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發福日記: 鑄鐵鍋中西式不敗料理

蘇發福日記: 鑄鐵鍋中西式不敗料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蘇發福 著
图书标签:
  • 烹饪
  • 食谱
  • 铸铁锅
  • 中式料理
  • 西式料理
  • 家常菜
  • 美食
  • 苏发福
  • 料理
  • 厨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ISBN:9789863611721
商品编码:16075512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5-07-15
页数:184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來在香港金融業工作,因為想要抒解壓力,又剛好拿到一只鑄鐵鍋,
我竟然從此瘋狂愛上煮飯。──蘇發福

用一只鑄鐵鍋,煮出人生中最美麗的轉折。
走出香港金融圈,以料理紀錄美味的生活日記。




◎一個購鍋狂的經驗談,教你怎麼挑選、清洗鑄鐵鍋,還有相關小工具
作者目前擁有超過60個鑄鐵鍋,以購鍋狂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如何挑選適合你的鑄鐵鍋?怎麼清潔及選用適合的小工具們?幫助你充分瞭解鑄鐵鍋的使用特性及限制,使鑄鐵鍋不只是個沉甸甸練身體的鍋子,而是在廚房的得力助手,餐桌上迷人的風景。

中式家常及宴客菜
鑄鐵鍋的鎖水及控溫穩定優勢,極為適合料理中菜。像是輕易煎出餐廳級的鐵板豆腐、鐵板燒雞腿排、脆脆魚皮的煎魚;燜煮港式煲仔飯、綿密的蟹粥;滷出又香又多汁的家常滷肉、白菜滷;炒出有鍋氣的炒飯、夠味的干炒牛河;用少少的油來做油炸料理。就算是料理新手,也非常容易煮出成就感。

經典多國菜色
本書以臺灣人的飲食習慣及食材容易取得為主,歸納出多項受歡迎的經典各國菜色,例如:西班牙海鮮飯、烤雞、印度咖哩、紅酒燉牛肉、打拋豬等,讀者就算天天做菜,也可以常常變化菜色,煮菜樂趣無窮。

紅遍臺灣、日本及香港的「無水料理」
一滴水也沒加的日式咖哩、燉白菜獅子頭,不需燒大鍋水也能蒸魚,只用檸檬汁蒸的泰式檸檬魚……。本書告訴你鑄鐵鍋「無水料理」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常備醬料及快速料理
炒白酒蛤蠣義大利麵、蘑菇起司帕尼尼、泰式炒泡麵、酸豆奶油海鮮……。教你怎麼準備少少幾樣常備醬料,在家裡快速30分鐘上菜。

點心及簡易烘焙
鑄鐵鍋可直接進烤箱,所以用鑄鐵鍋烤麵包布丁、肉桂卷、薄脆披薩、佛卡夏、馬鈴薯及地瓜等,作為餐後點心、下午茶及宴客都適合。一鍋多用,最值得的廚房投資。

◎讀者回覆
「福仔有魔力,會讓人自然而然的愛上作菜耶!」
「 是妳一直帶領我們走向豐富多元、璀燦亮麗的廚之大道,除了謝謝妳走上這條路,更感謝妳有趣又無私的分享。」
「 發福,妳太棒了,真的很棒,妳的真心都能從妳的每篇文章中看到!」
「是發福讓我陷入做菜這條不歸路,謝謝妳。」
「 發福的文筆平易風趣,是很美味的精神糧食。」
「 Cooking is so much fun and enjoyable for me nowadays! Thanks to you, super food diary .」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蘇發福
臺大會計、政大會研所畢業,香港科技大學MBA。

過去在臺灣及香港金融業從事企業併購及私募基金投資工作。本來以為自己愛賺錢,後來發現其實更愛在家煮飯,本來以為自己有一天會擁有金銀富貴Hermès柏金包,現在卻是坐擁又銅又鐵的鍋山。與印度老公目前定居香港。

2014年開始在網上分享每天晚餐餐桌、鑄鐵鍋食譜、廚具敗家、香港生活雜記與印度老公的趣聞,已擁有數萬名臺港粉絲關注,部落格亦累積超過百萬點閱人次。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uperfooddiary
Blog http://bbbhhh2012.pixnet.net/blog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super_food_diary

■繪者簡介

MinMin(張敏貞)
自由插畫者,擅長以輕柔水彩繪製生活中的小事物。

攝影ESimage影像攝影工作室(Eason Su )
本書之圖片後製及人像攝影。

目录

【作者序】How about cooking? 

Chapter 1 鑄鐵鍋二三事
一次搞懂鑄鐵鍋,你必需知道的幾件事
鍋山鍋海,不要再逼我啦!
開鍋、養鍋超簡單
做好日常清潔,永保鍋具年輕
選對鑄鐵鍋烹調小工具
蒸氣會說話!透視鍋蓋的祕訣
遇到這些異常事件,莫驚慌
如何使用本書

Chapter 2 道地中式家常菜
1 煮飯
2 煎脆皮太陽蛋
3 番茄炒蛋
4 家常滷肉
5 香菇肉燥
6 乾煸肉燥四季豆
7 蛋酥白菜滷
8 麻婆豆腐
9 鐵板豆腐
10 三杯雞
11 蒜片培根雞腿排
12 紅棗杏鮑菇麻油雞
13 泰式打拋豬
14 乾炒牛河
15 脆皮煎魚
16 鮭魚炒飯
17 豉汁排骨煲仔飯

Chapter 3 濃醇無水料理
18 番茄雞肉咖哩
19 豆腐蒸魚
20 泰式清蒸檸檬魚
21 白菜燉獅子頭
22 番茄泡菜海鮮鍋

Chapter 4 從容不迫宴客大菜
23 煎格紋豬排
24 鎮江排骨
25 乾煎雞
26 金銀蒜蝦乾蒸絲瓜
27 避風塘味炒大蝦
28 蔥薑炒蟹
29 印度咖哩
30 水蟹粥
31 薑絲蛤蠣菜飯
32 韓式蔘雞湯
33 泰式酸辣蝦湯
34 螃蟹粉絲煲

Chapter 5 經典歐風食譜
35 嫩煎干貝
36 烤馬鈴薯蜂蜜花椰菜
37 普羅旺斯燉菜
38 紅酒燉牛肉
39 法式紅酒燉雞
40 蜂蜜檸檬烤全雞
41 西班牙海鮮飯
42 南瓜濃湯

Chapter 6 常備醬料及快速料理
43 萬用番茄紅醬
44泰式炒泡麵&花椒辣油
45 蘑菇起司帕尼尼
46 烤大蒜橄欖油
47 大蒜奶油麵包
48 波隆那紅醬義大利麵
49 白酒蛤蠣義大利麵
50 蒜味培根義大利麵
51 酸豆辣椒煎海鮮

Chapter 7 午後點心時光
52 肉桂捲
53 烤洋芋玫瑰
54 焗烤臘腸番茄馬鈴薯地瓜
55 脆皮杏鮑菇
56 起司洋蔥麵包捲
57 野莓起司麵包布丁
58 巧克力舒芙蕾
59 蒜香佛卡夏
60 薄脆瑪格麗特披薩

【附錄】新舊版鍋型差異
【附錄】食譜鍋型對照表
《香料的秘密旅程:从古至今的风味密码》 一本书,带你穿越时空,解锁全球美食背后的无形魔力 简介: 香料,不仅仅是厨房里提味增色的佐料,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贸易的驱动力,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人类味觉体验的无限延伸。《香料的秘密旅程:从古至今的风味密码》并非一本食谱,而是一部关于“味道的史诗”。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宏大而精微的探索之旅,从撒哈拉的驼铃声中发现胡椒的足迹,到马可·波罗的航线中追溯肉桂的价值,深入剖析那些细小颗粒和干燥叶片如何塑造了世界格局、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并最终融入我们日常的每一餐之中。 本书摒弃了传统香料分类的枯燥叙述,而是采用“主题式探秘”的叙事结构,将香料的起源、应用、社会地位及其背后的权力斗争,编织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 第一部:起源与神话——大地馈赠的黄金 第一章:香料的创世纪:神谕、祭祀与早期的贸易网络 本章将追溯人类与香料的最初邂逅。我们会探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河流域文明中,香料如何从药物、防腐剂演变为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埃及法老的木乃伊制作中,乳香和没药扮演的角色远超芳香剂的范畴,它们是连接凡人与神祇的媒介。我们将详述古代“香料之路”的雏形——那些横跨沙漠和海洋的早期贸易路线,揭示早期文明如何通过对珍稀香料的垄断,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和影响力。 第二章:胡椒:黑色的黄金与帝国的兴衰 胡椒,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黑色颗粒,曾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商品之一。本章聚焦于黑胡椒。我们将详细描绘其在古罗马帝国中的地位——从贵族餐桌上的奢侈品到支付赎金的硬通货。书中会详细考证印度西海岸的马萨拉(Masala)传统如何形成,以及阿拉伯商人如何严密控制信息流,将胡椒的产地视为最高机密,从而维持其天价。通过讲述中世纪欧洲对胡椒的狂热追逐,读者将清晰地看到,一次对胡椒的渴望,是如何间接推动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第三章:肉桂与丁香:群岛上的战争与殖民的序曲 相比于大陆上的胡椒,肉桂和丁香的故事充满了血腥与征服。我们将聚焦于“香料群岛”(摩鹿加群岛)。本书将细致描述葡萄牙航海家如何抵达这些偏远的岛屿,以及随后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如何以军事力量和契约垄断,建立起残酷的丁香和肉豆蔻贸易体系。读者将了解到,一块肉豆蔻的价值在当时如何超越黄金,以及为了控制这些小小岛屿的生产,欧洲列强之间爆发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冲突。 --- 第二部:风味革命——香料如何重塑世界餐桌 第四章:东方辛辣入欧罗巴:香料对中世纪烹饪的颠覆 在古代和中世纪,香料被广泛用于“掩盖”食物腐败的气味,但这只是其功能的一面。本章深入探讨香料如何提升了欧洲贵族烹饪的复杂性。我们将分析中世纪食谱中对姜、丁香和藏红花的大量使用,这些并非为了“去腥”,而是为了彰显烹饪者的学识和财富。通过对早期欧洲烹饪手稿的研究,展现香料如何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第五章:咖喱的诞生:地理、融合与适应性 咖喱(Curry)并非单一的香料组合,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本章以印度次大陆为核心,探讨咖喱是如何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交融中诞生的。从南印度强烈的辣椒和罗望子酸味,到北印度温和的干果和奶油基底,本书将解析不同地域的香料配比如何反映当地的气候、农业以及历史迁徙。我们还将考察英国殖民者如何将“Curry”的概念带回本土,并将其标准化,形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西式咖喱”。 第六章:异域的碰撞:辣椒的全球征服 辣椒,原产于美洲的“新世界”作物,其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令人惊叹。本章专门讲述辣椒(Capsicum)的“全球换位”。我们追踪它如何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线,在短短数十年内征服了非洲、亚洲(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书中对比了世界三大辣椒产区——四川的麻辣、泰国的酸辣、墨西哥的烟熏辣——分析不同文化如何以独特的方式驯服并利用这种来自遥远大陆的“火焰”。 --- 第三部:化学与文化——香料的现代意义 第七章:风味的科学:芳香分子与感官的错觉 本章将从化学角度解构香料的魅力。我们会介绍主要的芳香化合物(如丁香油中的丁香酚、肉桂中的肉桂醛),解释它们如何通过嗅觉和味觉受体影响我们的愉悦感。这不是枯燥的科学解析,而是将复杂的化学原理转化为易懂的“风味语言”,解释为何某些香料的组合能带来“鲜味”(Umami)的错觉,以及现代食品工业如何利用这些分子重建或放大自然风味。 第八章:香料的伦理与未来:可持续性与小农的困境 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香料贸易正面临新的挑战。本章关注香料生产的伦理层面。我们将深入探讨香料供应链中的公平贸易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小农户往往因为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而陷入贫困。书中会展示一些致力于保护传统种植方法和生物多样性的努力,探讨有机认证和可持续农业如何成为保障香料未来品质的关键。 第九章:超越餐桌:香料在医药、艺术与日常的隐形应用 香料的影响力远超厨房。本章拓宽视野,探讨香料在传统医学(如阿育吠陀和中草药的交叉点)、芳香疗法、乃至古代香水制作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研究不同文化如何使用特定香料来表达情感、净化空间,以及在现代艺术和文学作品中,香料意象所承载的象征意义。 --- 结语:品味历史的层次感 《香料的秘密旅程》旨在提醒读者,当我们拿起一瓶迷迭香或撒下一点八角时,我们所接触的不仅仅是植物的一部分,而是跨越了数千年、数万公里的贸易网络、帝国兴衰、以及人类对未知风味无尽的探索欲。每一口食物的味道,都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记录。 本书适合对象: 对世界历史、地理大发现、贸易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烹饪爱好者,渴望理解风味搭配背后科学原理的美食家。 希望了解全球化进程中,非主流商品如何驱动重大社会变革的研究者。 任何对人类文化如何通过感官体验进行传承和演化感到好奇的普通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美食文化的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选题角度非常巧妙和前卫。它显然不是在重复市面上已经泛滥的那些家常菜谱,而是聚焦于某种独特的烹饪哲学或跨界融合的可能性。光是书名中透露出的那种对传统烹饪工具的深入挖掘和创新应用,就足以吸引我。我猜测作者一定花了大量时间进行实验和验证,才能如此自信地提出“不败料理”的宣言。这种敢于挑战既有模式、并给出可靠解决方案的勇气,是真正推动美食领域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迫不及待想看看,作者是如何用一套成熟的体系,打破传统界限,创造出既有深厚底蕴又充满现代感的美味佳肴的。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高级的美学倾向。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花哨、色彩饱和度过高的图片来吸引眼球,相反,它似乎更倾向于用光影和构图来烘托食物的质感。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对食物本身最本真的尊重,也更容易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制作步骤和最终效果。我感觉,这本书的摄影风格很像一本高档的生活方式杂志,每一张成品图都像是一幅静物画,让人不忍下箸,先要细细品味一番。这种对视觉细节的极致追求,是衡量一本优秀烹饪书籍的重要标准,它能极大地提升读者的沉浸感和操作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虽然略高于市面上一些普通的烹饪书籍,但从它提供的价值来看,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投资。我注意到,市面上很多食谱往往只关注“能做出来”,而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似乎更强调“做得好,并且做得有章法”。光是看到封面上那种自信的标题,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这背后的专业度和丰富经验积累。这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厨,不仅教你做菜,更教你一套系统的厨房管理和思维方式。对于追求烹饪境界提升的人来说,这种系统性的知识输入,远比零散的技巧传授来得更有价值,能有效避免走弯路,直接迈向专业水准。

评分

哇,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享受!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色调搭配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十足。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那种留白恰到好处的简约风格,让阅读过程非常舒服,不会让人感到压迫。而且,纸张的触感也非常棒,厚实又不失细腻,完全可以感受到出版方对细节的把控。虽然我还没仔细看内容,但光凭这包装和装帧,就已经觉得物超所值了。这种用心设计的书籍,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送给爱烹饪的朋友,都显得很有品位。它不只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件可以摆在厨房书架上的艺术品。每次路过书架,看到它精美的封面,心情都会莫名的愉悦起来,期待着翻开它,进入一个充满美好烹饪体验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在叙事上的功力实在令人佩服。从目录的编排来看,它似乎不仅仅是罗列菜谱那么简单,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美食、关于生活态度的故事。我注意到章节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和情感的递进,这让我对阅读过程充满了好奇。我猜想,作者可能在字里行间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于食材、对于烹饪哲学的思考,而不是生硬地告知“放多少克盐”。这种带有温度和人情味的叙述方式,是那些纯粹的电子食谱所无法比拟的。我非常期待能沉浸在这种被精心编织的文字氛围中,感受那种从文字到味觉的跨越,这才是真正有灵魂的烹饪书籍应该具备的特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