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是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经济学原理”的配套教材。
作者张维迎将经济学定义为研究人类如何通过合 作而发展的科学,将市场看作动态的、演化的、带有 不确定性的世界,尤其强调了企业家的价值,并系统 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理论,改变了传统经济学教材的静 态均衡、完全理性的市场观念和缺少人文精神纯事计 算等缺陷。
本书全面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又不失 独到的见解和鲜活而贴近当下中国读者的案例,使读 者一览经济学全貌之余,获得全新的启发。
为方便课堂教学及学生自学,本书设有“课堂讨 论”“延伸阅读”“思考与练习”等内容。
张维迎,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研究;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1999-2006)和院长(2006-2010)。主要著作包括:《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199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996),《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1999),《产权、政府与信誉》(2001),《信息、信任与法律》(2003),《大学的逻辑》(2004),《论企业家》(2004再版),《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2005),《竞争力与企业成长》(2006),《价格、市场与企业家》(2006),《中国改革30年》(2008),《市场的逻辑》(2010),《什么改变中国》(2012),《通往市场之路》(2012),《博弈与社会》(2013),《改革新启蒙》(2014),等。另有数十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2000年获得**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8年,选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的“改革30年,经济30人”;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性研究荣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年,获得网易财经“年度*有影响力经济学家奖”。
**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第2章 偏好与选择
第3章 交换、分工与货币
第4章 消费者选择与需求曲线
第5章 生产与供给曲线
第6章 供求与价格
第7章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第8章 企业家与市场过程
第9章 竞争与垄断
**0章 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1章 非对称信息与市场
**2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3章 经济增长
**4章 经济波动
**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6章 奥地利学派宏观经济理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关键词索引
我向来认为,很多理论书籍都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尤其是像经济学这种听起来就非常“宏大”的学科。所以,当我看到《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时,内心是有些抵触的。但我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读了起来。结果,它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洞察力,他没有使用那些让人头疼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经济学的复杂理论解释得浅显易懂。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市场失灵”的章节,它并没有简单地将市场妖魔化,而是客观地分析了在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本身会失效,需要政府的干预。例如,关于“公共物品”和“负外部性”的讨论,让我对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经济学史上的有趣故事,让我在轻松的氛围中,也了解了经济学思想的演变过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经济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分析和判断。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理解复杂经济世界的门锁,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经济挑战。
评分这本《经济学原理》完全颠覆了我对经济学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在阅读之前,我以为经济学充其量就是一些关于股票涨跌、市场波动的东西,与我这种普通人关系不大。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他没有直接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经济模型,而是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现象入手,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排队买东西,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会有差异。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剖析,他一步步地引出了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例如“帕累托最优”、“外部性”等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信息不对称”的讲解,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二手车市场为什么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让我瞬间理解了为什么在很多交易中,买家总是有所顾虑。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习到了经济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一种批判性思考经济现象的能力。我开始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不是仅仅看到表面现象。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觉得经济学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科,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充满了各种冷冰冰的图表和公式,让人望而生畏。所以,《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我最初是抱着一种“不抱太大期望”的心态去翻阅的。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我过去的认知。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不是直接灌输理论,而是从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入手,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些消费决策,为什么商家会采取某种定价策略。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他巧妙地引出了经济学中最核心的原理,比如“需求定律”、“供给定律”等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沉没成本”的讲解,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说明了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被过去的投入所束缚,而要着眼于未来的收益。这种叙述方式,让我感觉经济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术研究,而是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经济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一种“经济学思维”,让我能够从更宏观、更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看待周围的世界。
评分这本《经济学原理》简直是我的救星!一直以来,我对经济这个概念都停留在模糊的“钱”和“买卖”的层面上,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遥远,又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一切。我常常听到各种经济术语,比如通货膨胀、GDP、供需关系,但从来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去理解它们。阅读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作者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从最基本的“稀缺性”出发,层层剥茧,将经济学的宏大概念拆解成一个个可以理解的组成部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机会成本”的阐述,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原来每一次消费、每一次工作、甚至每一次休息,背后都隐藏着被放弃的价值。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从个人消费行为到国家宏观调控,都让我豁然开朗,感觉自己终于能理解新闻里那些看似复杂的经济报道了。而且,书中穿插的许多小故事和历史背景,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和图表,而是活生生的人类社会活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视角都变了,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其中运行的逻辑。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拿起这本书,抱着的是一种“碰碰运气”的心态。我是一个对数字和图表不太敏感的人,所以对经济学一直敬而远之。我预想中的“经济学原理”会是一本充斥着复杂公式和抽象概念的书,读起来一定昏昏欲睡。然而,《经济学原理》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没有试图用艰深的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通过大量的类比和生动的故事,将经济学中最核心的原理娓娓道来。例如,在解释“边际效用递减”时,作者竟然用了吃披萨的比喻,第一个披萨吃起来无比满足,但吃到第六个、第七个时,你会感到腻烦,甚至会后悔。这个例子真的太形象了,一下子就点亮了我脑海里模糊的概念。还有关于“价格机制”的讲解,它不再是抽象的供需曲线,而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市场画卷,告诉你价格是如何引导资源流动的,又是如何反映人们的偏好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经济学其实无处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每天早上选择哪条路去上班,到国家如何制定税收政策,都离不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我不再感到经济学是遥不可及的科学,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