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

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约瑟夫·巴特勒 著,闻骏 译
图书标签:
  • 自然神学
  • 启示神学
  • 宗教比较学
  • 宗教哲学
  • 神学研究
  • 文化研究
  • 历史神学
  • 宗教史
  • 哲学神学
  • 信仰与理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060401
版次:1
商品编码:1030362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自然神论”译丛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7
字数:3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自然神论是17世纪产生于英国的一种宗教思潮,它在17、18世纪具有理性精神和自由思想的英国科学家和哲学家中影响甚巨,并且从英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根源。自然神论的基本特点就是强调宗教信仰的理性根据,如果说16世纪宗教改革的显著特征是用信仰的导向来取代教会的导向,那么17世纪自然神论的显著特征就是用理性的导向来取代信仰的导向。自然神论构成了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上帝与牛顿之间的重要中介,它是理解西方社会从一个宗教氛围浓郁的文化环境向一个理性精神勃兴的文化环境过渡和转化的关键。这套“自然神论译丛”将和转化的关键。这套“自然神论译丛”将对17、18世纪英国自然神论者的经典著作和资料汇编进行系统J性的翻译出版。

内容简介

   《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是约瑟夫·巴特勒(Joseph Butler,1692-1752)于1736年发表的宗教哲学名著,也是他本人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位非自然神论者,巴特勒能在自然神论发展史上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正是缘于他所撰写的这部著作。《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是17~18世纪英国自然神论发展的高峰时期发表的为数不多的对自然神论加以深入反思和批判的著作。巴特勒在该书中通过对类比的深入研究,对构成自然神论思想根据的、基于经验证据和归纳类比方法之上的经验理性(自然理性)提出了他本人的崭新理解。他的本意是想把启示宗教也建立在经验证据和归纳类比方法的牢固根基上,正如同与他同时代的那些自然神论者所做的那样。但他的这一做法恰恰揭示出了经验理性(自然理性)本身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因而,《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成为了17-18世纪英国自然神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直接刺激了休谟对自然神论的毁灭性打击和批判,进而导致了近代西方宗教哲学的基础由知识论转向道德论的重大转向。巴特勒的宗教思想和他的这部著作的价值也正体现于此。
《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分为两大部分,共十五章,两部分各章节内容相互对应,章节排列较为对称。此外,正文后还附加有作者的两篇论文——《论人格的同一性》和《论德性的本质》,以及由本瑟姆博士起草并由巴特勒主教亲自修订的全书索引。

目录

第一部分 论自然宗教
第一章论一种来世生活
一些奇异的困难被人们提出,这些困难暗含在有关我们此生的和来世的,或者在有关任何两个相继时段中的存在概念的个体或有生命的能动主体的同一性问题之中。但是这里所要讨论的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相关,让我们来考虑什么是自然类比,我们所经历的一些变化,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在没有被毁灭的情况下我们可能经历的东西(言下之意也就是说,关于死亡可能或不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还有它是否不依据这样一种可能性,在这种可能性中我们能够在这些变化中幸存下来,并且在一种具有生命和感知能力的将来状态中存在。
I.从我们以一种无法改变的不完善的婴儿状态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并从这种状态中达到成年时期的这一事实中,我们发现,相同的受造物、相同的个体可以凭借在它们存在的某一时期所具有的、非常不同于在另一时期被赋予的有关享乐与受苦的行为能力,而在不同程度的生命和感知能力中生存,这一点是在我们自身种族中的一种普遍自然法则。并且在其他受造物中也拥有相同的法则。由于在出生时(将不能再往前追溯)和处于成熟时期它们的能力与生命状态的不同,幼虫变成苍蝇并由于这种变化导致它们活动能力的巨大提升,小鸟和昆虫破开它们所栖居的蛋壳并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获得新的栖居场所并发现了自身被安置的新的活动领域。这些都是这一普遍自然法则的实例。于是动物的所有的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变化这里都被纳入进来加以考虑。然而我们自身先前在子宫内和婴儿期所处的生存状态几乎与我们现在在成年时期所处的状态截然不同,以至于可能会认为这是两种生命状态或程度。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论自然宗教
第一章论一种来世生活
一些奇异的困难被人们提出,这些困难暗含在有关我们此生的和来世的,或者在有关任何两个相继时段中的存在概念的个体或有生命的能动主体的同一性问题之中。但是这里所要讨论的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相关,让我们来考虑什么是自然类比,我们所经历的一些变化,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在没有被毁灭的情况下我们可能经历的东西(言下之意也就是说,关于死亡可能或不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还有它是否不依据这样一种可能性,在这种可能性中我们能够在这些变化中幸存下来,并且在一种具有生命和感知能力的将来状态中存在。
I.从我们以一种无法改变的不完善的婴儿状态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并从这种状态中达到成年时期的这一事实中,我们发现,相同的受造物、相同的个体可以凭借在它们存在的某一时期所具有的、非常不同于在另一时期被赋予的有关享乐与受苦的行为能力,而在不同程度的生命和感知能力中生存,这一点是在我们自身种族中的一种普遍自然法则。并且在其他受造物中也拥有相同的法则。由于在出生时(将不能再往前追溯)和处于成熟时期它们的能力与生命状态的不同,幼虫变成苍蝇并由于这种变化导致它们活动能力的巨大提升,小鸟和昆虫破开它们所栖居的蛋壳并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获得新的栖居场所并发现了自身被安置的新的活动领域。这些都是这一普遍自然法则的实例。于是动物的所有的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变化这里都被纳入进来加以考虑。然而我们自身先前在子宫内和婴儿期所处的生存状态几乎与我们现在在成年时期所处的状态截然不同,以至于可能会认为这是两种生命状态或程度。

前言/序言


《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 一部深刻的哲学探索,揭示人类对神圣理解的共性与异质 自古以来,人类便怀揣着对超越性存在的求索,试图理解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义以及我们与神圣之间的联系。这种求索催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范式: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前者根植于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与理性思辨,后者则依赖于神圣的直接启示与经典文本。《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一书,并非是对某一种特定宗教进行阐述,也不是对某个具体信仰体系的辨析,而是一场横跨哲学、神学、历史学和人类学领域的深度对话,旨在揭示这两种看似对立的宗教路径在根本逻辑、认知模式以及人类精神需求上的深刻类比与张力。 本书并非一本教义手册,更不是一本历史年鉴。它的核心在于一种哲学性的审视,一种对人类精神活动深层结构的解剖。作者并非试图确立某种优越的宗教观念,而是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段思想的旅程,去审视人类在面对“神圣”这一终极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普遍性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多样化表达。 自然宗教:理性之光与宇宙回响 自然宗教,顾名思义,其认知起点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感悟。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从四季更迭、日月星辰的运行,到生命的繁衍与衰亡,无不引发对背后规律与秩序的思考。这种观察并非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而是试图通过理性去探寻隐藏在自然背后的“第一因”、“终极原因”或“普遍理性”。亚里士多德的“不动的第一推动者”,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以及一些东方哲学中关于“道”、“气”等宇宙本源的观念,都可以被视为自然宗教的哲学印记。 本书在探讨自然宗教时,并非罗列古代哲人的思想片段,而是着重分析其内在的逻辑框架。它会深入剖析自然宗教如何通过观察、归纳、演绎等理性方法,构建对神圣的理解。例如,从自然界的和谐与精妙推导出存在一位智慧的设计者,从道德法则的普遍性推导出存在一位道德的立法者。这其中涉及到的“目的论论证”、“本体论论证”等哲学传统,将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下进行审视。 然而,自然宗教并非全然依赖于冷冰冰的理性。它同样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对宇宙宏伟的赞叹,以及个体在宏大宇宙中的渺小感与归属感。当一个人凝视星空,感受微风拂面,或目睹生命的顽强时,所涌现出的敬畏、惊叹与一种与宇宙万物相连的感觉,正是自然宗教情感层面的体现。本书将探讨这种情感如何与理性思考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自然宗教的精神内涵。 此外,本书还会关注自然宗教在人类历史上的具体显现,但并非以百科全书式的方式呈现。它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例如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古罗马的理性主义宗教观念,甚至是某些原住民部落对自然灵性的理解,来展示自然宗教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多样性与共性。但其核心始终在于分析其背后的哲学逻辑与认知模式,而非其历史沿革或具体仪式。 启示宗教:神圣之语与信仰之光 与自然宗教的从下往上、从内往外的探索不同,启示宗教的认知路径则是从上往下、从外而内的。它相信神圣的存在并非仅仅通过理性的推断能够触及,而是通过直接的、超自然的启示,将自身的意愿、真理与旨意传达给人类。这种启示的载体可以是先知、神谕,抑或是记录在神圣经典中的文字。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佛教(虽然其“佛陀”概念与西方传统的神圣有所不同,但其“觉悟”的传达模式亦有启示性意义)等,通常被归类为启示宗教。 本书在探讨启示宗教时,同样避免陷入教义的辨析。它关注的是启示宗教的核心特征:神圣的权威性、信仰的超越性以及经典的中心地位。它会分析启示宗教如何通过对神圣启示的解读与阐释,构建其世界观、价值观与伦理体系。例如,十诫、福音书、古兰经等,不仅是宗教文本,更是人类理解神圣旨意、规范行为的指南。 本书将深入探讨“信仰”在启示宗教中的核心地位。与自然宗教更侧重于理性证明不同,启示宗教往往要求一种超越理性的信靠。这种信靠并非盲从,而是一种基于对神圣权威的认可,以及对启示内容内在真实性的体认。本书会分析这种信仰是如何被培养、被传播,以及它在个体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此外,本书还会审视启示宗教所带来的“社群”与“历史”维度。启示宗教往往能够形成紧密的社群,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记。这种社群的凝聚力,历史的叙事,以及对未来终末的期盼,都是启示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类比的深层:共性、张力与人类精神的本质 《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一书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并非仅仅将这两种宗教范式孤立开来,而是通过“类比”这一哲学工具,揭示它们之间隐藏的深刻联系与根本张力。 共性: 尽管路径不同,但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往往指向相似的精神诉求。两者都试图解答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都渴望获得超越性的意义与慰藉,都追求一种与神圣的连接。即使是严谨的自然宗教哲学,也常常流露出对神秘、对未知、对超越的向往,而启示宗教的信徒,同样会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去体会神圣的创造之美。本书将通过精妙的哲学分析,揭示这种“殊途同归”的精神内核。 张力: 然而,两种范式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张力。理性与信仰的界限,观察与启示的优先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冲突,这些都是本书将深入探讨的核心议题。例如,当自然宗教的理性结论与启示宗教的教义发生冲突时,个体将如何选择?当不同启示宗教之间出现矛盾时,又该如何理解?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这些棘手的哲学困境。 人类精神的本质: 最终,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的类比分析,触及人类精神的本质。为什么人类需要宗教?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理性与信仰,经验与启示,个体与社群,这些二元对立的概念,如何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作者认为,对这两种宗教范式的深刻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人类对意义的追寻,对真理的渴求,以及在茫茫宇宙中,我们作为一个有意识的生命体,所拥有的独特价值与局限。 《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是一场深刻的心智冒险。它不是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深刻的问题。它邀请读者以一种批判性、开放性的姿态,去审视人类关于神圣的思考,去理解不同文明与个体在探寻超越性真理道路上的努力与成就,并最终,更深刻地认识我们自身。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对人类精神、哲学与宗教奥秘抱有好奇心者的必读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跨越历史和哲学的桥梁,让原本看似对立的两种思维体系,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得到了对话的可能性。我关注的是历史演变对信仰形态的影响,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分析框架。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或教条,而是深入挖掘了人类在面对“终极实在”时所产生的不同认知路径和情感需求。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联想到其他领域的知识,比如社会学中的集体无意识,或者认知科学中关于模式识别的理论,这说明作者的思想具有极强的辐射性和启发性。它成功地激发了我原有的知识储备,并迫使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被我习以为常的观念,这种思想上的“震颤感”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很吸引人,那种典雅的米色封皮,搭配着烫金的书名,放在书架上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我一开始是被它的装帧吸引的,心想这一定是一本内容深邃,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翻开扉页,印刷质量无可挑剔,纸张的质感也相当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整个阅读过程,从触感到视觉,都充满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关怀。书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间距和行距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让人在沉浸于文字世界时,感觉非常顺畅和愉悦。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用心,让我对后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仅凭这份精美的外在,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让阅读本身成为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评分

我是一个对文本细微之处极其敏感的读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作者的文字充满了古典的韵味,措辞精准而有力,很少有冗余的词藻堆砌,每一个句子都像是一块精心切割的宝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尤其是在讨论一些微妙的神学差异时,那种近乎手术刀般精确的用词,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术语的驾驭能力。它没有使用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优美、近乎散文诗的笔调来梳理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教义。读起来,感觉就像是聆听一位博学的智者在娓娓道来,那种亲切感与学术的深度完美融合,使得原本被认为是遥不可及的知识领域,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过去对于宗教哲学的理解基础。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于某一立场的辩护性著作,但出乎意料的是,它展现出一种令人敬佩的客观性和平衡感。作者似乎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种复杂的思想流派之间,既能深入理解某一体系的内在逻辑,又能从外部保持一种审慎的批判距离。这种中立的姿态,使得全书的说服力大大增强,因为它不是在“推销”某个观点,而是在“展示”不同观点的生成过程和内在张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边界被拓宽了,对于“真理”的定义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这本厚重的著作,称得上是近年来哲学思考领域中一次里程碑式的探索引人入胜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组织得极为清晰,作者似乎对这个宏大的主题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力。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仿佛一条潺潺的溪流,引导着读者从一个概念平稳地流向下一个更深远的思考领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哲学思辨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那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却丝毫没有牺牲其学术的严谨性。读到一些关键论点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在空白处做笔记,因为这些思想的碰撞点实在太过精妙,值得反复咀嚼。这种结构上的完美平衡,让我想起那些古典音乐的赋格曲,每一个声部都独立而又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构建起一座宏伟的思想殿堂。这本书不是那种一目十行的消遣读物,它要求你慢下来,与作者进行一场深入的、耐心的对话。

评分

多度这个系列哲学书有益

评分

京东买书特别快!支持!

评分

海外学术名著,了解和学习

评分

这套书都是不错的,介绍自然神论的经典之作。买回来,细细看……

评分

京东买书特别快!支持!

评分

海外学术名著,了解和学习

评分

《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是约瑟夫•巴特勒于1736年发表的宗教哲学名著,也是他本人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位非自然神论者,巴特勒能在自然神论发展史上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正是缘于他所撰写的这部著作。《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是17~18世纪英国自然神论发展的巅峰时期发表的为数不多的对自然神论加以深入反思和批判的著作。巴特勒在该书中通过对类比的深入研究,对构成自然神论思想根据的、基于经验证据和归纳类比方法之上的经验理性(自然理性)提出了他本人的崭新理解。他的本意是想把启示宗教也建立在经验证据和归纳类比方法的牢固根基上,正如同与他同时代的那些自然神论者所做的那样。但他的这一做法恰恰揭示出了经验理性(自然理性)本身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因而,《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之类比》成为了17-18世纪英国自然神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直接刺激了休谟对自然神论的毁灭性打击和批判,进而导致了近代西方宗教哲学的基础由知识论转向道德论的重大转向。巴特勒的宗教思想和他的这部著作的价值也正体现于此。

评分

海外学术名著,了解和学习

评分

这套书都是不错的,介绍自然神论的经典之作。买回来,细细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