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排行榜

唐詩排行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兆鵬 著
图书标签:
  • 唐诗
  • 诗歌
  • 古典诗词
  • 排行榜
  • 文化
  • 文学
  • 传统文化
  • 鉴赏
  • 唐朝
  • 诗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9881588289
版次:1
商品编码:16050718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2-03-01
页数:328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顛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傳統,千百年來第一個唐詩排行榜橫空出世。
誰的名篇多,誰的名氣高,誰是最受歡迎的唐代詩人?《唐詩排行榜》與您共同探訪。
《唐詩排行榜》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以數學方法從六個方面:古代選本入選次數、現代選本入選次數、歷代評點次數、當代研究文章篇數、文學史錄入次數、互聯網鏈接文章篇數等對唐詩名篇進行加權計算,得出前100名唐詩篇目,並逐一進行排行解析。將數學方法用於文學詩篇的研究,將定性分析化為一種定量分析,可謂學科交叉研究方法的一種創新。
本書與其他唐詩選本不同的是:除了詩歌、註釋外,還有“排行榜”、“排行解析”,以及每篇之上有一兩句古代學者(個別是近現代的)針對本詩的評論文字,大多詩篇都配有一、二幅詮釋詩歌意境的插圖。

目录

第1名 黃鶴樓 崔顥
第2名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第3名 涼州詞(黃河遠上) 王之渙
第4名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第5名 登岳陽樓 杜甫
第6名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第7名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第8名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第9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第10名 蜀道難 李白
第11名 次北固山下 王灣
第12名 楓橋夜泊 張繼
第13名 終南山 王維
第14名 長信秋詞(奉帚平明) 王昌齡
第15名 登高 杜甫
第16名 泊秦淮 杜牧
第17名 江雪 柳宗元
第18名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第19名 烏衣巷 劉禹錫
第20名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第21名 夜雨寄北 李商隱
第22名 燕歌行 高適
第23名 琵琶行 白居易
第24名 觀獵 王維
第25名 出塞 王昌齡
第26名 過故人莊 孟浩然
第27名 長恨歌 白居易
第28名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第29名 石壕吏 杜甫
第30名 早發白帝城 李白
第31名 靜夜思 李白
第32名 咸陽城東樓 許渾
第33名 山居秋暝 王維
第34名 錦瑟 李商隱
第35名 寒食 韓翃
第36名 石頭城 劉禹錫
第37名 鹿柴 王維
第38名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第39名 赤壁 杜牧
第40名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第41名 旅夜書懷 杜甫
第42名 馬嵬 李商隱
第43名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第44名 蜀相 杜甫
第45名 望薊門 祖詠
第46名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沈儉期
第47名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第48名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第49名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第50名 隋宮(紫泉宮殿) 李商隱
第51名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岑參
第52名 春宮怨 杜荀鶴
第53名 望嶽 杜甫
第54名 賦得古原草送別 自居易
第55名 逢入京使 岑參
第56名 春望 杜甫
第57名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第58名 閨怨 王昌齡
第59名 終南別業 王維
第60名 無題(相見時難) 李商隱
第61名 江南春絕句 杜牧
第62名 春曉 孟浩然
第63名 九日藍田崔氏莊 杜甫
第64名 商山早行 溫庭筠
第65名 使至塞上 王維
第66名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第67名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杜甫
第68名 長安秋望 趙嘏
第69名 山行 杜牧
第70名 鳥鳴澗 王維
第71名 涼州詞(葡萄美酒) 王翰
第72名 山石 韓愈
第73名 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
第74名 兵車行 杜甫
第75名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第76名 從軍行(青海長雲) 王昌齡
第77名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第78名 長安春望 盧綸
第79名 晚次鄂州 盧綸
第80名 野望 王績
第81名 賈生 李商隱
第82名 終南望餘雪 祖詠
第83名 將進酒 李白
第84名 秋興(玉露凋傷) 杜甫
第85名 登樓 杜甫
第86名 月夜 杜甫
第87名 北征 杜甫
第88名 過香積寺 王維
第89名 竹枝詞(楊柳青青) 劉禹錫
第90名 從軍行 楊炯
第91名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第92名 春夜喜雨 杜甫
第93名 送魏萬之京 李頎
第94名 早雁 杜牧
第95名 雁門太守行 李賀
第96名 行經華陰 崔顥
第97名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李白
第98名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第99名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司空曙
第100名 羌村(崢嶸赤雲西) 杜甫

前言/序言


《宋词瑰宝:雅韵流芳鉴赏录》 一卷风雅,千年沉醉:探寻宋词的灵魂与格律 《宋词瑰宝:雅韵流芳鉴赏录》并非一部简单的词选集,它是一次深入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度考察,是对那个承载着内敛、细腻与磅礴情感的文学体裁的全面梳理与深度解读。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宋词从婉约到豪放的流变轨迹,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与精妙艺术手法。 第一部:词体的诞生与初妆——从燕乐歌辞到文人自觉 本书开篇追溯了词体的源头,详细阐述了“曲子词”如何在唐代晚期和五代十国时期,从民间宴饮的歌词,逐渐被文人阶层所接纳与重视。我们探讨了早期代表词人如温庭筠、韦庄等人的创作风格,他们如何通过精雕细琢的语言,将声律的限制转化为艺术的张力。 早期流派的奠基: 细致分析了“花间派”的审美取向——香艳、绮丽、侧重描摹闺阁情思的特点,并辅以对词牌格律的初步介绍,让读者理解“宫调”对词作情感基调的决定性影响。 生活化的叙事: 考察了冯延巳、李璟等南唐词人的作品,他们如何开始将个体生命体验融入词中,使词的题材范围开始扩展,从单纯的歌咏,转向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第二部:婉约之极——两宋词坛的温柔乡 中卷聚焦于宋词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婉约派”的集大成者。我们认为,婉约并非等同于“浅薄”,而是将深沉的情感包裹在极其精美的语言形式之下,以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柳永与市井的交融: 重点分析了柳永对长调(慢词)的革新,以及他如何将都市生活、羁旅行人的愁绪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受众基础,并详细解读了其铺叙叙事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苏轼的“以诗为词”的先声: 虽然苏轼被归为豪放派,但其早期作品中,对细腻情感的捕捉同样达到了极致。本章探讨了苏轼如何在继承传统婉约的基础上,开始尝试打破格律的桎梏,为后来的革新埋下伏笔。 易安体与闺阁哲思: 独立设立专章,深度剖析李清照的词作。她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女性的视角、学者的素养与人生的跌宕紧密结合。从早期的清丽明快,到南渡后的沉郁悲凉,她的词是婉约派情感深度和语言纯净度的巅峰体现。我们对比分析了其押韵与用典的精妙,如何使“愁”这一主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层次。 第三部:气象万千——豪放词的横空出世与巅峰对决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笔锋转向了对北宋晚期和南宋初年词坛格局的颠覆性变革。词体在苏轼手中,获得了与诗歌并驾齐驱的“大丈夫”气概。 苏轼的解放与拓展: 深入剖析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创作理念。他如何将历史兴衰、哲学思考、自然山水纳入词境,使词的意境突破了闺阁和宴饮的狭隘空间,并详细解读了“大江东去”如何标志着词体在精神层面上的彻底独立。 辛弃疾:集大成者的悲怆与抗争: 辛弃疾被誉为“集大成者”,他的词是“以文章为词”,充满了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与报国无门的愤懑。我们分析了他如何运用典故、化用经史、熔铸口语,创造出“横绝一世”的雄浑气象,并探讨了他词中“稼轩式”的矛盾与纠结。 周邦彦的格律规范与集大成: 很多人忽略了周邦彦在格律上的贡献。他被称为“词中圣手”,对词牌的斟酌与推敲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本章阐释了他是如何以精严的格律约束,来服务于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表达,是连接婉约与豪放之间的重要桥梁。 第四部:南渡后的余韵与收束——从格律到心声 南宋后期,词坛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一部分词人回归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探寻,另一部分则在豪放的余绪中寻找新的出口。 姜夔的清雅之境: 姜夔的词以“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为特点。他擅长写景抒情,笔调冷峻而高洁,尤其对音乐的理解,使他的词具有独特的清冷之美。 词体的最终归宿: 探讨了宋末词人如文天祥、郑思肖等人的作品,他们的词承载了深沉的家国之痛,标志着宋词在审美上完成了从“供人歌唱的艺术”到“抒发时代悲剧的文学纪念碑”的转变。 结语:宋词的永恒魅力 《宋词瑰宝》的结尾部分,不仅对宋词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总结,更探讨了它对后世文学,尤其是戏曲和近现代诗歌的影响。宋词所蕴含的精致的生命哲学、对瞬间情感的捕捉能力,以及对形式美的极致追求,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永不褪色的瑰宝。本书配备了详尽的词牌注释表、人名索引及重点词句赏析,力求为所有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提供一份严谨而富有启发性的鉴赏指南。 --- 本书特色: 1. 格律与内容并重: 不仅分析词的意境,更深入浅出地讲解词牌、句法、平仄对情感表达的内在作用。 2. 流派清晰的脉络: 梳理了自晚唐至南宋近三百年的发展脉络,使读者对词体演变了然于胸。 3. 经典与冷门兼顾: 在涵盖苏、辛、李、柳等大家的同时,也发掘了许多被低估的优秀词人作品,提供新的阅读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坦白说,初读时我有些犹豫,毕竟市面上关于古代文学的选本汗牛充栋,似乎很少有能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宋词流韵》这本书却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它并非那种学院派的枯燥解读,更像是领着你走进一个精致的宋代园林,每走一步,都有新的景致映入眼帘。作者的叙事手法极为高明,他没有简单地罗列词牌格律,而是将每一首被选入的词作,都置于其诞生的时代背景之中。比如,讲到苏轼的豪放词,你会清晰地感受到北宋末年那种激昂与无奈交织的时代情绪,那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胸襟,不仅仅是个人的抒发,更是对国家命运的一种深刻喟叹。而谈到婉约派,比如李清照,文字里流淌出的那种细腻、婉转,仿佛能让你闻到那股淡淡的梅花香,体会到闺中人对岁月流逝的敏感和哀愁。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一些冷僻词人的挖掘和重估,那些名气稍逊于“两大家”的词人,他们的作品同样光芒四射,被赋予了应有的光彩,这使得整本书的视野更为开阔,避免了审美疲劳。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意象”分析的部分,如何将“月”、“酒”、“柳”这些传统意象,在不同词人笔下赋予了截然不同的生命力,这种对比分析,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乐趣,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能回味无穷,对宋词的理解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

翻开《失落的航路图》,我发现自己仿佛坐上了一艘在雾气弥漫的十六世纪帆船上,扑面而来的是海盐和硝烟的味道。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历史地理著作,它更像是一部充满悬疑色彩的探险史诗,作者以极其扎实的史料为基础,却用小说家的笔法,重构了一系列被主流史学忽略的“失败的航行”。这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对“偶然性”的强调,它不去颂扬那些成功的地理大发现,而是深入探究那些因为一次错误的导航、一次船员的叛乱、或者一次不被理解的天文现象而功亏一篑的远洋计划。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一艘前往马六甲海峡的葡萄牙船队的描述,他们携带的地图被认为是当时的顶尖成果,但作者通过比对后来的航海日志,揭示了当时罗盘磁偏角计算的系统性误差,这种对细节的深挖,使得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书中穿插的航海日志片段和船长留下的草图,极具现场感,让人不禁感叹,人类探索世界的勇气背后,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几乎是随机的风险。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的进程,远比我们教科书上描绘的要曲折和偶然得多,充满了不为人知的悲剧色彩和坚持。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古器鉴赏指南》,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历史文物有偏爱又苦于缺乏专业知识的“伪发烧友”量身定做。它的排版和图例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高清的拓片和器物照片,光是翻阅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它对“断代”的考量,不同于一般书籍那种简单的年代划分,它深入探讨了不同时期工艺技术上的细微变化。比如,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进行解析时,作者不仅指出了饕餮纹的特征,还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范铸技术如何随着时代进步而产生微妙的精细化差异,那些数据和对比图,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大补丸。读到关于明清瓷器的章节,那种对釉色、胎土、款识的层层剥茧,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同样是青花,永乐的白中泛青和宣德的青料浓艳之间,存在着那样的巨大价值差异。这本书的作者显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家,他一定是在博物馆里泡了无数个日夜的实践者,文字里充满了对材质的敬畏和对匠人心血的尊重。我原本以为鉴赏会是枯燥的,但这本书用一种近乎侦探小说般的逻辑,引导我们去“破译”每一件器物留下的历史密码,每一次的辨识成功,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评分

我最近读完的这本《都市园艺的秘密花园》,完全颠覆了我对“阳台种植”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搞园艺就是买盆土,种点绿萝,顶多弄点薄荷,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即便是最小的城市角落,也能被打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作者的文笔极其亲切、生活化,丝毫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读起来就像是邻家那位经验丰富的老园丁在跟你耳提面命。书中大量篇幅介绍了如何利用垂直空间和光照的微小变化来优化植物生长,比如针对不同朝向的窗台,推荐了截然不同的植物组合,细致到连室内湿度对多肉植物的影响都给出了精确的数值参考。我最实用的一点是关于“自制有机介质”的那几章,详细演示了如何利用厨余和落叶进行堆肥,既环保又有效,极大地降低了种植成本。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笔下传递出的那种与自然连接的理念,即使身处钢筋水泥的丛林,通过细心的照料和观察,我们依然能体会到生命的顽强和四季的更迭,这对于长期被城市生活压抑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佳的精神疗愈。

评分

《星河彼岸的低语》这部科幻小说,简直是刷新了我对硬科幻想象力的认知边界。市面上的太空歌剧看多了,总觉得逃不出引力场、超光速航行和外星物种冲突的俗套,但这本作品,它把视角拉得更远,更抽象。故事设定在一个宏大到令人窒息的宇宙尺度下,探讨的不是“我们能否到达那里”,而是“我们抵达那里之后,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构建了一个极其严密且具有哲学深度的世界观,核心矛盾围绕着一种“信息熵减”的宇宙现象展开,这概念本身就足够烧脑,但作者却能用极其流畅且充满画面感的语言将其具象化。主角团的任务不再是拯救地球,而是要理解宇宙在诞生之初泄露出的那个“初始代码”,这个过程充满了数学的美感和存在的焦虑。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时间折叠”的描述,它不是简单的跳跃,而是一种在不同维度上信息叠加的体验,读到那些段落时,我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对感官描述的创新。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它只负责提出更宏大、更精妙的问题,让你在阅读结束后,会不自觉地仰望星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渺小与兴奋交织的情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