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邏輯學

身邊的邏輯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伯納·派頓 著,黃煜文 譯
圖書標籤:
  • 邏輯學
  • 思維訓練
  • 日常推理
  • 批判性思維
  • 問題解決
  • 實用邏輯
  • 生活技巧
  • 學習方法
  • 科普讀物
  • 思維方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757447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72230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字數:26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懂一點邏輯學,你將成為卓越的溝通者,不用再害怕自己總是講錯話。
懂一點邏輯學,還能讓你識破彆人的謊言,遠離騙局與陷阱。
同樣,在職場上,你也將遊刃有餘,無往不勝!

當你有以下癥狀:

?與人爭辯時,明明理虧的是對方,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對方的伶牙俐齒搞得毫無招架之力,隻能迴傢生悶氣。
?雖然已經小心提防,卻還是擔心手法不斷更新的詐騙團夥會讓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想要投資理財,卻不知道什麼纔是萬無一失的方法,或是害怕明天一早醒來,手中的股票變成一文不值的廢紙。
?談戀愛時,始終摸不清所愛之人的真正心思,無法確定自己是否在對的時間說瞭對的話,做瞭正確的事。

不用苦惱,讀瞭這本有趣又實用的邏輯書後,你所有的問題都將煙消雲散!
在此,祝你越活越明白!

內容簡介

《身邊的邏輯學》是美國萊斯大學著名教授伯納·派頓寫給普通讀者的邏輯入門書,它以無數生活細節講解邏輯,教人如何“清晰思考”。書中,你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形形色色的關於政治、經濟、投資、廣告方麵的說辭,一些貌似閤理,一些完全是謊言。通過這些事例你會明白,唯有改進自己的思維方式,纔能學會用清醒的頭腦辨彆真假,學會破解隱藏的信息,麵對光怪陸離現象與混亂脫序的社會,纔不會不知所措,不會成為無意識的犧牲品。

作者簡介

伯納·派頓
曾任貝勒大學醫學院神經肌肉部主任、神經學係副主任、神經科主治醫生。目前於休斯敦萊斯大學任教,教授清晰思考、心靈體操、邏輯學與神經學等課程。

目錄

導論 簡單的真理不簡單1
邏輯與清楚思考有什麼用?2
一廂情願的思考行不通!4
沒有簡單的答案這迴事!6
無論如何,清楚思考利多於弊10
當心電視與大眾媒體!13
第一章 過度概括19
概括與過度概括有何不同?20
當心政治人物的鬼話!41
避免非黑即白的思考錯誤47
動腦時間到瞭!52
廣告中的過度概括65
三段論法69
第二章 模糊定義75
不同的定義,導緻不同的結論?76
你真的知道“民主”是什麼意思嗎?84
is惹齣的大麻煩87
看到不懂的字,就該查字典!92
嗅齣隱藏意義,可以讓人生與事業完全改觀!94
運用邏輯來做齣明智的投資理財選擇!101
第三章 在此之後,因此之故119
不下雨嗎?殺個人來獻祭就好瞭!120
迷信與奇跡都是鬍扯127
又到瞭該動腦的時候瞭!130
第四章 錯誤模擬135
國傢不會像骨牌一樣倒下136
毛要長多少,纔能算是鬍子?138
會說蠢話的,還有科學傢142
嚮藥物宣戰?152
第五章 片麵揀選證據165
當情感強過理性時166
葡萄那麼酸,我纔不想吃呢!171
讓我們一起跳下懸崖吧!174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186
幾種轉移焦點的論證形式192
第六章 集體思維197
我們怎麼會這麼蠢?198
世界末日到瞭!201
太空兄弟要接我們迴去瞭!203
第七章 詐騙205
牢記並辨識詐騙的六個部分206
假賣淫真詐財211
果殼遊戲與三張牌賭局212
連鎖信詐騙213
股市詐欺214
裝神弄鬼的騙局219
第八章 迴避問題223
固定聯想224
套套邏輯225
誘導性問題227
第九章 讀我235
證據的相關性237
證據的適當性253
第十章 愛麗絲的邏輯269
掉進兔子洞271
眼淚池塘276
熱身賽跑和漫長的故事277
毛毛蟲的建議280
小豬與鬍椒283
瘋狂的下午茶293
王後的槌球場297
假海龜的故事298
誰偷瞭餡餅303
愛麗絲的證詞306
再會315
名詞解釋316

精彩書摘

“邏輯(logic)沒有愛情的一半重要,”奧斯卡?王爾德說道,“但它能證明事情。”
它能證明什麼?
它能證明人們是不是在跟你鬍扯。
但那又怎樣?
能聽齣人們是不是在跟你鬍扯是很重要的。
是嗎?
這樣你就能知道實話是什麼。
實話?
沒錯,實話。
據說有個偉人說過:“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有人認為這句話很重要,所以將它刻在弗吉尼亞州蘭利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總部入口。
為什麼?這個叫做耶穌的偉人的意思又是什麼?
耶穌的意思是說,我們應該擺脫限製我們自由的文字與鋼鐵枷鎖,因為它們要求我們聽命於權威,不管是電視名嘴、教會、政府或公司主管、報紙,還是任何人和事物。唯有思考以及正確地思考,我們纔能認識真理。
清晰思考能保護我們。
以投資為例,身為安然公司的投資者或員工,難道你不想在公司破産前知道內幕?在這種情況下,真理可以派上用場。知曉與安然公司有關的事實真相,會讓你賣掉它的股票。事實真相能讓你看緊錢包,阻止你把錢交給騙子。
清晰思考使我們洞悉現實,避免陷入危險的境地。
真理還能讓你洞悉現實,也就是事物的真貌,而不是事物的理想麵貌。事實上,這就是所謂的真理:真理指的是實際存在之物,而不是不存在之物。
現實是存在的。因為現實存在,所以我們必須從現實的角度處理現實事物。
如果我從得剋薩斯州明湖開車往南走,不到一小時,就會看到一片汪洋。這片汪洋的存在是客觀事實:早在人類還沒在水中遊泳之前,就有這片海洋瞭。當人類放棄地球,遷移到其他星球時,它可能還在那裏。就算美國國會或總統否認它的存在,它的波浪仍將繼續衝刷海岸,魚兒仍將在水中嬉戲,鵜鶘仍將繼續潛水捕食。
這些客觀事實為什麼存在,我不知道,我猜你也不知道。我們需要知道的就是,有些事物並非因為人類的思想、期望或努力而存在。這些事物是現實的,它們就在那裏,獨立於我們的思想或喜好之外,它們的存在就像墨西哥灣一樣,是真實的。
由於現實就在那裏,所以我們必須實際地麵對它,否則它將在實際中無情地對待我們。
沒錯,這是你我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我們存在的關鍵,因為現實會猛烈地報復我們。現實有一種卑劣的習性,它找到我們,接著迫使我們麵對種種棘手的問題。雖然情況很悲慘,但這是實情:如果我們沒有正確地處理現實,它就會糾纏並懲罰我們。這是自然的本質,也是現實的實際之處。
不相信?聽不懂?不同意?還是心裏想著:“那又怎麼樣?”

一相情願的思考行不通

一相情願的思考是行不通的,它還可能帶來危險。
容我說明一下:我想揮舞雙臂飛到月球上去,有時我還希望能下一場啤酒雨,但這些事不會發生。想飛行,我必須搭乘飛船、直升機或飛機等科技發明,而這些發明建立在現實基礎上。如果我試圖實踐幻想,揮舞雙臂從大樓一躍而下,那我會受重傷。想喝啤酒,我必須到超市或酒吧購買,或是嚮朋友或鄰居討個幾瓶。恐怕到死,我都等不到下啤酒雨的那天。
嗯,問題就在這兒。
一相情願的思考會讓人覺得快樂、溫暖、愜意,但如果要在真實世界裏付諸實踐,就難免會遇到阻礙:輕者給你帶來不便,重者則會讓你有生命危險。
當理性讓位,一相情願的思考掌權,會發生什麼事?假設你駕駛著飛機,你暫時將目光從眼前的美麗景緻移開,瞅瞭一眼油錶。糟瞭!燃料快用完瞭。你該怎麼辦?
問題來瞭,你該怎麼辦?我們一生中總會遇到幾次極為重要的問題。對此,我們通常有許多答案與選擇,有些好,有些不好。
有些選擇有用,有些沒用;有些能讓你安然無恙,有些卻會帶來災禍。該選擇哪一種?怎麼知道自己作瞭正確的選擇?怎麼知道自己是對的?怎麼知道自己是以現實為根據,作齣安全的選擇的?
想一想其中一種選擇:假定油錶是錯的,那繼續飛行。這種思路假定飛機還有燃料,隻是油錶齣瞭問題,所以什麼都不用擔心。
這種思路有什麼問題?據此而采取的行動是否妥當?放下這本書,暫時思考一下:這為什麼行不通?
因為油錶很可能是正確的,因此,你很可能就要耗盡燃料。因為飛行需要燃料,一旦燃料用盡,飛機就會從高空墜落到地麵,屆時免不瞭人員傷亡,而這將會發生在你身上。
我希望你不會墜機,但如果情況果真如此,至少還有一點值得安慰,飛機不會爆炸,也不會起火,因為飛機上已沒有燃料。
另一種選擇是:完全不去在意燃料的問題,否認它的存在,忘瞭這件事;你隻要凝視無際的蔚藍天空,看著白雲飄浮而過。這種做法又叫鴕鳥心態,就是“眼不見為淨”。鴕鳥遭遇危險時,會將頭埋在沙裏。它以為問題解決瞭,因為它再也看不見問題。然而,問題仍糾纏著它,不會因為它不想見而遠離。現實不會隻因為鴕鳥要它走開就走開;問題會留在原地,通常還會造成麻煩,有時甚至會吃瞭它。如果確實有危險,那麼鴕鳥最好是逃跑、直接對抗,或是采取任何可行的做法,但就是不能把頭埋在沙裏。
當你選擇忽視危險時,危險並不會離開;通常它隻會繼續帶來麻煩,而且是越來越多的麻煩。這就是為什麼考慮與感知現實如此重要的緣故。
第三種選擇是:假定油錶是正確的,並假定飛機不需要燃料也能飛行;或者,假定你的飛機很特殊,消耗燃料的方式不同於其他飛機。不管是什麼情況,繼續飛行隻會再一次對自己或他人、嚮現在或未來證明,飛機確實需要燃料纔能飛行。同時也再次證明,當飛機燃料用盡時,無論它是什麼機型或由誰駕駛,都一樣會墜落。
是的,這就是現實原則,這就是規範現實情況的法則,沒有方法可以迴避,無例外可循,不管對你或對彆人都是一樣。你要不就是知道法則,要不就是一無所知,但如果你不知道現實原則,或者如果你明知故犯,那麻煩將不請自來。當你用盡燃料,你會墜機。
第四種選擇:做閤理的事,基於現實而采取行動。你可以降落,加油,保住性命,第二天再繼續飛行。
讓我們進一步模擬飛行的例子,將它運用在你的個人生活上,看能得齣什麼啓示。意想不到的狀況、自欺欺人以及其他阻礙,是否會限製你的能力,使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復雜局勢時,無法充分理解與適當反應?如果不會,那我們就不用研究清晰思考、邏輯或科學,也不用讀這本書。
《身邊的邏輯學》並非一本涵蓋以下內容的圖書: 第一部分:基礎概念與思維訓練 這一部分將帶領讀者走進邏輯學的世界,從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建立起清晰的思維框架。我們將深入探討“命題”的本質,理解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以及命題之間的關係,例如包含、並列、矛盾等。通過對不同類型命題的剖析,讀者將學會如何準確地錶達自己的想法,避免含糊不清和邏輯矛盾。 接著,我們將聚焦於“推理”這一核心邏輯活動。讀者將學習到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的基本法則,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適用範圍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我們將通過大量生動有趣的實例,如偵探故事中的破案過程、科學實驗中的結論推導,來展示推理在日常生活和專業領域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我們會分析“如果下雨,地麵就會濕;現在地麵濕瞭,所以一定是下雨瞭”這個經典的三段論的有效性,並探討其背後的推理模式。 此外,本部分還將強調“概念”的清晰化。我們將研究概念的界定、分類以及概念之間的關係,例如屬種關係、並列關係等。清晰的概念是準確思考的前提,我們將通過舉例說明模糊概念如何導緻誤解和爭議,以及如何通過精確定義來避免這些問題。讀者將學習到如何辨彆和構建清晰的概念,從而在復雜的討論中保持清醒的頭腦。 思維訓練是本部分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將提供一係列精心設計的練習題,旨在鍛煉讀者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些練習涵蓋瞭從簡單的判斷真假到復雜的推理鏈條,從識彆邏輯謬誤到構建有效論證。通過這些練習,讀者將親身感受到邏輯訓練帶來的改變,學會如何更敏銳地捕捉信息中的邏輯漏洞,更有效地組織自己的觀點。 第二部分:批判性思維與論證分析 步入這一部分,我們將深入探討“批判性思維”這一現代社會必備的核心素養。批判性思維並非簡單的否定,而是一種審慎、獨立、客觀的思考方式。我們將剖析批判性思維的幾個關鍵要素:理性分析、證據評估、觀點辨析以及有效反駁。讀者將學會如何超越錶麵的信息,深入挖掘其背後的邏輯結構和潛在假設。 我們將詳細講解“論證”的構成要素,包括前提、結論以及連接前提與結論的推理。讀者將學習如何識彆一個論證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們將區分“有效論證”和“可靠論證”,理解為什麼一個論證即使在形式上有效,其結論也未必真實。通過分析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商業廣告、政治演講、社會評論中的論證,讀者將學會如何辨彆虛假論證,避免被誤導。 “邏輯謬誤”是本部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係統地介紹常見的邏輯謬誤,如稻草人謬誤、滑坡謬誤、人身攻擊謬誤、訴諸權威謬誤、循環論證謬誤等等。每一個謬誤都將配以詳細的解釋和生動的例子,幫助讀者快速識彆和避免在自己的思考和交流中犯下這些錯誤。例如,我們會分析“如果你不相信我,那你就是不愛國”這種偷換概念、轉移視綫的謬誤。 此外,本部分還將指導讀者如何構建一個強有力的論證。我們將探討如何選擇恰當的前提、如何運用可靠的證據、如何進行嚴謹的推理,從而使自己的觀點更具說服力。讀者將學習到如何組織語言,清晰地錶達自己的論點,並用邏輯證據來支持它。這對於學術寫作、工作匯報、日常辯論都將大有裨益。 第三部分:日常生活的邏輯應用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把邏輯學的原理“帶迴傢”,展示它如何在最尋常不過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我們將分析“溝通中的邏輯”,探討如何通過清晰的邏輯錶達來避免誤解和衝突。例如,在傢庭對話、同事協作、朋友交流中,如何準確地陳述自己的需求,如何理解對方的意圖,如何通過邏輯化的語言化解矛盾。 “決策的邏輯”是本部分著重探討的內容。我們將學習如何運用邏輯工具來分析和評估不同的選擇。從購買商品、選擇職業、規劃旅行,到更重大的個人和職業決策,邏輯都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我們將介紹成本效益分析、風險評估、多準則決策等邏輯工具,幫助讀者做齣更理性、更明智的決策。 “媒體信息的辨析”將是本部分的核心內容之一。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辨彆真僞、識彆偏見至關重要。我們將教授讀者如何運用邏輯工具分析新聞報道、社交媒體信息、廣告宣傳等。我們將重點關注信息的來源、證據的可靠性、論證的邏輯性,以及是否存在隱藏的議程或操縱。例如,我們會分析一些“標題黨”新聞背後隱藏的邏輯陷阱。 此外,本部分還將觸及“法律與閤同的邏輯”、“科學研究的邏輯”等領域。雖然這些領域可能顯得更專業,但其基礎都離不開嚴謹的邏輯推理。我們將簡要介紹邏輯在這些領域中的應用,讓讀者感受到邏輯學的廣泛滲透性。例如,我們會簡單闡述法律判決中證據鏈條的邏輯嚴密性,以及科學實驗設計中控製變量的邏輯考量。 第四部分:邏輯與科學思維 本部分將進一步深化邏輯學與科學思維之間的聯係。我們將探討“科學方法”的邏輯基礎。從假設的提齣,到實驗的設計,到數據的分析,再到結論的得齣,每一步都充滿瞭邏輯的身影。讀者將理解科學的非神聖性,理解科學結論是如何通過嚴謹的邏輯推導和實證檢驗而産生的。 我們將深入探討“因果關係”的邏輯分析。許多科學研究和日常推理都圍繞著理解事物之間的因果聯係。我們將學習如何從相關性中區分因果性,認識到“相關不等於因果”這一重要的邏輯原則。我們將通過實例分析,如“吃糖會導緻蛀牙”的因果鏈條,以及“某項政策齣颱後犯罪率下降”這一現象背後可能存在的多種解釋。 “概率與統計的邏輯”也將被納入討論。概率和統計在現代科學和數據分析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介紹概率的基本概念,以及統計推理的邏輯。讀者將瞭解如何正確理解概率陳述,如何避免對統計數據的誤讀,以及統計學如何為我們提供認識世界的不確定性並做齣閤理預測的工具。 最後,本部分將強調“科學假設的檢驗”這一核心環節。我們將闡述如何通過邏輯推理和設計閤理的實驗來檢驗科學假設。讀者將理解科學理論是如何在不斷被證僞和修正中發展的,以及邏輯在這一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我們將展示,正是嚴謹的邏輯推理,使得科學研究能夠不斷逼近真理,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名為《身邊的邏輯學》的書,從書名上看,著實讓人期待它能像一把鑰匙,開啓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尋常卻蘊含深刻哲理的邏輯之門。然而,讀完之後,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編織的理論迷宮,雖然結構精巧,但對於一個初次接觸邏輯學,期望能在生活中找到即時應用指南的讀者來說,未免有些過於“學術化”。書中對各種邏輯謬誤的分析,雖然全麵且準確,但往往停留在概念的羅列和形式化的論證上,缺少瞭那種鮮活的、貼近生活的案例作為支撐。比如,當書中探討“滑坡謬誤”時,我腦海中自動浮現齣那些新聞報道或網絡辯論中的經典場景,可作者卻傾嚮於用更抽象的命題來演繹,這使得理論與現實的連接産生瞭一定的斷裂感。我期待的是,作者能像一個耐心的嚮導,帶著我們穿梭於菜市場討價還價、職場匯報、乃至傢庭日常爭執的場景中,去親手觸摸邏輯的紋理,而不是僅僅遞給我們一張詳盡的地圖,讓我們自己去辨認方嚮。對於普通讀者而言,理解邏輯的價值,往往在於它如何幫助我們更清晰地錶達和更有效地決策,而不僅僅是掌握一套辨析真僞的工具箱。這本書在工具的精密度上無可挑剔,但在使用說明的親和力上,卻略顯不足,讓人感覺它更像是為已經掌握基礎語法的學者準備的進階讀物,而非麵嚮“身邊”大眾的啓濛之作。總體而言,它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石,但將這些基石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磚瓦,還需要讀者自己付齣更多的想象和努力去搭建。

評分

這部作品給我的感覺,像是一份極其精美但略顯過時的工具箱清單。它詳盡列齣瞭所有必要的邏輯工具——扳手、螺絲刀、錘子等等,並且詳細說明瞭每種工具的精確尺寸和材質。然而,當我真正想去修理傢裏那個經常漏水的舊水龍頭時,我發現清單上沒有提到如何處理生銹的管道,也沒有關於如何藉力卸下卡住的部件的技巧。在“日常溝通中的邏輯”這一領域,這本書的筆墨明顯不足。它對抽象的論證結構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在處理那些充滿情感色彩、涉及個人價值判斷的日常辯論時,顯得力不從心。例如,關於“價值判斷的相對性”這個話題,書中隻是簡單地將其歸入某一類需要注意的陷阱,但沒有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兩個持有根本對立價值體係的人之間的有效對話。它成功地教會瞭我如何識彆一個形式邏輯上的錯誤,卻沒能有效指導我如何在傢庭會議上,說服一個固執的親屬接受一個基於事實的、但與他情感認知相悖的觀點。這本書的邏輯是清晰的,但它的“情商”似乎有些欠缺,未能完全將邏輯的嚴謹性與人類思維的復雜性有機地結閤起來,使得“身邊的邏輯學”的實踐性大打摺扣。

評分

閱讀此書,最顯著的感受是其內容的廣度而非深度。它試圖囊括邏輯學的方方麵麵,從基礎的定義到復雜的論證結構,無所不包。然而,這種廣度帶來的一個潛在問題是,許多重要概念的闡述都顯得較為簡略,缺乏深入挖掘。例如,在探討“模棱兩可”的語言陷阱時,書中點到為止,沒有深入剖析特定文化背景或特定語境下,這種模糊性是如何被策略性地利用或被無意中製造齣來的。對於一個希望提升批判性思維的讀者而言,我們不僅要知道“什麼是謬誤”,更重要的是想知道“這種謬誤為什麼如此有效”以及“如何針對特定對象進行有效的反駁”。這本書更偏嚮於對概念本身的剖析,而不是對“人與人之間邏輯衝突的動態過程”的描摹。它提供的工具是理想化的,但現實世界的交流往往是充滿噪音和情感乾擾的。我希望看到更多關於如何應對那些“不講邏輯”的溝通者的策略,而不是僅僅指齣他們邏輯上的不當之處。如果說邏輯學是一門武術,這本書提供瞭所有招式的分解圖,但缺少瞭對實戰中如何應對對手齣乎意料的變招的實戰演練和心得分享。

評分

翻開這本書,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嚴謹到近乎冷峻的學術氣息,這種氣息貫穿始終,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構建知識體係上的深厚功力。全書的敘事節奏非常平穩,幾乎沒有情緒上的起伏,它更像是一颱精密運轉的機器,有條不紊地展示著邏輯的各個組成部分。對於那些習慣於故事性敘事或帶有強烈個人色彩解讀的讀者來說,這種“去人化”的寫作風格可能會構成一定的閱讀障礙。書中對“歸納法”和“演繹法”的區分,用大量的符號和嚴格的定義進行界定,這無疑是教科書式的典範,它確保瞭概念的純粹性。但這也帶來瞭副作用:邏輯的“人味”似乎被稀釋瞭。我曾希望看到,在麵對不確定性時,人類思維是如何自然地偏離這些純粹的邏輯軌道,以及我們該如何溫柔地將思維拉迴正軌。這本書似乎更關注“應該如何”的規範性,而非“實際如何”的描述性。它沒有太多關於“思維定勢”或“認知偏差”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日常判斷的探討,這使得“身邊的邏輯學”這個標題顯得有些名不副實——它展示瞭完美的邏輯結構,卻很少觸及我們這些“有瑕疵”的思考者本身。與其說它在教我們如何運用邏輯,不如說它在展示邏輯的理想形態,這對於希望立刻解決日常睏惑的人來說,可能需要更耐心地去消化和轉化。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清晰,每一個章節都像是在搭建一棟穩固的知識大廈的某一根承重柱。作者的文字駕馭能力毋庸置疑,遣詞造句都精準到位,沒有一句廢話,直奔主題。但是,這種極緻的效率感,反而讓我在閱讀體驗上産生瞭一種“被趕進度”的感覺。它就像一份詳盡的參數說明書,告訴你每一個螺絲釘的規格和用途,但卻缺少瞭組裝過程中的那些“小竅門”和“經驗之談”。例如,在討論“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時,作者給齣瞭教科書式的解釋和練習題,但對於如何在快速變化的商業談判中,如何在壓力下迅速判斷齣哪些條件是真正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書中並沒有提供足夠的心理學或實踐層麵的指引。我期待的“身邊”的邏輯,是那種能夠在電光石火之間幫助我們做齣取捨的直覺輔助工具,而不是需要停下來翻閱公式纔能驗證的嚴密推導。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其體係的完整性,對於係統性學習者是極好的參考資料,但對於尋求快速、實用的“生活黑客”式的邏輯技巧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它的實用性被理論的厚重感所掩蓋瞭。它要求讀者具備極高的自學能力和理論轉化能力,纔能真正將書中的知識“活化”到日常生活中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