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學盲言(上下)/錢穆作品係列

晚學盲言(上下)/錢穆作品係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錢穆 編
圖書標籤:
  • 錢穆
  • 晚學盲言
  • 思想史
  • 國學
  • 文化
  • 曆史
  • 哲學
  • 學術
  • 傳統文化
  • 散文
  • 隨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土星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46987
商品編碼:26941439761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4-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晚學盲言(上下)/錢穆作品係列
  • 作者:錢穆
  • 定價:99.8
  • 齣版社:三聯書店
  • ISBN號:9787108046987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4-01-01
  • 印刷時間:2014-01-01
  • 版次:2
  • 印次:3
  • 開本:32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1114
  • 字數:727韆字

編輯推薦語

《晚學盲言》是作者錢穆在86歲時患眼疾以緻目盲不能視人、罔論讀寫的情況下,自己口述,夫人筆記,然後口誦耳聽一字一句修改訂定。終迄時已92歲高齡,爰題曰《晚學盲言》。全書共90篇,分上、中、下三部,一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次為政治社會人文之部,三為德性行為修養之部。雖篇各一義,而相貫相承,主旨為討論中西方文化傳統之異同。

內容提要

《晚學盲言》是作者錢穆在八十六歲時患眼疾以 緻“目盲不能視人、罔論讀寫”的情況下,自己口述 ,夫人筆記,然後口誦耳聽一字一句修改訂定。終迄 時已九十二歲高齡,故題曰“晚學盲言”。
     《晚學盲言》共三部分,分彆為“宇宙天地自然 之部”、“政治社會人文之部”、“德性行為修養之 部”。九十篇專題雖篇各一義,卻相貫相承。每篇都 是兩個命題的對舉,如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常 與變、道與器、權與能、禮與法、雅與俗等等,均博 而返約,緻廣大而盡精微,可謂是作者晚年對中國文 化核心要義與中西文化異同的一次總結性的蓋棺論定 。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锡人。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後自學,並任教於傢鄉的中小學。1930年經顧頡剛**,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曆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等學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定居颱灣。著有學術著作六十餘種。

目錄


上篇 宇宙天地自然之部
一整體與部分
二抽象與具體
三時間與空間
四常與變
五自然與人文
六變與化
七道與器
八物世界與心世界
九道與理
一〇中庸與易簡
一一質世界與能世界
一二人生之陰陽麵
一三靈魂與德性
一四大生命與小生命
一五天地與萬物人生
中篇 政治社會人文之部
一六**與政府
一七中國曆**的政治製度
一八政與學
一九政黨與選舉
二〇權與能
二一國與天下
二二政治與社會
二三群居與獨立
二四群與孤
二五中**庭與民族文化
二六中國文化中之五倫
二七五倫之道
二八中國五倫中之朋友一倫
二九中國文化傳統與人權
三〇簡與繁
三一尊與親
三二色彩與綫條
三三禮與法
三四教育與教化
三五操作與休閑
三六生命與機械
三七共産主義與現代潮流
三八道德與權力
三九道義與功利
四〇創業與垂統
四一帝王與士人
四二風氣與潮流
四三自然與人為
四四組織與生發
四五雅與俗
下篇 德性行為修養之部
四六生與死
四七樂生與哀死
四八性與命
四九平常與特齣
五〇公私與通專
五一公私與厚薄
五二情與欲
五三天地與心胸
五四己與道鋤
五五心之信與修
五六為己與為人
五七性情與自然
五八手段與目的
五九傳統與現代化
六〇曆**之新與舊
六一辨新舊與變化
六二內與外
六三安定與刺激
六四器與識
六五孟子論三聖人
六六中與和
六七人物與事業
六八知識與德性
六九學問與知識
七〇知識與生命
七一知與情
七二修養與錶現
七三為政與修己
七四進與退
七五積極與消極
七六存藏與錶現
七七入世與齣世
七八宗教與道德
七九平等與自由
八〇文與物
八一靜與減
八二廣與深
八三多數與少數
八四福與壽
八五同異得失
八六德與性
八七尊與敬
八八德行
八九客觀與主觀
九〇理想與存養


《晚學盲言》為錢穆先生晚年心血之作,雖名“盲言”,實則蘊含深刻洞見,乃其一生治學經驗之結晶。全書上下兩冊,涵蓋瞭錢穆先生對中國曆史、文化、思想等多個維度的精闢論述,堪稱一部集大成之著作。 上冊 上冊內容,錢穆先生以其宏大的曆史視野,從更為宏觀的視角審視中國文明的演進。他並非簡單羅列史實,而是著重探討中國曆史的內在脈絡與精神氣質。 曆史的宏觀擘畫: 錢穆先生在此處著力於梳理中國曆史的幾個重要階段,例如從上古的傳說時代到先秦諸子百傢爭鳴,再到秦漢大一統,直至魏晉南北朝的動蕩與重塑,以及隋唐盛世的輝煌與演變。他尤其強調中國曆史並非簡單的興衰更替,而是文化精神不斷傳承、融閤與發展的過程。他關注不同時代所形成的政治製度、社會結構、思想潮流,並分析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 文化精神的探源: 錢穆先生對中國文化精神的闡釋是其著作的靈魂。他會深入探討儒傢思想在中國曆史上的核心地位及其發展演變,包括孔孟之道、荀子學說等。同時,他也觸及道傢、法傢等諸子學派的思想精髓,以及佛教傳入中國後對中國文化産生的深遠影響。他並非孤立地看待這些思想,而是將其置於曆史長河中,考察它們如何與中國社會現實相結閤,如何塑造瞭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 知識體係的構建: 先生在此部分會展現其對中國傳統學術的深刻理解,如經學、史學、文學等。他會探討這些知識體係是如何形成、發展並傳承下來的,以及它們在中國古代教育和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可能會提及一些重要的學術流派和代錶人物,並對其學術貢獻進行評價。 時代演變的觀察: 錢穆先生對中國曆史的認識,並非靜態的,而是動態的。他會關注中國曆史在不同時期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例如民族融閤、對外交流、技術發展等。他對中國曆史的演變過程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並試圖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 下冊 下冊則更加側重於錢穆先生的個人治學體會與思想的深化。他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轉化為更為具體、細膩的學術思考,並融入瞭他對人生、治學以及中國未來發展的一些深刻反思。 治學方法的闡發: 錢穆先生在此部分會詳細闡述他的治學方法與學術理念。他強調“求真”與“求是”,主張尊重曆史的原貌,反對穿鑿附會。他可能會談論如何閱讀史書、如何理解古籍、如何進行學術研究等。他會分享自己數十年如一日埋頭書堆的經驗,以及他在學術道路上所經曆的艱辛與樂趣。 中國文化的高度評價: 先生在下冊中會進一步升華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熱愛。他可能會從更高的層麵,如哲學、宗教、藝術等方麵,來展現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價值。他會強調中國文化的“人本”精神,以及其在處理人際關係、社會倫理等方麵的獨到之處。他會將中國文化置於世界文明的比較之中,彰顯其獨特性與重要性。 對現代化的反思: 作為一個在傳統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學者,錢穆先生對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有著深刻的思考。他並非全盤否定西方文明的成果,但他更希望中國能在現代化過程中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不至於迷失方嚮。他可能會對一些盲目模仿西方的現象提齣批評,並呼籲國人重新認識和珍視自身傳統文化的價值。 個人學思的流露: 在下冊中,讀者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錢穆先生的個人學思。他可能會分享一些他對自己學術主張的辯護,或者對一些曆史事件、人物的再思考。他字裏行間流露齣對國傢、民族、文化的深沉關懷,以及對中國未來發展道路的憂慮與期盼。 總而言之,《晚學盲言》上下兩冊,是錢穆先生學術生涯晚期的精華總結。他以淵博的學識、深邃的洞察力,為我們展現瞭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曆史畫捲,並從中提煉齣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與精神內核。本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更是理解中國文化、思考中國未來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晚學盲言(上下)/錢穆作品係列 剛翻完這套《晚學盲言》,心裏真是五味雜陳。錢穆先生的書,總有一種溫厚的力量,讓人在閱讀中沉思,在沉思中成長。這次的《晚學盲言》更是如此,仿佛是先生在暮年時,對著自己一生所學,所思,所感,娓娓道來。他寫曆史,不是冰冷的數據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情冷暖,興衰榮辱。他談文化,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滲透在生活點滴,習俗禮儀之中。讀他的文字,總能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與古聖先賢一同呼吸。尤其是在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遭遇的挑戰時,先生的憂思,字字錐心,卻又飽含著對未來的期盼。他沒有簡單地指責,而是深入剖析,尋找癥結,更重要的是,他給齣瞭方嚮,給齣瞭希望。整套書讀下來,感覺心胸豁然開朗,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對人生世事的看法,都更深瞭一層。這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位長者,用他畢生的智慧,為我們點亮前行的道路。

評分

這套《晚學盲言》給我帶來的衝擊,可以說是多維度的。錢穆先生的文字,有種不動聲色的力量,能夠穿透浮躁,直抵人心。他對於“知”與“行”的辯證關係,對於“教”與“學”的相互促進,都有著非常精闢的論述。我尤其喜歡他談論到中國曆史上的那些重要轉摺點時,那種宏觀的視野和微觀的體察相結閤的功力。他能夠看到大時代的洪流,也能捕捉到個體命運的起伏。他對於知識分子的角色,對於文化傳承的責任,都提齣瞭非常深刻的見解。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停下來,反復咀嚼他的文字,感受那種深厚的學養和嚴謹的邏輯。他並不是一味地贊美傳統,而是能夠批判性地繼承,有選擇地發揚。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學術態度,也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人生智慧。讀完這套書,感覺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從“點”上升到瞭“麵”,甚至開始觸摸到“體”的輪廓。

評分

不得不說,讀錢穆先生的書,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套《晚學盲言》也不例外。雖然書名帶“盲言”,但字裏行間卻閃爍著深刻的洞見。錢穆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獨到的眼光,對中國曆史文化進行瞭一次彆開生麵的梳理。他對於“學”與“道”的聯係,對於“文”與“化”的互動,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像有些學者,將曆史寫得像枯燥的案頭文書,錢穆先生的筆觸,總是充滿著生機與活力,仿佛將曆史的脈絡重新激活。他對於古代士人的情懷,對於傳統學問的堅守,都讓人動容。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碎片化閱讀盛行的時代,重溫錢穆先生這樣深入、紮實、有體係的學術著作,顯得尤為可貴。他提醒我們,學習不能隻圖快,不能隻求錶象,更要注重內在的涵養,注重對傳統的理解與傳承。讀完之後,不禁讓我反思,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是否正在失去一些寶貴的東西?這套書,不僅僅是對過往的迴顧,更是對未來的警醒和啓迪。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套《晚學盲言》,我有些猶豫,畢竟“晚學”二字,似乎暗示著一種臨近終結的思緒,難免讓人覺得有些沉重。但真正翻開書頁,纔發現完全不是那麼迴事。錢穆先生的“晚學”,是一種曆盡滄桑後的智慧沉澱,是一種返璞歸真的豁達。他以一種更平和、更包容的視角,審視中國曆史與文化。他不再是青年時期的激昂,而是晚年時期的洞察。他談論古人,仿佛與他們是故友,言語間充滿瞭理解與體恤。他談論當下,語氣中帶著一種溫和的告誡,卻又充滿著對未來的期許。讀他的書,你會感到一種寜靜,一種安詳。他筆下的中國文化,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鮮活的生命,是流淌在血脈中的基因。他對於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對於中國文明的韌性,都有著深刻的闡述。這套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的中國,一個充滿智慧與活力的中國。它不是一份簡單的總結,而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種智慧的傳遞。

評分

終於將這套《晚學盲言》細細讀罷,感覺像是完成瞭一場精神上的朝聖。錢穆先生以其晚年的智慧,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幅中國文化和曆史的宏大圖景。他的文字,宛如潺潺流水,看似平淡,實則蘊含著無窮的力量。他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隻是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最深刻的道理。他談論到“學”的境界,談論到“道”的體悟,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層次的思考。他對於中國傳統教育的懷念,對於當下教育的憂慮,都寫得入木三分。他不僅僅是一位曆史學傢,更是一位哲人,一位智者。他的思想,跨越瞭時空的界限,依然能夠觸動我們當下讀者的心靈。這套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學問,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生命的體驗,是智慧的升華。它讓我更加敬畏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傳統文化的力量,永遠不會消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