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然接受
订价:29.8元
作者:(美)布莱克
出版社:深圳报业
出版日期:2009-4-1
ISBN:9787807092452
字数:200000
页码:33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全然接受》作者塔拉?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塔拉也从身为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陈述了她作为禅修行者,是如何面对并接纳自己的失败、伤痛与缺乏自我价值的感受;以及她的客户和学生是如何以书中介绍的实修方法,彻底接纳自己和他人。
塔拉抱持慈悲与宽容之心,为重建人的尊严而奉献生命的岁月,她的教导既及时又实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一个人都是佛,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圆满。重要的是,本书能够重新唤醒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的权利。
目录
推荐序 唤醒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
前 言 一定是我有问题
章 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
观照思维 因缺乏自我价值而迷惘
第二章 从迷惘中觉醒
禅修练习 修持正念
第三章 适时歇息片刻
观照思维 神圣的停歇时刻
第四章 无条件的友善之情
禅修练习 学会说“来吧”
禅修练习 直面困境的真相
禅修练习 微笑地拥抱生命
第五章 安住于自己的身体
禅修练习 觉知当下
禅修练习 彻底接纳痛苦
第六章 彻底接纳欲望
观照思维 看住欲望的生起处
观照思维 探索深层的渴望
第七章 敞开心胸面对恐惧
禅修练习 开放地回溯和经历恐惧
第八章 唤醒悲心
禅修练习 拥抱苦痛
禅修练习 祈愿挚爱者到来
第九章 扩大悲心的圆周
禅修练习 自他交换修法
第十章 认清人的本善
禅修练习 培养宽恕的心
禅修练习 唤醒慈心
第十一章 共同觉醒
观照思维 觉性沟通
第十二章 了悟真实本性
禅修练习 我是谁
作者介绍
塔拉?布莱克(Tara Brach)临床心理学家,佛法老师、在家居士,也是极受爱戴的内观禅修老师。是美国华盛顿特区内观禅修社区(Insight Meditation Community)的创建人,也曾在心灵磐石禅修中心(Sprit Rock Center)、欧米茄学院(Omega Institute)、纽约开放中心(Ne
“生死皆是禅思辨”——这个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我一直对死亡这个话题感到恐惧和逃避,总觉得它是个禁忌,是个必须远离的未知。《生死皆是禅思辨》的部分,并没有直接去谈论死亡的恐怖,而是从“生”的角度,去理解“死”。它引导我去思考,当我们真正地活在当下,去体验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那么,对“死”的恐惧,是否会减轻?书中的练习,比如“感恩当下”,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让我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担忧和焦虑中。我开始注意到生活中的小确幸,开始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当一个人能够全然地拥抱现在,那么,未来的一切,包括死亡,似乎也就不那么令人畏惧了。它不是让你去拥抱死亡,而是让你通过更深切地拥抱生命,来消解对死亡的执念。这种视角,是一种全新的启示,让我觉得,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盛大的禅。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风格,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你的耳边低语,却有着洞察人心的力量。它没有刻意去营造一种“高大上”的氛围,而是将一些深刻的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练习,化为可操作的步骤。《稀缺图书溢价销售》这个副标题,我初看觉得有些不解,但读完后,我才体会到,作者所传递的,正是那种“稀缺”的珍贵。在这个信息爆炸、浮躁喧嚣的时代,能够找到一本真正能够触及内心、带来平静的书,本身就是一种“溢价”的体验。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边的书,而是会让你反复回味,在不同的生活阶段,都能从中汲取力量。我尤其欣赏作者的“不设限”的态度,它鼓励读者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缚。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全然的接纳”,接纳生活,接纳自己,接纳所有的一切。这种接纳,带来的是一种深层的宁静和力量,让我能够以更平和、更勇敢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
评分“佛养心,道养性”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高深,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些智慧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禅者的初心》和《佛养心道养性》这两部分,让我对传统的东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我以前总觉得佛教和道教离我生活很远,是需要刻意去修行的。但书中通过一些生动的生活场景,解释了“初心”是什么,以及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那份最初的纯粹。它不是让你去信什么,而是让你去感受,感受当下的宁静,感受生命本身的朴素。我尤其喜欢关于“无所求”的练习,它让我反思,我做很多事情,是不是都带着某种目的?而当放下目的,只是单纯地去做,那种专注和喜悦,又是多么不同。这本书没有把佛道思想神秘化,而是把它还原到最基本的人性需求和生活哲学中,让我觉得,原来那些古老的智慧,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
评分这本《全然接受》的文字,像一股清泉,悄无声息地流淌进我纷乱的心田。读它,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沉浸。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是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放下”的部分。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抓住一些东西,无论那是成功、失败、他人的评价,还是对未来的期望,亦或是对过去的执念。这些“抓住”让我们沉重,让我们在人生的河流中举步维艰。而书中的练习,并没有强迫你去“丢掉”什么,而是引导你去“看见”,看见自己紧抓不放的原因,然后,在看见中,自然而然地松开手。那种感觉,就像在手中紧握了一把沙子,越是用力,沙子流失得越快,而当你放松手掌,沙子会缓缓滑落,只留下手心的一份舒展。我尝试了几次书里提到的“身体扫描”,起初有些心不在焉,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能更敏锐地感知身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那些被我忽略的紧张、僵硬,都在呼吸间被温柔地释放。这是一个缓慢而深刻的过程,它不像速成的灵丹妙药,更像是一次长途的跋涉,每一步都踏实而有力。
评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较劲”的人,对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要求完美,也容易因为达不到预期而烦恼。这本书,就像一个温和的提醒者,告诉我,何必如此。《与自己和解》这部分,尤其触动我。我们常常对自己过于苛责,把别人的期望和社会的标准内化成对自己最高的审判。书里描述了许多内心冲突的场景,那些细枝末节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它没有说教,而是通过一些故事和设问,让我自己去思考,为什么我会这样评判自己?这种评判又给我带来了什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接纳不完美”的练习,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不完美”都是构成完整自我的重要部分,它们不是缺陷,而是经历,是成长。读完这一部分,我尝试着不再纠结于一些小小的失误,不再因为一点点达不到目标而自我否定。那种轻松感,是前所未有的。我开始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有情绪,不再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压抑”和“对抗”。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它让你觉得自己是被理解的,是被看见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