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 材 名 稱 | 神奇圖解 小學生滿分作文 | ||
| 主 編 | 版 次 | 2017年7月 | |
| 齣 版 社 | 湖南教育齣版社 | 開 本 | 16開 |
| I S B N | 9787553951737 | 頁 數 | |
| 定 價 | 28.80 | 重 量 | 書本 |
----------
----------
我是一個對孩子的教育比較看重的傢長,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孩子提升寫作能力的工具。這本《2018版小學生分作文》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僅是傳統的文字講解,更是融入瞭“思維導圖”、“形象記憶圖”、“文章結構圖”和“趣味漫畫神奇圖解”等多種形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寫作的門檻。 特彆是“趣味漫畫神奇圖解”部分,它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呈現寫作技巧,比如如何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漫畫會用生動形象的圖示來展現,讓孩子在哈哈大笑中就能掌握這些技巧。同時,“文章結構圖”又為孩子提供瞭清晰的寫作框架,讓她們知道如何組織語言,如何讓文章層次分明。這兩種方法的結閤,既激發瞭孩子的寫作興趣,又規範瞭她們的寫作方法,效果真的非常顯著。
評分作為傢長,我非常看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而這本書在這方麵也做得相當不錯。《2018版小學生分作文》中“思維導圖”的設計,不僅僅是展示寫作框架,更是在引導孩子思考。它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和圖示,讓孩子主動去聯想、去發散,比如在寫記敘文的時候,它會引導孩子思考“這件事為什麼重要”、“當時我的感受是什麼”、“從中我學到瞭什麼”。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式,比直接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寫”要有效得多,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趣味漫畫神奇圖解”不僅僅是為瞭好看,它在很多細節處都體現瞭教學的智慧。比如在描寫景物的時候,漫畫會將不同的感官體驗(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用生動的圖像錶現齣來,讓孩子理解到寫作不僅僅是“看到”什麼,還可以“聽到”、“聞到”、“感覺到”什麼,從而豐富文章的描寫。這種多感官的引導,大大提升瞭孩子的觀察力和錶達能力。
評分我傢孩子是個視覺型學習者,這本《2018版小學生分作文》簡直是為她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激發她寫作靈感的教材,市麵上很多書都太理論化瞭,講一堆寫作技巧,孩子聽得雲裏霧裏。但這本書不一樣,它用瞭大量的“趣味漫畫神奇圖解”,這些漫畫不僅畫風可愛,而且非常巧妙地將作文的要點融入其中,比如描寫人物,漫畫會用誇張有趣的圖示來展示人物的錶情、動作和語言,讓孩子在歡笑中就能學會怎麼捕捉和錶達。 而且,這本書不僅僅是“好看”,它的“文章結構圖”也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個類型的作文,都清晰地展示瞭開頭、中間、結尾應該包含哪些元素,甚至是每個部分應該如何展開,都有圖示和簡單的說明。這對於剛開始接觸寫作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寫作的“導航儀”,讓她們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往哪裏寫,怎麼寫纔能把文章寫得有條理。我發現孩子現在寫作文,不再是東拼西湊,而是能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寫瞭,這一點進步讓我非常欣慰。
評分終於找到一本能真正抓住孩子學習興趣的書瞭!我一直為孩子三年級作文的停滯不前感到頭疼,她總是抓不住重點,寫齣來的東西乾巴巴的,缺乏吸引力。偶然間在書店看到瞭這本《2018版小學生分作文》,它的封麵就很有意思,色彩鮮艷,還有可愛的漫畫,一下子就吸引瞭我的注意。翻開一看,裏麵的內容更是讓我驚喜。 最讓我欣賞的是它的“思維導圖”和“形象記憶圖”部分。以前跟孩子講作文結構,她總是似懂非懂,聽完就忘。但這本書用非常直觀的思維導圖,把每個類型的作文拆解成一個個小模塊,每個模塊又有清晰的指嚮,就像給孩子搭建瞭一個寫作的“骨架”。而形象記憶圖更是把抽象的寫作技巧具象化,比如如何寫景,就用生動的圖畫來展示,讓孩子一下子就能理解“移步換景”、“動靜結閤”這些概念。這種“看圖學作文”的方式,比枯燥的文字講解有效得多。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接地氣”,它沒有用太多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講解寫作。特彆是“形象記憶圖”的設計,我女兒說,有些寫作技巧以前老師講過,她總是記不住,但是看瞭這本書的圖之後,一下子就理解瞭,而且記得非常牢。比如如何讓描寫更生動,這本書就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圖示來解釋,讓抽象的文學手法變得容易掌握。 “文章結構圖”也為孩子提供瞭清晰的寫作藍圖。以前她寫作文,總是想到哪寫到哪,結果東拉西扯,結構混亂。這本書把不同文體的文章結構都給拆解開瞭,就像給孩子一個“模闆”,她們可以按照模闆去填充內容。這樣既保證瞭文章的條理性,又給瞭孩子發揮創意的空間。我發現孩子現在寫作文,思路比以前清晰瞭很多,也更敢於去嘗試錶達自己的想法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