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给我的孩子讲史前史
:15.00元
作者:【法】克洛特 ,赵爽爽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624604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至简的话语,至深的启示。
法国青少年人手一册的畅销书。
对于史前时代,我们了解些什么?跟随让·克洛特的脚步,我们会发现一个出乎意料的史前世界。
这是一套向青少年传授基本价值观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提倡宽容精神的精品丛书,它将引导青少年思考一个个当活中的问题。丛书 由法国专家和作家撰写,从法国出版社Seuil引进版权。此次精心挑选适合国内青少年阅读的20种,首推16种,另4种正在翻译中,计划2012年3月左右推出。
内容提要
“我让我家7个从6岁到16岁的小孩写下了他们所知道的史前史以及他们想知道和想要问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很多,什么类型都有,有时还让我颇感惊喜,大致可以分成五类,这也是我这本书的主线:时代与人类,史前史世界,生活方式,史前史社会,思维方式。我们一起讨论了这些问题,有些问题又衍生出了其他问题……” 用直接、简单的方式分享、传达史前知识使让克洛特这位史前学家热情空前高涨。这本小书的面世正是启发照亮孩子的良机,对于史前史这一神秘的主题,他们往往困惑不解,而大人们也总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目录
1 导论
2 史前史与人类
3 人们生活在怎样的一个世界?
4 他们怎样生活?
5 他们怎样组织?
6 他们怎样思考?
作者介绍
让·克洛特(Jean Clottes,1933-):法国史前史专家,1975年获人文科学博士学位,并先后担任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山大区史前古物局局长、法国文化部史前艺术科学顾问、法国文化部遗产馆馆长,同时也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会长、萧维洞和科斯奎洞科学考察负责人。他的著作包括与大卫刘易斯-威廉姆斯合作完成的《史前史的萨满》,与让库尔坦合作的《科斯奎洞穴》,与让库尔蒂内、吕克旺里勒合作的《重新发现科斯奎》。他也是《人类美丽的故事》的作者之一。他带领一支萧维洞的科学考察团队(《萧维洞》,《起源艺术》),并与马克阿齐马合作出版了《萧维洞的猫科动物》。
赵爽爽:祖籍浙江新昌,1986年出生,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与文学系,在校主修法国19世纪文学,译有《贝鲁特之恋》、《出征中国和交趾来信》等。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设计布局简直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我买过很多精美的绘本,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书一样,将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的感染力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它不只是文字的堆砌,它更像是一部由顶尖古生物学家和插画师共同完成的“视觉百科全书”。例如,书中关于“三叠纪到侏罗纪过渡期”的介绍部分,作者巧妙地使用了跨页全景插图,展示了陆地植被和动物群落的戏剧性更替,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视频资料都无法比拟的。而且,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非常出色,纸张厚实,即便是经常被孩子粗鲁对待,也丝毫没有卷边或脱页的迹象,这在同类儿童读物中是难得的。我喜欢它在每章结尾处设置的“小档案”和“时间胶囊”小栏目,这些短小精悍的知识点,像一个个有趣的彩蛋,巩固了前面学习到的主要信息,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期待感和成就感。
评分坦白讲,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买下这本关于远古历史的读物,因为市面上很多给孩子的历史书,要么过于简化,读起来像儿歌,要么就是细节堆砌,成年人都得查字典。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地质年代和物种名字,它更侧重于“生活”——史前生命是如何在残酷的环境中挣扎求生,又是如何适应变化的气候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大灭绝事件”的态度。没有使用过于恐怖或煽情的语言,而是冷静而科学地描述了撞击、火山爆发等灾难对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这培养了孩子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感。书中的时间轴设计得极为清晰,用一些巧妙的对比物(比如用现代建筑的高度对比某些远古树木的尺寸),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亿万年”这个宏大概念的直观认识。我发现,自从读了这本书后,孩子看纪录片时的提问质量都提高了一个档次,不再是“那个是什么动物?”,而是“它在那个生态位上扮演了什么角色?”。这种思维深度的提升,是我作为家长最欣慰的收获。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原本对这种主题的书期望值并不高,因为我担心它会过度拟人化史前生物,把恐龙写得像卡通人物一样。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严谨,它成功地在保持儿童阅读兴趣和维护科学准确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古典而富有诗意,读起来有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但同时又非常流畅,没有拗口的专业术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早期人类社会结构的那几章。作者没有把尼安德特人描绘成一群只会用木棍打猎的野蛮人,而是细致地描绘了他们如何合作狩猎、如何照顾伤病员,甚至暗示了他们可能存在的原始艺术和精神信仰。这让孩子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开始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是什么。这种对“文明起源”的温柔探索,远比强行灌输知识更有价值。每次读完一章,我都会有一种时间感被拉伸的奇妙体验,仿佛真的能闻到数百万年前潮湿泥土的味道。
评分这本关于史前世界的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对恐龙和化石着迷的小家伙量身定做的。我得说,作者在构建一个既吸引人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方面下足了功夫。首先,从排版和插图来看,就非常用心。那些生动的、色彩饱满的远古生物图谱,每一页都像是一扇通往失落时间的大门。我的孩子,那个平时写作业都要磨蹭半小时的“小拖拉机”,竟然能安静地坐下来,指着那些巨大的猛犸象和剑齿虎的复原图,不停地问“为什么?”和“它长什么样?”。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它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枯燥,而是用一种探险家的口吻,引导着小读者们一步步深入到冰河时代、三叶虫的海洋,甚至是早期人类的营地。特别是关于工具的演变那一段,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石器,巧妙地解释了人类智慧的萌芽,这种具象化的教学方式,远比干巴巴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我们夫妻俩甚至也忍不住在一旁偷看,结果发现自己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比如某种我们一直叫错名字的史前海洋生物。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优秀科普读物,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点燃孩子好奇心的家长。
评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跨越代沟”的知识传递。我女儿,一个正处于对世界充满不解和好奇的阶段的小学生,和作为家长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忙于工作的我,因为这本书,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共同话题。我们不再只是简单地问“今天学校怎么样”,而是开始讨论“如果板足鲎活到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作者在介绍远古海洋生物时所采用的类比方法非常巧妙,比如用现代的章鱼来解释某些头足类动物的智慧,这种“新旧对比”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它没有回避科学的复杂性,但用一种非常温和、鼓励探索的语调进行阐述,让孩子明白,知识的获取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冒险。这本书成功地将一个宏大、遥远的主题,转化成了一场发生在家庭客厅里的、充满欢笑和发现的迷你探险。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促进亲子交流和激发终身学习热情的绝佳媒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