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宝宝生病,到了医院动辄抽血、吃药、打针,孩子哭闹大人心疼,这种情况想必每个父母都会遇到。实际上,宝宝的很多病不一定非要,推拿就是一种作简便,易学易用的纯绿色方法,而且效果相当明显。父母懂点中医知识,可以说是给孩子的好礼物。
l 小儿推拿具有作简便、与并举的优点,非常适合用来防病治病,是孩子的好家庭师。它直观、准确、易学,零起点轻松上手,省钱又有效。例如:
◎发高烧是多种的常见症状,有时候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推六腑就能让孩子退烧,跟打针吃药相比也毫不逊色,重要的是它方便、省时省力。
◎旋推小指面具有的效果,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
◎如果孩子体弱多病,或者大病初愈,旋推大拇指可以起到补脾、增强体质的效果。
◎受凉可分为风寒和风热,是孩子经常发生的一种小病,但也给孩子带来不少麻烦。如果孩子受凉了,不妨及时给孩子推三关,可达到一定的作用。
l 孩子是父母宝贵的礼物,父母是孩子贴心的医生。作者叶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证书编码:141330800000221)在此郑重提醒: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小儿的参考读本,并非手册。如果您怀疑您的孩子身患,建议您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检查和。
l 随书附赠创意书签,可当尺子使用!
孩子从出生开始到10岁之前,都很容易生病。这就要求父母懂点基本的医学知识,才不会让孩子沦为药品的实验对象。经络穴位按摩就是这样一种简单易学、明显的手法。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以直接或辅助的形式,为孩子多种病症的隐患,减轻病痛的烦恼。
本书针对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家长,从小儿推拿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小儿推拿的手法、宝宝常用穴位详解、宝宝的日常到宝宝常见病的推拿手法,深入浅出地教给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和全部的爱为宝宝缓解病痛。本书还配有宝宝穴位和按摩手法的彩图,让家长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真正把小儿推拿这种绿色疗法运用起来,让宝宝加健康。
叶涛,浙江衢州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医学硕士。现就职于衢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中强调整体观念,方证对应,辨证论治与辨体质相结合,推崇针药推拿并用于各类病症。
第一章 为孩子的健康而学习——你一定要知道的小儿推拿知识
认识孩子身上的经络网
望、闻、问、切:推拿前先观察孩子
不同体质孩子有不同的推拿方法
给孩子推拿的原理
推拿前要了解宜忌症状
给孩子推拿的常用介质
给孩子推拿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做孩子的推拿师——了解小儿推拿的9大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的补泻意义
按法
摩法
推法
拿法
揉法
捏法
擦法
搓法
点法
掐法
捣法
摇法
拍法
运法
抹法
扯法
滚法
捻法
刮法
复式手法
第三章 求药不如用双手——小儿推拿常见穴位使用手法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头部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面部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腹部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背部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上肢
孩子常见穴位使用方法:下肢
第四章 这样做孩子就能少生病——小儿推拿日常
脾胃:增强宝宝
经络:召回宝宝体内正气
攒竹、坎宫按摩:增强体质灭邪火
穴位:让“小萝卜头”也能长高
按揉:告别不健康的
脾寒、心热祛除:从此小儿不夜啼
气血养生:补气养血,提高
天池按摩:让孩子全身焕发活力
足三里按摩:让孩子身体强壮
第五章 咳咳咳!别让咳嗽伤了肺——小儿推拿轻松宝宝呼吸道
咳喘
第六章 孩子见着饭没兴趣怎么办——消化类,小儿推拿好
腹泻
厌食
第七章 突然起了一身疹子,好吓人——小儿其他常见的推拿
全身
牙痛
热病
惊厥惊风
视力疲劳
遗尿
附录 小儿推拿常用全身穴位图
穴位:让“小萝卜头”也能长高
如果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发育不好,长得慢的话,发愁的恐怕就要属家长了。为了能够让孩子长得又高又壮,有些家长便会让孩子不少的类产品,但是却非常难果。还有的家长在三餐的烹调上加倍用心,给孩子吃大量的鸡、鱼、肉、蛋,结果孩子个头没长多少,腰围倒是上去了。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孩子体质不好的一种具体表现。
所以说,如果想要让自己的孩子长高个儿的话,先要做的便是要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其生长发育。其实,让孩子长个子的“药库”就在他们自己身上,找到涌泉、足三里和三阴交三个穴位,将它们搭配起来使用就是令小孩的秘诀。
为什么对这三个穴位进行按揉可以很有效地令孩子呢?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儿童身高增长缓慢或者长不到正常的高度,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个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得不到很好的供给,就会无力;
另外一个则是肝肾郁结,全身的气血不畅通,结果也会导致不畅。
对于这个问题,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父母从疏通经络、活跃气血两个重要的方面着手,积调动孩子的身体潜能、孩子的脏腑功能,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面说的这套方案完全符合这些“药理”,而且要比许多药都灵得多。
在晚上睡觉之前,给孩子按揉涌泉穴大约80次;然后再按揉足三里穴大约100次;后是三阴交穴,按揉大约80次。
除去上面的这点建议之外,想要让孩子长高的话,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能够忽视孩子的体格锻炼,这也是令孩子长高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在很多父母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很少能够腾出时间来督促孩子们进行日常运动,其实,科学的锻炼才是孩子长高的催化剂,有时间的话,父母可以陪他们打打羽毛球、篮球,跳跳绳等,好是多进行一些以下肢运动为主的锻炼,这样对于孩子的身高增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除去上面所提到的之外,让小孩脱掉鞋子,光着脚丫子走路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孩子长高的办法。因为脚底密集着很多的经络,赤脚行走可以刺激到很多相关的穴位,促进孩子身高增长。建议每周可以让孩子赤脚锻炼1~2次,每次进行15分钟,这样持之以恒进行下去,必然会对身体骨骼的发育产生有益的影响。
我给这本书的评价是“实用至上,图文并茂的典范”。作为一名忙碌的职场妈妈,我没有太多时间去研读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这本《育儿百科 从零开始学小儿推拿》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即时可操作性。我最常使用的是那种“快手”按摩法,比如在喂奶后进行的“开天门”、“推拿脊柱”等,这些步骤非常简单,几分钟就能完成,但对缓解宝宝的胀气效果立竿见影。它的内容组织逻辑性极强,当你需要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时,可以直接定位到那一章,不用浪费时间翻阅不相关的部分。而且,书里特别强调了“禁忌症”和“注意事项”,这体现了作者对安全的绝对重视,让我们家长在操作时心里更有底气,不会因为好奇或心切而误伤宝宝娇嫩的身体。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育儿也可以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艺术。过去我总觉得小儿推拿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玄学”,自己碰都不敢碰。但《育儿百科 从零开始学小儿推拿》用科学的视角,将这些传统技艺解构得清晰明了。我喜欢它“专家彩图基础教程”的定位,它保证了理论的准确性,同时又面向大众进行了简化。例如,书中对于如何判断宝宝是受凉还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哭闹,都有详细的体征描述,然后给出相应的推拿方案。这种“望闻问切”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我观察和理解宝宝需求的能力。它让我明白,爱不光是喂饱穿暖,更是懂得如何用最温柔、最天然的方式,去维护孩子的生命活力。这本书,是送给我自己最好的育儿礼物。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却不多。这本《育儿百科 从零开始学小儿推拿》的排版和用词风格,让我感觉非常亲切,完全没有那种冷冰冰的医学术语堆砌感。它更像是邻家那位经验丰富的宝妈,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你“这样做有效”。我尤其喜欢它对“婴儿护理按摩”部分的阐述,那不仅仅是推拿,更融入了亲子互动的理念。每次做完按摩,宝宝都会咯咯笑,那种肌肤相亲的温暖,让我们的亲子关系都变得更紧密了。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宝宝不同月龄的生长发育特点,这使得推拿手法和护理建议更具针对性。我记得有一次宝宝半夜发烧有点烦躁,我赶紧翻到“退热”那一章节,按照步骤操作,虽然不能马上痊愈,但宝宝的躁动明显缓解了,这比任何安抚奶嘴都管用。它教会我的不是“治病”,而是“养护”,这才是育儿的真谛。
评分我是一位追求科学育儿的父亲,对于这种强调“从零开始”的教程,我通常会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基础教程往往流于表面。然而,这本《育儿百科》成功地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专业性体现在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现代化转译上。它没有停留在口口相传的经验层面,而是结合了现代儿科学的认知,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穴位对某些症状有效。彩图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尤其是对于力度和方向的矢量指示,体现了极高的制作水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预防保健”的章节,它详细列出了四季按摩的侧重点,这完全是从主动健康管理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被动等孩子生病了才去补救。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它不仅仅适合新手,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家长来说,也是一本可以随时查阅和提升理论深度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新手父母的救星!我一直对给宝宝做推拿心存疑虑,怕自己手法不对伤到孩子。但翻开这本《育儿百科 从零开始学小儿推拿》,所有的不安都烟消云散了。书里的讲解极其细致,特别是那些专家彩图,每一个穴位的位置、按压的力度和手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简直就像有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我身边手把手教我一样。我特别欣赏它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从最基础的穴位认识,到针对常见病症(比如感冒、积食、腹泻)的特定手法,介绍得面面俱到。我试着给宝宝按了几个“健脾”的穴位,发现他第二天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那种亲手为孩子带来舒适和健康的成就感是无法替代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理解孩子身体信号的教科书,让我不再盲目依赖药物,而是学会用更自然、温和的方式去呵护我的宝贝。强烈推荐给所有刚接触小儿推拿的家长们,绝对是值得珍藏的育儿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