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张汉臣小儿推拿
书号:9787555252986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作者:张锐
页数 248
字数 120千
编辑推荐
《张汉臣小儿推拿》以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基础,严格遵循辩证论治的治疗法则。
诊断:提倡望、闻为主,问、切为辅,综合其他症状,进行分析辩证。
治疗:严守“补虚扶弱”和“补泻兼治”的原则。
施术:善用“术对”与“术组”构成推拿处方基本单元。
选穴:为施术方便,以手及前臂穴为主。
治病范围:从急性病(高热、抽搐等)到传染病(需隔离治疗,如痢疾、麻疹、水痘等),以及头面部、五官等70余种病症。
内容推荐
《张汉臣小儿推拿》推崇稚阴稚阳,注重“扶正”“补泻兼治”。本书是在张汉臣小儿推拿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内容扩充,主要介绍了张老常用的诊治方法(如望诊法)、手法、穴位及常见病的临床推拿治疗与应用体会。另外,不仅有穴位图示还增加了操作视频,更形象更直观,减少了文字描述、静态图像带来的误读或者理解偏差。
目录
一章 张汉臣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一 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及
技法特色介绍 / 2
二 小儿的生长发育 / 6
三 小儿的生理病理病因特点 / 9
四 小儿疾病的四诊要点 / 13
五 小儿疾病的辨证要点 / 26
六 小儿推拿常用治法 / 33
七 小儿推拿的基本常识 / 35
第二章 张汉臣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一 小儿推拿常用基本手法 / 38
推法 / 38
捣法 / 39
摩法 / 40
挤捏法 / 40
捏法 / 41
捻法 / 41
拿法 / 42
掐法 / 42
拍法 / 43
擦法 / 43
按法 / 44
搓法 / 44
运法 / 45
摇法 / 45
揉法 / 46
二 小儿推拿常用复式手法 / 46
打马过天河 / 46
水底捞明月 / 47
赤凤点头 / 47
苍龙摆尾 / 47
按走搓摩 / 48
黄蜂入洞 / 48
开璇玑 / 49
猿猴摘果 / 50
第三章 张汉臣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一 手臂部穴位 / 52
脾经 / 52
肝经 / 53
心经 / 54
肺经 / 54
大肠 / 56
小肠 / 56
内劳宫 / 57
肾经 / 58
二扇门 / 59
阴阳 / 60
板门 / 60
外八卦 / 61
内八卦 / 62
肾顶 / 62
四横纹 / 63
总筋 / 64
运土入水 / 64
一窝风 / 65
运水入土 / 65
天河水 / 66
肾纹 / 67
威灵 / 68
六腑 / 68
外劳宫 / 69
小天心 / 70
小横纹 / 70
列缺 / 71
三关 / 72
十宣 / 72
二人上马 / 73
合谷 / 74
精宁 / 74
五指节 / 75
少商 / 76
龙 / 76
膊阳池 / 77
曲池 / 77
右端正 / 78
左端正 / 78
曲泽 / 79
二 头颈部穴位 / 79
桥弓 / 79
后高骨 / 80
坎宫 / 80
太阳 / 81
人中 / 81
天门 / 82
迎香 / 82
印堂 / 83
山根 / 83
风池 / 84
颊车 / 84
新建 / 85
天柱骨 / 85
百会 / 86
三 胸腹部穴位 / 86
天突 / 86
膻中 / 87
乳根 / 88
曲骨 / 88
乳旁 / 89
天枢 / 89
丹田 / 90
关元 / 90
脐 / 91
中脘 / 92
气海 / 92
腹 / 93
肚角 / 94
四 腰背部穴位 / 94
脾俞 / 94
大椎 / 95
肾俞 / 95
肺俞 / 96
肝俞 / 96
龟尾 / 97
心俞 / 97
脊柱 / 98
胃俞 / 98
七节骨 / 99
定喘 / 99
肩井 / 100
膈俞 / 100
五 下肢部穴位 / 101
承山 / 101
解溪 / 101
丰隆 / 102
阳陵泉 / 102
三阴交 / 103
昆仑 / 103
涌泉 / 104
足三里 / 104
委中 / 105
箕门 / 106
仆参 / 106
第四章 小儿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感 冒 / 108
发 热 / 115
咳 嗽 / 120
哮 喘 / 129
惊 证 / 134
喉 痹 / 138
乳 蛾 / 142
泄 泻 / 146
呕 吐 / 160
厌 食 / 168
积 滞 / 171
疳 证 / 176
腹 痛 / 181
便 秘 / 186
口 疮 / 191
弄 舌 吐 舌 / 195
新生儿不乳 / 199
胎 黄 / 203
汗 证 / 207
脱 肛 / 214
尿 频 / 219
遗 尿 / 222
第五章 小儿保健推拿
安神保健推拿 / 228
二 益智保健推拿 / 230
三 健脾和胃保健推拿 / 231
四 保肺推拿法 / 233
五 佝偻病保健推拿 / 235
卖点
施术方便,以左手及前臂穴位为主。
适用人群广,从新生儿到十二岁一下儿童。
适用病症多,对小儿七十余种疾病有效。
善用术对与术组,主穴和配穴按顺序使用。
疗效巩固,补虚扶弱,补泻兼治。
作者简介
张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推拿室副主任医师,青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山东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擅长以中医的针推疗法治疗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作为一负责人2007年成功主办了山东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小儿推拿疗法预防和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应用与进展》研修班。其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30个地市、62家医院的临床医生,为了配合教学,编写了《小儿推拿疗法预防和治疗儿科疾病的应用与进展》省级继续医学教育教材。2008年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推拿协作组,并参与编写了《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病的诊疗方案》。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传统医学的沉稳,又不失现代育儿观念的亲和力。作者似乎深知家长在面对孩子生病时的焦虑感,所以在叙述中充满了鼓励和安抚的情绪。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仿佛一位和蔼的长辈在耐心指导你,用词精准而富有温度。阅读体验非常积极向上,让人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面对育儿挑战的强大心理支持。这种将知识、技能与情感关怀完美融合的写作方式,使得这本书在众多育儿读物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书架上最常被翻阅的一本“宝典”。
评分我特地找了几本市面上口碑不错的同类书籍进行对比阅读后,发现这本书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着显著的优势。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穴位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点与常见病症的内在联系。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对复杂理论的阐述总是能用非常清晰、逻辑严谨的语言来呈现,即便是初次接触推拿理论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点。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所做的努力,提供的案例分析贴近生活,非常具有指导性,让人感觉不是在阅读干巴巴的教科书,而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对话。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我对后续的实操环节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超乎想象,它真正做到了立足于家庭日常护理的需求。书中涵盖了从宝宝出生不久到学龄前各个阶段最常见的那些“小毛病”,比如夜哭、积食、感冒初起等,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居家应对方案。我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处理了孩子的一个小症状,效果立竿见影,那种因为掌握了自我救助能力而产生的踏实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不是那种只谈理论、不接地气的“高冷”书籍,而是实实在在的“家庭健康手册”。里面的安全注意事项也写得非常谨慎,反复强调了操作禁忌和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医生帮助,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心。
评分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解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我以前看过的很多推拿书,图示模糊不清,或者角度单一,导致我总是分不清到底应该施力在哪一个具体的位置。但这本书里的每一个穴位和手法,都配有高清、多角度的剖析图。特别是那些强调力道和方向的示意图,配上了详细的文字说明,简直是手把手的教学。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图示进行模仿练习,发现准确率比以往高出太多。对于一个需要反复确认细节的初学者来说,这种高质量的视觉辅助材料是无可替代的。这套图文并茂的体系,真正做到了“一图胜千言”,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操作的准确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那种温暖而又不失专业的色调,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内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摸上去光滑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布局极其用心,字体大小适中,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得当,使得整体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流畅。很多专业书籍常常因为版式设计粗糙而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不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种潜心打磨的匠人精神,透过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心情都变得格外愉悦和放松。可以说,单从视觉和触觉上来说,它就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为后续的学习内容打下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基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