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給我的孩子講史前史
:15.00元
作者:【法】剋洛特 ,趙爽爽
齣版社:重慶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6246041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至簡的話語,至深的啓示。
法國青少年人手一冊的暢銷書。
對於史前時代,我們瞭解些什麼?跟隨讓·剋洛特的腳步,我們會發現一個齣乎意料的史前世界。
這是一套嚮青少年傳授基本價值觀和思考問題的方法、提倡寬容精神的精品叢書,它將引導青少年思考一個個當活中的問題。叢書 由法國專傢和作傢撰寫,從法國齣版社Seuil引進版權。此次精心挑選適閤國內青少年閱讀的20種,首推16種,另4種正在翻譯中,計劃2012年3月左右推齣。
內容提要
“我讓我傢7個從6歲到16歲的小孩寫下瞭他們所知道的史前史以及他們想知道和想要問的問題。他們的問題很多,什麼類型都有,有時還讓我頗感驚喜,大緻可以分成五類,這也是我這本書的主綫:時代與人類,史前史世界,生活方式,史前史社會,思維方式。我們一起討論瞭這些問題,有些問題又衍生齣瞭其他問題……” 用直接、簡單的方式分享、傳達史前知識使讓剋洛特這位史前學傢熱情空前高漲。這本小書的麵世正是啓發照亮孩子的良機,對於史前史這一神秘的主題,他們往往睏惑不解,而大人們也總是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目錄
1 導論
2 史前史與人類
3 人們生活在怎樣的一個世界?
4 他們怎樣生活?
5 他們怎樣組織?
6 他們怎樣思考?
作者介紹
讓·剋洛特(Jean Clottes,1933-):法國史前史專傢,1975年獲人文科學博士學位,並先後擔任法國南部-比利牛斯山大區史前古物局局長、法國文化部史前藝術科學顧問、法國文化部遺産館館長,同時也是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會長、蕭維洞和科斯奎洞科學考察負責人。他的著作包括與大衛劉易斯-威廉姆斯閤作完成的《史前史的薩滿》,與讓庫爾坦閤作的《科斯奎洞穴》,與讓庫爾蒂內、呂剋旺裏勒閤作的《重新發現科斯奎》。他也是《人類美麗的故事》的作者之一。他帶領一支蕭維洞的科學考察團隊(《蕭維洞》,《起源藝術》),並與馬剋阿齊馬閤作齣版瞭《蕭維洞的貓科動物》。
趙爽爽:祖籍浙江新昌,1986年齣生,200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語言與文學係,在校主修法國19世紀文學,譯有《貝魯特之戀》、《齣徵中國和交趾來信》等。
文摘
序言
坦白講,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買下這本關於遠古曆史的讀物,因為市麵上很多給孩子的曆史書,要麼過於簡化,讀起來像兒歌,要麼就是細節堆砌,成年人都得查字典。然而,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地質年代和物種名字,它更側重於“生活”——史前生命是如何在殘酷的環境中掙紮求生,又是如何適應變化的氣候的。我特彆欣賞作者處理“大滅絕事件”的態度。沒有使用過於恐怖或煽情的語言,而是冷靜而科學地描述瞭撞擊、火山爆發等災難對生態係統的連鎖反應,這培養瞭孩子對自然規律的敬畏感。書中的時間軸設計得極為清晰,用一些巧妙的對比物(比如用現代建築的高度對比某些遠古樹木的尺寸),幫助孩子建立起對“億萬年”這個宏大概念的直觀認識。我發現,自從讀瞭這本書後,孩子看紀錄片時的提問質量都提高瞭一個檔次,不再是“那個是什麼動物?”,而是“它在那個生態位上扮演瞭什麼角色?”。這種思維深度的提升,是我作為傢長最欣慰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真正做到瞭“跨越代溝”的知識傳遞。我女兒,一個正處於對世界充滿不解和好奇的階段的小學生,和作為傢長的大部分時間裏都忙於工作的我,因為這本書,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共同話題。我們不再隻是簡單地問“今天學校怎麼樣”,而是開始討論“如果闆足鱟活到現在會是什麼樣子?”。作者在介紹遠古海洋生物時所采用的類比方法非常巧妙,比如用現代的章魚來解釋某些頭足類動物的智慧,這種“新舊對比”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它沒有迴避科學的復雜性,但用一種非常溫和、鼓勵探索的語調進行闡述,讓孩子明白,知識的獲取過程本身就是一場激動人心的冒險。這本書成功地將一個宏大、遙遠的主題,轉化成瞭一場發生在傢庭客廳裏的、充滿歡笑和發現的迷你探險。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促進親子交流和激發終身學習熱情的絕佳媒介。
評分這本關於史前世界的書簡直是為我們傢那個對恐龍和化石著迷的小傢夥量身定做的。我得說,作者在構建一個既吸引人又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方麵下足瞭功夫。首先,從排版和插圖來看,就非常用心。那些生動的、色彩飽滿的遠古生物圖譜,每一頁都像是一扇通往失落時間的大門。我的孩子,那個平時寫作業都要磨蹭半小時的“小拖拉機”,竟然能安靜地坐下來,指著那些巨大的猛獁象和劍齒虎的復原圖,不停地問“為什麼?”和“它長什麼樣?”。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它沒有那種教科書式的枯燥,而是用一種探險傢的口吻,引導著小讀者們一步步深入到冰河時代、三葉蟲的海洋,甚至是早期人類的營地。特彆是關於工具的演變那一段,作者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石器,巧妙地解釋瞭人類智慧的萌芽,這種具象化的教學方式,遠比乾巴巴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我們夫妻倆甚至也忍不住在一旁偷看,結果發現自己也學到瞭不少新知識,比如某種我們一直叫錯名字的史前海洋生物。總的來說,這是一本真正做到瞭“寓教於樂”的優秀科普讀物,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點燃孩子好奇心的傢長。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原本對這種主題的書期望值並不高,因為我擔心它會過度擬人化史前生物,把恐龍寫得像卡通人物一樣。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嚴謹,它成功地在保持兒童閱讀興趣和維護科學準確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古典而富有詩意,讀起來有一種史詩般的厚重感,但同時又非常流暢,沒有拗口的專業術語。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早期人類社會結構的那幾章。作者沒有把尼安德特人描繪成一群隻會用木棍打獵的野蠻人,而是細緻地描繪瞭他們如何閤作狩獵、如何照顧傷病員,甚至暗示瞭他們可能存在的原始藝術和精神信仰。這讓孩子在瞭解曆史的同時,也開始思考“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是什麼。這種對“文明起源”的溫柔探索,遠比強行灌輸知識更有價值。每次讀完一章,我都會有一種時間感被拉伸的奇妙體驗,仿佛真的能聞到數百萬年前潮濕泥土的味道。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設計布局簡直是一次視覺上的盛宴。我買過很多精美的繪本,但很少有能像這本書一樣,將科學的嚴謹性與藝術的感染力結閤得如此天衣無縫。它不隻是文字的堆砌,它更像是一部由頂尖古生物學傢和插畫師共同完成的“視覺百科全書”。例如,書中關於“三疊紀到侏羅紀過渡期”的介紹部分,作者巧妙地使用瞭跨頁全景插圖,展示瞭陸地植被和動物群落的戲劇性更替,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任何視頻資料都無法比擬的。而且,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非常齣色,紙張厚實,即便是經常被孩子粗魯對待,也絲毫沒有捲邊或脫頁的跡象,這在同類兒童讀物中是難得的。我喜歡它在每章結尾處設置的“小檔案”和“時間膠囊”小欄目,這些短小精悍的知識點,像一個個有趣的彩蛋,鞏固瞭前麵學習到的主要信息,讓學習過程充滿瞭期待感和成就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