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 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

[二手] 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曼昆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原理
  • 教材
  • 二手书
  • 格里高利·曼昆
  • 经济学原理
  • 大学教材
  • 分册
  • 曼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况空前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08281
商品编码:1449854009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友情提示: 本店出售二手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选购!所购图书满29元包邮(新疆 西藏 青海,宁夏,甘肃及港澳台除外)一般当日16:00前下单,当日发货(发货时间周一至周六,如遇法定假日,发货时间顺延至假期后的工作日),有特别着急的客户请您谨慎下单。本店默认发韵达快递,从河北燕郊发货,一般同城次日达,外阜3-5日达。 关于二手图书的品相问题:本店一般默认八成新以上的二手图书才会出库发货,如有个别书达不到标准或者光盘丢失的情况,我们会在发货前与您联系。(二手图书品相因每个人的标准有差异,所以请追求完美的客户谨慎下单)。因为是多平台销售,故有小几率缺货情况出现,如有此等情况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如需帮助请给我们联系咨询,我们会及时回复,并根据您的下单时间安排发货。客服在线时间:周一至周六,早9点到晚6点。

基本信息

书名: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

定价:64.00元

作者:(美)曼昆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301208281

字数:65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940kg

编辑推荐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实在是经济学教材中难得的经典之作,作者遵循“学生导向”,独创“经济学十大原理”,为读者奉上了一本不一样的经济学教科书。不枯燥,不繁复,文笔简洁生动,案例贴近生活,全书穿插大量新闻摘录、案例研究、参考资料等专栏,且恰到好处地配以图片和漫画,系统又饶有趣味地讲述了经济学知识。也只有曼昆,可以深入浅出,将经济学演绎得如此有趣,这般精彩! 第6版中作者进行了全面修订,与时俱进地更新了大部分新闻摘录,部分案例研究和参考资料,且更换了约1/4的习题,教辅资源更加丰富,配有两套PPT——教学用PPT和图表PPT,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观经济学分册)同步辅导与习题集(适用考研)点击进入购买 《经济学原理》(第6版)(学习指南哈佛大学教授曼昆所著、世界上*成功的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之**版配套学习辅导书), 请点击 哈佛教授曼昆扛鼎之作,***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经济学原理(第6版):宏观经济学分册,请点击 推荐购买:经济学原理(第6版)(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套装全2册), 请点击

内容提要


这本书的*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写的是一本学生喜欢的经济学教科书。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为此,作者在大部分章节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录”,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目录



篇导言
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1.1.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1.1. 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1.1.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案例研究汽油价格的激励效应
1.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1.2.1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1.2.2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参考资料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
1.2.3 原理七: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1.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1.3.1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l. 3. 2原理九:当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3.3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结论
参考资料如何阅读本书
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
复习题
问题与应用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策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0章 外部性
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2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3章 生产成本
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5章 垄断
6章 垄断竞争
7章 寡头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8章 生产要素市场
9章 收入与歧视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7篇 深人研究的论题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作者介绍


N.格雷戈里·曼昆(N.GregoryMankiw),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作为学生,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作为教师,他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多年前他甚至还在长滩岛当过一个夏季的帆船运动教练。曼昆教授是一位高产的学者和一位学术与政治争论的经常参与者。他的著作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 Review)、《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和《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等学术杂志,以及《纽约时报》(TheNew York Times)、《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华尔街日报》(The WallStreetJournal)和《财富》(Fortune)等热门报刊上。他也是畅销的中级经济学教科书《宏观经济学》(WorthPublishe出版)的作者。除了教学,研究和写作之外,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以及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级水平考试委员会成员。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文摘


序言



[二手] 普通物理学(第11版) 作者: David Halliday, Robert Resnick, Jearl Walker 出版社: Wiley 适用人群: 物理专业本科生、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对经典物理学有深入学习需求的人士 --- 深度解析经典力学、电磁学与光学 《普通物理学》(第11版)是全球物理学教学领域内最负盛名、影响力最深远的教材之一。本套教材历经多次修订与演进,始终秉持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清晰的教学逻辑,旨在为读者构建起坚实的经典物理学知识体系。本分册内容聚焦于力学、热学、振动与波、电磁学以及光学等核心领域,是理解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的基石。 第一部分:力学与热学——运动的本质与能量的守恒 本部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剖析了宏观世界中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1. 运动学与牛顿定律的精粹: 从最基础的运动描述开始,本书系统介绍了矢量分析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的规律。牛顿三大定律被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大量实例——从抛体运动到天体运动——展示了如何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复杂的动力学问题。惯性系与非惯性系(如旋转参考系)的引入,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运动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2. 功、能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威力: 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核心的工具之一。本书不仅细致讲解了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更深入探讨了保守力与非保守力的区别,并导出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普适性。动量和角动量部分,对碰撞问题、质心运动以及刚体转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特别是在角动量守恒的章节,通过行星轨道、花样滑冰等案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物理现象紧密结合。 3. 振动、波与热力学基础: 对简谐振动(SHM)的分析极为透彻,涵盖了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揭示了共振现象在工程和物理中的重要性。波的传播部分,则涵盖了机械波、声波的性质,特别是多普勒效应的精确描述。 热学部分奠定了宏观热力学的基础。从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出发,逐步引入了温度、压强和体积的关系,系统讲解了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熵的概念被详尽解释,帮助读者理解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 第二部分:电磁学与光学——场、波与光的奥秘 本部分是物理学史上最伟大的统一之一——电磁学的全面展示,并延伸至光的波动本质。 1. 静电学与电势: 内容从电荷的基本性质和库仑定律开始,迅速过渡到电场强度和电场的概念。高斯定律作为求解对称性电荷分布问题的关键工具,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电势和电势能的引入,使得分析电场中电荷的运动和能量转化变得更加直观。特别是对电容器、介质中电场的处理,体现了教材的深度。 2. 电流、磁场与电磁感应: 电流的描述精确地联系了微观载流子的运动与宏观电流。磁场的引入,遵循洛伦兹力定律,随后对载流导线和电流环产生的磁场进行了计算。安培定律的运用,与高斯定律相对应,构成了静磁学分析的两大支柱。 电磁感应部分,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是核心。对自感和互感的深入探讨,是理解交流电路和电磁能量储存的关键。 3.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统一: 本书将电磁学的四大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清晰地整合起来,展示了位移电流的概念如何完美地统一了电和磁,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这一部分的推导和阐释,是理解电磁场理论的精髓所在。 4. 交流电路与电磁波的传播: 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相量法)被详细分析。紧接着,本书详细描述了电磁波的产生、特性(如坡印廷矢量、波的强度和能量)、偏振现象以及电磁波谱。 5. 光学基础:几何光学与波动光学: 光学部分从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反射、折射、透镜和反射镜成像)开始,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基础。随后,本书过渡到更深层次的波动光学。对光的干涉(杨氏实验的精确分析)、衍射(单缝、圆孔衍射)以及偏振现象的分析,充分展示了光作为电磁波的本质特性。分辨率和衍射极限的讨论,将理论与实际观测紧密联系。 --- 教材的教学特色与优势 《普通物理学》(第11版)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其独特的教学方法论: 概念先行,推导严谨: 教材结构清晰,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和概念,随后进行必要的、逻辑严密的数学推导。公式的推导过程详细,便于读者跟踪和理解。 丰富的应用实例: 穿插了大量来自工程、技术、天文学和现代物理领域的真实案例,如核磁共振(NMR)、激光原理的初步介绍、粒子加速器中的电磁场应用等,增强了知识的现实意义。 问题解决导向: 每章末尾设有大量不同难度的习题,从概念检验到复杂的计算题,能够有效训练读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力学和电磁学章节,对解题步骤的指导极为细致。 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在介绍热学和电磁学时,教材巧妙地将宏观现象(如热力学定律)与微观粒子(如气体分子运动论)的规律联系起来,培养读者全面系统的物理思维。 本教材以其深度、广度和严谨性,是物理学专业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必备参考书。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汇编,更是一部引导读者掌握物理学思维方式的经典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对经济学总有一种距离感,觉得那是高深莫测的学问。但这本《经济学原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贴近我们生活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比如,在讲解“消费者剩余”时,它会举一个大家去商场买衣服的例子,你本来愿意花200元买这件衣服,结果打折只花了150元,那多出来的50元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解释,让我瞬间就理解了理论背后的含义。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生产成本”的分析,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到总成本、平均成本,作者通过清晰的图表和表格,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成本结构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对于理解企业的盈亏平衡点、最优生产规模等问题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和“如何”。它让我意识到,经济学并非只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而是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智慧。

评分

这本《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对“弹性”概念的阐释。之前对这个词的理解仅限于物理上的拉伸,但书中通过“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等一系列生动的例子,让我彻底理解了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程度。比如,当某种必需品(比如食盐)涨价时,人们的需求量可能变化不大,这就是低弹性;而当某种奢侈品(比如跑车)涨价时,人们的需求量可能就会大幅下降,这就是高弹性。这种理解对于分析市场反应、企业定价策略都至关重要。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市场失灵”的问题,比如外部性(如污染)和信息不对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这些概念,而是通过分析它们如何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以及政府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展现了经济学理论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上的应用价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外部性”时,引入的“科斯定理”的观点,虽然理解起来需要一些思考,但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解决外部性问题。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层层递进,即便初学者也能逐步掌握经济学的核心原理。

评分

这本《经济学原理》的微观经济学部分,真的可以说是把我从经济学小白的泥潭里拉了出来!一开始拿到书,看到厚厚一沓,心里还有点打鼓,怕又是一堆枯燥难懂的理论。结果读进去才发现,作者的叙述方式太棒了!他不会一上来就抛出一堆公式和专业术语,而是先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比如超市里的商品定价、大家为什么会排队买打折商品,一点点地引导你进入经济学的世界。 我特别喜欢他讲到“机会成本”那一部分,以前总觉得选择A就放弃了B,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读了之后才知道,放弃B的同时,你同时也放弃了B可能带来的所有好处,这个概念一下子就打开了我的思路。还有关于“供给与需求”的分析,他结合了很多现实市场的案例,让我能直观地理解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有时候商品会供过于求,有时候又会供不应求。虽然是二手书,但书页泛黄的痕迹反而增添了一丝厚重感,仿佛能看到无数前人在这里学习、思考留下的痕迹。这本书绝对是想要理解市场经济运作逻辑的入门读者的福音,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

这本书的微观经济学部分,在“福利经济学”和“市场机制的效率”这两个方面,为我打开了新的认知维度。我之前总觉得市场是万能的,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市场并非总是能够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比如,“外部性”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某个经济活动的影响波及到了第三方,而第三方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补偿,这就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作者通过“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工厂排放污染(负外部性)和个人接种疫苗(正外部性)。 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对“信息不对称”的分析。很多交易的双方,对商品或服务的了解程度并不相同,这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从而阻碍市场的有效运行。作者通过举例说明,比如二手车市场和保险市场,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影响交易结果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要理解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仅仅关注个体和企业的行为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市场机制本身的局限性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微观经济学部分,在“生产者行为”这一章的深度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一直以为企业就是拼命生产、越多越好,但读了之后才发现,企业决策的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复杂的成本收益分析。书中关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讲解,简直是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企业应该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那一点上进行生产,这样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个概念虽然简单,但应用起来却极其广泛。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时,所做的对比。前者强调了价格的自发调节和效率,后者则揭示了垄断可能带来的福利损失。书中还讨论了“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这些更接近现实的市场结构,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让我对不同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行为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进行思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