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百病

火针治百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向阳向云飞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针灸
  • 中医
  • 传统医学
  • 养生
  • 疾病治疗
  • 火针疗法
  • 经络
  • 穴位
  • 健康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沭阳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2919
商品编码:23770466242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在绍了火针疗法的针具和刺法,烧针、力度、补泻、留针及疗程,操作程序,禁忌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解120余种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取穴、方解、方法和注意事项,适于临床专业人员、医学院校学生、养生保健人员及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关联推荐
火针疗法是火与针的完美结合和交汇,融合火的热能和针刺的功能为一体,是“针灸宝库”中的重要一员。火针疗法在国医大师贺普仁和周楣声教授等的弘扬下,服务于大众健康,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和J大重视。 火针疗法具有J其丰富的内涵和简约的操作,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辩证论治为灵魂,在施术上更以“红、准、快”为操作要领。所谓“红”,J是将针烧至通红;所谓“准”,J是选穴进针要准;所谓“快”,J是进出针要快,大约要在十分之一秒内完成针刺动作。 火针疗法的疗效快,对某些病症的治疗效果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 
目录
针具和刺法/1 火针疗法的刺法/3 烧针、力度、补泻、留针及疗程/6 火针疗法的程序/9 火针疗法的禁忌及注意事项/11 ·内科杂病/12 1眩晕/12

针具和刺法/1

火针疗法的刺法/3

烧针、力度、补泻、留针及疗程/6

火针疗法的程序/9

火针疗法的禁忌及注意事项/11

·内科杂病/12

1眩晕/12

2多梦善惊/13

3咳嗽/14

4喘/15

5呃逆/16

6癫痫/17

7胃痛/18

8慢性胃炎/19

9胃溃疡/21

10胃下垂/22

11腹痛/23

12慢性腹泻/24

13慢性结肠炎/25

14痢疾/26

15心动过缓/27

16胸痹/28

17失眠/29

18低血压/30

19自汗/31

20贫血/32

21白细胞减少症/33

22慢性肾炎/34

23肾绞痛/35

24输尿管结石/36

25尿浊/37

26小便频/38

27尿失禁/39

28黄疸/41

29胁痛/42

30便秘/43

31痔/44

32口臭/45

33甲状腺肿/46

34颈淋巴结核/47

35面肌痉挛/48

36三叉神经痛/48

37慢性疲劳综合征/49

·痹证痛证/51

1脑震荡后遗症/51

2颈椎病/52

3肩痛/53

4网球肘/54

5腱鞘炎/55

6腱鞘囊肿/55

7弹响指/56

8急性腰扭伤/57

9腰腿痛/58

10腰肌劳损/59

11落枕/60

12鹤膝风/61

13腓肠肌痉挛/62

14下肢静脉曲张/63

15血栓性静脉炎/64

1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5

17多发性神经炎/66

18冻疮/66

19陈旧性踝关节扭伤/67

20足跟痛/69

21足趾痛/70

22手痛/71

23扭伤/72

·男性疾病/74

1阳痿/74

2遗精/75

3早泄/76

4前列腺增生/77

5前列腺炎/78

·女性疾病/80

1经行头痛/80

2痛经/81

3月经过多/82

4闭经/82

5月经先期/84

6月经后期/85

7月经先后无定期/87

8带下病/88

9慢性盆腔炎/90

10子宫脱垂/90

11外阴瘙痒/92

12子宫肌瘤/93

13卵巢囊肿/94

14外阴白色病变/95

15滞产和胎盘滞留/96

16乳腺炎/97

17乳腺增生/98

·儿科疾病/100

1小儿夜啼/100

2小儿遗尿/101

3腮腺炎/102

·皮肤疾病/103

1雀斑/103

2太田痣/104

3血管瘤/105

4痤疮/106

5扁平疣/107

6丝状疣/108

7寻常疣/108

8脂肪瘤/109

9传染性软疣/110

10粉瘤/111

11纤维瘤/112

12湿疹/113

13神经性皮炎/114

14皮肤瘙痒症/115

15白癜风/117

16荨麻疹/118

17硬结性红斑/119

18硬皮症/120

19黑痣/121

20狐臭/122

21下肢慢性溃疡/123

22丹毒/124

23坐板疮/126

24带状疱疹/127

·面部疾病/129

1面肿/129

2溢泪症/130

3上睑下垂/131

4眼睑目闰动/132

5麦粒肿/133

6结膜炎/134

7鼻出血/135

8过敏性鼻炎/136

9咽喉肿痛/138

10复发性口腔溃疡/139

11牙痛/140

12耳聋耳鸣/141

显示全部信息

《医道沧桑:古法针灸的传承与演变》 序言 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智慧如同繁星点点,在无数个领域闪耀着不朽的光辉。其中,医学的发展尤为波澜壮阔,它承载着人类对健康与生命的永恒追求。针灸,作为中华医学瑰宝,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本书《医道沧桑:古法针灸的传承与演变》并非旨在推广某一种特定的针刺技法,也并非罗列种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剂,而是希望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去探寻针灸艺术背后那深邃的哲学思想,理解其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孕育、发展、流变,又如何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 第一章:针灸的源起——神秘的萌芽与早期探索 一切的开始,总是伴随着神秘与未知。《医道沧桑》将从人类最古老的生存智慧谈起,追溯针灸最初的萌芽。在没有现代医学理论的时代,先民们在与疾病和伤痛的斗争中,无意间发现了某些特定部位的刺激能够带来缓解。这些早期发现,可能源于一次意外的跌落,一次偶然的摩擦,或是对特定植物尖刺的触碰。它们就像是散落在历史角落的珍珠,等待着被有心人拾起。 本章将深入考证,从考古发现的石器、骨针等实物证据出发,结合古代神话传说和早期医学文献的零星记载,勾勒出针灸在中华文明曙光初现时的模糊轮廓。我们会探讨,在那个混沌的年代,先民们是如何将这些模糊的感受与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联系起来,是如何初步构建起“经络”和“穴位”的概念。这并非是科学意义上的严谨逻辑推演,而是一种朴素的、直觉式的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例如,古人将人体的某些疼痛点与山川的崎岖、河流的蜿蜒相类比,将气血的流通与季节的更替、日月的运转相联系,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为后来的针灸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 我们还会关注,在早期,针灸可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经验性的、巫术式的治疗手段,与祭祀、祈祷等活动交织在一起。其治疗范围可能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一些外伤、疼痛以及一些看似“鬼神作祟”的疾病。然而,正是这些零散的、原始的尝试,为后世针灸理论的系统化提供了最初的素材和灵感。 第二章:经络学说的构建——从经验到理论的飞跃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日益增强。针灸从零散的经验走向系统化的理论,标志着其医学价值的真正确立。本章将聚焦于“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经络,是中医针灸理论的核心,它如同人体的“地图”,勾勒出气血运行的轨迹,指明了脏腑之间的联系。 我们将详细梳理《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中关于经络的论述。这是针灸理论体系化、科学化的关键一步。《内经》的出现,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生命理解的升华。它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经络的名称、循行路线、络属脏腑以及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我们将深入解读其中的关键概念,例如“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划分,它们各自承担的生理任务;“经穴”的定位原理,以及它们与脏腑、肢体的对应关系。 这一章,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罗列,而是会尝试还原当时的思维方式。为何古人会用“经”和“络”来形容这些通路?“经”的“纵”与“络”的“横”是如何体现人体的整体性?“气”作为推动经络运行的动力,在当时的理解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会探讨,在解剖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触诊身体的异常,以及长期的临床实践,来推演出经络的存在及其功能。这其中包含了无数的智慧与巧思,也充满了对生命奥秘的敬畏。 此外,本章还会简要提及经络学说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补充和修正,例如《难经》的提出,以及后世学者在经络实质、循行等方面的不同见解。这展示了针灸理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自我完善的动态过程。 第三章:刺法与灸法的演进——从简陋到精妙的技艺 理论的背后,是精湛的技艺。《医道沧桑》的第三章,将把目光投向针灸的具体操作技术——刺法与灸法。这两种技术,是针灸治病最直接的手段,它们的演变,也折射出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进步。 在早期,针刺的工具可能非常简陋,例如石针、骨针,甚至竹签。它们的形态、材质和使用方法都相对粗糙,治疗的精准度也受限。本章将追溯这些早期工具的演变过程,从砭石到金属针,再到现代不锈钢毫针。我们会探讨不同材质的针具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消毒、无菌等方面的进步。 针刺的技巧,也随着经验的积累而日趋精妙。我们将分析古籍中关于“补法”、“泻法”、“提插”、“捻转”等基本手法的描述,理解它们各自的适应症和操作要领。这些看似简单的手法,背后蕴含着对人体气血运行方向、速度和强度的深刻理解。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不同的疾病状态下,选择最恰当的针刺角度、深度和刺激强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样,灸法的演进也值得关注。从早期的“火疗”,到使用艾绒的温和燃烧,再到各种灸具的出现,灸法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也在努力降低其对人体的损伤。本章将介绍艾灸的起源,艾草的药用价值,以及不同部位、不同病症所适用的灸法,例如直接灸、间接灸、温灸盒等。我们还将探讨,在技术层面,如何控制艾灸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目的。 第四章:针灸的临床应用——从经验方到辨证论治 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方能应用于临床。《医道沧桑》的第四章,将深入探讨针灸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实际应用。早期的针灸应用,可能更多地是基于经验方,例如“某穴治某病”。随着理论体系的完善,针灸逐渐走向“辨证论治”的道路。 我们将回顾针灸治疗在历史上的一些代表性成就,例如它在治疗风湿痹症、瘫痪、头痛、失眠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我们会分析,为何在古代,针灸能够成为很多疾病的首选疗法,其优势何在。 更重要的是,本章将重点阐述“辨证论治”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它意味着,针灸医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而是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分析疾病的本质,然后根据辨证结果,灵活地选择穴位、配伍针法和灸法。例如,同样是头痛,可能是由于肝阳上亢、风寒侵袭,还是痰湿阻滞,不同的病因病机,所选择的穴位和手法都会有所不同。 本章还会介绍一些经典的针灸处方,并非是简单的药方罗列,而是分析其背后所体现的辨证思路和治病原理。我们将探讨,为何某些穴位能够组合在一起,产生协同效应,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部分内容,旨在展示针灸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智慧与创造力。 第五章:针灸的流变与传播——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桥梁 任何一种医学,都无法孤立地发展。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它的生命力体现在其不断地传播和融合。《医道沧桑》的第五章,将讲述针灸如何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又如何走向世界,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与地域的桥梁。 我们将梳理针灸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发展特点。例如,唐宋时期针灸的进一步规范化,明清时期针灸学说的繁荣,以及近代针灸在新的医学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更具意义的是,本章将重点关注针灸的对外传播。从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到近现代西方医学传入后,针灸如何被重新认识和接纳,再到如今,针灸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我们将介绍针灸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地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国在针灸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特色。 这一章,我们将探讨针灸在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例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科学认知上的差异等,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我们还会分析,是什么样的特质让针灸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赢得世界的认可。这其中包含了对针灸理论的科学化诠释,对临床疗效的严谨验证,以及各国学者对针灸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发展。 第六章:针灸的现代价值与未来展望——古老智慧的当下回响 进入现代社会,医学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然而,针灸这门古老的技艺,并没有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反而展现出勃勃生机。《医道沧桑》的最后一章,将聚焦于针灸在当代的价值,以及它未来的发展前景。 我们将探讨,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下,针灸如何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在慢性病管理、疼痛治疗、康复医学、亚健康调理等领域,针灸都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分析,针灸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如何与现代医学的精准医疗、个体化治疗理念相契合。 本章还会关注针灸的科学研究进展。从经络实质的探索,到穴位作用机制的研究,再到现代仪器设备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科学正在不断地为古老的针灸技艺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以证明针灸并非是玄而虚的学说,而是有其客观的生理基础和治疗效应。 最后,我们将展望针灸的未来。它将如何在预防医学、老年医学、心理健康等新兴领域发挥作用?如何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如何才能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提升针灸的学术地位和临床应用水平?本书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激发读者对针灸这门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医学的兴趣,理解其在守护人类健康事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结语 《医道沧桑:古法针灸的传承与演变》是一部关于历史、关于智慧、关于生命的探索。它不贩卖“包治百病”的奇迹,而是力求展现针灸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深邃智慧和科学精神。希望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医针灸的博大精深,理解其作为中华文明瑰宝的独特价值,并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未来发展,抱有更多的期待与信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火针治百病》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个长期饱受各种小毛病困扰的人,我尝试过很多方法,西医、理疗、按摩,效果都只能是暂时的。偶然间看到这本书的推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入手,没想到真的挖到了宝。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些艰深晦涩的中医术语,让我这个中医小白也能轻松理解。他不仅讲了火针如何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观察自己的身体,如何去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书中对于火针的原理、操作手法、适应症和禁忌症都介绍得非常细致,而且还配有一些插图,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分享的一些经验和感悟,他那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中医的执着,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想跟着书中的指导,尝试一些简单的火针疗法,希望能借此改善我的一些身体状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治疗疾病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的指南。

评分

拿到《火针治百病》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用”二字。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深厚的功力。他没有卖弄那些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将火针的奥秘展现在读者面前。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每一个病症的讲解,都非常到位,从病症的表象到深层的原因,再到具体的治疗方案,都梳理得非常清晰。而且,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一些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这些想要学习火针的人来说,无疑是无价之宝。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火针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症状,更是要调理人体的整体功能。这种 holistic 的治疗理念,让我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这本书让我对火针的认识,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而具体。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体会火针带给身体的改变。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医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医。最近有幸接触到《火针治百病》这本书,感觉像是挖到了一个金矿。作者在书中将火针这种古老而神奇的疗法,以一种非常现代、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他没有用那些枯燥的理论来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细腻的描述,将火针的精髓一点点地剖析出来。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火针时,并没有回避其潜在的风险,而是非常客观地指出了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医者严谨的态度。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描述得非常详细,甚至连一些细微的手法都讲解得很清楚,让我觉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获益匪浅。这本书让我对火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仅仅是治疗手段,更是一种对生命能量的激发和调控。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广和普及火针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对《火针治百病》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市面上关于中医的书籍太多了,大多都是雷同的。但当我拿到这本书,翻开第一页,我彻底改变了看法。作者的笔触非常老练,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不仅仅是在介绍火针的疗效,更是在传达一种中医的哲学思想。书中的例子非常丰富,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火针的神奇之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述某个病例的时候,并没有简单地描述治疗过程,而是深入分析了患者的病因、体质,以及火针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让我意识到,火针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智慧。而且,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增强体质,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治百病”的范畴。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中医的宝库,学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我之前就听说了,一直想找机会拜读一下,可惜一直没有缘分。最近终于在网上看到了,赶紧下单买了一本。还没来得及细读,只是粗略翻了一下目录,就被深深吸引了。作者的文笔非常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亲切。书中的内容涵盖了非常广泛的病症,从常见的小感冒到一些比较疑难杂症,都有涉及。而且,每个病症的治疗方法都写得非常详细,从症状的辨别到具体的施针手法,再到注意事项,都一一列举。我尤其注意到,作者在讲述一些疑难杂症的时候,还穿插了一些真实的病例,这让书本的内容更加生动,也增加了读者对中医的信心。虽然我本身不是中医专业的,但凭借着对中医的喜爱,我还是能从中读出很多精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强调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与我一直以来对健康养生的理解不谋而合。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相信它一定会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