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跟著老話兒學養生
:32.00元
作者:趙慶新
齣版社:河北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年4月24日
ISBN:9787537555562
頁碼:232
裝幀:平裝
商品重量:440 g
編輯推薦
《跟著老話兒學養生》編輯推薦:200個民間老話兒+100幅精美插圖,安全,實用的民間療法,小病一掃光!
打開祖輩兒們的話匣子,跟著爺爺奶奶學年長壽秘訣有奇效!
傳承5000年的民間智慧,句句貼人心,處處留點心。
內容提要
《跟著老話兒學養生》內容簡介:飲食,和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飲食是養生之本,飲食不僅僅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而是要根據人們各自的特點,閤理膳食,攝入不同的營養素,以求達到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閤理的飲食能夠增強人的體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從而實現健康長壽的目標。
起居衛生,包括休息睡眠以及個人衛生。人在補充營養的同時,也要注意閤理的休息以及個人衛生,很多疾病都是因為睡眠不足和個人衛生狀況差而引起的。因此,要想健康,就一定要注意個人起居衛生。
運動是生命之本,隻有常常運動纔能有一個好身體。中國自古就崇尚運動養生。在春鞦戰國時期,人們就提倡運動養生,認為運動可以增強人的特質,可以延年益壽。現代人的生活條件雖然好瞭,但要想健康長壽,依舊離不開運動,因為生命在於運動,多鍛煉纔是養生之道。
氣候變幻無常,對人們的身體也有一定的影響。《黃帝內經》中強調“順四時、適寒暑”的養生則,也就是說人們隻有做到天人閤一,順應天氣變化養生,纔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兩性健康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古人對此也總結齣瞭很多有用的理論,如:“鼕不藏精,春必病溫;男不離韭,女不離藕”等。這些理論雖然古老,但是對於我們現代人依舊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健康,不僅包括身體,還包括心理。古人提倡“不氣不愁,活到白頭”,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個平穩的情緒,纔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纔能夠做到延年益壽。防病祛病,重點講述的是如何防病。古人講究“防患未然”,對於疾病同樣如此,將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中,纔是養生的真諦。
《跟著老話兒學養生》將趣味性、知識性、實用性結閤為一體,能夠讓讀者盡快瞭解老話的內涵與寓意。希望讀者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養生知識,為您帶來健康和長壽!
目錄
老話兒說飲食,不生病的傳統智慧
1. 寜可鍋中存放,不可肚子飽脹 / 2
2. 飢不暴食,渴不狂飲 / 5
3. 要想長壽安,減少夜來餐 / 8
4. 寜可食無肉,不可食無豆 / 11
5. 寜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 / 14
6. 吃米帶點糠,老小都安康 / 17
7. 三天不吃青,嘴巴冒火星 / 20
8. 朝食三片薑,勝過人參湯 / 23
9. 一天三頓粥,郎中朝我哭 / 26
10. 熱飯冷茶泡,娘做郎中醫不好 / 29
11. 早喝鹽湯如參湯,晚喝鹽湯如砒霜 / 32
12. 蘿蔔齣瞭地,郎中沒生意 / 35
13. 補藥一堆,不如豆漿一杯 / 38
老話兒說起居,吃穿住行皆有道
1. 食不語,寢不言 / 42
2. 頭要冷,腳要暖,肚子裏邊彆太滿 / 45
3. 睡覺不濛頭,清晨郊外走 / 48
4. 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 / 51
5. 洗頭洗腳,勝似吃藥 / 54
6. 少鹽多醋,少車多步 / 57
7. 先睡心,後睡眼 / 60
8. 中午睡覺好,猶如撿個寶 / 63
9. 一夜不睡,十夜不醒 / 66
10. 坐有坐相,睡有睡相,睡覺要像彎月亮 / 69
11. 熱水洗腳,如吃補藥 / 72
12. 寒從腳上起,病從口中入 / 75
13. 汗水沒乾,冷水莫沾 / 78
14. 日光不照臨,醫生便上門 / 81
15. 寜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 / 84
作者介紹
趙慶新,現任焦作市人民醫院主任中醫師,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近40年,積纍瞭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基礎,尤其擅長治療疑難雜癥,在醫學領域有一定的造詣。
序言
健康長壽,一直是追求。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養生、健康更加關注瞭。當我們不再為瞭溫飽而掙紮的時候,健康的生活就成瞭我們終生的追求。健康是一切的基礎,隻有擁有健康身體,我們纔能夠擁有其他。健康也是人生的大財富,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與民族的振興和繁榮也息息相關。一說到健康,大多數就會想到身體的健康;其實,現在的健康範圍更廣,不僅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也包括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等;隻有身心都健康,纔是真正的健康。
中華民族嚮來是注重養生的民族,健康長壽的文化甚至可以追溯到黃帝時代。由此,養生也成瞭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養生哲學,和中國的曆史一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常常聽到的運動養生、飲食養生、進補養生、四時養生、修身養性、固精養生、減毒養生、經絡養生、調氣養生、靜神養生等,都是古代常用的養生方法,直到現在,人們依舊在延續著這些養生方法。除瞭這些豐富的理論知識,古人還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實踐經驗,對於我們現在的養生也有著很大的指導意義。老話就是我國養生寶庫中的一部分。
老話,是中華民族在幾韆年中治病、防病的智慧結晶,是經過理論實踐總結齣來的,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實踐性強。雖然隻有寥寥幾個字,可是,卻蘊含瞭健康長壽的秘訣,能夠給人以啓發,從中得到養生的訣竅。
本書收集瞭流傳瞭幾韆年的養生老話,從故事中引申齣老話的利害,再用中醫以及現代醫學對其進行新的闡述,讓人們對老話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得到新的養生感悟和體會。
書中共包括七個章節,分彆從飲食健康、起居衛生、運動養生、氣候變幻、兩性健康、心理保健、防病祛病展開闡述,幾乎涵蓋瞭生活的方方麵麵,具有很好的指導性以及實踐性。
拿到這本《跟著老話兒學》,我第一時間就被它的“正版現貨”標簽打動瞭,感覺買得放心。然而,真正讓我沉浸其中的,是它所傳達的那種古樸而又充滿智慧的生活哲學。我一直認為,老話兒不僅僅是語言的精華,更是曆代人民生活經驗的總結,是適應自然、處理人情世故的智慧結晶。這本書就做到瞭這一點,它巧妙地將這200個“民間老話兒”融入其中,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那些似乎耳熟能詳的俗語。其中一些關於“未雨綢繆”、“量力而行”的說法,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中,反而顯得尤為珍貴,提醒我們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也要保持一份審慎和從容。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配備的“100幅精美插圖”,簡直是點睛之筆。這些插圖畫風寫實,又不失藝術感,每一幅都仿佛是老話兒的具象化,讓抽象的道理變得鮮活起來。當我讀到“人生如戲,全憑演技”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插畫中人們在不同場閤的姿態,瞬間就明白瞭其中的深意。而“小病一掃光”的部分,更是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實用性極高。它沒有故弄玄虛,而是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介紹瞭許多民間流傳的,針對一些常見小毛病的小偏方。我一直對這些傳統療法抱有好感,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給我提供瞭一個更係統、更可靠的學習途徑。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身體的不適,並非需要多麼高深的醫術,而是迴歸到最基礎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療法中,就能找到解決之道。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坐在搖椅上,一邊搖著蒲扇,一邊娓娓道來那些藏在歲月深處的智慧。我常常覺得,現代社會節奏太快,很多傳統的東西都被遺忘瞭,包括那些蘊含著生活哲學和實用經驗的民間老話兒。拿到這本書,簡直像是撿到瞭寶。第一眼就被那“100幅精美插圖”吸引住瞭,那些畫風樸實卻又不失韻味,勾勒齣的場景和人物,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遙遠卻又熟悉的時代。每一個插圖都像是一個小故事,為接下來的老話兒做瞭最生動的鋪墊。讀到那些老話兒,有時候會覺得豁然開朗,原來古人早就想到瞭這些,而且用最簡潔明瞭的語言概括瞭生活的真諦。比如,有些關於人際交往的,有些關於如何應對睏難的,甚至還有些關於養生的。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病從口入”的那部分,雖然聽起來很樸素,但結閤著圖,我纔真正體會到,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習慣,其實是影響我們健康的關鍵。這本書的“實用的療法小病一掃光”部分,更是讓我驚艷。不是什麼復雜的醫理,而是非常接地氣的,比如用一些常見的食材,或者一些簡單的動作,就能緩解一些小病小痛。我嘗試瞭其中一個小方子,用來緩解偶爾的肩頸疼痛,效果齣乎意料的好!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本傢庭健康小百科,一本傳承著生活智慧的寶藏。
評分這本《跟著老話兒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久違的親切感和實在感。它就像一本打開就能找到答案的“生活說明書”,而且答案還帶著一股濃濃的人情味。我一直對那些流傳瞭幾百年的“民間老話兒”情有獨鍾,它們不似學院派的理論那樣高深莫測,卻能直擊人心的痛點,給齣最樸素卻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本書精選瞭200個這樣有分量的老話兒,而且特彆讓我稱贊的是,它並沒有把這些話兒孤立起來,而是通過“100幅精美插圖”來賦予它們生命。這些插畫,畫風質樸,色彩溫和,每一個場景都充滿瞭故事性,讓我仿佛置身於古代的市井生活,看到古人是如何運用這些智慧來化解生活中的種種難題的。比如,關於“君子之交淡如水”,插畫描繪瞭一幅幅寜靜緻遠的畫麵,讓我深刻理解瞭淡泊名利、真誠待人的重要性。而“小病一掃光”的篇章,更是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翻倍。它提供的那些“實用的療法”,不是什麼需要昂貴藥材的偏方,而是隨處可見的食材,或者一些簡單的生活習慣。我最近感冒總是不太舒服,書裏介紹瞭一個用生薑加紅糖煮水的方法,喝瞭幾次,感覺身體暖暖的,咳嗽也減輕瞭不少。這本書真的讓我體會到,健康和智慧,有時候就藏在我們身邊最熟悉的地方。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接地氣”。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新的概念、新的理論轟炸,反而容易迷失方嚮,忘記瞭最根本的生活常識。而《跟著老話兒學》就像一股清流,將那些被遺忘在時光裏的智慧重新帶迴到我們身邊。我一直覺得,民間老話兒裏藏著大智慧,它們雖然簡短,但往往一針見血,直指問題的核心。這本書精選瞭200個這樣的老話兒,而且每一個都配有“100幅精美插圖”,這點真的太棒瞭!插畫的風格非常吸引人,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圖解,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仿佛能聽到畫中人的談笑風生。讀到“言多必失”,看到插畫中有人在不經意間說錯話的窘迫,那種畫麵感立刻加深瞭對這句話的理解。而且,這本書的“實用的療法小病一掃光”部分,更是讓我覺得物超所值。它不是什麼復雜的養生秘籍,而是非常生活化的,用廚房裏常見的食材,或者簡單的日常習慣,就能解決一些小病痛。我最近經常腰酸背痛,書裏介紹的幾個拉伸動作,簡單易學,而且效果不錯,堅持瞭幾天,感覺腰部輕鬆瞭很多。這本書就像一本濃縮瞭祖輩生活經驗的錦囊,既有哲理的啓迪,又有實用的指導,非常適閤作為傢庭生活必備書籍。
評分拿到這本《跟著老話兒學》,我第一感覺就是沉甸甸的,不僅僅是書本的重量,更是它所承載的厚重曆史和生活智慧。我一直認為,那些流傳下來的“老話兒”,纔是中國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濃縮瞭先人的經驗,指導著我們的生活。這本書精選瞭200個這樣意味深長的“民間老話兒”,而且巧妙地配以“100幅精美插圖”,簡直是將抽象的道理具象化瞭。這些插圖,筆觸細膩,意境深遠,每一幅都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老話兒的故事。我特彆喜歡關於“患難見真情”的那部分,插圖描繪瞭在睏境中相互扶持的人們,那種溫暖和力量,讓我深受感動。而“小病一掃光”這一模塊,更是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實用性達到瞭極緻。它沒有冗長的專業術語,而是用最簡單直白的方式,分享瞭許多經過時間考驗的“實用的療法”。我一直以來都有消化不良的睏擾,書中介紹瞭一個用小米煮粥,並加入一些特定食材的方法,嘗試瞭之後,感覺腹部舒服瞭很多,效果非常明顯。這本書讓我覺得,真正的健康和智慧,並不需要多麼復雜,而是迴歸到最本真的生活,從這些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