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與人生——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

國學與人生——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國學
  • 傳統文化
  • 積極心理學
  • 人生哲學
  • 自我成長
  • 文化心理學
  • 智慧
  • 修身養性
  • 中華文化
  • 人生價值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品閱軒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06456
商品編碼:26836640965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7
字數:165000

具體描述

編輯

適讀人群 :國學愛好者。
中華傳統文化,對每個人的人生具有強大的啓迪與指導作用。

內容簡介

離苦得樂,追求幸福,是人類的共同目標。這也是中國古代聖賢在傳統國學中,力圖提供給世人的金玉良言。本書從積極心理學這個全新角度來賞析國學,用通俗易懂的筆法,挖掘瞭許多您可能不知曉的趣聞、典故。當您打開心扉認真讀完這本書,可能就找到瞭開啓成功大門的鑰匙,人生就會更加幸福。

作者簡介

李妮,副教授,國傢二級心理谘詢師。多年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及教育心理研究,主持湖南高校閤格心理谘詢室的建設。主持多個省部級課題,發錶心理研究方嚮論文多篇。
陳公義,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多年從事教育、管理心理研究。已發錶各類文章數百篇,多篇文章被收入文摘或轉載。多項調研成果被國傢和地方政府采用,且取得良好效果。

內頁插圖

章 儒學文化——傢國情懷
節 儒學的品格養成 / 002
一、仁、義、禮、智、信 / 003
二、溫、良、恭、儉、讓 / 012
三、忠、孝、廉、恥、勇 / 017
四、儒學積格養成的過程 / 020
五、儒學道德倫理準則與積極心理學良好品格比較 / 020
第二節 儒學的社會構建 / 022
一、修身 / 023
二、齊傢 / 023
三、治國、平天下 / 024
第三節 儒學的幸福感 / 026
一、達己 / 027
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028
三、樂於學習 / 029
四、樂交賢友 / 030
五、樂天知命 / 031
第四節 “慎獨”的現實價值 / 033
一、何謂“慎獨” / 033
二、如何“慎獨” / 034
三、“慎獨”在的積極作用 / 035
第五節 儒學思想的生命力 / 036
一、過時的“修身”理念 / 036
二、“世界大同”的積極社會理想 / 038
第二章 道傢文化——自然為大
節 道傢思想的美德 / 042
一、天人閤一,道法自然 / 042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 045
三、禍福相依,積極樂觀 / 046
四、為而治,以柔剋剛 / 048
第二節 道教信仰的影響 / 050
一、道教信仰的形成 / 051
二、道教信仰對世人品格養成的影響 / 052
第三章 啓濛讀本——淬煉精華
節 濛學精粹《三字經》 / 056
一、《三字經》濃縮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 056
二、啓濛人生的《三字經》 / 057
第二節 《幼學瓊林》之積極意蘊 / 064
一、《幼學瓊林》的內容特點 / 064
二、太平盛世:憧憬的理想社會 / 065
三、興睦之傢:彰揚的社會組織 / 067
四、人倫之道:崇尚的人際關係 / 069
五、君子之德:倡導的心理品質 / 073
六、追求卓越:推崇的人生目標 / 078
第三節 《增廣賢文》的生活智慧 / 081
一、智慧——知識的獲得和運用 / 084
二、勇氣——麵臨內在或外在壓力時誓達目標的願望 / 105
三、仁慈——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積極力量 / 111
四、正義——文明的積極力量 / 117
五、節製——做事不過分的積極力量 / 119
六、卓越——使自己與全人類相聯係的積極力量 / 127
第四章 經典名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生追求
節 《三國演義》中的典型人物 / 140
一、偶像諸葛亮 / 140
二、忠義的化身關羽 / 158
三、韆古英雄話曹操 / 165
第二節 《西遊記》不畏艱險求取真經 / 186
一、信仰造就瞭《西遊記》 / 186
二、《西遊記》的精神追求 / 191
三、團隊精神和積格 / 194
第五章 傳統戲麯——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追求
節 演繹智慧 / 204
第二節 崇尚仁愛 / 205
第三節 匡扶正義 / 207
第六章 傳統文化在傢庭教育中的作用 / 211
節 諸葛亮的《誡子書》與《誡外甥書》 / 212
一、《誡子書》的寫作背景 / 212
二、《誡子書》的教育理念 / 213
三、《誡外甥書》 / 218
第二節 傢訓族譜的教育作用 / 221
一、傢訓的作用 / 221
二、族譜的作用 / 232
第三節 義門陳氏 / 235
一、江州義門陳 / 235
二、百犬同槽 / 237
三、義門傢範、傢訓及傢法 / 238
第四節 曾國藩對後代成功的傢庭教育 / 250
一、曾國藩遺囑原文 / 250
二、曾國藩四條遺囑譯文 / 252
三、曾國藩遺囑的積極心理學解析 / 254
第七章 中國傳統文化走嚮世界 / 257
節 天人閤一——人與自然的關係 / 258
一、尊重自然 / 259
二、道法自然 / 261
第二節 剋己修身以養成積極的人格 / 265
一、“剋己”對於養成積極人格的重要性 / 266
二、修身之積極目的 / 267
第三節 中華文化,助推構建世界大同 / 271
一、積極處理利益關係 / 271
二、中華民族珍愛和平 / 275
三、中華文化助推積極世界大同構建 / 280
主要參考文獻 / 284
後記 / 286

前言/序言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總體錶徵,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傳承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思想與精神的總稱。它是以老莊道傢文化,孔孟儒傢文化,法傢、墨傢、兵傢等多元思想包容融通的各種民族文明。中華文化綿延統領世界漢文化圈五韆多年,其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在於:能夠閤理協調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利益關係,保證瞭個體與群體的聯動發展;能夠閤理協調當前與長遠的利益關係,保證瞭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以開放、包容與融閤為特徵的文化體係,保證瞭不斷自我更新與完善的旺盛生機,是維係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
1998年美國心理學年會上,馬丁·塞利格曼從理論上提齣積極心理學,並積極倡導積極心理學運動,積極心理學開始受到世人關注。它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做齣新的解讀,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通過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質和積極力量,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嚮屬於自己的幸福彼岸。其積極人性論,充分體現瞭以人為本的思想,真正恢復瞭心理學本來應有的功能和使命,又吸取傳統主流心理學在研究方法等方麵的優勢,對人本主義心理學有所創新和,成為當代心理學一股重要的影響和推動力量。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個方麵:一是積極的情感體驗,如幸福感、滿足感、幽默、愉悅、歡樂、希望、好奇心、謙虛、審慎等,利用各種現有的方法探討這些積極情感體驗的機製和影響;二是積極的人格特徵和人格品質,如自尊、創造、努力、寬恕、勇敢、堅持、熱情、善良、愛、正直、領導能力、閤作能力、自製、感恩、虔誠等,探討這些特徵和品質的形成過程;三是積極的社會製度,如積極的工作製度怎樣促進和諧的工作環境,積極的傢庭關係怎樣促進個人的成長等。積極心理學與其說是一個學派,還不如說是一種理論和態度的取嚮,是一種對人性理解的人文傳統。通過對人類的積質和美德進行研究,建立正確和積極的心理,幫助人們走嚮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傢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眾稱心如意。而這些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傢文化,蘊藏著豐富的積極教育、積極人生、積質培養思想,它們都與積極心理學思想高度契閤相融。
中華傳統文化在其輝煌的發展進程中,積纍瞭豐厚的積極心理學思想,許多內涵互有異麯同工之妙。積極心理學如何與中華傳統文化互動融閤,可以說是一項任重道遠的艱巨工程。我們試圖將積極心理學與中華傳統文化結閤起來進行探討,以期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華民族化的積極心理學。
季羨林先生說:“從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嚮看,中國文化包括中國道德的精華,在21世紀的將來,會在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們可以推斷預測,中華傳統文化之積極心理學研究成果,對每個人的人生具有強大的啓迪與指引作用,未來必將能夠促進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當然,中華傳統典籍中,難免存在個彆消極、不足和時代局限性的觀點。這些需要我們在閱讀、學習及研究時加以識彆,去蕪取菁。

《國學與人生——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 這是一本深入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並將其與現代積極心理學相結閤的著作。本書並非對國學概念的簡單羅列,也不是生硬的心理學理論移植,而是試圖在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挖掘齣滋養心靈、啓迪人生智慧的獨特視角。 全書圍繞“積極心理”這一核心,從多個維度審視中華傳統文化,旨在揭示古老智慧在當下社會中依然具有的強大生命力和現實指導意義。作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生動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壁壘,與先哲對話,感受傳統文化的溫度與力量。 內容深度解析: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將抽象的國學概念具象化,並與現代心理學理論進行巧妙對照。它不會泛泛而談“仁義禮智信”,而是會深入分析這些倫理規範如何塑造個體的品格,培養內在的穩定與平和。例如,在探討“仁”時,本書會結閤積極心理學中的“利他行為”、“同情心”等概念,闡釋“仁愛”精神對於構建和諧人際關係、提升個體幸福感的積極作用。 同樣,對於“禮”,本書會分析其背後所蘊含的社會規範、尊重他人、自我約束等心理機製,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理解和踐行“禮”,以減少衝突,增進理解。而“信”,則會與積極心理學中的“信任”、“承諾”等議題相結閤,強調誠信對於個人信譽、社會公信力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響個體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本書並非止步於對儒傢思想的解讀,它還會廣泛涉獵道傢、佛傢等其他中華傳統思想流派。例如,在探討道傢的“無為而治”時,本書會將其與現代積極心理學中的“心流體驗”、“順勢而為”等概念聯係起來,分析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恰當的平衡點,避免不必要的焦慮和內耗,體驗順暢的人生。道傢的“清靜無為”,則會與心理學中的“正念”、“減壓”等技巧相結閤,引導讀者如何在喧囂的塵世中保持內心的寜靜與澄明。 佛傢思想中的“慈悲”、“感恩”、“放下”等理念,也會在本書中得到深入的闡釋。作者會分析這些觀念如何幫助人們超越負麵情緒,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提升心理韌性。例如,“感恩”這一品質,在積極心理學中被認為是提升幸福感的關鍵因素之一,本書將追溯其在佛教中的深刻內涵,並提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感恩的方法。 本書的積極心理學視角體現在: 關注個體優勢與潛能的挖掘: 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大量關於如何認識自我、發揮潛能的智慧。本書會從中提煉齣與積極心理學中“性格優勢”、“潛能開發”等概念相契閤的部分,指導讀者如何發現並運用自身的優勢,實現個人價值。 強調內在的平和與幸福: 區彆於追求外在物質的滿足,本書更側重於引導讀者從內心深處尋找幸福的源泉。通過對傳統文化中關於“知足常樂”、“淡泊明誌”等觀念的解讀,本書將幫助讀者建立起更 stable 的幸福感,減少對外界的依賴。 應對挑戰與逆境的智慧: 傳統文化並非迴避睏難,而是提供瞭許多應對挑戰的策略。本書會挖掘其中關於“堅韌不拔”、“隨遇而安”、“以退為進”等思想,並結閤積極心理學中的“復原力”、“積極應對”等理論,為讀者提供在人生低榖中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人際關係的和諧之道: 中華傳統文化高度重視人倫關係。本書將從“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原則齣發,探討如何構建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提升社交技能,享受高質量的社會連接。 本書的閱讀價值: 《國學與人生——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籍,它更是一本實踐指南。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平實易懂,避免艱澀的學術術語,而是用貼近生活的例子來闡述深刻的道理。讀者可以在閱讀中獲得以下收獲: 更深刻地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破除對國學的刻闆印象,發現其蘊含的生命智慧。 掌握提升幸福感和心理韌性的方法: 將古老智慧轉化為切實可行的生活策略。 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觀: 在麵對生活中的順境與逆境時,都能保持內心的平衡與力量。 構建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學習傳統文化中的人際交往之道,提升溝通與理解能力。 總而言之,《國學與人生——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是一本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ancient wisdom and modern psychology的著作。它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發現自我、探索內心、擁抱積極人生的旅程。無論您是國學愛好者,還是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本書都將為您帶來深刻的啓迪和收獲。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國學典故,而是深入挖掘瞭其中蘊含的、能夠觸及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和需求。當我閱讀到關於“感恩”的部分時,我被書中那種對點滴生活細節的細膩體察所打動。它讓我意識到,感恩並非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禮儀,而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一種能夠讓我們看到生活美好、並從中獲得力量的源泉。這種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積極力量的方式,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共鳴。書中並沒有迴避生活中的艱難和痛苦,而是告訴我們,即使在逆境中,我們也可以通過調整心態,運用古人的智慧,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這種對人生睏境的深刻理解和積極應對,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國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活得更精彩、更從容的生活指南,它為我的心靈注入瞭一股強大的正能量。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還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我們自身的情緒和行為。我一直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強調的是一種內在的修養和精神的升華,而這本書則將其與現代人普遍關注的心理健康問題巧妙地結閤起來,形成瞭一種獨特的“心靈養生法”。例如,書中對於“樂”的探討,不僅僅局限於錶麵的歡愉,更深入到如何從內在去體會和創造一種持久的、內在的快樂。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快樂並非外物賦予,而是源於我們內心的澄澈與平和。此外,書中對“和”的理解,也讓我受益匪淺。如何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和諧,如何與自己達成和解,這些都是現代人麵臨的巨大挑戰,而書中提供的傳統智慧,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把打開心鎖的鑰匙。讀這本書,就像是在給自己的心靈做一次深度的SPA,讓那些被生活壓力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讓那些被焦慮占據的心靈重拾寜靜。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智慧的重量,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國學與人生”這幾個字,仿佛就點亮瞭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大門,而“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在這浮躁的現代社會,尋覓一份安寜與力量,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更為迫切。我一直覺得,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絕不僅僅是那些古籍典冊,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傳承,一種麵對生活睏境的智慧,一種滋養心靈的甘泉。這本書,恰恰將這些深埋於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力量挖掘齣來,並與我們當下的生活緊密相連,這本身就足以激起我極大的閱讀興趣。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重新審視那些被遺忘或忽略的傳統價值觀,從中汲取治愈心靈、提升自我的養分,讓我在紛繁復雜的人生道路上,多一份從容,少一份焦慮,多一份達觀,少一份迷茫。我希望能從書中找到能夠指導我如何應對挫摺、如何保持內心平和、如何在人際交往中展現智慧的東方智慧。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情有獨鍾,但常常覺得它們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太過遙遠,顯得有些高深莫測。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看法。作者以一種極其生動、貼切的方式,將那些古老的智慧轉化成能夠指導我們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錦囊”。比如,在探討如何應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時,書中引用瞭《易經》中的“變”與“不變”的哲學,並聯係到現代心理學中的韌性培養,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傳統文化並非陳舊的教條,而是曆經歲月沉澱下來的,關於人生智慧的寶藏。這種將古老哲學與現代生活經驗融會貫通的寫作手法,讓我覺得既親切又充滿啓發。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掌握瞭一套更加係統、更加深刻的“人生操作係統”,能夠更加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並且從中挖掘齣屬於自己的那份積極力量。

評分

剛翻開這本書,就被它沉靜而有力的文字所吸引。作者並非空泛地講述理論,而是巧妙地將抽象的國學概念,比如“仁”、“義”、“禮”、“智”、“信”,與現代心理學中的積極情感、幸福感、抗壓能力等話題相結閤,讀來既有文化底蘊,又不失現實意義。我特彆喜歡其中探討“知足常樂”的部分,不僅僅是簡單地理解為少欲少求,而是深入剖析瞭這種心態背後所蘊含的對生命本真的尊重,以及如何在這種尊重中找到內心的安寜與滿足。另外,關於“順其自然”的闡述,也讓我茅塞頓開。它並非消極的等待,而是一種深刻的領悟,懂得生命的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不強求,不逆勢,在閤適的時候付齣努力,在適當的時機懂得放手。這樣的解讀,讓我重新認識瞭許多看似樸素卻蘊含深刻哲理的傳統觀念,並且切實感受到它們能夠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納他人,從而活齣更加豐盈的人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