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数学大辞典,涵盖数理逻辑、数学基础、数论、代数学、代数几何、分析学、复分析、常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组合数学、图论、几何学、拓扑学、微分几何学、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密码学、运筹学等学科,以常用、基础和重要的名词术语为基本内容,提供简短扼要的定义或概念解释,并有适度展开。正文后附有数学发展历史纪要、人名译名对照表等附录,并设有便于检索的外文索引、汉语拼音索引。 一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坦白说,我是一个对数学美感有较高追求的人,我总觉得,一本好的数学著作,应该像精密的钟表一样,每一个齿轮都咬合得恰到好处。这本《数学大辞典(第2版)》在我眼中,就具备了这种工艺美感。它对概念的描述,尤其是在涉及到那些跨学科的交叉点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数学哲学素养。比如,它对“连续性”在不同数学分支(如实分析、复分析、乃至泛函分析)中的细微差别和统一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种层次感和穿透力,是很多普通教材望尘莫及的。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那些被公认的“困难定理”时的处理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证明步骤,而是先从直觉上解释这个定理的意义和它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然后再逐步展开严谨的论证。这种“先感性认知,后理性建构”的编撰思路,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陡峭曲线。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欣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雕琢一块璞玉,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透露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恤。它没有卖弄复杂性,而是致力于清晰地呈现复杂性背后的优雅结构,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
评分从一个对数学学习保持好奇心的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整个数学学科的版图。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数学是被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模块: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各自为营。但这本大辞典的编撰结构,巧妙地展示了这些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历史演变。当你查阅一个基础概念时,它会引导你看到这个概念在不同高等领域的泛化或特殊化形式,让你能跳出当前的学习范围,对数学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对于拓宽视野、激发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是至关重要的。我发现,当我带着这本书去阅读一些科普性质的数学著作时,理解深度陡然增加,因为我已经有了扎实的、结构化的知识背景作为依托。它就像一张精确的星图,让你知道自己正处于哪一个星座,而这个星座又与宇宙中的哪些其他星系相连。这本书培养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系统性的思维能力,这对于任何追求深度理解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无价的财富。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购买参考书的目的性往往非常明确:快速定位并验证一个具体的技术细节或公式的准确性。这本《数学大辞典(第2版)》在这方面的实用性,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过去在处理一些数值模拟算法的理论基础时,经常需要核对一些积分的性质或者矩阵分解的条件。这本书的特点是,它不仅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常常附带说明“为什么”以及“在什么约束条件下成立”。这对于工程应用至关重要。工程上的错误往往源于对理论适用范围的误解,这本书通过对各个分支理论边界的清晰界定,有效地规避了这种潜在的风险。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为一个优化问题寻找特定的凸性条件,翻阅了其他几本相关书籍都未果,最后在这本大辞典的“凸分析”部分,找到了我需要的精确不等式和其对应的严格证明的引用来源。这种“一锤定音”的可靠性,是任何在线搜索或普通教科书都难以比拟的。它提供的权威性,使得我可以放心地将书中的内容直接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信心和准确度。
评分拿到这本《数学大辞典(第2版)》,我的第一感觉是“相见恨晚”。说实话,我之前在准备某些专业考试的时候,经常被那些需要快速定位的知识点折磨得焦头烂额。一本好的辞典,重点就在于它的检索便捷性和条目的准确性。这本书在这两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极其人性化,几乎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数学术语,从最基础的算术到高等的微分几何,查找起来毫不费劲。我试着找了几个非常生僻的、在教材中可能只出现一次的概念,没想到都能迅速定位到详细的解释和相关的理论背景。这种即时反馈的体验,对于分秒必争的备考过程来说,价值无可估量。而且,条目间的交叉引用做得非常到位,你可以在一个概念的解释中找到指向其上层或下层理论的链接,这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集合。这让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本“查字典”,更是一个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框架。我曾经因为一个模糊的概念定义浪费了数小时,而现在,只需要几秒钟,一切就清晰明了。这本书的排版也值得称赞,字体清晰适中,图示虽然不多,但关键的公式和图形都绘制得非常精准,减少了阅读时的认知负荷。
评分这本《数学大辞典(第2版)》的问世,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数字和公式打交道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拿到这本厚重的典籍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知识的积淀。我记得我过去在解决一些比较偏门的数学分支问题时,常常需要在好几本不同的参考书之间来回翻找,效率自然大打折扣。而现在,手握这一本,感觉就像拥有了一位全能的数学导师。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基础概念的阐释,比如拓扑学中的“紧致性”或者抽象代数中的“伽罗瓦群”,它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简单堆砌,而是通过清晰的逻辑链条和恰到好处的例子进行剖析,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高深概念的读者,也能顺着思路走下去,不至于迷失在符号的迷宫里。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对近些年来的数学新进展也有所收录,比如某些领域的新工具和新理论的简要介绍,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旧日宝典”,更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当代数学指南。当然,如此庞大的体系难免会有一些细微之处需要完善,但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数学领域内的一座里程碑式的参考工具书,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研究效率和学习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