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成为作家(创意写作书系)
定价:25.00元
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Dorothea Brande)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300130316
字数:91000
页码:1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新旧印次封面不同*发货,内容无异不影响阅读,请须知
内容提要
什么人能成为作家?写作需要天才吗?作家是可以教会的吗?文学创作需要什么天赋、才能和技艺?作家的“黑匣子”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成为作家》可以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作者首先指出作家天才论的误区,认为一个人能否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认识上的问题。作者认为,写作确实存在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魔力可以传授。教诲谆谆,直面问题本质,带领读者踏上一条成为作家之路。本书出版于1934年,风行美国文学界近80年,是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
目录
前言
章 四种困难
写作本身的困难:要不要写作
“一本书作者”
间歇性的作家
不均衡的作家
不是技巧方面的困难
第二章 作家是什么样的人
培养作家气质
真假艺术家
作家性格的两个方面
“性格分离”并不总是心理
双重人格的日常例子
失望的沼泽
第三章 表里不一的好处
故事写作的过程
天生的作家
意识与无意识
作家身上的两个人
躲进现实面具背后
保留自己的想法
你“好的朋友和严厉的批评家”
适当的消遣
朋友和书籍
傲慢的才智
双重人格不冲突
个练习
第四章 插曲:关于听从建议
节省精力
改变习惯时,想象力与意志力的对决
替代旧习惯
例示
正确的思维方式
第五章 约束无意识
无字的白日梦
朝不费劲的写作努力
使你的“产量”提高一倍
第六章 按时写作
开始写作
你的承诺事关荣誉
在你选定的任何时间开始写作
要么成功,要么放弃
第七章 次检查
以批评的眼光阅读你的作品
模仿的陷阱
发现你的力量
给教师的一个提醒
第八章 批评自己的作品
两个自我间的对话
建议要具体
批评之后的修改
作品的条件
规范日常行为
第九章 像作家一样读书
读两遍
总结判断与细节分析
第二遍阅读
重要的地方
第十章 关于模仿
模仿的技巧
如何安排字数
对抗单调
选新鲜的词
第十一章 学会重新看世界
习惯的盲区
重复的原因
再次体验纯真的眼神
大街上的陌生人
美德的奖赏
第十二章 原创性的源泉
难以捉摸的品质
原创性不是模仿
“令人吃惊的结尾”
诚实:原创性的源泉
相信你自己
“你的愤怒和我的愤怒”
一个故事,多个版本
你不可剥夺的独特性
一个问卷
第十三章 作家的休闲
文字不放假
无字的休闲
找到激励自己的方式
很多事都能消磨时间
第十四章 练习故事
要点重述
风格的影响力
找到你自己的风格
萌芽中的故事
前期准备
充满信心地写作
完整的实验
作品搁置的时候
批评式的阅读
第十五章 的发现
写作练习
天才的根源
无意识,而不是下意识
更高级的想象力
与无意识和睦相处
艺术的迷醉与作家的魔力
第十六章 第三个人,天才
作家的天性不是双重,而是三重
神秘的天赋
释放天才
节奏、单调、沉默
要擦的地板
第十七章 作家的魔力
X对于头脑就像头脑对于身体
保持头脑安静
控制练习
故事构思逐渐成形
魔力在运行
诱发“艺术家的迷醉”
告别的话
结论:几点实用的忠告
打字
有两台打字设备
文具
在书桌前:写作!
喝咖啡上瘾的人
咖啡加伴侣
阅读
购买书籍和杂志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多萝西娅布兰德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曾在纽约做编辑。出生在芝加哥,后在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刘易斯学院和密歇根大学任教。《成为作家》一书在1934年出版后,风行美国文学界近80年,是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独特,它有一种沉静而坚定的力量感,读起来让人感到既安心又充满力量。与其他强调“技巧突破”的书籍不同,它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构建一个持续、稳定的创作环境,这种基础性的构建比任何临时的技巧学习都要重要得多。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习惯养成”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细致,她并没有要求读者立刻成为某种模板化的完美作家,而是鼓励每个人去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节奏。这种温和的坚持,恰恰是那些容易半途而废的创作者最需要的。我尝试了书里提到的一些关于“日程安排”的微调,效果立竿见影,它帮助我理顺了那些因为混乱而积压起来的创作能量。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立刻写出一部杰作,而在于它能确保你拥有持续、健康地进行创作的“能力”和“意愿”,这才是通往长期成功的基石。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对“创作本身”的敬畏感。它把写作从一种似乎只有少数天才才配拥有的技能,还原成了一种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专注和正确的心态去培养的艺术。作者对于“投入”状态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捕捉,我仿佛能通过文字看到自己沉浸在文字世界中,忘记时间流逝的那种美妙体验。书中对于如何处理那些“灵感枯竭”的时刻,提供的解决方案并非是强迫自己坐到书桌前硬憋,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巧妙的“转换”策略,让人能够在不放弃创作目标的前提下,给大脑一个急需的喘息。这种对人性,特别是创作者复杂心理的深刻理解,使得全书充满了人文关怀,读起来丝毫不觉得枯燥或说教。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让你重新爱上自己与文字相处的每一刻。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慢书”。它拒绝了快餐式的成功学叙事,而是倡导一种更为内省和持久的创作哲学。我发现,每当我感到迷茫或对自己的方向产生怀疑时,翻开这本书的任何一页,都能迅速找到锚点。作者的语言富有诗意,但绝不晦涩,她的智慧是那种经过时间沉淀后,返璞归真的简洁。它教会了我如何倾听那些细微的声音——无论是外部世界的变化,还是内心深处未被完全表达的冲动。这种倾听能力的提升,直接反映在了我的作品质量上,那种“无病呻吟”的句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重量感和生命力的表达。这本书的最终效果,不是让你学会什么新的“招式”,而是彻底重塑了你的“内功心法”,让你的创作根基更加稳固和深厚,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真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从翻开第一页起,我就被作者那种近乎直觉般的洞察力所吸引。它不像那种枯燥的理论教科书,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引导你探索文字背后的真正魔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灵感”这个玄乎概念的处理方式,她没有将其神化,而是将其拆解为一系列可以被理解和培养的习惯和心态。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写作的恐惧感大大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好奇心的期待。那种“我也可以做到”的信念,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心理建设和对创作过程的重新认知之上。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内心批评家”的那几章,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过去很多次尝试都半途而废。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心理急救包”,帮助创作者在面对自我怀疑的深渊时,能够找到坚实的立足点,继续前行。它真正触及了写作这个行为背后的“人”的层面,而非仅仅停留在技巧的表层。
评分我以一个长期与文字搏斗的自由撰稿人的身份来评价这本书,坦率地说,市面上关于“如何写出畅销书”的指南汗牛充栋,但大多都流于表面,只教你如何搭建骨架,却不告诉你如何让血肉丰满起来。然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更深层次地关注了“成为”一个作家这个动态的过程,而非仅仅是“写出一篇文章”。它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剖析了创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自己的潜意识、日常琐事、以及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经历建立起有效的连接。我发现作者的论述方式非常具有启发性,她很少使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而是通过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例子,让你自己去体会其中的真谛。对我而言,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帮助我重新定义了“休息”和“非工作时间”的意义,原来那些看似浪费的时间,恰恰是滋养创意的土壤。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有意识、更有创造力地生活的指南,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职业身份”的理解。
评分还没看
评分书印刷的还可以,但是切割的质量太差。
评分书印刷的还可以,但是切割的质量太差。
评分不太看得懂。
评分质量还不错。
评分还没看
评分好
评分还没看
评分不太看得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