自己的國都馬格德堡,易北河上浮冰堆積、寒風凜冽、鬆雪蓋頂。與此相比,羅馬的鼕天透著溫和。不,天氣肯定不會敗壞這個目光堅定的薩剋森人的好心情,至少不是今天,因為他實現瞭所有計劃的終極目標。

到11月就將年滿50歲的奧托,邁著有力而又緩慢的步子,踏著一段露天颱階拾階而上。他走嚮三個數米高的圓形拱門,拱門將聖彼得大教堂的前院與城市的喧囂隔絕開來。奧托身邊是他的第二任妻子阿德爾?海德,身後跟著同樣剛剛到達羅馬的隨從和衛兵。大傢都很放鬆。這些粗野的好戰分子在行進中並未使用暴力。

奧托和阿德爾?海德走過常年長滿綠植的前院,進入一個巨大的五廳正殿。這個來自北方的魁梧男人發及雙肩,頭發灰白卻依然濃密。留著自然絡腮鬍的他。目光如炬,進入教堂中心。

據說這裏埋葬著耶穌使徒彼得。此刻在這裏等待奧托的是他的新盟友——教皇約翰內斯十二世。教皇將實現奧托的皇帝夢,並且讓他成為羅馬的皇帝。約翰內斯這個身材瘦削的意大利貴族新秀也就20歲不到的樣子,他目空一切筆挺地站在那裏,俊美臉龐上的錶情讓人捉摸不透。關於他的那些流言蜚語包括謀殺、任人唯親、桃色醜聞、荒於嬉戲等。這些都成為羅馬街頭巷尾人們的談資。

馬上開始的神聖彌撒盛大而又綿長。聖燭節是為瞭紀念耶穌的母親,標誌著聖誕的結束。儀式的最後,教皇會給奧托塗上一種珍貴的油膏,然後給他戴上羅馬帝國皇帝的皇冠。之後教皇會轉嚮阿德爾?海德,也給她塗上聖油。奧托的目光在教堂雄偉的後殿停留瞭片刻,心想,自己終於做到瞭。

今天如果人們開車去馬格德堡,很難有理由會想起中世紀。從一個巨大的高速路十字路口延伸齣來一條多車道的快速路,直通市內,沿途會經過一片大塊方石堆。對於一個德國中等城市來說,市中心的街道寬得醒目。城市呈正方形,建有大量街區,廣場遍布其中。在經曆瞭“二戰”的破壞後,那時的馬格德堡要成為一座社會主義“模範城市”。對於那些熟悉這種建築模式的人來說,保不準會覺得馬格德堡還真就是呢!誰知道呢!

對於不熟悉馬格德堡的人來說,他們很少能馬上找到馬格德堡大教堂。這個教堂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重要的宗教建築之一,但似乎和今天的這座城市扯不上什麼關係。 即使是在工作日,教堂的周邊也幾乎空無一人。奧托一世的墓就在這座得到完美修繕的哥特式大教堂裏,裏麵埋著的可能不僅僅是被加冕過的頭顱。如果人們這麼想的話,這裏就是那個中世紀德國人的起點。但現在,這實際上和馬格德堡沒有太大關係,而涉及更多的是羅馬。

公元962年2月2日發生的事代錶著民族遷徙混亂之後羅馬皇權的第二次易手。第一次是查理大帝。他於公元800年的聖誕節在亞琛受到教皇加冕,成為羅馬帝國皇帝,但他的法蘭剋王國隻持續瞭100年。之後的繼承者們爭得不可開交,一切再次分崩離析。薩剋森人也曾歸屬於法蘭剋王國,隻是從10世紀開始,他們就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很快就可以預見,在相當於現代德國的這片土地上,一股新勢力即將誕生。

公元912年齣生於贊格豪森的奧托就在這種意識的陪伴下長大成人。他首要的關鍵一步是在成功將其他東部部族拉攏過來後,於公元936年成瞭薩剋森公爵,隨後又在亞琛加冕成為東法蘭剋王國的國王。為什麼要在亞琛?地方的選擇並非偶然。因為對善於徵戰、意誌堅定的人來說,查理大帝的足跡絲毫不顯得遙遠,即便是他們不懂拉丁文,在之後纔開始學習用拉丁文閱讀。

美因茨的大主教希爾德貝特同來自特裏爾和科隆的大主教們一起給奧托戴上皇冠。他毫不掩飾地認為,加冕是為瞭所有基督徒的和平。實際上,奧托野心勃勃。他想得到羅馬帝國皇帝的皇冠,正是這個皇冠使查理大帝成瞭所有基督徒的庇護者。但這個皇冠並不在萊茵地區的紅衣主教那裏,而是隻能從教皇那裏得到。

公元951年,奧托首次遠徵意大利,正式插手意大利的亂政。他贏得瞭統治權,娶瞭國王的遺孀阿德爾?海德,任命曾經的搗亂分子貝倫加爾成為自己的代理人。自此,他在方方麵麵都追隨著自己成為羅馬皇帝的目標。 10年之後, 大局顯得有利於他。梵蒂岡的教皇對於故態復萌的貝倫加爾心有忌憚,迫切需要一個庇護者。實際上的人選也隻有奧托。

公元961年夏,奧托經由勃倫納山口去往意大利。他本來想在聖誕期間戴上皇冠從而成為和查理大帝一樣的人物,但是同教會的奶牛貿易拖延瞭時間,奧托和隨從被睏在瞭帕維亞。直到聖燭節的時候纔確定下來:奧托未來要成為教皇的庇護者,以及保證教皇在教堂政策中的話語權。之後的一切進展迅速。奧托和隨從來到羅馬,他下馬,在妻子的陪同下步入早期羅曼式風格的聖彼得教堂——今天聖彼得主教教堂的前身,之後受到教皇加冕,成為羅馬帝國皇帝。

是什麼使這個皇冠價值連城?為什麼德國人執意要成為羅馬人?為什麼他們在幾百年後還稱自己的國傢為“神聖羅馬帝國”?對此人們一定要熟悉《聖經》。《丹尼爾之書》預言瞭未來。書中預言,世上會先後齣現四個世界大國:巴比倫國、波斯帝國、亞曆山大帝國以及他的繼承者們的國傢,之後世界將會滅亡。

因此,第四個也就是最後一個王國要盡可能長久地延續下去。但問題是政治中的一切都不長久,人們宣布這個國傢是“可轉讓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羅馬人就是亞曆山大繼承者的繼承者,之後是拜占庭,再後來就是查理大帝。隻要這種接力持續下去,基督教徒們的未來就得到瞭保障。此外,擁有羅馬帝國皇冠的人纔可以自視為教會的世俗守護者,成為整個基督教的最高監管人。即使是擁有史上最高權力的教皇也要時不時聽一聽這些人的意見。

現在看來,奧托身上特彆德國化的東西應該是什麼呢?不可能是教徒的虔誠之心,雖然中世紀大傢普遍如此。我認為,特彆德國化的地方體現在對純粹政治權力的不滿。這種權力必須要服務於更高的理想,而羅馬帝國的想法就是可以觸及的最高理想。

直到今天,如果政治隻局限於製定還過得去的框架條件,德國人依然會感到不幸。不,最好我們能馬上拯救全世界。中世紀的帝國思想早已被遺忘,即便是社會主義也已塵埃落定。今天的馬格德堡就是它的石質紀念碑。未來什麼樣的理想會給德國政治權力進行類似的加冕,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00:02


君王負荊請罪

國王海因裏希四世與教皇格裏高利七世和解於卡諾薩

1077年1月25日的一分鍾

又是一座山!四周以來,海因裏希和隨從們從勃艮第到亞平寜半島的北部,一路上已經爬過無數的山坡,現在,在他們麵前的石嶺之上聳立著托斯坎納伯爵夫人的卡諾薩城堡。天氣依然讓人難以忍受,寒冰鋪路,雪無停日。教皇格裏高利就隱居在這座位於帕爾馬以南的城堡裏。海因裏希必須盡快與教皇達成和解,以避免他們之間的權力鬥爭造成德意誌羅馬帝國的分裂。

海因裏希的第一批追隨者已經背棄他,並且擋住瞭他的去路。他不能像往常一樣經由勃倫納山口去往意大利,而是要繞個遠道,途經塞尼。這是一條危險的阿爾卑斯山通道,卻被效忠於他的勃艮第人所控製。此外,他也沒有時間等待更好的天氣。海因裏希背負的是被逐齣教會的罪名,如果教皇不馬上收迴成命,他就會永遠被排除在教眾外,也就失去瞭在西方世界的一切權力。

國王和隨從們手腳並用爬過瞭積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他們順著山坡滑下,王後和女眷們坐在牛皮上,被他們拉著,一路嚮下。馬匹的腿被綁在一起,順著結冰的山坡被人拖下來。隻有極少的馬能經受這種摺磨而幸存下來。

現在他們麵前又是一座山。岩石遍布,寒入骨髓,拒人於韆裏之外。海因裏希脫下皇袍,摘下象徵權力的徽章。他赤裸雙腳,腹無一物,在陡峭、濕滑的山上朝城堡艱難攀爬。和他同樣尋求教皇寬恕的贖罪者們把他讓到瞭城堡三個院子中的第二個裏麵。國王在這裏苦挨瞭三天。齋戒,受凍,祈求。最後,教皇召見瞭他,和他交談,並撤銷瞭驅逐令還給瞭他一個和解之吻,之後他們一起慶祝瞭神聖的彌撒。

在海因裏希身著贖罪服祈求教皇寬恕的一年之前,他完全是另一種腔調。“下颱,下颱!” 1076年1月,在沃爾姆斯帝國會議上,海因裏希麵對聚集在此的主教和諸侯們嚮教皇這樣喊話,要求他退位。“你把我們的謙恭視為膽怯,並且膽敢反抗我的神授皇權。”25歲的海因裏希大吼道,“你竟敢威脅要奪走這種權力,好像它真的受你掌控而非上帝一樣。你必須下颱,離開你視為己有的聖彼得王座。”

復活節前不久,教皇格裏高利對海因裏希發起瞭書麵攻擊。在羅馬的戒齋期宗教會議上,教皇在布道時進行瞭快速地迴應:“聖彼得啊!海因裏希皇帝之子以令人難以忍受的高傲公然反抗你的教會,我要取消他對德意誌帝國和意大利的統治權,廢除所有教徒曾對他許下的效忠誓言。”但這些還不夠,教皇繼續說道:“他對我的警告置若罔聞,並要脫離和分裂你的教會,我以你的名義將他逐齣教會!”德國國王就這樣被排除在教眾和羅馬帝國所有聖禮之外。

德國國王奧托一世窮盡所有,終於帶著教皇的祝福在羅馬成為教會的世俗守護者。100年後,作為政權擁有者的德國人和作為教會最高榮譽者的教皇徹底決裂。他們對立得如此徹底,以至於相互否認對方的閤法性並要罷免對方。事情為何會發展到如此境地?是權力作祟嗎?不然還能是什麼?教皇、大主教和修道院院長並不滿足於嚮人們傳遞耶穌溫和仁愛的信息。說得極端一些,耶穌在當時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基督教已成為羅馬帝國國教。這種情況已持續瞭500年,並且自那時起,一個教士團體逐漸形成。他們開始醒悟,既然已經離全能的上帝那麼近,又為何要讓政治權力旁落他人?他們要創建自己世俗的權力基礎,不許旁人插手世俗之事。

德國國王始終看不慣的是,為什麼應該由教會來隨意分配神職。雖然教士們擁有這樣對待單個教徒的權力,但是他們的行為依然是政治化的。此外,長久以來,教堂與修道院中的主教職位、受俸職位、聖人遺物以及聖餐,都是價高者得。這在當時很正常,也因此催生瞭一種風行一時的買賣,這種交易被當時眾多嚴肅對待自己信仰的教徒批為“聖職買賣”。

在這場皇冠和主教權杖的權力遊戲中還有暗自竊喜的第三者,也就是那些德國諸侯。本來這些貴族極為依賴國王和教皇,但這場爭鬥持續時間越長,地方諸侯們就更加充分地利用機會創建自己的權力基礎。他們加快建設基礎設施,實行獨立的管理。終於有一天他們變得如此強大,以至於無論是國王或是教皇都不能離開他們的支持而存活。

就這樣, 德國中世紀齣現瞭災難性的三足鼎立局麵。 國王、教皇和諸侯們的權力訴求持續不斷地彼此衝撞,政治發展麵臨著癱瘓的威脅。同時期的法國和英國君主獲得認可並實現瞭中央集權,從而為國傢進入新時代做足準備。而德國不同利益集團和教會政治傢們持續不斷的爭鬥使德國逐漸淪為歐洲末流國傢的代名詞。

是什麼導緻海因裏希四世同教皇之間的矛盾升級?這已不再重要。他們的矛盾有更深層次的誘因,用今天的話說是“係統性”的原因。實際上他們矛盾的焦點在於如何任命主教,也就是所謂的“授職”。海因裏希的卡諾薩贖罪之行使矛盾得以緩和(但並未得以消除),這一事件也被稱為“授職之爭”而載入史冊。海因裏希最終除瞭認錯服輸,彆無他選,因為在這場復雜的權力遊戲中,他已沒有機會以一己之力取勝。

直到1122年,隨著所謂的《沃爾姆斯宗教協定》的簽署,在任命主教的問題上,雙方纔終於正式達成妥協。但是“卡諾薩”事件之後權力的天平明顯偏嚮教皇,不久之後,教皇就完全攫取瞭權力。從權力政治的角度看,他們走瞭完美的一步棋,他們把一個外部敵人帶入這場遊戲中,這個敵人就是穆斯林。穆斯林把基督徒和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納入自己的治下。於是,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發起第一次十字軍東徵。

格裏高利教皇的繼任者再次將國王海因裏希四世逐齣教會。這一次海因裏希希望作為十字軍在耶路撒冷得到平反。1105年,他在耶路撒冷落入瞭自己兒子的手中,但兒子卻站在教皇一邊。一年之後,海因裏希四世離世。權力鬥爭得以進入下一輪。


前言/序言

寫在前麵的一分鍾


世事時常可以以小見大!兩個人彼此問候的方式就已經可以透露齣他們關係的方方麵麵;半張紙大小的公司辭退書要比百頁紙的企業形象宣傳冊更能體現公司的企業文化;對於某個老的哥來講,乘客的上車方式可以反映其性格。

隆鼕時節,德國國王海因裏希四世在意大利的一座城堡門前雙膝跪地,而城堡內的教皇卻在溫暖的壁爐旁閉門不見,這顯示瞭中世紀教權和世俗統治的關係。1803年強盜團夥“辛德翰內斯”在美因茨被處決,這時所有人纔意識到拿破侖所製造的混亂。1943年3月,藝術傢的遺孀瑪塔·利伯曼服用瞭魯米那安眠藥,目的當然不是更好地入睡。

從小處著手,放眼大處是本書的基本思想。等待讀者的是曆史故事和短小解釋性雜文的混閤體。

《極簡德國史》探尋的是德國這個歐洲中心1000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日常生活。各章之始都有特殊的“一分鍾”,或是字麵上的,或是象徵性的,曆史事件就濃縮在其中。

編排上有些講究,當然或多或少也有個人印記,希望通過它們能給讀者帶來一些思考。最終還是要讓讀者從這些馬賽剋石中拼齣個人的曆史圖畫。我在此祝願讀者閱有所享、閱有所感。


揚·德馬斯



好的,以下是為不包含“極簡德國史+深網+權力的象徵+改變曆史的間諜(套裝共4冊)”這套書而撰寫的圖書簡介,字數大約1500字。 深入探索人類文明的宏大敘事與微觀細節:精選書目導覽 本次精選書單旨在為求知若渴的讀者呈現一係列橫跨曆史、社會、文化、科學與哲學的深度作品。我們精選的這些書籍,著重於解析驅動世界運轉的底層邏輯、人類心靈的復雜性、以及那些塑造瞭我們當下世界的關鍵轉摺點。它們並非僅僅是知識的堆砌,而是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構建完整世界觀的有力工具。 一、 權力、結構與社會形態的解構:《國傢的構造與文明的衰亡》 (聚焦於政治哲學、社會結構分析與曆史周期律的著作) 本書匯集瞭多位重量級思想傢的核心論述,探討瞭“國傢”這一復雜有機體是如何從原始部落結構中孕育、演化,並最終形成現代民族國傢的漫長過程。它不滿足於對政治事件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權力如何分配、閤法性如何建立,以及社會契約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實際運作方式。 核心內容探討: 主權理論的演變: 從霍布斯的絕對主權到盧梭的公意理論,再到現代國際法中對國傢主權的限製與重構。書中詳細對比瞭不同學派對“誰擁有最高權力”這一問題的解答。 官僚體係的效率與異化: 深度分析瞭韋伯提齣的理性化官僚體係,探討瞭其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時,如何可能導緻“鐵籠”效應,使個體在龐大的製度機器麵前失去能動性。 文明的周期性: 通過對古羅馬、中華帝國晚期及近代歐洲的案例研究,本書提齣瞭關於文明興衰的宏大模型。它關注的不是具體的戰爭勝負,而是支撐文明長期繁榮的文化基因、製度韌性與資源管理能力。特彆關注瞭技術進步與社會倫理滯後之間的張力如何成為結構性危機的導火索。 非對稱權力關係的形成: 探討瞭經濟基礎如何塑造政治上層建築,以及在殖民主義和後殖民時代,全球範圍內的權力不平衡是如何被固化和延續的。 這部作品適閤對政治科學、社會學基礎理論有興趣的讀者,它提供瞭一個宏觀的框架,用以理解我們生活於其中的製度背景。 二、 科學前沿與認知的革命:《量子糾纏與時間之謎:現代物理學的哲學邊界》 (探討前沿物理學概念如何顛覆傳統世界觀的科普與哲學融閤之作) 在過去的百年裏,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經曆瞭根本性的重塑。本書並非一本純粹的物理教科書,而是一次對物理學最新發現及其深層哲學意義的探索之旅。它以清晰、嚴謹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經典物理學的確定性藩籬,進入量子力學的奇詭世界。 內容側重分析: 量子力學的核心悖論: 詳盡闡釋瞭雙縫實驗、薛定諤的貓,以及波函數坍縮的意義。它著重討論瞭“觀測者效應”對實在(Reality)定義的挑戰,提齣瞭不同詮釋(如多世界詮釋、哥本哈根詮釋)之間的根本分歧。 時間感知的重構: 探討瞭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的交織,以及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框架下,時間箭頭的不可逆性。書中還涉及對“塊狀宇宙”理論的討論,即過去、現在、未來是否同時存在。 信息論與宇宙: 探討瞭物理學與信息論的交叉領域,例如“黑洞信息悖論”和“全息原理”。這些概念暗示瞭宇宙的本質可能更接近於一個巨大的計算係統,而非純粹的物質集閤。 科學與形而上學的對話: 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其哲學思辨,它探討瞭諸如決定論與自由意誌、意識的物理基礎等經典哲學問題,在現代科學語境下的新形態。 這本書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邏輯抽象能力,但其迴報是極大的——它將極大地拓寬你對“真實世界”的理解邊界。 三、 人類情感的幽微敘事:《記憶的迷宮:創傷、遺忘與身份的重塑》 (深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探討記憶如何構建個體身份的文學化研究) 記憶,是我們構建自我敘事的基礎。然而,記憶並非是忠實的錄像機,而是充滿偏見、容易被重構的動態過程。本書結閤瞭臨床案例、認知心理學研究和文學化的敘事手法,剖析瞭記憶在個體生命曆程中的核心作用及其脆弱性。 重點剖析的領域: 創傷與記憶的扭麯: 詳細介紹瞭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中記憶的碎片化、閃迴現象,以及大腦如何通過否認和壓抑來保護自我。這部分內容極具洞察力地解釋瞭為何不同人對同一事件的記憶會截然不同。 虛假記憶的生成機製: 探討瞭暗示、社會互動如何輕易地植入並非真實發生的記憶。書中提供瞭多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揭示瞭人類心智在填補空白時的傾嚮性。 遺忘的積極作用: 反駁瞭“遺忘是缺陷”的傳統觀點,論證瞭適度的遺忘是心智健康和適應新環境的必要功能。遺忘是為新的經驗騰齣認知空間,也是情緒愈閤的前提。 敘事身份的構建: 探討瞭我們如何不斷地“重新編輯”過去的經驗,形成一個連貫的“我”。這種身份的連續性,實際上是一種持續進行的、有目的的敘事建構活動。 這本書以一種既科學又富有同理心的方式,邀請讀者反思自己的過去,理解心智的復雜運作,對個人成長和人際理解具有深遠的啓發意義。 四、 藝術與社會批判的交匯:《看不見的符號:現代都市中的視覺編碼與抵抗》 (關注當代藝術、廣告、城市規劃中無聲的權力錶達與文化解讀的分析) 在高度商品化和信息泛濫的現代都市生活中,我們被無休止的視覺符號所包圍。本書拒絕將藝術和設計視為輕鬆的娛樂,而是將其視為一場持續的、關於權力、欲望和意識形態的戰鬥場域。 分析的維度包括: 廣告背後的社會學: 深入分析瞭現代廣告如何不再僅僅推銷産品,而是販賣一種“理想生活方式”,從而固化特定的社會階層觀念和消費主義倫理。 城市空間的政治性: 探討瞭建築風格、公共雕塑、街道布局等城市設計元素如何無聲地分配空間資源,並強化或挑戰現有的社會等級。例如,對“景觀設計”如何服務於精英階層利益的批判性審視。 流行文化中的符號學解讀: 通過對特定電影、音樂視頻和時尚元素的解構,揭示隱藏在流行錶象之下的文化密碼和權力暗示。這本書鼓勵讀者將每一次觀看和接觸轉化為一次主動的解讀行動。 抵抗的藝術形式: 最後,本書聚焦於街頭藝術、亞文化符號和數字迷因(Memes)等新興的視覺抵抗形式,探討這些非主流的錶達方式如何在主流的符號體係中開闢裂縫。 這套精選書目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從宏觀的製度分析到微觀的認知過程,再到文化符號的解讀,為讀者提供堅實的思維裝備,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現代世界。它們是邀請你深度思考,而非被動接受的智力夥伴。

用戶評價

評分

整套書的編排有一種精妙的遞進感,它似乎有意地將宏大的曆史脈絡與微觀的戰術層麵穿插進行。例如,在講述瞭某個關鍵曆史時期的整體背景後,緊接著會立刻切入一個極具戲劇性的間諜行動案例,這種結構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我特彆喜歡那種從高空俯瞰的戰略分析與潛入敵後、與時間賽跑的戰術細節之間的快速切換。這種對比不僅避免瞭單調,更讓讀者體會到曆史是由無數個高風險的“瞬間決策”纍積而成的。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思維訓練,教你如何在信息不完整的情況下,快速評估風險、判斷動機,並預判最可能的結果。這種思維模式的遷移,即使脫離瞭曆史的語境,對於現代商業決策也大有裨益,讓人感覺這是一次物超所值的思想投資。

評分

這套書的選材真是太妙瞭,尤其是關於那些決定世界走嚮的幕後人物和事件。我記得其中有一本重點闡述瞭信息戰和秘密行動對冷戰格局乃至當代地緣政治的影響。作者對情報機構的運作機製、密碼破譯的藝術以及那些在陰影中斡鏇的特工的內心世界描繪得入木三分。它不是那種枯燥的檔案堆砌,而是充滿瞭懸念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讀起來就像在看一部結構精妙的諜戰小說,但所有的情節都有據可查,這種真實感帶來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特彆欣賞作者如何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個體命運緊密結閤,讓我們看到,一個微小的決定,或者一次看似不起眼的潛入行動,如何能徹底改寫既定的曆史走嚮。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所瞭解的那些“官方曆史”,意識到水麵之下遠比想象中復雜得多,那些被刻意淡化的細節,往往纔是理解世界運轉邏輯的關鍵鑰匙。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曆史”這個概念的理解,又上瞭一個新的颱階。

評分

另一本書的敘事方式極其獨特,它似乎專注於那些在關鍵曆史節點上扮演瞭“蝴蝶效應”角色的瞬間。我尤其被其中對於權力結構演變,特彆是從古代王權到現代官僚體係中“象徵性權力”如何被構建和維護的分析所吸引。作者沒有過多糾纏於具體的戰役或條約,而是深入探討瞭儀式、符號、服飾乃至建築布局等非物質元素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民眾的認知和服從心理。那種文字的密度和思辨的深度,要求讀者必須全神貫注。它不是那種可以邊聽播客邊翻閱的輕鬆讀物,它需要你停下來,反復琢磨其中那些精妙的類比和哲學引申。對於研究符號學和政治人類學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份寶藏,它成功地將看似抽象的理論與曆史案例熔鑄一體,展現瞭權力如何通過一種近乎“魔術”的方式來統治人心。

評分

這套書裏涉及的關於“深層網絡”或地下信息流動的探討,視角非常新穎,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信息傳播的綫性認知。它不僅僅是講述黑客攻擊或者暗網交易,更是深入挖掘瞭在官方信息渠道之外,那些非正式、高度去中心化的知識共享網絡是如何悄然形成的,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科技進步、金融市場乃至社會運動的進程。作者的文筆非常具有畫麵感,仿佛能帶著你穿梭於那些加密的論壇和匿名的服務器背後,去觀察那些“數字遊民”和信息掮客的生態。它有力地證明瞭,在信息時代,真正的權力往往不掌握在那些擁有最大帶寬的機構手中,而是在那些能夠有效控製“信息流速”和“信息節點”的隱形群體手中。這部分內容讀起來讓人感到既興奮又不安,因為它揭示瞭我們日常所依賴的“可見世界”的脆弱性。

評分

我必須承認,在接觸這套書之前,我對歐洲某段特定時期的曆史認知是相當碎片化和刻闆的。而其中關於那個歐洲大陸上某個強國從崛起至鼎盛,再到內部瓦解的梳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清晰流暢。作者的筆觸冷靜而剋製,對復雜的政治派係鬥爭和經濟轉型期的社會矛盾的處理,展現瞭大傢風範。它成功地跳齣瞭簡單的“好人”與“壞人”的二元對立,而是以一種近乎冷峻的現實主義視角,去剖析瞭不同曆史選擇背後的必然性與局限性。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社會思潮變遷的捕捉,那些知識分子、藝術傢和新興資産階級如何共同催生瞭一場不可逆轉的變革,那種時代洪流的壓迫感和張力,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讀罷令人扼腕嘆息,也讓人對曆史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