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藥師經的濟世觀
:38元
作者:南懷瑾
齣版社:復旦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309116175
字數:192000
頁碼:0
版次:0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
南懷瑾著作權閤法擁有者颱灣老古公司授權,南師生前多次親加審定,風行大陸三十載,今以全新版本推齣平裝版——大陸完備、
經典的南師作品集。上下五韆年,縱橫十萬裏。經論道,齣入百傢言。
作者介紹
南懷瑾先生簡介南懷瑾先生(1918—2012),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齣生於浙江溫州書香世傢,自小接受私塾傳統教育,少年時期就已讀遍
諸子百傢的各種經典。他精研儒、釋、道,將中華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1969年創立東西精華協會,旨在促進東、西文化精粹之
交流。1980年在颱灣創辦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南懷瑾先生在颱講學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數年,2004年落腳上海。2006
年,他定居於江蘇太湖之濱的太湖大學堂,終其晚年在這裏講學、授課,培養下一代文化種子。南懷瑾先生畢生講學無數,著作豐
富,著有《論語彆裁》《孟子旁通》《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等近六十部作品,並曾譯成多國語言。他用“經史閤參”的方
法,講解儒釋道三教名典,旁徵博引,拈提古今,蘊意深邃,生動幽默,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方麵取得瞭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
內外各層次讀者的喜愛,半世紀以來影響無數中外人士; 而南懷瑾先生融會東西精華、重整文化斷層的心願,亦將永續傳承下去
。
| 目錄 | |
| 講經緣起 太虛法師注解《藥師經》 通俗卻不易懂的《藥師經》 從《法華經》瞭解《藥師經》 佛是大醫王 參透化城之喻 能醫眾生病的法師 燒戒疤的由來 燃身供佛 天下由來輕兩臂 現代化的講經方式 佛說《藥師經》的地方與聽眾 文殊菩薩請法 燃身供養的真義 東方淨土為何呈現青琉璃色 念經有無功德 被十種業障纏縛 極善思惟 學佛修行的目的何在 好遠好遠的東方 佛的十個名號 發願是成佛之因 發願談何容易 自身光明照耀世界 內外明徹 受用無盡 改邪歸正 沒有發願不能成佛 修清淨梵行 認識戒律 念佛的心態 色身下劣諸根不具 東方人為何多災多難 眾病逼切貧苦無依 拜佛心理 轉女成男 如何跳齣魔網解脫纏縛 念佛能解除災難嗎 文天祥修大光明法 飲食男女的問題 聲色歌舞讓你玩個夠 東方淨土 藥師佛的正法寶藏是什麼 善惡難辨 什麼是布施 缺信根多聚財 鈍x割肉的布施 慳貪不止纍積病情 功名富貴*迷人 慳貪積聚 慳貪的果報 以苦為師 宿命通 贊嘆施者 內布施外布施 持戒 有瞭正見纔能講戒律499 眾生與生俱來的傲慢 增上慢 嫌謗正法 邪見與正見 邪見的果報與藥師佛的威力 與佛作對的提婆達多 捨惡行善 行到有功即是德 學佛注重在行 慳貪 嫉妒 自贊毀他 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果報 至心皈依 解脫後要不要修行 人性壞的一麵 好喜乖離更相鬥訟 十惡業 畫符念咒 魘魅之學 蠱與咒 佛教的稱謂 如何得到感應 受持八分齋戒 何謂不坐高廣大床 過午不食 吃的問題 絕食 八關齋戒與六齋日 如何往生 天堂在哪裏 生天的道理 恭敬神明 善根退失福報享盡 轉輪聖王 轉生人間好果報 眾病消除 爐火純青 藥師佛的修法 大藏治病藥 菩薩五明 伸腿瞪眼丸持咒x忌 萬裏晴空的境界 古代人如何刷牙 如何供佛 如何受持此經 如何修藥師法 消災免難 念佛功德難解瞭 什麼叫至心受持 不生疑惑 阿難多聞強記 因地菩薩 藥師如來功德說不盡 救脫大菩薩 臨終境界 死而復活腳底心為何是紅的 供養比丘僧 禮拜行道 天災國難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壽終正寢 九種橫死 無疾而終 燈的涵義 十二神幡的涵義 佛法重孝道 五逆之罪 人間的地獄 君臣製度與社會秩序 十二藥叉神將的奧秘 藥師佛的手印 吉祥圓滿 校後記 南懷瑾現實著述目錄 |
這本書帶來的震撼是潛移默化的,它不是那種讀完後能立刻列齣幾條“金句”的類型,而是需要時間去“發酵”的經典。它更注重根基的穩固,而非錶麵的繁花似錦。我體會到一種久違的踏實感,仿佛找到瞭一個可靠的精神支點,不再輕易為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動搖。作者對人性的洞察入木三分,既看到瞭人性的光輝麵,也毫不迴避地揭示瞭其弱點和局限,這種坦誠和擔當,是當代著作中罕見的品質。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那種深沉的悲憫情懷所感動,那是一種超越個人得失的大愛,令人肅然起敬。它提供瞭一種超越功利主義的視角,去看待生命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讓人感到自己是更宏大敘事的一部分。
評分這本書的光影斑駁,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寜靜的學堂之中。初讀時,我被那種沉穩有力的文字所吸引,它不像現代快餐式的閱讀那樣追求即時的刺激,而是像陳年的老酒,需要時間去慢慢品味。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深邃,似乎能穿透曆史的迷霧,直達人心的本質。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傳統智慧的現代闡釋,那種古今交融的韻味,讓人在敬畏之餘,又感到一種親切的共鳴。每一次翻閱,都有新的感悟,仿佛與那位智者隔空對話,茅塞頓開。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精神的滋養,它引導我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中,尋找到一份內心的安寜與堅守。裝幀設計也相當考究,紙張的質感,字體的排版,都透著一股匠心,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為巧妙,層層遞進,邏輯清晰,像是一座精心設計的迷宮,引人入勝。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不同層次修行路徑的描繪,既有宏大的理論框架,也有貼近日常生活的實踐方法。作者的語言風格多變,時而如涓涓細流,溫和地滲透;時而似高山流水,氣勢磅礴,展現齣極高的文字駕馭能力。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吸收知識,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和提升。它挑戰瞭我們固有的認知模式,迫使我們跳齣慣性思維,去探尋更深層次的真理。每一次閤上書頁,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想要立刻找個清靜的地方,將所思所想付諸筆端,生怕轉瞬即逝的靈感被凡塵俗務所湮沒。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中蘊含著一種強大的場域,讓人不自覺地被吸入其中,與之共鳴。我欣賞作者在闡述嚴肅議題時所保持的那份優雅和剋製,沒有絲毫的賣弄或矯飾,一切都恰到好處,如大音希聲。書中的某些章節,我反復閱讀瞭數遍,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就像在解讀一幅復雜的古畫,初看氣韻生動,細品則筆觸的精微處處皆是玄機。它對心性的修煉有著極高的要求,也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路徑。它不是提供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教你如何提齣更好的問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激活讀者內在的思考能力和自我修正的力量,是一本值得珍藏並時常翻閱的精神伴侶。
評分讀完後,我的心境有瞭微妙的變化。這本書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讓你慢下來,去觀察那些平日裏被我們忽略的細節。我常常在閱讀的間隙,停下來沉思,那些關於生命、關於慈悲的論述,如同春風拂過心田,溫潤而不失力量。它沒有說教的架子,更多的是一種分享,一種引導。作者的學識淵博,信手拈來皆是典故,但絕不賣弄,而是恰到好處地融匯於行文中,讓復雜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自身的局限與潛能。我開始嘗試將書中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雖然知易行難,但至少有瞭一個清晰的方嚮和堅定的信念支撐。這種由內而外的觸動,遠比任何外在的喧囂來得深刻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