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
书名:枪支中的科学
定价:29.8元
版 次:1
页 数:220
字 数:178
印刷时间:2017年01月01日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胶订
ISBN:9787122278746
各地的军队和警察都在用着不同种类的枪。在加拿大等流行狩猎的国家里,枪支甚至会走进每个人的家庭里。本书就是以化学的角度来解读枪支,科学有序地为各位读者讲解弹药的种类、枪支的结构及子弹的弹道等多种问题,保证每位枪械迷都能看得过瘾!
1章 什么是枪 1
1-01 汉字中“铳”的含义 2
1-02 枪与炮 4
1-03 什么是炮 6
1-04 轻武器与重武器 8
1-05 什么是来复线 10
1-06 什么是手枪 12
1-07 什么是“小枪” 14
1-08 马枪与步枪 16
1-09 什么是机枪 18
1-10 冲锋枪 20
1-11 霰弹枪 22
1-12 气枪 24
1-13 美国的计量单位 26
COLUMN-01 狩猎是“人”的技能 28
2章 枪的历史 29
2-01 火药的发明 30
2-02 火器的发明 32
2-03 火绳枪的登场 34
2-04 燧发枪的发明 36
2-05 火帽的发明 38
2-06 来复线和米涅弹的发明 40
2-07 转轮枪的发明 42
2-08 后装式枪的发明 44
2-09 连珠枪的出现 46
2-10 机枪的出现 48
2-11 冲锋枪的登场 50
2-12 自动步枪的登场 52
2-13 突击步枪的登场 54
2-14 小口径高速弹的时代 56
2-15 89式步枪 58
COLUMN-02 中国95式自动步枪 60
3章 弹药 61
3-01 发射药不能用炸药 62
3-02 发射药的燃烧速度 64
3-03 发射药的恰当燃烧速度 66
3-04 黑火药 68
3-05 无烟火药 70
3-06 子弹 72
3-07 火帽 74
3-08 弹壳的材质 76
3-09 弹壳的形状(1) 78
3-10 弹壳的形状(2) 80
3-11 弹头的形状(1) 82
3-12 弹头的形状(2) 84
3-13 弹头的材质 86
3-14 弹头的结构(1) 88
3-15 弹头的结构(2) 90
3-16 弹头的结构(3) 92
3-17 空包弹与模拟弹 94
3-18 口径的表示方法 96
3-19 什么是马格纳姆弹 98
COLUMN-03 欧式口径表示方法 100
4章 手枪和冲锋枪 101
4-01 转轮手枪的装填方式 102
4-02 转轮手枪的操作方式 104
4-03 自动手枪 106
4-04 双动型自动手枪 108
4-05 转轮手枪与自动手枪 110
4-06 手枪的命中精度 112
4-07 自动手枪的作业方式 114
4-08 冲锋枪的击发方式 116
4-09 注重命中精度的MP5 118
COLUMN-04 手枪和冲锋枪也进入了小口径高速弹时代 120
5章 步枪 121
5-01 栓式步枪 122
5-02 自动步枪 124
5-03 杠杆式步枪 126
5-04 膛线的制造方法 128
5-05 膛线的缠度 130
5-06 枪管 132
5-07 气动系统 134
COLUMN-05 消焰制退器 136
6章 机关枪 137
6-01 重机枪与轻机枪 138
6-02 班用机枪与排用机枪 140
6-03 大口径机枪 142
6-04 机枪的供弹方式 144
6-05 各种各样的供弹方式 146
6-06 枪管冷却方式 148
COLUMN-06 子弹的炽发 150
7章 弹道 151
7-01 枪管和膛压 152
7-02 膛压曲线 154
7-03 弹头的初速 156
7-04 枪管长度与子弹速度 158
7-05 外部弹道 160
7-06 弹头的冲击能量 162
7-07 弹头的速度和射程 164
7-08 弹道和照门 166
COLUMN-07 12.7mm狙击步枪得以流行的原因 168
8章 霰弹枪 169
8-01 霰弹的结构 170
8-02 霰弹枪口径的表示方法 172
8-03 铅粒的材质、尺寸和重量 174
8-04 霰弹的弹壳长度 176
8-05 喉缩与散布密集度 178
8-06 铅粒的速度与射程 180
8-07 飞碟射击 182
8-08 霰弹枪的瞄准 184
8-09 头弹与头弹枪管 186
8-10 左右双筒与上下双筒 188
8-11 自动式霰弹枪与泵动式霰弹枪 190
COLUMN-08 半膛线枪管和萨博特头弹 192
9章 枪托 193
9-01 枪托 194
9-02 枪托的外形 196
9-03 弯枪托与直枪托 198
9-04 竞技用枪的握把 200
9-05 猎枪的握把 202
9-06 枪托右偏 204
9-07 枪托底板 206
9-08 枪托长度与枪托底板倾斜角 208
9-09 枪托脊与贴腮板 210
9-10 前护木 212
9-11 护手 214
9-12 胡桃木是制造枪托的佳木材 216
9-13 胶合板、金属和塑料 218
COLUMN-09 射击运动更适合于女性 220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带着一种冷静而克制的叙事力量。它没有那种煽动性的语言,也没有故作高深的故弄玄虚,一切都建立在严谨的逻辑和无可辩驳的事实之上。我发现,作者在处理涉及到安全性和伦理性的讨论时,显得尤为审慎和负责任。他不是单纯地介绍“如何”运作,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探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背后的工程学妥协在哪里。比如,关于弹头设计对侵彻力的影响那几章,数据图表虽然简洁,但其暗示的信息量却是巨大的。这促使我停下来思考,每一次技术进步背后,都是无数次试验、失败和修正的结晶。对于一个追求知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可靠的参照系,它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读者能够以一个更成熟、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市面上那些鱼龙混杂的“枪械知识”,真正做到去伪存真。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虚拟工厂参观体验。作者对每一个部件的构造分析,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我特别喜欢他那种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他总是先给出整体的概念框架,然后像拆解一台精密仪器一样,逐一剖析每一个零件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例如,他对自动武器复进簧疲劳问题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会坏”这个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材料学、受力分析以及环境因素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影响到武器的可靠性。这种层层递进的解读,不仅满足了我对“为什么是这样设计”的好奇心,更培养了我一种系统性的观察角度,让我以后再看任何机械设计时,都会不自觉地去思考其内部的逻辑闭环。文字的精准度毋庸置疑,但更难得的是,作者在保持这种专业深度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匠人的谦逊和对精准的执着追求,让人由衷地感到敬佩。
评分这本书,我得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专业教材,毕竟涉及到“科学”和“枪支”这样的硬核主题,但作者在文字的编排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平衡感。他没有陷入过多的理论推导,而是用非常直观的类比和生活化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原理剥开,展示给我们看。比如,当他讲解膛压的形成过程时,那种仿佛亲手在操作的描述感,让我这个对机械原理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大致勾勒出火药燃烧时能量是如何被瞬间释放的。更妙的是,书里穿插着一些历史的小故事,比如某次著名枪战中某个技术细节如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小插曲不仅调节了阅读的节奏,也让冰冷的科学知识有了温度,让我感觉不是在读一本技术手册,而是在听一位经验老到的工匠娓娓道来他的毕生所学。这种深入浅出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让普通爱好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总觉得“弹道学”这三个字就代表着无尽的微积分和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公式,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固有印象。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抽象的数学模型,具象化成我们能触摸到的现实。他似乎在对读者说:“别担心那些公式,我们先来看看子弹出膛瞬间的‘推背感’,再来理解这股力量是如何在飞行过程中被大气一点点磨损殆尽的。”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让人忍不住想一直读下去,去探究下一个环节的奥秘。而且,书中对于不同环境(如高海拔、不同湿度)对弹道影响的讨论,也体现了作者视野的广度和对细节的关注,这对于任何想要全面了解武器性能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补充材料。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系统性思维”的强调。它不是零散地介绍各种枪械的特点,而是将所有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火药配方的微调,再到枪管的几何形状,最后到目标物体的反应,作者构建了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完整闭环。你不会读到某一页的知识点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章节的结论都自然而然地引向下一章节的探讨,形成一种强大的知识惯性。这就像是在看一部构建精巧的悬疑片,你急于知道下一个转折点会是什么,但你知道所有的伏笔都早已埋下。这种高水平的知识组织能力,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价值远超一般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份关于现代工程设计哲学的入门指南,教导我们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解构一个复杂的、高能耗的机械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