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制导

无人机制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拉斐尔·雅诺舍夫斯基(RafaelYanus 著
图书标签:
  • 机器人
  • 人工智能
  • 自动化
  • 控制系统
  • 无人系统
  • 机械工程
  • 嵌入式系统
  • 算法
  • 技术
  • 工程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102857
商品编码:1726391879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美)拉斐尔·雅诺舍夫斯基(Rafael Yanushevsky) 著;牛轶峰 等 译 著作 定  价:60 出 版 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8月01日 页  数:274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8102857 第1章制导的基本原理
1.1引言
1.2制导过程
1.3导弹制导
1.4巡航导弹与无人机的制导
1.5运动表达
1.6视线(LOS)
1.7纵向运动和侧向运动
参考文献
第2章侧向运动的控制
2.1引言
2.2平行导引法
2.3比例导引法:平面会合
2.4比例导引法:三维会合
2.5增广比例导引法
2.6比例导引法的控制问题
2.7增广比例导引的控制问题
2.8比例导引法
参考文献
第3章纵/侧向运动的控制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目前,无人机在军事上得到大量应用,不仅要以巡航方式侦察飞行,也需要在攻击目标时自主形成攻击条件,如攻击处于助推段的弹道导弹,甚至作为攻击武器直接攻击目标,如反辐射无人机直接攻击雷达目标。这些应用对无人机的高精度制导控制能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拉斐尔·雅诺舍夫斯基编著的这本《无人机制导》在导弹制导理论的基础上,抢先发售清晰阐述了无人机制导的理论与方法。不但分析了无人机动力学和制导律等问题,而且建立了制导与控制系统模型,更针对自主无人机,发展了广义的无人机制导律(兼容导弹制导律)。针对包括航路点跟踪、空中加油和无人机集群控制等在内的几种典型任务,进行了应用研究。书中在无人机制导理论方面提出的创新性表述,也是其他书中未有的,并可在新一代高自主无人机系统中得以实现。
本书读者对象为无人机系统、导弹工程、飞行器设计、自动化、导航制导与控制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

《古今诗词赏析与创作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旨在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文学研究者以及有志于诗词创作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而实用的指南。全书内容涵盖了从先秦诗歌到近现代诗词演变的全景图,兼顾理论阐释与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诗词的源流与演变 本部分追溯了中国诗歌的起源,详细介绍了《诗经》和《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诗经》部分侧重于其现实主义精神、四言体的韵律结构以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楚辞》则着重分析了屈原作品中浪漫主义的色彩、瑰丽的想象力以及骚体长句的独特美感。 随后,书籍转入汉魏六朝的诗歌发展脉络。汉乐府的质朴与民间性,建安风骨的苍凉悲壮,以及玄言诗的哲学思辨,都被细致梳理。南北朝时期,田园诗的兴起(以陶渊明为代表)和山水诗的成熟(谢灵运、王维)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审美转向的关键节点。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本书用大量的篇幅解析了唐诗的辉煌成就。从初唐的宫廷气象到盛唐气象万千的边塞诗与山水田园诗(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再到中唐的社会批判与个人情怀(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直至晚唐的唯美与感伤(李商隐、杜牧),我们力求展现出每一位大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烙印。对格律、对仗、用典等技术层面的分析,也贯穿其中。 宋词部分则标志着中国诗歌体裁的重大转变。本书详尽介绍了词体的起源、格律的复杂性(长短句的形成),以及宋代文人对词体美学的深化。从婉约派的细腻柔美(柳永、李清照)到豪放派的开阔雄浑(苏轼、辛弃疾),再到格律派对音律的精微把握,我们剖析了词如何成为抒发个体情感的最佳载体。 元曲(散曲与杂剧)的兴起,被视为诗词通俗化和生活化的重要标志。本书探讨了元曲在语言运用上的通俗性、在结构上的戏剧性,以及其对市井生活的深刻反映。 明清两代,诗词创作虽有复古与革新之争,但仍有如公安派、竟陵派等流派的涌现。本书对这一时期的重要诗人及其风格进行了梳理,强调了其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第二部分:诗词的艺术手法与审美鉴赏 本部分是全书的精华之一,专注于提炼和解析构成诗词艺术魅力的核心要素。 意象的构建与运用: 详细分析了“月”、“柳”、“鸿雁”、“落日”等经典意象的文化意涵和情感投射,解释了意象如何超越其表层含义,成为表达复杂心境的媒介。 声律与节奏: 深入讲解了近体诗(律诗、绝句)的平仄规则、对仗要求,以及词牌的句式和韵脚如何共同构建出独特的音乐美。对于非格律诗的自由节奏,也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表现手法辨析: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赋、比、兴、用典、托物言志、白描、烘托等古典文学中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并通过经典名篇实例进行剖析,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匠心。 情感的层次与张力: 探讨了中国诗词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追求,分析了如何通过语气的转折、意境的虚实处理,来达到情感的含蓄蕴藉、张弛有度。 第三部分:诗词创作的实践阶梯 本部分是为有志于创作的读者量身定制的实用手册,旨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创作技巧。 从“读”到“仿”: 强调初学者应先进行“拆解式阅读”,即分析名家作品的结构、用词和韵脚。随后,引导读者从模仿入手,尝试套用经典句式或意境,进行基础练习。 题材的选择与处理: 探讨了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个人体验转化为诗词题材。重点讲解了如何避免流于空泛的抒情,而是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场景来支撑情感表达(由情景入手)。 炼字与炼句的技巧: 提供了大量的选词标准,包括如何运用动词的精当性、形容词的准确性,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词序来增强节奏感和意境的营造。 格律的入门与尝试: 对于初学者,本部分提供了一套简化的格律学习路径,着重于最常用句式的平仄结构,鼓励在掌握基础韵脚后,逐步尝试创作符合规范的五言和七言诗,以及基础的宋词小令。 创作的自我审视与修改: 强调修改过程的重要性,指导读者如何从读者的角度反思作品的立意是否清晰、意象是否新颖、节奏是否流畅,并提供了修改的常见误区及规避方法。 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结合生动的文学语言,力求构建一座连接古代经典与现代读者的桥梁,使读者不仅能欣赏到诗词的精妙,更能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与力量。全书配有大量古代名家手迹或名画插图,以期达到文图并茂的审美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无人机制导》,这个书名像是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吸引着我忍不住想去一探究竟。在我看来,它所揭示的,并非仅仅是机器如何飞行,更可能是关于“智能”本身是如何被赋予和实现的。我好奇,当无人机被赋予了“制导”的能力,它是否也意味着拥有了某种程度的“意识”?它们是如何感知周围的世界,又如何理解指令,甚至是如何做出超出预期的“创造性”行为?我设想,作者可能会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来阐述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它们如何在复杂的地形中穿梭,如何在恶劣的天气中保持稳定,以及它们是如何完成那些人类难以企及的任务。而“制导”二字,在我看来,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对精准和效率的极致追求。这本书,或许会带我领略到,科技是如何将我们的想象变为现实,让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一步步走近我们生活的。

评分

光是《无人机制导》这个书名,就足以激发我内心深处的探索欲。我总觉得,在“制导”这个词背后,隐藏着一种超越简单执行的智慧。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无人机本身的技术细节,更可能是一种关于“自主”与“决策”的探讨。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当无人机被赋予了“制导”的能力,它究竟是如何理解并执行任务的?是依靠强大的计算能力,还是某种更加精妙的算法?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在高空中,一架无人机能够独立识别目标,规划最优航线,精准地完成侦察或投递任务。这种能力,是如何实现的?是依靠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还是机器学习的强大支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案例,让我看到无人机在不同场景下,“制导”过程的奥秘,比如在复杂的地形中如何自主避障,在动态的环境中如何保持目标锁定。这本书,或许能让我对未来科技的发展,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智能体感到着迷,而《无人机制导》这个名字,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类话题的无限好奇。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不再需要人类时刻的指令,而是能够根据实时的环境信息,自行规划最优路径,有效避开障碍物,甚至能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做出临时的、最合理的反应。这背后所依赖的技术,究竟是多么的精妙?我猜测,书中一定会涉及大量的算法和模型,例如路径规划算法,障碍物检测与规避技术,以及对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处理等等。而“制导”这个词,又给我一种更高级别的想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飞”,而是包含着目标识别、跟踪、以及精准到达的能力。我想象,作者很可能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公式,来详尽地阐述这些技术原理,让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无人机是如何“看懂”世界,并以此做出“决策”的。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是一次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强大力量的绝佳机会。

评分

《无人机制导》,光听这名字就充满了科幻感和未来感,我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那些在广袤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无人机,它们是否也拥有自己的“思想”,能够自主地规划航线,规避障碍,甚至做出复杂的决策?这本书,似乎就是要带我们深入了解这一切的幕后奥秘。我尤其好奇,在“无人机制导”这个概念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精密的算法和庞大的数据支撑?是深度学习,还是某种更加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驱动着这一切?我设想,作者很可能通过详实的案例,比如在物流配送、农业监测、搜救行动乃至于军事侦察等不同领域,展示无人机是如何从最初的遥控操作,一步步进化到如今的智能化自主飞行。而“制导”这两个字,更是点睛之笔,它意味着不仅仅是简单的飞行,更是对飞行路径、目标锁定、任务执行的精确把控。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里是如何解读这“制导”的哲学,是基于物理学的惯性导航,还是通过复杂的传感器融合,抑或是某种超越现有认知的全新导航方式?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认识我们周围那些悄然改变世界的“飞行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沉稳的力量感,仿佛蕴藏着深邃的智慧。《无人机制导》这个书名,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图景。我猜测,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层面的讲解,更可能触及了“无人”这一概念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比如,当机器拥有了“自主”的能力,我们该如何界定它们的责任?当无人机在复杂的环境中执行任务,它们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其依据是什么?是预设的逻辑,还是某种更加拟人化的“判断”?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部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无人机导航中的伦理边界,以及这种技术发展对社会结构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或许,作者会从历史的维度,回顾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阶段的“制导”方式的演进,从而揭示出未来发展的大致脉络。这种宏观的视角,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无人机制导”并非横空出世,而是人类智慧不断探索和迭代的成果。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不仅仅是关于无人机的技术,更是关于人类与技术共存的未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