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应对一切沟通难题《纽约时报》《商业周刊》畅销书,全美畅销300万册史蒂芬?柯维、樊登、采铜 联袂推荐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万多人的实证调查,所述方法被《财富》500强企业中300多家采用。
每个人生命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关键时刻”,它们可能是:
向上司提出精心设计的方案,却被泼了一头冷水。
想和配偶沟通,希望对方的家人不要干涉你们的生活。
和孩子谈认真学习,却被当作耳边风。
提醒朋友还钱,他却总找各种借口推脱。
是隐忍不发,任由情况向对你不利的方向发展?
还是冲冠一怒,说一些事后让自己后悔的话,把事情推向恶性循环?
大多数人在面对难以解决却将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刻”,都不知如何应对。其实,在隐忍和暴怒之间,还有一种方法,既能圆满地解决问题,又不会伤害或冒犯对方。
本书作者团队基于20多年对全球10万多人的跟踪调查,甄选出大家公认的对话高手,找出其在“关键对话”中共有的特征和行为,层层剖析,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辅以丰富的对话情境和轻松幽默的小故事,帮助你以*迅速的方式掌握这些技巧。
说得切中要点,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你的看法,是一种能力;说得圆满得体,让对方自动反省,是一种智慧。运用本书提供的技巧,无论是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能够以事半功倍的效率轻松面对,成就无往不利的事业并拥有更快乐的人生!
本书作者团队曾出版过4本《纽约时报》畅销书,即《关键对话》《关键冲突》《关键影响力》《关键改变》。
科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
在斯坦福大学从事组织行为方面的博士研究工作。2004年,获得杨百翰大学马里奥特管理学院迪尔奖,以表彰他在组织行为领域的杰出贡献。曾负责过多个长期行为变化调查研究项目。
约瑟夫·格雷尼(Joseph Grenny)
企业变革研究领域从业30多年的资深顾问。非营利组织Unitus的共同创始人,该组织致力于帮助世界贫困人口实现经济自立的目标。
罗恩·麦克米兰(Ron McMillan)
广受好评的演讲师兼企业咨询顾问。柯维领导力研究中心的创立者之一,曾担任该中心的研发部副总裁。
艾尔·史威茨勒(Al Switzler)
密歇根大学行政开发中心讲师,为《财富》500强中的数十家企业提供过服务,主要从事培训和管理指导工作。
这是一本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作品。对于这本书的重要性、影响力和及时性,我认为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史蒂芬·柯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
关键对话的逻辑、方法、步骤已经完全融入了我和大量读书会书友们的血液,成为我们处理问题的标准步骤。掌握关键对话,不但可以达成目的,还能增进关系!
樊 登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
本书教会我们如何避免无谓的争吵,达成有效的沟通。它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在重大但有分歧的讨论中达成一致,这些方法合理、细致、实用,不论对于职场沟通还是家庭沟通都很有帮助。而且所有的方法都辅以真实案例,方便读者在具体的情景中去理解不同沟通方式的得失。读完本书后,我心想:如果人人都读一下这本书,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和谐安宁啊!
采 铜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作者
作为《关键对话》的实践者和推广者,我亲眼看到诸多组织通过卓越的“关键对话”提升了个人的领导力,改变了组织绩效。它应该是每个职场人必须具备的技能!
王 玥
《关键对话》中国区首批认证讲师、创业邦合伙人
目录
赞 誉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序
译者序
前 言
第1章 何谓关键对话 001
关键对话有三个特征:对话双方的观点有很大差距,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对话双方的情绪非常激烈。
第2章 掌握关键对话 017
生活中到处都是关键时刻,对话高手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有影响力的人,是因为他们有能力避免我们常遇到的“傻瓜式选择”——激烈反对或沉默接受错误决定。
第3章 从“心”开始 029
如何确定目标
明确你的真正目的,问自己:我想为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做些什么?面对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做?
第4章 注意观察 045
如何判断对话氛围是否安全
既要观察对话的内容,又要观察对话的气氛。当对话陷入危机时,暂时后退,放慢节奏。
第5章 保证安全 064
如何让对方畅所欲言
安全感的diyi个条件是共同目的,相互尊重是对话的持续因素。当两者出现危机时,你可以采用道歉、对比说明、创建共同目的来应对,恢复对方的安全感。
第6章 控制想法 090
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的情况下展开对话
我们的情绪来源于大脑对于观察到的事实的构想。驾驭自己的情绪,需要回到客观的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第7章 陈述观点 115
如何循循善诱而非独断专行
讨论敏感问题的五种技巧是分享事实经过,说出你的想法,征询对方观点,做出试探表述,鼓励做出尝试。前三种是 “内容”方面的技巧,后两种是 “方式”方面的技巧。
第8章 了解动机 138
如何帮助对方走出沉默或暴力状态
用四种倾听手段了解对方的看法: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主动引导。用三种应对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不合:赞同、补充、比较。
第9章 开始行动 157
如何把关键对话转变成行动和结果
采用适当的决策法,明确何人何时完成何种任务,对任务实施检查监督。
第10章 案例分析 168
17个复杂的案例说明本书的对话技巧可以解决你能想到的任何问题。
第11章 综合应用 189
关键对话的准备和学习工具
后记 《关键对话》10年应用作者手记 200
参考文献 207
作者简介 208
VitalSmarts公司简介 209
前本书第1版出版时,我们曾做出过一个大胆的陈述,即人类生活中很多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当面对高风险、情绪化问题时,人们如何处理和对方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对于人生中的这种“关键”时刻,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人们能够学习那些有效掌握高风险对话大师的做法,企业的表现一定会因此出现巨大的改善。
10年过去,如果说现在和当年有什么不同的话,weiyi的不同是我们越来越确信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了。我们的研究队伍日益壮大。各种证据表明当企业领导努力创建起关键对话文化之后,核电厂的运作变得更加安全,财务公司的客户变得更加忠诚,医疗系统变得更加规范,政府机构的服务变得更加高效,科技公司的跨国业务变得更加紧密无间。
但是,如果说过去10年中zui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完全是根据深受本书影响的读者们提供的众多案例总结而成,而非在精确的研究数据基础之上提出的,显然有失公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真实案例的确要比数字更有说服力。例如,一位女士读完本书后和关系疏远的父亲重新建立了父女关系;一位护士通过和误诊病情的医生展开关键对话,成功地拯救了患者的生命;一位男士利用本书的技巧,在父亲去世后成功避免了兄弟之间因为遗嘱问题反目成仇;还有一位勇敢的读者,甚至利用关键对话培训中学到的方法在巴西把劫匪说得弃枪从良!
显然,把这些案例和200万读者共享肯定会产生巨大的效应。它们会让你同样感受到我们在和每位普通人的互动中得到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对于《关键对话》的作者科里·帕特森,我真是充满了敬意。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智慧的启迪。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沟通中碰壁,并不是因为我们笨,也不是因为对方难缠,而是我们没有掌握一套有效的沟通方法论。书中提到的“制造共同关注”、“探寻对方意图”、“表达自身观点”等等技巧,听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大有文章。 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强调要区分“事实”和“观点”。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的观点当成事实来说,这常常引起不必要的争论。比如,在工作中,我可能会直接说“这个方案不行”,而这本书教我,更有效的方式是先陈述客观事实,然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解释这样做的原因。这种表达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也更容易让对方理解并接受我的观点。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关键对话》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总觉得沟通方面的书都差不多。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不回避问题,也不粉饰太平,而是直接切入沟通的本质。它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回避“关键对话”,是因为我们害怕冲突,害怕失去关系,或者害怕自己无法应对。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逃避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书中对于“转变思维模式”的论述,更是点亮了我。我以前总是在“你是对的,我是错的”或者“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的二元对立思维里打转。这本书让我明白,在关键对话中,更重要的是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较高下。它鼓励我们从“对抗”思维转向“合作”思维,将对方视为我们解决问题的伙伴,而不是敌人。这种思维上的转变,对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巨大的帮助。
评分这本《关键对话》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对与人沟通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知。以前我总觉得,只要好好说话,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好好说话”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它不仅仅是语言的组织,更是心态的调整、情绪的管理,以及对对方意图的精准捕捉。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敏感、高风险、意见分歧很大的话题时,这本书提供的“对话工具箱”简直是及时雨。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安全感”的论述。以前我总以为,只要话题本身不敏感,就没有什么安全感的问题,但书中举的例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无意识的言行,或者对方的解读,都会让对话氛围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比如,当我坚持己见,不愿听取对方意见时,即便我没有恶语相伤,对方也会感受到被否定,从而产生防御心理,对话自然就走向了僵局。这本书教会我如何主动创造和维护对话中的安全感,让双方都能够敞开心扉,真正地“看到”对方,而不是只听到对方的声音。
评分《亲密关系谈话》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却又直击心灵。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与家人、恋人、朋友的相处细节,不禁感叹,原来很多问题,都有迹可循。这本书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展现了真实生活中的沟通困境,以及如何突破这些困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同理心”的解读,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同理心,不仅仅是理解对方的感受,更是要去体验和感受对方所处的境地。 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个关于“积极倾听”的小练习,要求在对方说完话后,用自己的话复述对方的意思,并询问对方是否理解正确。我尝试了这个方法,发现效果出奇地好。以前我常常会因为误解对方的意思而产生不必要的争执,但通过复述,不仅消除了误会,还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整个谈话的氛围都变得更加融洽。这本书真的教会我,如何用更有效、更温暖的方式与人建立连接。
评分《亲密关系谈话》这本书,我真的要强烈推荐给那些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困惑的朋友们。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心灵鸡汤类的书籍,只是空泛地讲道理,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沟通难题,并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我曾经因为一些小误会,和家人、朋友之间产生了隔阂,当时觉得沟通太难了,甚至想逃避。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我如何走出困境。 书中关于“倾听”的部分,我反复阅读了好几遍。我发现自己以前的倾听,很多时候只是“听见了”,并没有真正“听懂”。我会在对方说话的时候,在脑子里构思自己的反驳,或者猜测对方话语背后的动机。这种“预判式”的倾听,往往让我错过了对方真正的情绪和需求。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去感受对方的语气、表情,去理解他们话语背后的感受,而不是急于评价。这种转变,让我在与亲近的人交流时,感觉更加和谐和亲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