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高鳳翰全集
原價:3250元
作者:劉纔棟,鄭文光,高石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1-30
ISBN:9787301231159
字數:1500000
頁碼:262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高鳳翰為揚州八怪之一,全集不僅搜羅宏富,而且體例周詳,編選精審。《編年錄》可視為綱,詩集、文集、書畫題跋印識、硯史銘跋印識、印譜和書畫集可視為目。前者整理考證並重建曆史聯係,把高鳳翰其人其藝納入所處曆史時空之中,進而知人論世。後者則分類編輯各項翔實資料。兩者結閤,綱舉目張,極有益於研究者省卻爬梳資料之勞,進而從各個角度深入探討。
內容提要
高鳳翰(1683~1749),山東膠州人,清代畫傢、書法傢、篆刻傢、詩人、收藏傢,對造園、盆景亦有涉獵。所作書畫名聲尤著,與鄭闆橋、金鼕心等並稱'揚州八怪',位列'畫中十哲'之首。全集共分七個部分:詩集、文集、書畫題跋印識、硯史銘跋印識、印譜、書畫集和編年錄。可謂是一部集高鳳翰詩文書畫諸藝之大成的巨著,也為中國藝術研究史個案研究提供一大成果。
其中,《編年錄》可視為綱,詩集、文集、書畫題跋印識、硯史銘跋印識、印譜和書畫集可視為目。前者整理考證並重建曆史聯係,把高鳳翰其人其藝納入所處曆史時空之中,進而知人論世。後者則分類編輯各項翔實資料。兩者結閤,綱舉目張,極有益於研究者省卻爬梳資料之勞,進而從各個角度深入探討高鳳翰的創作。
目錄
一、高鳳翰詩集(上)
二、高鳳翰詩集(下)
三、 高鳳翰文集
四、高鳳翰書畫題跋印識(上)
五、 高鳳翰書畫題跋印識(下)
六、高鳳翰《硯史》銘跋印識
七、高鳳翰書畫集
八、高鳳翰印譜
九、高鳳翰編年錄
作者介紹
劉纔棟,山東省膠州市原政協主席,高鳳翰學會會長。鄭文光,著名詩人,高鳳翰學會副會長。高石,書畫篆刻傢,詩人,高鳳翰學會副會長。
文摘
序言
這本厚厚的書,光是掂在手裏就覺得沉甸甸的,封麵設計得素雅大氣,透著一股老派文人的韻味。我本以為這會是一堆枯燥的舊文,翻開後纔發現,裏麵的文字竟然如此鮮活。作者對世事的洞察力簡直令人拍案叫絕,尤其是在描繪官場百態和士林紛爭時,那份犀利又不失文人的剋製,讓人讀來津津有味。我記得有一篇論述地方治理的文章,他分析得頭頭是道,提齣的建議即便放在今天,都顯得頗有見地。行文間常夾帶著一些傢鄉的風土人情和地方掌故,像一幅徐徐展開的清代風俗畫捲,讓我這個外鄉人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溫度和質感。裝幀印刷質量無可挑剔,紙張觸感溫潤,墨色均勻,即便是反復翻閱,也絲毫沒有損耗的跡象,可見齣版方是用心瞭。對於喜愛研究曆史細節和那個時代文人精神世界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
評分我通常不太喜歡讀那些過於學術化或者過於晦澀的古籍,但這部作品的敘事性強得齣奇。它不僅僅是簡單的作品匯編,更像是一部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編年史。通過閱讀這些雜糅在一起的文章、詩詞、序跋,我清晰地勾勒齣瞭這位大傢一生的軌跡:從意氣風發的青年纔俊,到身經世事的成熟學者,每一步的轉變都留下瞭清晰的文字印記。特彆是那些抒發個人愁緒的詩作,情感真摯,沒有絲毫矯揉造作之氣,讀到動情之處,不免讓人聯想到自己生命中的某些片段,産生強烈的共鳴。排版上采用瞭清晰的小字楷體,注釋也相對得當,雖然有些專業術語需要查閱,但整體閱讀體驗是流暢的,即便是對古代典籍不太熟悉的讀者,隻要願意投入時間,也能從中收獲良多。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梁。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主要是衝著作者的盛名而來,期待能從中找到一些傳說中的“鎮山之寶”級的篇章。沒想到,真正吸引我的,卻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邊角料——那些被收入篇末的簡短題跋和對友人贈言的迴應。這些小品文,看似信手拈來,實則處處是功力,短短數字之間,盡顯其文學素養和人際交往的智慧。它們構築瞭一個立體的人物群像,讓我們看到瞭他與同輩文人之間的切磋、扶持與齟齬。這本書的編纂者功不可沒,他們似乎深知“全集”的意義在於完整,將所有遺珠都悉心收錄,使得我們得以一窺這位巨匠全貌。閱讀完後,感覺自己像是與一位學識淵博、經曆豐富的老者進行瞭長時間的深度交流,意猶未盡,並渴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有更多機會重溫其中的精妙之處。
評分初捧此集,心中不免生齣些許敬畏,畢竟是“全集”二字,分量可想而知。然而,讀進去之後,那種架子卻慢慢消散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與古人對談的親密感。尤其是那些尺牘書信往來,簡直是那個時代社交場景的活化石。你看看這段,他寫給友人討論詩歌意境,用詞精妙,比對巧妙,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藝術純粹的追求,讓人肅然起敬。更讓人稱奇的是,他似乎對天文、地理、醫藥之學都有涉獵,時不時在奏疏或劄記中提及自己的心得,展現齣傳統文人那種無所不包的學識抱負。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探尋”——探尋隱藏在優美文字背後的那個鮮活的靈魂是如何在那個復雜的時代裏保持清醒與獨立的。雖說篇幅浩瀚,但節奏把握得當,長短錯落有緻,絕不讓人感到拖遝乏味。
評分這是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漫遊。我注意到作者在不同的創作階段,其筆法和關注點有著顯著的演變。早期作品多詠物抒懷,風華正茂;中期則明顯開始介入社會現實,筆鋒銳利,直指時弊,展現齣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晚期則趨於平淡衝和,更多的是對生命哲理的探尋和對淡泊的追求。這種跨越數十年的思想和風格的流動,使得這部“全集”的價值遠超單一作品的集閤。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一個偉大心靈如何隨著時間、環境而成長、蛻變的絕佳視角。我特彆欣賞其中幾篇遊記,文字描繪之細膩,景物與心緒的交融達到瞭極高的境界,仿佛能聞到山間的草木清香,能感受到古道上的風吹拂。整體感覺,這是一套不僅供人閱讀,更適閤反復研讀、時時對照的版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