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郝令昕、丹尼尔·Q.奈曼所著的《分位数回归 模型》中,作者建立了收入不平等研究和分位数回归 模型之间的联系,这一问题在此之前极少受到关注。
作者运用清晰的统计解析和丰富的实证案例,别致地 创建了新模型建构框架和传统模型建构框架之间的联 系。
序
**章 引言
第2章 分位数和分位数函数
**节 分布函数、分位数和分位数函数
第2节 样本分位数的抽样分布
第3节 位置和形状的分位差测量方法
第4节 分位数作为某些*小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5节 分位数的性质
第6节 小结
第3章 分位数回归模型及其估计量
**节 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局限性
第2节 条件中位数和分位数回归模型
第3节 分位数回归估计
第4节 转化与同变性
第5节 小结
第4章 分位数回归的推论
**节 LRM的标准误和置信区间
第2节 QRM的标准误和置信区间
第3节 QRM的自举法
第4节 QRM的拟合优度
第5节 小结
第5章 分位数回归估计值的解释
**节 参照与比较
第2节 条件均值与条件中位数
第3节 其他个别条件分位数的解释
第4节 不同分位数系数的等值检验
第5节 通过QRM结果解释形状变化
第6节 小结
第6章 单调转换QRM的解释
**节 对数尺度上的位置变化
第2节 从对数单位回到初始单位
第3节 对数单位系数的图解
第4节 从对数单位拟合测量形状变化
第5节 小结
第7章 实例:1991年和2001年的收入不平等
**节 观察到的收入差别
第2节 描述统计值
第3节 收入调查数据记录
第4节 拟合优度
第5节 条件均值回归与条件中位数回归
第6节 收入和对数收入方程中QRM估计值的图像化
第7节 非中心位置的分位数回归:**效应
第8节 评估影响位置和形状变化的协变量效应
第9节 小结
附录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现代数据科学实践的深刻洞察力上。在当下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很多传统统计模型似乎被边缘化了。然而,本书清晰地论证了分位数回归如何在复杂、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中,提供比点估计更稳健、更具解释力的洞察。特别是它对于“风险管理”和“不平等性分析”的应用案例,让我耳目一新。它展示了如何通过观察0.05或0.95分位数的变化,来精确地捕捉到极端情况下的系统性风险或最不利群体的特征,这对于政策制定和风险控制部门来说,具有即时的实用价值。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框架,让我们不再局限于平均水平的判断,而是学会关注数据的“边缘”和“角落”,这才是真正体现定量分析力量所在。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既有深厚理论根基,又具备前沿实践指导意义的杰作。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的选择非常独特,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不失一种亲切的探讨语气。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论证某个数学结论时,偶尔插入的那些带有个人见解的评论性语句。例如,在比较最小二乘和分位数回归的效率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用“这取决于我们对‘最佳’的定义”来引导读者思考,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主动思考。这种写作风格,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数学证明过程,变得像是一场双向的对话,让我感觉作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研究道路上的同行和伙伴。它避免了那种高高在上、只抛结论的教条主义,让人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做学问的乐趣和严谨性并存的魅力。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本书对于方法论的严谨性要求极高,这对于追求学术精度的研究者来说是巨大的福音。它不仅仅停留在模型本身,还花了相当的篇幅讨论了模型的选择、残差的诊断以及结果的有效性检验。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解了Bootstrap方法在分位数回归标准误估计中的应用,其中关于如何设置重采样次数、如何应对不同分位数水平下估计量的差异,都有非常细致的讨论和案例演示。这已经超越了普通教材的范畴,更像是一份高阶研究方法的实战指南。当我尝试用它来分析我自己的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时,发现书中提供的那些诊断工具——比如分位数残差的QQ图和异方差检验——比我过去依赖的通用统计软件默认输出的信息要丰富得多,也可靠得多。它教会我如何对自己的模型结果产生“健康的怀疑”,而不是盲目地接受。
评分初翻开这本《分位数回归模型/格致方法定量研究系列》时,我原本抱持着一种略带功利性的期待,期望能快速掌握一些实用的统计工具,以应对我手头正在进行的数据分析项目。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远超出了那种“工具手册”的范畴。它像一位耐心的老教授,没有急于展示那些华丽的公式推导,而是首先花了大量的篇幅在讨论“为什么需要分位数回归”。作者巧妙地用日常生活中收入不均、房价波动等实例,生动地阐释了传统最小二乘法在处理异常值和异方差问题时的局限性。这种从问题痛点出发的叙事方式,让一个初学者也能迅速建立起对这种方法的直观认识。特别是关于“条件分位数”的几何意义的解释,简直是点睛之笔,让我明白了它如何能够提供比均值更丰富、更全面的数据分布信息。对于那些习惯了“黑箱操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白箱”视角,绝对是一次思维上的重塑。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如何计算”,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是更有意义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采用了螺旋上升的讲解方式,使得知识点的铺陈既有层次感又不至于让人感到突兀。在介绍了基础的线性分位数回归之后,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舒适区,而是立刻将读者带入了更具挑战性的非参数和半参数模型。我特别欣赏它对“核估计”和“局部多项式回归”在分位数估计中应用的详细论述。这些内容通常在高级计量经济学教材中才会深入探讨,但在这里,作者用清晰的图表和逻辑严密的论述,将复杂的概念化繁为简。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中倾注的心血,试图弥合理论深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每当我觉得即将被那些数学符号淹没时,总能找到一个精妙的例子或一个总结性的段落把我拉回来,提醒我关注这些技术背后的经济学或统计学含义。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结构严谨的“智力探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