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四月花,原名肖丹华,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中国*好的医院工作了两年后,决定西去留学,了解外面的世界。数年医学研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人生第二个博士学位.又经过了地狱般的美国住院医训练,如今重操旧业,再次行医。 相信阅历也是一种幸福。这些年的所历所想,做医生所见到的人生百态、生命感悟,付诸于笔端,与人分享,亦是一种快乐。
**部分 肥胖与健康
1、什么是体重过重和肥胖
2、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3、肥胖的原因
4、肥胖是一种代谢病
第二部分 科学减肥
1、健康减肥的原则
2、如何计算热量
3、饮食中三大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
4、有关健康饮食的常见问题
5、代餐计划
6、锻炼
7、减肥药物
8、减肥手术
9、如何防止体重反弹
10、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第三部分 与肥胖相关的其他医学问题
1、使体重增加的常用药物
2、人工甜味剂
3、生酮饮D缺乏与肥胖
5、肠道微生物与肥胖
6、睡眠与肥胖
7、儿童和青少年肥胖
8、肥胖与怀孕
9、肥胖的基因研究与精准治疗
10、减肥过程中如何防止便秘
第四部分 减肥的误区
1、排毒瘦身靠谱吗?
2、榨果汁可以减肥吗?
3、黑巧克力能减肥吗?
4、鸡蛋黄,每天只能吃一个?
5、非处方类减肥产品
6、*“成功” 的减肥者都“失败”了,我还有希望吗?
第五部分 不同总热量食谱样单
每日1000kcal热量食谱样单(中式)
每日1000kcal热量食谱样单(西式)
每日1200kcal热量食谱样单(中式)
每日1200kcal热量食谱样单(西式)
每日1500kcal热量食谱样单(中式)
每日1500kcal热量食谱样单(西式)
每日1800kcal热量食谱样单(中式)
每日1800kcal热量食谱样单(西式)
每日1200kcal热量部分代餐食谱样单
每日1400kcal热量部分代餐食谱样单
总结
参考文献
这本书带来的思考是长效且深远的,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种奇妙的“失重感”。它并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或简单的道德评判,相反,它抛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并且非常坦诚地承认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模糊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灰色地带”的方式。书中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即便是最令人不齿的行为背后,也能找到合理的、甚至令人同情的动机。这种对人性的全面拥抱,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生活中那些曾经被我简单贴上标签的人和事。读完后,我发现自己走路的步伐都慢了下来,看世界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包容和审慎。这不只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思维的催化剂,在你脑海里种下了一些种子,这些种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芽、生长,最终改变你对世界的既有认知。这是一次真正的精神洗礼。
评分这本书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腻得近乎残忍。它没有用大段的心理描写来强行解释角色的动机,而是通过一些极其微小的、近乎无意识的动作和习惯,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主角在面对巨大压力时,总是习惯性地摩挲他左手无名指上那枚并不存在的戒指,这个动作在全书中反复出现,每一次出现都带着不同的情绪重量,从最初的焦虑不安,到后期的释然,观众不需要任何解释,就能清晰地感受到主角心路的变化。再比如,配角A在讲述一件往事时,眼神总是会不自觉地飘向房间的右上角,仿佛那里藏着他无法面对的真相。这些“留白”的处理,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参与感,我们仿佛不是在阅读一个故事,而是在亲身参与一场深度的心理侧写。这种通过“做”而不是“说”来塑造人物的手法,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功底。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读完这部作品,全程的心情跌宕起伏,简直像坐了一趟情绪过山车。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叙事节奏控制得炉火纯青。开篇部分,作者用了一种近乎冷静的、近乎学术的口吻,缓慢地铺陈世界观和人物背景,那种克制感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然而,一旦进入核心冲突,叙事的张力立刻被拉满,句子开始变得简短、有力,像机关枪一样扫射过来,让你喘不过气。我记得在高潮部分,有几段对话的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那种充满张力的沉默和欲言又止的台词,比任何激烈的争吵都更让人心痛。更妙的是,作者在关键时刻会突然插入一段与主线看似无关的哲思小品,像是给紧张的情绪按下了一个暂停键,让你有机会喘口气,消化一下刚刚发生的一切,然后带着更深刻的理解重新投入进去。这种对节奏的精妙拿捏,让阅读体验变得极其丰富和立体,完全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作品能比拟的。
评分从文学流派的角度来看,这本书非常大胆地融合了多种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它似乎汲取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精神,在叙事结构上玩了很多“不按常理出牌”的把戏。比如,故事中段突然出现了一个作者本人的“旁白”,对前面情节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做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批判性的视角。同时,在语言层面,它又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严谨和对词汇的精准把控,很多描绘环境的句子,读起来就像是经过精心打磨的雕塑,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经过了无数次推敲才摆放在那个位置的。但最有趣的是,在一些关键的对话场景中,作者又会突然切换到一种非常口语化、带着强烈地域特色的俚语,这种风格上的跳跃和混搭,非但没有造成混乱,反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力,仿佛是无数条不同的河流汇入了一片辽阔的大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封面用的是一种很有质感的哑光纸,那种低调的奢华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特别喜欢它字体排版的风格,主标题“心灵的漫步”几个大字用了一种带着手写感的宋体,显得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亲切。内页的纸张也选得很好,不是那种反光的亮白,而是略带米黄色的艺术纸,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是书中那些插画,简直是点睛之笔。作者似乎非常擅长运用水彩,那些关于自然景象的描绘,无论是清晨的薄雾,还是傍晚的霞光,都处理得细腻入微,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我记得有一幅画,画的是一棵在暴风雨后依然挺立的古树,那种坚韧和生命的张力,仅仅通过画面就传递了出来,让人在翻阅的时候不禁会心一笑。而且,这本书的装订方式是锁线胶装,可以完全平摊在桌面上,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喜欢在阅读时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这种细节上的用心,让我觉得作者和出版方对这本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尊重,读起来就是一种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