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册】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 (套装) 吴晓波/著 企业商业史书籍

【共3册】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 (套装) 吴晓波/著 企业商业史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晓波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企业
  • 改革开放
  • 商业史
  • 吴晓波
  • 经济发展
  • 历史
  • 传记
  • 企业管理
  • 40年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色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2723
商品编码:24874562766
包装:精装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页数:共3册
套装数量: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财经作家吴晓波作品,改革开放四十年,不可错过的中国当代史。 
作为时代记录者,吴晓波有意识地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选取这四十年当中,中国翻天覆地且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人物和事件,串成一部纵横四十年的中国企业史,一部我们每个人的时代激荡史。 
这四十年,中国和世界发生的这翻天覆地变化,千年未有,值得被大大记录。 
很多事情,在当时并未有很深很透的感受,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命运的轨迹就在那一刻无意中形成。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应该回望历史的原因。


内容简介


本套装包含《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册》),共三册。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时,这位善于用简洁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来的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 
的确是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大水之中,必有大鱼。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激荡三十年》(上下)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目录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序言: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2008:不确定的开始 
【企业史人物】2008年 首善光标 
2009:V型反弹的代价 
【企业史人物】2009 哈儿建馆 
2010年:超越日本 
【企业史人物】2010 大炮开博 
2011年:“中国要歇菜了吗?” 
【企业史人物】2011 凡客陈年 
2012:落幕上半场 
【企业史人物】2012 赛道投手 
2013年:金钱永不眠 
【企业史人物】2013 锤子老罗 
2014年:卷土重来的泡沫 
【企业史人物】2014 褚健困境 
2015年:极端的一年 
【企业史人物】2015 女工邬霞 
2016年:黑天鹅在飞翔 
【企业史人物】2016 莆田医生 
2017年:新中产时代到来 
【企业史人物】2017 向死而生 
2018:改革的“不惑之年” 
【企业史人物】中国企业家谱系(1978—2018) 


激荡三十年(上下) 
 序 
 第一部 1978~1983 没有规则的骚动 
  1978 中国,回来了 
  1979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企业史人物 “傻子”年广久 
   企业史人物 “老板”袁庚 
  1980 告别浪漫的年代 
   企业史人物 川人春先 
  1981 笼子与鸟 
   企业史人物 难忘“任项” 
  1982 春天并不浪漫 
   企业史人物 “大王”如蚁 
  1983 步鑫生年 
   企业史人物 裁缝神话 
 第二部 1984~1992 被释放的精灵 
  1984 公司元年 
  1985 无度的狂欢 
   企业史人物 两面雷宇 
  1986 一无所有的力量 
   企业史人物 郑氏之死 
   企业史人物 仁宝当家 
  1987 企业家年代 
   企业史人物 “承包典范”马胜利 
  1988 资本的苏醒 
   企业史人物 廿人沉浮 
  1989 “倒春寒” 
  1990 乍热骤冷 
  1991 沧海一声笑 
   企业史人物 牟氏幻觉 
  1992 春天的故事 
   企业史人物 黄家“天使” 
  第三部 1993~1997 民族品牌进行曲 
  1993 扭转战局 
   企业史人物 庄主之殇 
  1994 青春期的躁动 
   企业史人物 支教公司 
   企业史人物 “君安教父” 
  1995 收复之役 
   企业史人物 刁民王海 
   企业史人物 万国大佬 
  1996 500强梦想 
   企业史人物 一人三九 
  1997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企业史人物 时代标本 
 第四部 1998年~2002 在暴风雨中转折 
  1998 闯地雷阵 
   企业史人物 “烟王”是非 
  1999 庄家“恶之花” 
   企业史人物 胡润造榜 
  2000 曙光后的冬天 
   企业史人物 霸王宿命 
  2001 入世与出局 
  2002 中国制造 
   企业史人物 仰融悲情 
 第五部 2003年~2008年 大国梦想成真 
  2003 重型化运动 
   企业史人物 大午集资 
  2004 表面的胜利 
   企业史人物 “江湖”总裁 
  2005 深水区 
  2006 资本的盛宴 
   企业史人物 “首富部落” 
  2007 大国崛起 
  2008 正在展开的未来 
 致谢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序言: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2008:不确定的开始 
【企业史人物】2008年 首善光标 
2009:V型反弹的代价 
【企业史人物】2009 哈儿建馆 
2010年:超越日本 
【企业史人物】2010 大炮开博 
2011年:“中国要歇菜了吗?” 
【企业史人物】2011 凡客陈年 
2012:落幕上半场 
【企业史人物】2012 赛道投手 
2013年:金钱永不眠 
【企业史人物】2013 锤子老罗 
2014年:卷土重来的泡沫 
【企业史人物】2014 褚健困境 
2015年:极端的一年 
【企业史人物】2015 女工邬霞 
2016年:黑天鹅在飞翔 
【企业史人物】2016 莆田医生 
2017年:新中产时代到来 
【企业史人物】2017 向死而生 
2018:改革的“不惑之年” 
【企业史人物】中国企业家谱系(1978—2018) 


激荡三十年(上下) 
 序 
 第一部 1978~1983 没有规则的骚动 
  1978 中国,回来了 
  1979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企业史人物 “傻子”年广久 
   企业史人物 “老板”袁庚 
  1980 告别浪漫的年代 
   企业史人物 川人春先 
  1981 笼子与鸟 
   企业史人物 难忘“任项” 
  1982 春天并不浪漫 
   企业史人物 “大王”如蚁 
  1983 步鑫生年 
   企业史人物 裁缝神话 
 第二部 1984~1992 被释放的精灵 
  1984 公司元年 
  1985 无度的狂欢 
   企业史人物 两面雷宇 
  1986 一无所有的力量 
   企业史人物 郑氏之死 
   企业史人物 仁宝当家 
  1987 企业家年代 
   企业史人物 “承包典范”马胜利 
  1988 资本的苏醒 
   企业史人物 廿人沉浮 
  1989 “倒春寒” 
  1990 乍热骤冷 
  1991 沧海一声笑 
   企业史人物 牟氏幻觉 
  1992 春天的故事 
   企业史人物 黄家“天使” 
  第三部 1993~1997 民族品牌进行曲 
  1993 扭转战局 
   企业史人物 庄主之殇 
  1994 青春期的躁动 
   企业史人物 支教公司 
   企业史人物 “君安教父” 
  1995 收复之役 
   企业史人物 刁民王海 
   企业史人物 万国大佬 
  1996 500强梦想 
   企业史人物 一人三九 
  1997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企业史人物 时代标本 
 第四部 1998年~2002 在暴风雨中转折 
  1998 闯地雷阵 
   企业史人物 “烟王”是非 
  1999 庄家“恶之花” 
   企业史人物 胡润造榜 
  2000 曙光后的冬天 
   企业史人物 霸王宿命 
  2001 入世与出局 
  2002 中国制造 
   企业史人物 仰融悲情 
 第五部 2003年~2008年 大国梦想成真 
  2003 重型化运动 
   企业史人物 大午集资 
  2004 表面的胜利 
   企业史人物 “江湖”总裁 
  2005 深水区 
  2006 资本的盛宴 
   企业史人物 “首富部落” 
  2007 大国崛起 
  2008 正在展开的未来 
 致谢


作者简介


知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在微信、爱奇艺等内容平台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个人财经类自媒体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马拉雅FM推出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现已有超过40万付费用户。


精彩书摘


“侠之大者,为国护盘” 
——股市流行语 

从开年的第一天起,2015年就充满了悲欣交集的气质。在很多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极端的一年。疯狂、任性、踩踏、过山车、隔空撕斗,这些词汇如雨点一样落在这个国家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上。 
1月1日凌晨,上海外滩发生重大恶性事件。刚刚封顶的“中国第一楼”----上海中心大厦发表首次跨年灯光秀,因人潮汹涌出现了悲惨的踩踏事件,死亡36人,最大的36岁,最小的12岁,都是大好的年纪。 
2月18日晚,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全民抢红包”。腾讯送出5亿现金加30亿卡券,用户打开微信“摇一摇”即可参与互动、单个红包最大金额将高达4999元。晚会期间,微信总“摇一摇”次数72亿次,峰值8.1亿次每分钟,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 
4月14日,一封辞职信突然走红网络。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位女教师想要辞职了,她已经在这家学校教了十一年的书,突然对现在的生活失去兴趣,于是,她勇敢地递交了辞职信,一张白白的信纸上只有短短的两行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女教师的任性,如一根绣花针刺中了无数不安于现状的人们。 

当然,最任性、最疯狂的还是股市。 
进入2015年之后,深沪两市仍然像一头亢奋的疯牛,几乎每天都有百股、乃至千股涨停的奇观发生,5月22日,两市成交金额逼近2万亿元,在创出A股历史新高的同时,也刷新了全球股市“单日成交纪录”。创业板指数从1470点连续5个月飙涨,到6月5日创下了4037点的最高点,涨幅接近3倍。举国上下,已经没有人安心的工作,就连家里的保姆,如果主人不推荐一两只股票的话,都不愿意好好的去洗碗了。 
一家经营基本陷入停滞的多伦股份,将企业名称改为极其古怪的“匹凸匹”,宣告“要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股价居然连续两个涨停板。一家除了持续地开新闻发布会而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业绩的互联网视频公司,仅仅靠着“生态链”的概念,市值已经扶摇直上地超过了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至少有八家公司在宣布重组失败后,被市场认定“利空出尽”,而连续涨停。“新浪证券“报道了一则奇闻:一位入市仅一年的女股民,错把券商推荐的中文传媒听成了中文在线,用30多万元全仓买入5000股,短短两个月里居然赚进一倍利润。 
被当作神话来传诵的,还有一家叫暴风影音的公司。3月24日,这家企业以“首家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平台”为号召,在创业板上市,迅速引发涨停狂飙。事实上,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梯队中,无论是业绩还是成长性,暴风科技大概都只能排在200名以外,它的主营业务“网络播音器”产业近乎萎缩,可是,这一切都不足以阻挡它一路高歌的节奏。在后来的两个月里,暴风影音连续涨停39次,创下A股历史上最长连续涨停记录,其市值超过了最大的视频网站优酷,中国股民对它的“热爱”,根本无法用理论或模型来解释。当它的涨停板记录达到20个的时候,仍然在媒体上听得到种种商榷和质疑的声音,可是当第30个涨停板出现之后,所有的人突然变得非常的寂静了。这应该是集体心理的理性防线被击穿后,由极度亢奋而导致的窒息性思维停滞症状。 
这是一个“每日天上撒钱,人人都是股神”的奇妙时刻,已经很少有人再关心财富的逻辑和经济的基本面。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写到:“金融应该帮助我们减少生活的随机性,而不是添加随机性,为了使金融体系运转得更好,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其内在逻辑,以及金融在独立自由的人之间撮合交易的能力------这些交易能使大家生活得更好。”他的这段话在高昂的指数面前是如此的苍白。 
理智——如果它还真的存在的话,已经在涨停板面前彻底晕厥倒地。这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来自[中国证券报]的某篇报道引用了一位资深基金经理的话,他宣布自己已放弃用大脑思考,“我决定向市场投降。在资本市场,钱是最聪明的,我们做的只是尊重市场,因此,就是“无脑买入”,也要硬着头皮买进!对于所有的投资人来说,非理性地拥抱泡沫,也许真的是眼下最理性的经济行动。” 

“侠之大者,为国护盘” 
——股市流行语 

从开年的第一天起,2015年就充满了悲欣交集的气质。在很多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极端的一年。疯狂、任性、踩踏、过山车、隔空撕斗,这些词汇如雨点一样落在这个国家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上。 
1月1日凌晨,上海外滩发生重大恶性事件。刚刚封顶的“中国第一楼”----上海中心大厦发表首次跨年灯光秀,因人潮汹涌出现了悲惨的踩踏事件,死亡36人,最大的36岁,最小的12岁,都是大好的年纪。 
2月18日晚,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全民抢红包”。腾讯送出5亿现金加30亿卡券,用户打开微信“摇一摇”即可参与互动、单个红包最大金额将高达4999元。晚会期间,微信总“摇一摇”次数72亿次,峰值8.1亿次每分钟,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 
4月14日,一封辞职信突然走红网络。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位女教师想要辞职了,她已经在这家学校教了十一年的书,突然对现在的生活失去兴趣,于是,她勇敢地递交了辞职信,一张白白的信纸上只有短短的两行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女教师的任性,如一根绣花针刺中了无数不安于现状的人们。 

当然,最任性、最疯狂的还是股市。 
进入2015年之后,深沪两市仍然像一头亢奋的疯牛,几乎每天都有百股、乃至千股涨停的奇观发生,5月22日,两市成交金额逼近2万亿元,在创出A股历史新高的同时,也刷新了全球股市“单日成交纪录”。创业板指数从1470点连续5个月飙涨,到6月5日创下了4037点的最高点,涨幅接近3倍。举国上下,已经没有人安心的工作,就连家里的保姆,如果主人不推荐一两只股票的话,都不愿意好好的去洗碗了。 
一家经营基本陷入停滞的多伦股份,将企业名称改为极其古怪的“匹凸匹”,宣告“要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股价居然连续两个涨停板。一家除了持续地开新闻发布会而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业绩的互联网视频公司,仅仅靠着“生态链”的概念,市值已经扶摇直上地超过了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至少有八家公司在宣布重组失败后,被市场认定“利空出尽”,而连续涨停。“新浪证券“报道了一则奇闻:一位入市仅一年的女股民,错把券商推荐的中文传媒听成了中文在线,用30多万元全仓买入5000股,短短两个月里居然赚进一倍利润。 
被当作神话来传诵的,还有一家叫暴风影音的公司。3月24日,这家企业以“首家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平台”为号召,在创业板上市,迅速引发涨停狂飙。事实上,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梯队中,无论是业绩还是成长性,暴风科技大概都只能排在200名以外,它的主营业务“网络播音器”产业近乎萎缩,可是,这一切都不足以阻挡它一路高歌的节奏。在后来的两个月里,暴风影音连续涨停39次,创下A股历史上最长连续涨停记录,其市值超过了最大的视频网站优酷,中国股民对它的“热爱”,根本无法用理论或模型来解释。当它的涨停板记录达到20个的时候,仍然在媒体上听得到种种商榷和质疑的声音,可是当第30个涨停板出现之后,所有的人突然变得非常的寂静了。这应该是集体心理的理性防线被击穿后,由极度亢奋而导致的窒息性思维停滞症状。 
这是一个“每日天上撒钱,人人都是股神”的奇妙时刻,已经很少有人再关心财富的逻辑和经济的基本面。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写到:“金融应该帮助我们减少生活的随机性,而不是添加随机性,为了使金融体系运转得更好,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其内在逻辑,以及金融在独立自由的人之间撮合交易的能力------这些交易能使大家生活得更好。”他的这段话在高昂的指数面前是如此的苍白。 
理智——如果它还真的存在的话,已经在涨停板面前彻底晕厥倒地。这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来自[中国证券报]的某篇报道引用了一位资深基金经理的话,他宣布自己已放弃用大脑思考,“我决定向市场投降。在资本市场,钱是最聪明的,我们做的只是尊重市场,因此,就是“无脑买入”,也要硬着头皮买进!对于所有的投资人来说,非理性地拥抱泡沫,也许真的是眼下最理性的经济行动。”


《风雨兼程:时代浪潮下的中国企业群像》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企业史诗,一段刻骨铭心的改革开放征程。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改革开放四十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更是无数中国企业破茧成蝶、搏击长空的传奇。本书并非一部枯燥的数据汇编,也不是一部空洞的理论说教。它以史为镜,以人为本,精选了数十家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企业,通过对它们跌宕起伏的命运轨迹的深度挖掘,勾勒出一幅生动而真实的中国企业发展全景图。 本书的叙事,从1978年那个春风初动的年代开始。彼时,中国经济百废待兴,个体户、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的微光,如星火般点燃了变革的火种。我们将一起回顾那些敢于“吃螃蟹”的先行者,他们如何冲破计划经济的藩篱,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摸索前行。从最早的冰箱、彩电大战,到汽车、房地产的兴起,再到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崛起,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每一次转型都凝聚着智慧与勇气。 第一篇:拓荒者的足迹(1978-1990年代初) 在改革开放的序章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群怀揣梦想的普通人。他们可能是街头巷尾的小贩,可能是乡镇集体企业里不安分的领导者,也可能是国营工厂里力图革新的技术人员。 “傻子”的智慧: 还在那个刚刚打开国门的年代,有人因为敢于打破常规,尝试个体经营而备受争议。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被视为“异类”的创业者,如何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商业的种子。他们如何面对来自传统观念的质疑,如何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下找到商业机会,他们的成功,是对“摸着石头过河”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乡镇企业的勃兴: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创举。它们以其灵活的机制和强大的生命力,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本书将聚焦几家代表性的乡镇企业,讲述它们从生产最简单的日用品到涉足更复杂工业领域的奋斗历程。它们如何应对来自国营企业的竞争,如何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又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国营企业的改革探索: 即便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有许多国有企业在积极探索改革之路。分权、利润承包、股份制改造……这些看似抽象的词汇,在企业管理者和一线工人的手中,演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变革实践。本书将呈现一些国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它们如何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焕发新的生机。 第二篇:巨头的崛起与竞争(1990年代中期-2000年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一时期,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它们在各自的赛道上竞相奔跑,塑造着中国商业的格局。 白色家电的白热化: 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些曾经是奢侈品的家电,在90年代迅速走入寻常百姓家。几家国内品牌在激烈的价格战和技术战中厮杀,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市场格局。本书将剖析这些家电巨头是如何在模仿与创新中成长,它们如何构建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如何应对外资品牌的冲击,最终成为国民品牌。 汽车工业的破晓: 改革开放初期,汽车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随着合资政策的推行,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本书将追溯中国汽车品牌的孕育与成长,讲述它们如何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合资合作的模式、自主品牌的艰难起步,都将成为浓墨重彩的笔触。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行业迎来了爆炸式增长。一批房地产企业应运而生,它们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改变着中国的城市面貌。本书将探讨房地产企业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如何进行大规模开发,它们在享受黄金时代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周期性波动、政策调控以及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等复杂问题。 互联网浪潮的先声: 当我们还在惊叹于家电和汽车的普及时,互联网的种子已经在悄然播撒。早期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以及后来的电商平台,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的到来。本书将回顾互联网在中国初期的萌芽状态,讲述那些早期互联网公司是如何在信息不发达、用户习惯尚未养成的情况下,探索商业模式,为后来的互联网巨头奠定基础。 第三篇:格局重塑与全球视野(2000年代中期-2018年)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互联网技术爆炸式发展,消费升级成为主流,企业开始走向全球化,同时,传统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互联网巨头的“帝国”构建: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名字如今已是家喻户晓。它们不再仅仅是提供搜索、交易和社交服务的平台,而是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数字生态系统。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互联网巨头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创业项目,成长为影响亿万人生活的科技帝国。它们的商业模式如何不断迭代,它们如何进行跨界整合,以及它们在全球竞争中扮演的角色。 消费升级下的品牌蝶变: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升级。从满足基本需求的商品,到追求品质、体验和个性化的消费品,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将聚焦那些在消费升级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品牌价值飞跃的企业。它们如何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营销,以及它们如何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 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 中国是世界工厂,但“中国制造”也一度面临着低端、低附加值的刻板印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和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传统加工到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本书将展现一批制造业企业如何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新经济的探索与冲击: 共享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新兴经济形态在中国蓬勃发展,它们不仅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也对传统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本书将关注那些在新经济浪潮中勇于探索的企业,它们如何颠覆传统的商业逻辑,如何创造新的价值,以及它们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本书的价值: 《风雨兼程:时代浪潮下的中国企业群像》以其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叙事和深刻的洞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它不仅仅是一部企业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一段关于勇气、智慧、创新与坚韧的史诗。 洞察时代变革: 通过企业的发展变迁,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 学习商业智慧: 书中所呈现的企业案例,蕴含着宝贵的商业经验和管理智慧,对于企业家、创业者以及对商业感兴趣的读者都极具启发意义。 理解中国力量: 本书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不断成长、壮大,乃至走向全球的过程,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 激发奋斗精神: 那些在艰苦条件下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砥砺前行的企业,他们的故事本身就充满了力量,能够激励读者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这是一部值得所有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热爱商业故事的读者阅读的书籍。它将带您穿越四十年的时光,感受中国企业搏击风浪的壮丽画卷,聆听那些属于中国企业家的时代强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最近才从书架上翻出来,当时买的时候觉得这题目挺有分量的,“激荡四十年”,听着就够劲儿。书名里的“企业”这两个字,也是我当初被吸引的点,我对那种从小到大,一点点发展起来的企业故事总是特别感兴趣。我记得我翻到其中一个章节,讲的是一家现在非常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它当年刚起步的时候,简直可以用“草莽英雄”来形容,几个人挤在出租屋里,靠着一台电脑和满腔热血,就敢想着用技术改变世界。那种原始的冲劲,那种不畏艰难的决心,真的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书里对那个时代的描写,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发展,更是把那个时代整个的社会氛围、政策走向都给勾勒出来了,让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年代。那种变化,那种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每每读来都让人心潮澎湃,也更能理解为什么中国能有今天这样的经济成就。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我主要是想了解一些具体的商业案例,看看那些成功企业的发家史,取取经。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这本书的格局远不止于此。它就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把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变迁,通过企业的视角,一点点地展开。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那些国有企业改革的部分,文字朴实却力量十足,写出了改革开放初期,传统企业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寻求转型和突破的。其中一个关于某家老牌国企如何通过股份制改造,重获生机的故事,让我思考了很久。它不只是一个企业的兴衰史,更是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结构调整、思想解放的缩影。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当年那些勇敢的尝试和艰难的决策,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经济会是另一番景象。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历史并不是书本上那些冰冷的数字和事件,而是由无数鲜活的个体和他们的选择共同谱写的。

评分

我最近在读这本书,而且是很认真的在读,因为它里面的故事真的太吸引人了。这本书就像是把过去几十年中国商业世界里那些最精彩、最动人的片段都串联起来了。我读到了一些我曾经听说过,但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的企业,它们在书里被详细地描绘出来,不仅仅是它们成功的辉煌,更有它们曾经面临的困境和转折。其中有几个关于科技企业发展初期的描写,真的让人拍案叫绝。我记得其中一个案例,讲的是一家公司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项目,一步步发展成为行业巨头,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转折,有市场的残酷竞争,有技术上的瓶颈,也有关键时刻的决策失误和力挽狂澜。读到这些,你会发现,商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无数次尝试、失败、学习和坚持的积累。这本书让我对“企业”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冰冷的商业机器,而是由无数有血有肉的人,在时代的洪流中,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的传奇。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时代脉搏感。从改革开放初期,一切都还摸索着前进,到后来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竞争日益激烈,再到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企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刷新。书中对不同时期的企业案例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和时代变迁的节奏。比如,我读到早期那些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的企业,它们的故事充满了艰辛和汗水;而到了后来,书中又描绘了那些依靠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而迅速壮大的企业,它们的故事则充满了智慧和速度。这种对比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经济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过程,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不断成长和蜕变。它不仅仅是一部商业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生动写照,让我对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理解又深了一个层次。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觉得作为一本关于中国企业发展史的书,应该能提供一些宏观的视角。然而,令我惊喜的是,它在叙述宏大历史的同时,又非常注重细节和人物的刻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一些早期民营企业家的故事,他们往往出身普通,却有着超乎常人的魄力和远见。书中描述他们创业时的艰辛,比如在资源匮乏、信息不畅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凭借着一腔热血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抓住时代机遇,一步步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的。读到那些细节,比如他们如何克服政策障碍,如何在高压下坚持创新,甚至是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都让我觉得非常生动和真实。这不仅仅是一本商业史,更是一本关于勇气、智慧和坚持的励志读物。它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奋斗和付出,也让我对这个时代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