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路续篇 第四辑 张奇文,柳少逸,郑其国 9787513219327 [平装]
定 价:¥69
作者/译者:张奇文,柳少逸,郑其国 (作者)
版 次:1
语 言:中文简体
平 装:463页
字 数:402千字
重 量:685g
开 本:1/16
书 号:ISBN:9787513219327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内容简介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4辑)》载名老中医42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
编辑推荐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4辑)》的出版对于宣传中医,抢救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名人推荐
《名老中医之路》是一部20世纪当代名医的“成才史”,是历史学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独有的中医教育史;也是一本20世纪中医传奇文学。因此,这本巨著是21世纪青年中医和有志于发扬中医药学的人们的必读之书,是一部值得中医教育家和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的重要著作。 ——邓铁涛
目录
张志远 博览各家勤临证 发微学说求实效
周信有 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张琪 医之大者 天下为公——我的成才之路
靳士英 实践“临床史观一的体会
刘镜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
田文 审时应天通汇古今
黄乃健 中医肛肠学科建设奋斗
冯宪章 融汇中西求其精——我的中西医结合之路
姜兆俊 我的学医道路
邵年方 医海泛舟 孜求仁术
施杞 万古江河竟自流
陆拯 十年能树木 终生才树人
胡玉荃 荃蕙蔽匿兮 胡久而不芳
伍炳彩 我的医路心语
刁本恕 博学圆融 恕仁精诚
俞景茂 岐黄之路费思量
萧诏玮 揽胜壶天云锦 扬芬榕医精诚
徐凌云 继承临证路漫漫
张士卿 救人育人两任担——我的杏林生涯
陈意 秉大医精诚重调气以平
谢克庆 医道书法路遥遥 学用心潮逐浪高
熊大经 我的中医之路
集建垡 薪火相传仁爱致远 上下求索写青蓝
——在传承坚守中发扬光大
吕志杰 我学习与研究经典、经方之路
何若苹 心向岐黄疗效为先
裘沛然 从热衷医学到关注人学
——国医大师裘沛然治医心路
在线试读
(十)临证求精,思维独特
精于四诊合参诊病、善用脏腑八纲辨病、创立多元化论病、创新观论病四个方面是余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证思辨特点。余临证中重视问诊、望诊及脉诊;运用脏腑与八纲论治相结合分期辨治慢性肾衰竭;积累了多元化的论治经验,应用大方复治法取得良效;临证善于辨证,以证立法,施法灵活,依法选方;在选方用药上,尚有古方新用、化裁古方、创制新方的创新观。
1.精于四诊合参诊病
余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在中医诊察疾病望、闻、问、切四种方法中,在诊治慢性肾衰竭疾病时余尤为重视问、望及切诊。《灵枢·本脏》指出:“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丹溪心法》也认为:“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通过诊察形体、面色和舌脉等外在变化,就可以了解体内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和阴阳的消长,弄清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从而为“辨证”提供依据,是临证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亦是以象测藏。象与藏,即表象与本质。“有诸内必形诸外”,临床证候(象)是人体组织器官(藏)在病理状态下的外在表现。
2.善用脏腑八纲辨病
余运用脏腑与八纲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矛盾,来认知此病的病因、病机与发展变化规律。慢性肾衰竭病情复杂,疾病发展不同阶段机理错杂,病常损及多脏多腑,其表里寒热虚实交织在一起,阴阳可变可转化,辨证准确方能定准治则,用药方能有的放矢。余认为慢性肾衰竭多由慢性肾病日久发展而来,在慢性肾病阶段,虽然临床表现特点不尽相同,但就其疾病演变过程分析,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气化失司密切相关,尤其脾肾虚损是慢性肾病的病机关键。从慢性肾病发展至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贯穿其始终。诸如慢性肾衰竭病人临床上所出现的腰痛膝软、乏力贫血等均由脾虚肾虚日久所致,此为慢性肾衰竭之本虚。而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肾虚气化不利,浊不得泄,升清降浊之功能紊乱,湿浊内蕴,日久必化为浊毒,湿浊毒邪内蕴日久致血络瘀阻为患,临床出现脘闷纳呆、食少呕恶、少寐烦热、舌苔垢腻或舌紫瘀斑等症,此为本病之标实。余尤其强调,慢性肾病发展至慢性肾衰竭阶段,大多已有湿浊郁久化毒,湿毒入血,血络瘀阻的病理改变。这些病理改变虽然源于正虚,但其留滞停蕴,又会进一步加重正气的耗损,使慢性肾衰恶化。因此以脏腑八纲的辨证方法论治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血络瘀阻、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为慢性肾衰竭病机演变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慢性肾衰竭病势缠绵,证候多变,难以速愈。但在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如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等阶段,其虚实的变化亦有一定规律,分期分阶段的论治经验是余“由果论因”,注重病证的条分缕析,即注重“审证求因”重要的临床思维方式的结果。同时,余在实际临证时,既守上述经验归纳总结的常法,但亦有变法,灵活变通。所谓“知常达变”亦是余临床思维的重要内容与形式之一。因病有常证与变证,治有常法与变法,药有常方与变方。常是变的依据,变是常的演化,因此要动态辨治疾病。慢性肾衰竭的发生与发展既有自身所具有的规律性,同时又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
这本书的书名就充满了吸引力,特别是“名老中医之路续篇”这几个字,暗示着这本书将承载着前人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并在前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一直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感到好奇,但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站在门外,窥视着这座宏伟宫殿的普通人。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扎实,可能包含了多位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精华,他们在中医理论上的独特见解,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中医核心的窗户,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医的精髓,掌握一些实用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甚至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在面对健康问题时的指导。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能够触及心灵、启迪智慧的读物,让我能够从中获得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获得了一本新书,更像是一次与中医名家的精神对话。我曾接触过一些中医方面的书籍,但很多都流于表面,缺乏实践指导意义。而“名老中医之路续篇”这个名字,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和传承。我猜测,这本书会深入探讨那些在医学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中医们的“独门绝技”,以及他们对生命、疾病和健康的独到感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突破性的视角,也许是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创新性解读,也许是那些在现代医学面前依然闪耀着生命力的古老疗法。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以一种更整体、更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健康问题,如何运用中医的智慧去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甚至在面对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病症时,能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尽管我还不曾阅读到具体的篇章,但从整体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上,就能感受到一种严谨和专业的态度。厚重的纸张,清晰的印刷,都为阅读体验加分不少。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充实,可能涵盖了不同疾病的辨证施治、经典的验方集锦,甚至是关于中医医德和人生哲理的探讨。作为一名对中医发展抱有热情的普通读者,我总是渴望能够接触到那些真正能够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新的视野,让我对中医的理解不再局限于零散的知识点,而是能够形成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认知框架。特别是“续篇”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可能是在前几辑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挖掘和拓展了某些中医理论或临床实践的精华。我非常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中医的认识,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关照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这本书的。当时我对中医的某个特定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讲解。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名老中医之路续篇”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我理解,“之路”代表着一段探索和成长的历程,“续篇”则预示着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有新的发现和进展。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汇集了当代中医界的几位杰出代表,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无疑是中医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我期待的内容可能不仅仅是具体的治疗方案,更包括他们对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独特见解,对于中医整体观的深入阐释,以及在面对复杂疑难杂症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和魄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循循善诱地引领我走进中医的深层世界,让我理解那些看似玄妙的理论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生命科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沉静的色彩搭配着古朴的书法字体,透着一股深厚的底蕴。我一直对中医养生保健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在业界享有盛誉的老中医们的经验传承。这本书的书名“名老中医之路续篇”,光是听起来就让人感觉分量十足,像是通往中医智慧宝库的另一扇门。我非常好奇,这“续篇”究竟又会为我们揭示哪些不为人知的医理和实践?“第四辑”又意味着它已经积累了多少宝贵的学术成果?张奇文、柳少逸、郑其国这几位名字的组合,是否代表着某个特定的学术流派,还是不同领域大家云集的盛会?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那些经过岁月沉淀、临床验证的治疗方法,那些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医学观点。我更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将这些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理念相融合,为当下的健康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与中医大家们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生命健康真谛的深度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