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学散步丛书:真水无香
定价:68元
作者:朱良志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1
ISBN:9787301155578
字数:400000
页码:3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不相容的。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不小的哲学家——庄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里散步,观看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很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大天才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散步时速写下来的一些“戏画”,现在竟成为“画院的奇葩”。庄子文章里所写的那些奇特人物大概就是后来唐、宋画家画罗汉时心目中的范本。
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作者介绍
朱良志,安徽滁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出版有《石涛研究》、 《八大山人研究》、 《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中国美学十五讲》等中国艺术和中国美学研究的著作。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更新中................
我发现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所构建的“意境”。它不是那种板着脸孔的学术著作,而是充满了灵性和烟火气的交融。作者似乎深谙中国古典园林和文人画的精髓——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他通过对光影、色彩、材质乃至空间布局的微妙描摹,将抽象的美学原理转化为可以被感官捕捉的画面。这种“以景喻理,以物载道”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画面感和沉浸感。我常常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这些画面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侧面印证。对于那些渴望在喧嚣中寻找片刻宁静,并希望通过对美的理解来提升生命品质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精神栖所。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用“从容不迫”来形容最为贴切。它不急于抛出结论,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茶道大师,慢条斯理地为你铺陈每一个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句子结构多变,时而长句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时而短句如石破天惊,掷地有声,这种节奏感掌控得极好,避免了长篇论述可能带来的枯燥感。读起来,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书房,与一位智者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在引经据典时,也展现出极高的修养,他引用的典故和诗词并非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为他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注脚和意境上的延展。这种信笔而来的大家风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对语言文字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读来令人心悦诚服。
评分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我深知要在一个已经被过度商业化和快餐化解读的时代,去重新挖掘“美学”的本质,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似乎回到了一个更本源的探讨起点,拒绝随波逐流于时下的潮流和浮躁的定义。它引导我们去思考,真正的“美”究竟是存在于客体之中,还是存在于我们感知的主体之内?更进一步说,它探讨的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艺术欣赏”,触及到了“生活之道”。这种对“道”的追寻,使得整本书的思想内核极具重量感。它不是提供一套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的框架和一种审视万物的独特视角,鼓励读者自己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高地,这对于寻求内在定力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韵味,拿在手里仿佛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历史感和学者的气息。内页的纸张选得很有讲究,触感温润,印刷的字体清晰适中,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疲惫。初翻开时,那种淡淡的油墨香混合着纸张本身的特有气味,构筑了一种非常纯粹的阅读氛围。装帧的配色和排版,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艺术的敬畏,让人在尚未进入文字内容之前,就已经对书中的思想境界有了一个初步的、美好的预设。我尤其欣赏封面那种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地引导了读者的目光,没有一丝多余的赘饰,完美地契合了“雅”这个字的分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见出版社在出版精品上的用心良苦,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对于追求阅读体验和书籍美学的同道中人来说,光是捧着它,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评分最近读了不少关于古代文人情怀与生活哲学的著作,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却是独树一帜的。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反而是以一种近乎闲庭信步的姿态,将那些深奥的美学观点融入日常的观察之中。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某一处景致或某一种器物时所流露出的那种细腻的情感捕捉能力,仿佛他不是在“分析”美,而是在“体验”美,并将这份体验原原本本地传递给了我们。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望向窗外,试图用作者的眼光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那棵老树的虬枝、午后阳光投射在地板上的光影,乃至一杯清茶的温度,都似乎被赋予了新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由内而外的审美觉醒,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来得更为持久和深刻,它让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结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