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真功 孙以昭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杨式太极真功 孙以昭 人民体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以昭 著
图书标签:
  • 太极拳
  • 杨式太极
  • 武术
  • 传统武术
  • 养生
  • 健身
  • 孙以昭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中华武术
  • 功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诺鼎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9787500938828
商品编码:152218409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杨式太极真功 作者 孙以昭
定价 23.00元 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ISBN 9787500938828 出版日期 2010-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2k 商品重量 0.400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孙以昭,1938年生,安徽寿县人。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进行跨学科大文化研究,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三合斋论丛》 《庄子散论》等8部著作。2004年8月退休。是年出版诗集《小卷箷诗稿》,2007年又出版CD光盘《纯正姜韵——京

   目录
章 杨澄甫宗师经典论述
太极拳之练习谈
太极拳术十要
太极拳要点
论太极推手
第二章 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功法要领及历史源流与师承关系
节 太极拳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太极拳的功法要领
第三节 太极拳的历史源流与师承关系
第三章 太极秘传八段锦和其他功法——太极拳运气练劲辅助功
节 太极秘传八段锦
第二节 其他功法
第四章 太极拳中架(一名“花架”)
节 中架拳式名称顺序
第二节 中架拳式动作图解及用法说明
第五章 太极拳老架(一名“小花架”)
节 老架的特点及其与中架的异同
第二节 老架拳式名称顺序
第三节 老架拳式动作图解
第六章 太极拳经拳论汇要
太极拳经
太极拳论
十三势歌
打手歌
十三势行功心解
杨氏太极拳老谱(共三十二目,四十篇)
杨班侯传太极拳九诀(共九篇)
杨健侯传太极拳拳理及要诀(共十六篇)
四字密诀
撒放密诀
五字诀
宋谱(共九篇)
无极歌
田兆麟老师答黄文叔先生问化劲发劲书
附录一 一帧弥足珍贵的老照片
附录二 太极拳赋
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披露了杨家极为珍视的八段锦和老架,而且对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功法要领和历史源流等皆有详细的说明。其中关于太极拳功法要领的论述,体用结合,理法兼备,环环紧扣,完整一气,清晰地展示了太极拳如何由初学到练至大成的完整过程。这是孙以昭先生在师祖等人传授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多年研究心得而总结出的理法,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文摘

   序言




《杨式太极真功》 一、 传承与根基:杨式太极的源流与精髓 杨式太极拳,以其舒缓圆活、刚柔相济的特点,在中国乃至世界武术界享有盛誉。本书《杨式太极真功》,由孙以昭先生倾注心血撰写,人民体育出版社隆重出版,旨在深入挖掘杨式太极拳的精髓,揭示其“真功”所在,引导广大太极爱好者从入门到精通,体悟太极拳的深邃哲理与养生之道。 杨式太极拳,相传由清末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799-1872)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孙子杨澄甫(1883-1936)等一代代宗师继承发展而来。杨露禅“走遍天下无敌手”,将太极拳的技击效用发扬光大,而杨澄甫先生,集前人之大成,系统整理并定型了杨式太极拳的套路、劲力、身法、步法等,使之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成为现代杨式太极拳最权威的版本之一。 本书的“真功”二字,并非仅仅指代套路的熟练掌握,更是强调杨式太极拳内在的修炼功夫。它包含了形体、气息、意念的协调统一,以及在运动中体悟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孙以昭先生作为杨式太极拳的传承者,深谙此道,他将毕生所学,以严谨的笔触,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呈现在本书中。 二、 功法解析:从基础到精深的层层递进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对杨式太极拳功法的系统解析。不同于市面上泛泛而谈的介绍,孙以昭先生力求从根本上阐述太极拳的练法。 1. 基本功:桩功的奥秘 桩功是太极拳的基石,是“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的直接体现。本书将详细介绍杨式太极拳的各种基本桩法,如: 虚灵顶劲桩: 强调头部的虚灵与上身的中正,为全身的放松与沉稳打下基础。 含胸拔背桩: 阐述如何通过胸部的微含与背部的拔展,实现气息的畅通与劲力的传递。 沉肩坠肘桩: 讲解肩关节的放松与肘部的沉坠,是肢体协调与劲力下沉的关键。 腰裆开合桩: 揭示腰腹的重要性,以及腰裆在运动中的开合变化,是太极拳“运劲如抽丝”的根源。 孙以昭先生不仅会介绍桩功的要领,更会深入剖析桩功对于打通经络、培植内气、强化身体素质的深远影响。他会强调“意守丹田”,让练习者体会呼吸与意念的结合,将外界的松静自然之气,引入体内,化为自身之气。 2. 套路演练:动作细节的精雕细琢 杨式太极拳套路经典而优美,全套共计108式。本书将以孙以昭先生的亲自示范为蓝本,对每一个动作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包括: 起势: 介绍起势的意图,如何将全身的意念与动作统一起来,为后续的运动做好准备。 揽雀尾: 作为杨式太极拳的“小八法”之首,本书将深入解析掤、捋、挤、按这四种劲法的运用,及其在身体上的体现。 单鞭: 讲解如何通过眼神、手型、腰脊的变化,实现力量的集中与发散。 提手、白鹤亮翅、斜飞势等: 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会重点突出其身法、步法、手法的配合,以及动作之间转换的流畅性。 搂膝拗步、进步搬拦捶、肘底捶等: 对于这些包含技击含义的动作,会侧重讲解劲力的运用、虚实的转换,以及在实战中的可能变化。 每一式的讲解,都会辅以清晰的插图或示意图,并配以孙以昭先生独到的体会和经验之谈,让读者能够准确掌握动作的要领,避免走入误区。 3. 劲力与身法:太极精髓的再现 太极拳的魅力,在于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独特技击原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劲力”和“身法”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劲力的生成与运用: 本书将从“八劲”(掤、捋、挤、按、采、捌、肘、靠)入手,阐述每一种劲力的发力原理、作用方式,以及在套路中的具体体现。孙以昭先生会强调“用意不用力”,讲解如何通过腰腿的配合,带动四肢,将力量从地面传导至掌尖,形成浑圆、连绵的劲力。 身法: 强调“腰为主宰”、“气沉丹田”,以及“三尖相对”、“身法中正”等原则。讲解如何通过腰部的转动,带动全身的协调运动,实现“步随手动,手动身随,身随气随,气随息随”的境界。 步法: 介绍杨式太极拳的虚实步、开合步、进步退步等,强调步法的稳健、灵活,以及虚实之间的转换。 4. 呼吸与意念:内外兼修的法门 太极拳的内外兼修,是其养生保健价值的根本。 呼吸的调整: 从自然呼吸到腹式呼吸,再到与动作配合的逆腹式呼吸,本书将系统介绍呼吸的修炼方法。强调“气贯周身”,通过深长、匀细的呼吸,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神经,达到身心放松。 意念的引导: 讲解如何将意念集中于丹田、关元等穴位,引导内气运行。如何将意念贯穿于每一个动作,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孙以昭先生将分享如何通过意念,将动作与内在的真气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更高层次的修炼。 三、 养生之道:身心健康的智慧启迪 太极拳不仅是一门技击术,更是一门深刻的养生术。孙以昭先生在《杨式太极真功》中,将太极拳的养生智慧融入功法的讲解之中。 1. 改善身体素质: 长期练习杨式太极拳,能够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孙以昭先生会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解释太极拳如何通过舒缓的运动,温和地锻炼身体的各项机能,尤其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有积极的预防和缓解作用。 2. 调理身心状态: 太极拳强调“静心练拳”,通过一招一式的演练,能够帮助练习者将外界的纷扰抛诸脑后,专注于当下的呼吸与动作,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效果。孙以昭先生会分享太极拳如何帮助练习者培养耐心、静心,提高专注力,对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焦虑和失眠,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3. 延年益寿的奥秘: 孙以昭先生将结合自身及历代太极宗师的实践经验,阐述太极拳与长寿之间的关系。他会从内在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道家养生理念出发,解读太极拳如何通过内外兼修,达到调和阴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境界。 四、 学习方法与进阶指引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杨式太极真功,本书还提供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进阶指引: 1. 循序渐进的练习计划: 孙以昭先生会根据练习者的不同阶段,提供科学合理的练习建议,从基础桩功的巩固,到套路的分解练习,再到整套的连贯演练,逐步提升练习难度。 2. 常见问题解析: 针对练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如动作不协调、劲力不顺、呼吸不畅等,本书都会提供详细的解答和纠正方法。 3. 进阶修炼的展望: 在掌握了基础套路和劲力运用后,本书还将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如推手、散手等技击训练,以及更高级的内功修炼。 4. 师承的意义: 孙以昭先生强调,太极拳的学习,尤其是在追求“真功”的道路上,名师指导至关重要。他鼓励读者在学习本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有传承的师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能真正领悟杨式太极拳的精髓。 《杨式太极真功》不仅仅是一本教授招式的书籍,它更是一份传承,一种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敬意,一种对身心健康的探索。孙以昭先生以其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广大太极爱好者提供了一部珍贵的学习宝典。通过本书的学习,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在杨式太极的修炼之路上,体悟到“真功”的玄妙,享受到太极拳带来的身心益处。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文化之旅。作者不仅仅是在传授拳法,他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比如中医经络学说的基础概念、道家养生的理念——融入到太极拳的练习中。读到关于“气沉丹田”的部分时,他会引经据典地解释为什么这个位置是人体的能量中枢,而不是敷衍地要求“收腹”。这种将武术置于宏大文化背景之下的讲解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习体验。它让我感受到,我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方式,更是一种融入了数千年智慧的生活哲学。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有一种沉静下来的感觉,仿佛身体里的浮躁都被这书中的每一句话语轻轻抚平了,这种心性的滋养,是任何单纯的健身书籍都无法提供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略带古朴的色调,配上书法体的书名,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那种沉静、内敛的武学意境之中。我特别喜欢它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翻阅起来也感觉是对内容的一种尊重。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做得非常用心,字体大小适中,疏密有致,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费力。尤其是那些关键动作的图解部分,线条勾勒得极其精准到位,仿佛能感受到老师的每一个呼吸和发力点。我尝试着对照着书上的插图来比划,即便只是初学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我甚至会花很多时间单纯地欣赏这些插图,它们不仅仅是教学辅助,更像是一件件艺术品,体现了传统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册子拿在手上,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物品,每一次翻开,都能带来新的感悟和触动,让人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敬畏和期待。

评分

我过去尝试过几本其他流派的太极拳教材,坦白说,很多都只是机械地罗列招式名称和一些简单的口诀,练起来总感觉少了点“魂”。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内功”和“劲力”的强调。书中对如何“松沉”、“敛气”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腻。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在“走架”时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僵硬和拙力,然后精准地提供了针对性的纠正方法。比如,关于“开胯”的描述,他用了“如同柳枝拂水”这样充满画面感的语言,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腿要打开”。这种注重内在体验和感觉培养的教学方法,让我意识到太极拳远不止于外在的形体动作,它更是一门关于身体觉知和能量流动的艺术。这种由内而外的修炼思路,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武术的理解层次。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充满忐忑的,毕竟“杨式太极”的名头太响亮了,害怕内容会过于高深晦涩,让人望而却步。但实际阅读下来,我才发现作者的讲解方式极其平易近人。他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武学大师,而是像一个耐心且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开篇对于太极哲学的阐述,就用了很多生活化的比喻,一下子就把“阴阳”、“虚实”这些抽象的概念拉到了我们普通人可以理解的层面。而且,对于每一个招式的分解教学,他都采用了“形、意、劲”三位一体的叙述结构,清晰地告诉我们“做什么”、“想什么”以及“如何用力”。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逻辑,极大地缓解了我初学时的恐惧感。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面对一本冰冷的武术秘籍,而是在听一位长者在娓娓道来他的毕生所学,那种亲切感和信赖感,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尤其体现在“功法串联”和“应用场景”的讲解上。很多武术书只教你单个动作的分解,但实战或套路演练时,如何平滑地从一个动作过渡到下一个动作,才是最考验功力的。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步骤指导,比如从“野马分鬃”过渡到“白鹤亮翅”时,手臂的轨迹变化、重心的转移时机,都有明确的标注和图示辅助说明。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步法”在不同方向移动时的技巧,以及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时的微调策略。这使得学习者在掌握基础动作后,能够很快地将之编织成连贯的套路,而不是一堆孤立的姿势组合,这对于希望真正将太极拳运用起来的读者来说,是无价之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