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愛的覺醒:成長自己,成就孩子 育兒/傢教 書籍 |
| 作者: | 鮑閱 |
| 定價: | 35.0 |
| 齣版社: | 中國婦女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ISBN: | 9787512713604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大32開 |
| 內容簡介 | |
很多時候,與其說是我們在教育孩子,不如說是我們在接受孩子天真淳樸的愛的洗禮。你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孩子遠比成人懂得愛與被愛,他們身上永遠有一股愛之清泉在自然地流淌。作為新手父母,生於物質相對匱乏,文化相對落後的年代,我們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飽受摧殘,很多時候要在養育孩子的過程裏,重新尋迴自己,做迴健康的自己,讓自己真正成長起來。 我們自己成長瞭,我們纔不會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迷茫無助,纔不會機械地沿襲我們從父輩母輩身上習得的教養陋習麵對我們的孩子,我們也纔能真正把健康的愛傳遞給孩子,從而養齣健康的孩子。 成長自己,成就孩子!這是本書的靈魂。 |
| 目錄 | |
章 早年缺失的,會用一生來尋找? 共生期的孩子,需要一種無所不能感 / 2 不要再愚蠢地迷信“延遲滿足” / 10 學會和孩子告彆,輕鬆應對分離焦慮 / 18 不是孩子太黏人,是你給的陪伴與自由還不夠 你是不是一直在培養“聽話”的孩子 / 33 ? ? 2章 孩子的問題在傢長,傢長的問題需成長? 比吃母乳更重要的,是媽媽一直在 / 42 孩子的問題在傢長,傢長的問題需成長 / 51 不要再因為孩子“常打人”而糾結 / 59 有時孩子說謊,恐怕是被逼無奈 / 66 孩子過度“膽小”或“膽大”,都與父母有關 / 76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 81 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 / 89 ? 3章 教育的在於防患於未然? 為何每一位母親都滿腹委屈 / 98 教育的在於防患於未然 / 108 談談我們身邊奇葩的“老大文化” / 117 解析“窮養、富養”誤區 / 124 中國父母一直在犯的七個錯誤 / 130 單親傢庭,孩子如何健康成長 / 139 ? 4章 心理反哺,正在透支孩子一生的幸福? 從《爸爸去哪兒》,解讀中國傢庭心理反哺現象 / 148 心理反哺,正在透支孩子一生的幸福 / 158 為何有些父母看不得孩子好 / 169 到底誰是孩子?誰是傢長 / 178 我們為什麼那麼討厭被父母“說” / 186 你真的準備好讓孩子長大瞭嗎 / 193 ? ? 5章 治愈不瞭自己,就愛不瞭孩子? 越是健康的愛,越是需要界限 / 202 先做好自己,纔能教好孩子 / 209 接納自己,接納孩子 / 218 成長是嚮內修,而非嚮外求 / 227 敢於直麵問題,纔能解決問題 / 236 孩子需要滋養,父母需要成長 / 245 確定你給孩子的,是孩子想要的 / 255 治愈不瞭自己,就愛不瞭孩子 / 263 |
| 編輯 | |
送給中國父母的成長書! 孩子的問題在傢長,傢長的問題需成長 不懂得自修的傢長,眼裏永遠有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很多時候,你不止在愛孩子,還在傷害孩子! 人生早期99%的心理創傷來自父母沒有界限的愛! 愛孩子*好的方式,是父母的自我療愈 新晉人氣心理谘詢師鮑閱全新解讀父母成長之路 獻給所有在親子關係中受過傷害的你! 獻給每一個在親子關係中迷惘無序的你! 成長自己,成就孩子!這是本書的靈魂。 |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一絕,它不像很多育兒書籍那樣隻是羅列技巧,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由內而外”的成長路徑。我特彆欣賞它將“個人成長”與“親子教育”兩條綫索並行推進的處理手法。當談到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子界限時,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你必須怎麼做”的指令,而是巧妙地引導我們去思考“我的界限在哪裏,我如何維護它,以及孩子從我的界限中能學到什麼”。這種深度挖掘根源的做法,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期望孩子改變,但真正需要改變的恰恰是我們自己固有的思維定式。我最受觸動的是書中關於“放下完美父母的執念”的那幾章。它用非常生動的案例告訴我,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個全能的超人父母,而是一個真實、會犯錯、但願意學習和修復的夥伴。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卸下瞭不少包袱。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充滿洞察力又不失幽默感的,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像是在享受一場思想的盛宴,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不同的角度捕捉到新的微光。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吸引人,那種柔和的色調和充滿希望的文字排版,一下子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溫暖而堅定的力量。我記得我是在一個非常疲憊的周末偶然翻到它的,當時感覺自己快要被日常的瑣事壓垮瞭,對親子關係也感到迷茫。這本書的開篇並沒有直接灌輸大道理,而是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現代父母的普遍睏境,那種“我明明很愛孩子,為什麼感覺越來越不對勁”的焦慮感,幾乎讓我潸然淚下。它沒有指責,隻有深深的理解和共鳴。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探討“自我覺察”那一部分的寫法,她沒有用那些高高在上的心理學術語,而是提供瞭一係列非常生活化的場景和自問自答,讓我開始真正停下來審視自己日常對待孩子的方式。比如,書中關於“情緒的傳染性”的論述,讓我意識到自己處理壓力的方式,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安全感。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度的自我清潔,那些積壓已久的負麵情緒和無效的教養模式,似乎都找到瞭鬆動的口子。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跟一位經驗豐富、又極其溫柔的長輩在深夜促膝長談,既有啓發,又讓人踏實。
評分坦白說,我最初對這類主題的書是抱有一點懷疑態度的,總覺得“覺醒”聽起來有點玄乎,擔心內容空泛。然而,這本書的實在性和落地性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大量可以立即實踐的工具和視角轉換方法。比如,書中介紹的“積極傾聽的五個層次”,我就立刻在孩子錶達不滿時嘗試瞭其中兩層,效果立竿見影,孩子不再隻是嘟囔幾句就敷衍過去,而是真的感覺被理解瞭。更棒的是,這本書的重點完全放在“我們如何先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我們如何訓練齣一個聽話的孩子”。它引導我們去處理自己童年未愈閤的傷口,因為這些傷口常常以我們自己無法察覺的方式投射到瞭孩子身上。我發現,當我開始更寬容地對待自己過去的不足時,我對孩子的小失誤也變得更有耐心和同理心瞭。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啓的不是教育的秘訣,而是理解人性的密碼。它真的讓我從“管教者”的心態,慢慢過渡到瞭“陪伴者”的角色,這種心態的轉變比任何技巧都要寶貴得多。
評分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徹底顛覆瞭我對“教育”的傳統認知。我過去總以為育兒是關於知識的積纍和技能的習得,而這本書卻告訴我,育兒的本質是“自我修行”。它鼓勵我們走齣“為孩子而活”的陷阱,去重新發現和滋養那個被母親/父親身份幾乎完全吞噬的“我”。書中關於“成年人的情緒急救包”那一節,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提供瞭一係列在憤怒、焦慮爆發瞬間可以立即執行的“暫停”動作,非常實用且具有即時療愈效果。我感覺作者對人性的洞察非常深刻,她理解父母的疲憊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長期處於能量的單嚮輸齣狀態。因此,這本書的每一步引導,都在提醒我們如何給自己充電,如何從“愛孩子”的行動中,反哺“愛自己”的信念。它不是一本告訴你怎麼讓孩子聽話的書,而是一本引導你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平和,從而自然而然地成為孩子穩定錨點的指南。讀完後,我感到一種久違的內在平靜,這種平靜,纔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像是一首精心譜寫的交響樂,高潮迭起,又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舒緩的停頓。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關係中的脆弱性”的處理。她坦誠地分享瞭自己作為父母的掙紮和不完美,這使得整本書的基調非常真實可信,完全避開瞭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虛假敘事。當我讀到關於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非對抗性溝通”的那一章節時,我幾乎做好瞭心理準備迎接復雜的理論,沒想到作者竟然用瞭一種類似“情景劇”的方式,把復雜的對話拆解成幾個簡單的步驟和關鍵的停頓點。這種敘事手法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和實踐的門檻。讀完之後,我並沒有立刻變成一個完美的父母,但我清楚地知道,我的育兒方嚮盤已經轉瞭個角度——從追求外在的“服從”,轉嚮內在的“連接”。這本書的後勁非常大,讀完閤上書本後,接下來的幾天裏,我總會不自覺地迴想起書中的某一句話,然後用那個新的視角去看待剛剛發生的傢庭互動,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纔是真正有力量的教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