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与德鲁克比肩的“管理哲学之父” 20世纪极具创见的组织行为大师 新秩序的预言家 伦敦商学院创始人查尔斯?汉迪解答“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
内容推荐
S型曲线是每个组织和企业在预测未来时一定会参考的工具,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逃不开S型曲线(“*曲线”)。
然而,从公司组织、企业治理、市场的变化,到个人职业发展、社会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教育与社会价值,多维度地探讨这个世界需要重新以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够总是停留在“*曲线”的世界。
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曲线到达*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在寻找第二曲线的道路上,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向死而生,另辟蹊径,一次次跃过那些由成功铺设的“陷阱”,开辟一条与当前完全不同的新道路,为组织和企业找到实现下一条增长的第二曲线。
作者简介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1932年出生于爱尔兰,是欧洲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英国《金融时报》称他是欧洲屈指可数的“管理哲学家”,并把他评为仅次于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大师。如果说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那么查尔斯·汉迪就是当之无愧的“管理哲学之父”。
查尔斯·汉迪在英国读完大学后,进入壳牌公司工作,并担任高管,后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学习,开始对组织管理及其运作原理产生了兴趣。
1967年,查尔斯·汉迪返回英国创办了英国*管理研究生院——伦敦商学院,并成为该学院的全职教授。他以“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未来工作形态”的新观念而闻名于世,成为继彼得·德鲁克之后在世界上拥有读者*多的管理学权*。
查尔斯·汉迪曾获得13所英国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或名誉研究员,于2000年被授予英帝国司令勋章(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CBE)。
曾著有《组织的概念》《空雨衣》《非理性的时代》《拥抱不确定性》等。
目录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第二曲线
是什么?我们是如何发现它的 ∥ 1
第2章 DIY社会
技术改变了世界吗?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 16
第3章 新的颠覆
信息革命将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 27
第4章 工作场所
是什么?在哪里?和谁一起?如何工作 ∥ 40
第5章 市场
它被证明是虚假的上帝吗?在什么地方可以信任它 ∥ 54
第6章 增长的困境
更多总是意味着更好吗 ∥ 67
第7章 资本主义的玻璃塔
我们需要新的资本主义吗 ∥ 80
第8章 公民组织
企业应该更民主吗 ∥ 93
第9章 新管理
是什么?它该如何实施 ∥ 105
第10章 庞氏社会
我们是否沉浸在债务中?后果是什么 ∥ 120
第11章 公正的社会
什么是公正的社会?正义都实现了吗 ∥ 131
第12章 金色的种子
你了解自己的能力吗 ∥ 146
第13章 未来的学校
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 159
第14章 民主的挑战
我们的政府有多民主?它与目标相吻合吗 ∥ 174
第15章 他人的必要性
他们是谁?在哪里找到他们?怎样保留他们 ∥ 189
第16章 与自己的契约
我们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我们需要哪一种社会?亚里士多德是对的吗 ∥ 202
我读《第二cdotoria: La Seconda Curva di Crescita》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它所传递的那种“向前看”的智慧。我一直觉得,当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我们很容易因此而懈怠。这本书,用“S型曲线”和“第二曲线”的理论,非常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道理。它不是告诉你如何去“挽救”一个正在衰退的局面,而是告诉你,如何在繁荣时期,就已经为下一次的腾飞做好准备。书中的很多例子,都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伟大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并非偶然,而是他们拥有着一种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执行能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关于“跨越”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切换,而是一种深度的重塑和进化。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成长,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在不断地超越自我。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目前所处的“曲线”,并思考,我是否已经开始为我的“第二曲线”播下种子。这绝对是一本能够改变思维,引领行动的必读之作。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为什么很多成功的企业,在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增长期后,就陷入了停滞,甚至衰退?《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第二次增长》这本书,就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为我揭开了这个谜底。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S型曲线”的运作规律,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在事物发展的黄金时期,提前布局,找到那条通往“第二增长曲线”的道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老树发新芽”的精彩论述,它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已经走到尽头的领域,只要我们能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和创新,依然能够挖掘出无限的潜力。书中提到的“指数思维”和“平台思维”,更是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启发,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瓶颈,并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寻找解决方案。读这本书,就像是给自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也让我更加坚信,所谓的“瓶颈”,往往只是我们自己设定的思维牢笼。
评分《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第二次增长》这本书,就像是一张指引我穿越迷雾的地图。我一直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感到好奇,总想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事物能够长盛不衰,而有些却昙花一现。这本书,恰好解答了我的疑惑。它用“S型曲线”和“第二曲线”这两个概念,为我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认知框架。我明白了,生命的周期,或者说事物的发展周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存在着一种周而复始的“重生”模式。书中对“第一曲线”衰退期和“第二曲线”萌芽期的详尽阐述,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出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我尤其欣赏作者提出的“主动衰退”和“拥抱黑天鹅”的理念,这是一种多么积极和富有远见的生活态度!它鼓励我们在事物发展到顶峰时,就主动去探索新的可能性,而不是等到危机来临时才手忙脚乱。这本书,不仅给了我知识,更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评分读完《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第二次增长》,我感觉自己的大脑经历了一场彻底的“重塑”。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努力工作、遵循既定流程,就能带来持续的成功。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一成不变的努力,最终只会让自己被时代抛弃。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详细阐述了“S型曲线”的必然性和其背后的逻辑,以及企业和个人如何才能避免“S型曲线”的下行,甚至打破这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魔咒,进入一个全新的增长阶段。书中关于“未雨绸缪”和“拥抱不确定性”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它提醒我,真正的智慧,不是在于应对眼前的危机,而是在于预见未来的趋势,并提前做好准备。那些在“S型曲线”顶峰时期就积极探索新方向的企业,往往能顺利地过渡到“第二曲线”。而那些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拒绝改变的,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走向衰落。这本书不只是关于商业战略,它更是一种关于生命力和持续成长的哲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拿到《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第二次增长》这本书的时候,对它的期待并没有那么高,觉得可能又是一本讲“创新”的枯燥理论书。但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而且充满了故事性。他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第二曲线”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看似不可能”的转型案例的剖析,它们给了我巨大的信心,让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突破,任何困境都不是终点。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增长并非线性,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要时刻保持警惕,寻找新的增长点。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决策,并意识到,我可能在很多时候,都陷在了“S型曲线”的舒适区里,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和机会。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最有价值的一本书,它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维框架和行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