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趣味物理体验书 |
| 作 者: | 舒锡莉 |
| 定价: | 25.00 |
| ISBN号: | 9787518025497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7-7-1 |
| 印刷日期: | 2017-7-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趣味物理体验书》将带你进入奇妙的物理世界,让你了解生动有趣的物理知识。书中讨论了各种看似简单却又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知识的物理现象,引人入胜的实验,有趣的难题,各种知识点,以及从各种日常生活现象或者只有在科学幻想小说里才能找到的各种出入意料的知识。读完这本书,你将成为让伙伴们羡慕的小科学家。 |
| 作者介绍 |
| 舒锡莉,女,1967年生,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作为《趣味物理体验书》作者。 写作经历如下: (1)中学物理中的“正负” 号 《中学物理》 2001.06 (2)高考中动能定理的应用漫谈 《数理化学习》 2001.08 (3)高中物理课堂实施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哈尔滨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汇编》2004.12 |
| 目录 |
| 第一章 揭秘声音的传播1 1 声音的产生 2 2 声音的传播 3 3 简易电话筒 4 4 高低音实验 5 5 吸管笛子 6 6 制作手风琴 7 7 汽球扩音器 8 8 不一样的气球 9 9 声音,你在哪里 10 10 谁在说话 11 11 回音壁实验 12 12 阳光跟随声音跳舞13 13 这是我的声音吗 14 14 有预兆的声音 15 15 变小的声音 16 16 我想听小鸟的声音18 17 咦?绳子也能发出声音19 18 好玩的拨浪鼓 20 19 自制竹管笛 21 20 橡皮筋吉他 23 21 弦乐器发出的声音24 122 易拉罐弹奏的美妙音乐 25 23 玻璃杯音乐会 26 24 会跳舞的干木屑 27 25 会唱歌的瓶子 28 26 会“合唱”的高脚杯 29 27 简易留声机 30 28 奇妙的听诊器 31 29 声音还能灭蜡烛 32 30 纸鞭炮的威力 33 31 铜钱钟摆 34 32 摆的等时性 35 33 转不停的风车 36 34 隐藏噪声 37 35 地震来了 38 第二章 感受色彩斑斓的光 39 1 光的直线传播 40 2 针孔投影 41 3 在黑暗中测试光的反射 42 4 从铅笔看光的折射 43 5 玻璃瓶变身放大镜 44 6 小水滴也能用作放大镜 45 7 纸上的彩虹 46 8 肥皂泡里的彩虹 47 9 眼中的灰尘 48 10 变清晰的镜子 49 11 如何看穿玻璃 50 12 光线竟然会拐弯 51 13 从羽毛里看世界 52 14 自制幻灯机 53 15 纸怎么比镜子还亮54 16 颠倒两次的字 55 2 浮在水面的针 71 3 水怎么还能打结 72 4 寻找重心 73 5 失重的感觉 74 25 不断变颜色的水 64 26 什么颜色的衣服先干 65 27 天空的颜色 66 28 黄色的汽车雾灯 67 29 潜望镜为什么能看到海面 68 第三章 走进力与运动的世界69 1 浮在水面的小纸盒 70 17 深浅不一的树叶 56 18 彩色陀螺 57 19 锡纸煮鸡蛋 58 20 聚焦点火 59 21 无字天书的秘密 60 22 透视信封里的文字 61 23 消失的数字 62 24 硬币去哪儿了 63 6 不会溢出来的水 75 7 纸筒“电梯” 76 8 落地实验 77 9 速度与重心的关系78 10 平衡杆的制作 79 11 蜡烛跷跷板 80 12 失衡的胡萝卜 81 13 自制不倒翁 82 14 猴子踩滚筒 83 15 无法拉直的绳子 84 16 鸡蛋比核桃还坚硬85 17 风筝的尾巴 86 18 木棍能提起米瓶 87 19 轻松运木块 88 20 瓶盖里的花纹 89 21 奇特的水动力 90 22 摔不碎的灯泡 91 23 自制回旋镖 92 24 纸桥实验 93 25 甩干衣服 94 26 在空中旋转的牛奶盒95 27 生蛋?熟蛋? 96 28 不倒的木块 97 29 转不停的陀螺 98 30 酸奶盒变身“直升机”99 第四章 探索热与冷的奥秘 101 1 冷水和热水的扩散102 2 烧不沸的水 103 3 盆中的“火山” 104 4 轻松滑行的玻璃杯105 5 浮到水面呼吸的鱼106 6 电吹风筒的原理及应用107 7 塑料袋热气球 108 8 铜丝熄灭烛火 109 9 变弯的铁丝 110 10 金属的导热性 111 11 烧不着的纸杯 112 12 美丽的人造“星星”113 13 棉线割玻璃 114 14 裂开的石块 115 15 变色的碘酒 116 16 燃烧的肥皂 117 17 接力燃烧的气体 118 18 变色的纸花 119 19 白色的字 120 20 哪种液体先结冰 121 21 被冷冻的泡泡 122 22 水中燃烧的蜡烛 123 23 “跳舞”的小水滴124 24 自制冰激凌 125 25 窗台上的冰花 126 26 裂开的塑料瓶 127 27 冰也能让水沸腾 128 28 不一样的温度变化129 第五章 揭示神秘的电与磁131 1 站立的肥皂泡 132 2 互相排斥的气球 133 3 会发光的糖 134 4 梳子牵引乒乓球 135 5 会放电的手指 136 6 日光灯是怎么发光的137 7 冒火花的易拉罐 138 8 会跳舞的米粒 139 9 有声音的土豆 140 10 用醋做电池 141 11 自制迷你麦克风 142 12 保险丝的原理 143 13 自制漂亮的电火花 144 14 有趣的静电实验 145 15 曲别针做开关 146 16 舌头上的苦味 147 17 电流产生的热效应 148 18 制作简易防盗器 149 19 摩擦后的放电现象 150 20 磁力船 151 21 没有声音的收音机 152 22 自制指南针 153 23 自由移动的小钢珠 154 24 电磁干扰 155 25 电池吸针 156 26 趣味钓鱼 157 27 吸管磁铁 158 28 铅笔也有磁性吗 159 29 磁体的向极性 160 30 活灵活现的纸蛇 161 31 忽有忽无的磁力 162 32 测试磁力的大小 163 33 被磁铁吸引的铝盒164 34 悬浮在空中的磁铁165 35 自行车车灯发亮的原理166 第六章 寻找空气中隐藏的秘密167 1 流不出来的水 168 2 画框的痕迹 169 3 瓶中的“爆竹” 170 4 不断碰撞的梨 171 5 会呼吸的鸡蛋 172 6 蜡烛抽水机 173 7 空瓶“吞”鸡蛋 174 8 扎不破的气球 175 9 反方向运动的氢气球 176 10 空中飞舞的乒乓球 177 11 不一样大的气球 178 12 沉入水底的蜡烛 179 13 空瓶的魔力 180 14 小小保温盒 181 15 瓶式温度计 182 16 硬币变活塞 183 17 坚固的肥皂泡 184 18 热胀冷缩的空气 185 19 有孔的瓶子竟然不漏水186 20 浸水不湿的纸玩具187 21 浸不湿的棉布 188 22 苍蝇拍为什么有孔189 23 虹吸现象 190 24 简易降落伞 191 25 吸碗表演 192 26 制作孔明灯 193 27 制作热气球 194 28 水雾的形成 195 29 巧取硬币 196 30 会吸气球的塑料杯197 31 烟雾也会下沉 198 32 起作用的压强 199 参考文献200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5.吸管笛子 难易指数:★★★☆☆ 准备工作 一根吸管,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支签字笔。 实验方法 (1)在吸管一端的两侧各剪下1.3 厘米,这段可以用来做笛子的簧片部分。 (2)将剩余的吸管做成一个笛子。 (3)将簧片部分放入口中。 (4)用嘴唇压住簧片,吹奏吸管笛子。多试验几次,并且改变双唇的压 力,直到它发出声音。 (5)当你在吹奏吸管笛子时,逐一将吸管笛子的尾端剪掉一截,你会听 到不一样的音调哦。 探寻原理 实验中你会发现,吸管越短,笛子发出的音调就越高。这是什么缘故呢?声音是由吸管以及吸管里面的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当我们咬扁吸管时,吹入的气流不能顺利通过,气流撞击到吸管笛子不规则的内壁,引发了共鸣。音调的高低则取决于吸管笛子的长度,长吸管笛子产生低音共鸣,短吸管笛子产生高音共鸣,因此,我们在吹奏吸管笛子时,剪掉一截,就会听到不一样的音调。 13.这是我的声音吗 难易指数:★☆☆☆☆ 准备工作 带录音功能的手机 实验方法 (1)打开手机录音,按下“开始录音”的按钮。 (2)提示开始录音以后,开口说话。然后按“回放”键,听一下自己刚才说话的声音。 探寻原理 通常,我们说话时,声音会沿着两条不同的渠道传播,一条是通过空气传播,这个传播途径上的声音可以被其他人听到,另一条是通过头骨传播,这个传播途径上的声音只有你自己能听到。 (1)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到达其他人的耳朵时,要通过外耳、耳膜、中耳,最后进入内耳,这个过程中,它的能量和音色都会发生改变。 (2)通过头骨传播的声音是经过喉管与耳朵之间的骨头直接到达内耳的,声音的能量和音色的衰减和变化相对很小。因此,你平时听到自己的声音和通过录音听到自己的声音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无法分辨出自己的声音。 |
..............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物理原来可以这么“接地气”!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物理,总是在教室里,面对着黑板和课本,那些抽象的公式和定律,仿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关联。但舒锡莉老师却用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将物理的触角伸向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不是直接告诉你“牛顿第二定律是什么”,而是通过一个公交车突然启动时,我们身体会向后倾的现象,来引出惯性的概念。又比如,她会解释为什么冬天围巾能保暖,这背后其实是热传导和对流的原理。书里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而作者的解答,则像一把钥匙,轻轻一转,就解锁了我们对这些现象的好奇心。我尤其喜欢书里设计的那些小实验,很多材料在家里都能找到,比如用橡皮筋和纸杯就能模拟声波的传播,或者用小镜子和手电筒就能演示光的反射。这些实验的设计非常巧妙,既简单易懂,又能让原理变得可视化。我试着跟着做了一些,发现真的很有成就感,而且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物理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物理”这个词的印象。过去,我常常觉得物理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充满了晦涩难懂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离我的生活似乎很遥远。然而,舒锡莉老师的这本书,却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将物理的魅力展现在我眼前。她就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娓娓道来,将那些隐藏在我们日常琐事中的物理现象,一一揭示。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许多事情,都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比如,她会解释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更容易感觉到凉爽,这不仅仅是因为风,还涉及到蒸发吸热的物理过程;又或者,她会分析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亮有不同的形状,这其实是由于光在天体之间的反射和遮挡。书中提供的许多小实验,更是让我跃跃欲试。它们设计得非常巧妙,所需材料也极其简单,比如用一个塑料瓶和一些水就能模拟火山喷发,或者用一个硬币和一张纸就能演示大气压力的存在。这些实践性的操作,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亲身去感受,去验证,去体验。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让我对物理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物理学并非只是象牙塔里的学问,它就藏在我们的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我对物理的印象就是枯燥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总觉得离生活很远,学起来也提不起兴趣。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作者舒锡莉用一种非常亲切、生活化的语言,把那些看似高深的物理原理,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现象,藏在我们身边。比如,为什么下雨天天空是灰色的?为什么煮饭时锅盖会跳动?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彩虹?这些我以前可能只是觉得“是这样”的事情,现在都能从物理的角度去理解了。书里有很多小实验,都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就能完成的,比如用肥皂水吹出各种形状的泡泡,或者用纸筒做个简易的望远镜。这些实验不仅好玩,还能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原理的神奇。我带着孩子一起做,他比我还兴奋,经常问“妈妈,这个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我们一起翻书找答案,感觉像是在探险一样。而且,这本书的插图也特别棒,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压抑,反而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我真的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物理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观察世界、如何发现生活之美的指南。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周围的一切,原来物理无处不在,而且如此迷人。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简直就像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颗闪亮的宝石。在此之前,我对物理的印象,仅限于中学时那些让人头疼的公式和概念,总觉得那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与现实生活毫无交集的学科。然而,《趣味物理体验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作者舒锡莉用一种极为生动、幽默的笔调,将物理学中最核心的原理,融入到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场景之中。我以前从未想过,连打喷嚏、切水果、甚至是喝一杯热咖啡,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物理知识。书中所描述的案例,从简单的杠杆原理在日常工具中的应用,到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如何影响我们走路的姿势,都写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那些“为什么”系列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自行车在骑行时不容易倒?”,“为什么泡泡是圆的?”等等,这些问题看似微不足道,但一旦被拆解开来,便能发现其中隐藏着物理学的精妙之处。更令人兴奋的是,书中提供的很多“实验”,都只需要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比如纸张、水、弹珠等等,操作起来非常便捷,即使是像我这样动手能力不强的人,也能轻松完成。每一次成功的实验,都让我体验到知识的力量,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场关于探索和发现的奇妙旅程。
评分我一直觉得,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能够与生活产生连接,而《趣味物理体验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物理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变成了一种生动、有趣的生命力,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舒锡莉仿佛一位魔术师,用她独特的视角,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赋予了物理的灵魂。我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洗碗时水会飞溅,也能解释出关于液体表面张力的奥秘;原来在冬天,为什么我们会看到自己呼出的白气,这其中也包含了气体遇冷凝结的物理原理。书中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那么贴近我们日常的经验,而作者的解答,又那么巧妙且富有启发性,让我常常在读到某个段落时,忍不住拍案叫绝。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简单易行的实验,让我能够亲手去验证那些物理现象。比如,用蜡烛和硬币就能演示大气压力,或者用肥皂水和吸管就能观察到光的衍射。这些实验不仅有趣,而且能够直观地帮助我理解复杂的物理概念,让我体会到知识的“用”和“力”。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物理的认识,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了“主动探索”,它让我看到了物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丽,也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真的非常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