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
:49.80元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040356908
字数:690000
页码:4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目录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
哲学(01)
经济学(02)
法学(03)
教育学(04)
文学(05)
历史学(06)
理学(07)
工学(08)
农学(09)
医学(10)
管理学(12)
艺术学(1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汉英对照表
附录
一、关于征求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意见和建议的通知(教高司函50号)
二、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11号)
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修改意见的通知(教高厅函28号)
四、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修改意见的通知(教高司函164号)
五、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修改意见的通知(教高厅函57号)
六、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高9号)
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八、关于研究制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的通知(教高司函95号)
九、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名单
内容提要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已于2012年9月由教育部正式颁布买施,与之酉己套的专业介绍由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完成。为了便于新目录的实施,及时向社会各界提供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有关资料,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辑出版了这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
专业目录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这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S-作历时2年多。修订S-作以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文化发展的新趋势,适应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需要,满足社会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需求,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则,在分科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议、行政决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新目录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新增了艺术学门类;专业类由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来的635种调减到506种。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两大部分,其中基本专业352种,特设专业l54种,在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中确定了62种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新目录中的专业名称更加规范、内涵更加清晰、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高校自主设置专业,有利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新目录的颁布实施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以及专业介绍为主要内容,并附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汉英对照表。专业介绍对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起指导作用,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修业年限、授予学位等作了介绍。本书的专业介绍只涉及基本专业,特设专业的专业介绍另行公布。
这本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这几个字,就让人感受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我翻开目录,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专业代码和名称,每一个都像是一扇通往未来职业道路的门。作为一名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我最关心的莫过于“我能学什么”以及“学了之后能做什么”。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最权威的指引。它不像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升学指导手册,充满了各种主观臆测和不确定的信息,它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亲自编纂,这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我特别花时间研究了那些新兴的交叉学科,比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它清晰地列出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核心课程,让人对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领域有了初步的框架认知。当然,阅读过程中我也体会到,光靠目录和简介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像是一份宏大的国家教育蓝图的缩影,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去深入挖掘每一个条目背后的深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系统性和官方性,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坐标,让迷茫中的求学者得以对准方向。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官方出版物的阅读体验并不抱太大期望,总觉得会是枯燥的术语和刻板的描述堆砌而成。然而,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阅读那些“专业介绍”部分时,才发现编者在力求简洁的同时,也努力勾勒出每个专业的学科魅力。比如,对比法学和金融学专业的介绍文字,你会感受到那种逻辑严谨的法律思维和对数字敏感的商业嗅觉是如何被文字巧妙地区分开来的。这种对比阅读,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解。它不是在推销某个专业有多热门,而是在客观地陈述该学科的核心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这种克制的叙事方式反而更具说服力,因为它要求读者自己去思考:我是否具备进入这个知识领域的“基因”?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比任何鼓吹性的宣传都来得有效。我尤其欣赏它对基础课程的强调,许多看似光鲜的专业背后,其实都建立在扎实的数学或人文基础之上,这一点被介绍得非常到位,避免了许多学生对专业的美化想象。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的感受,那可能是“敬畏”。它让我们意识到,大学教育并非随心所欲的选择,而是建立在严谨的学术传统和国家发展规划之上的系统工程。专业介绍中对“授予学位”和“主要学习内容”的界定,是极其精准且不容含糊的。我记得在查看某些偏重实践操作的工科专业时,它明确指出了对实验技能和工程伦理的培养要求,这让我对大学四年所要付出的努力有了更现实的预期。这种坦诚,在市场驱动的教育咨询中是罕见的。它没有回避学习的艰深之处,而是直面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那些真正想做学问或者致力于特定职业发展的人来说,这份官方指南就是他们的“宪法”和“行为准则”。它要求我们尊重学科的内在逻辑,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风口”。这种严谨性,是引导我们成为合格大学生的第一堂课。
评分这份厚重的工具书,与其说是一本“介绍”,不如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历史变迁的档案。我尝试去对比不同年份的目录,虽然我手头只有2012年的版本,但仅凭这份2012年的呈现,就能感受到当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思路。它不仅仅是罗列专业,更是一种权力与资源分配的体现。看着那些新增设的专业,背后是国家战略性人才需求的映射;看着那些被合并或调整的专业,则能窥见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对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个宏观视角,让我明白自己选择的专业在整个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我不再仅仅关注于某个单一专业的就业前景,而是开始思考这个学科在未来十年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这种从个体选择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思考,是阅读普通教科书难以带来的深度体验。高教出版社的编辑功力也值得称赞,尽管内容庞杂,但排版和索引设计得相当人性化,使得查找特定信息时效率很高,体现了专业出版社应有的水准。
评分总的来说,这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其权威性和系统性无可替代。我发现它在阐述专业边界和核心素养时,采用了一种非常中立且客观的语态,不带有任何煽动性,完全依赖事实和结构来构建认知。例如,对于一些文科专业,它着重强调了批判性思维、文献阅读和表达能力这些“软技能”的培养,这些都是在日常的课堂讨论中容易被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要素。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定锚”——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学术起点。阅读完毕后,我感觉自己对大学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学不是一个提供现成答案的场所,而是一个学习如何提出正确问题的系统。这份目录和介绍,就是引导我们如何正确提出“我应该学什么”这个问题的最佳向导。它的存在,确保了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依然能找到最可靠的专业信息源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