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别太敏感,也别太不敏感水微澜心理学知识基础教程从入门到精通成功励志书籍中国纺织

做人别太敏感,也别太不敏感水微澜心理学知识基础教程从入门到精通成功励志书籍中国纺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水微澜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敏感
  • 人际关系
  • 情绪管理
  • 自我提升
  • 励志
  • 成功学
  • 中国纺织
  • 入门教程
  • 水微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三新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41732
商品编码:28252009813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做人别太敏感,也别太不敏感
定价36.80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版次1
出版时间2018年02月
开本16开
作者水微澜
装帧平装-胶订
页数222
字数
ISBN编码9787518041732


内容介绍
过于敏感,人就会变得神经质,给生活带来无尽的苦恼;太不敏感,则人总是显得木讷迟钝,对于外界的人和事也无法及时做出反应。只有把握好敏感与不敏感之间*合适的分寸,我们才能发挥敏感的*作用。 《做人别太敏感,也别太不敏感》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的经营为切入点,重点教会我们如何把握避免过于敏感和太不敏感,从而适度利用敏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便利。 

关联
《做人别太敏感,也别太不敏感》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的经营为切入点,重点教会我们如何把握避免过于敏感和太不敏感,从而适度利用敏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便利。  
目录
第01章 太敏感的人,很难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002 过于敏感,其实是不够自信的表现 002 消灭“假想敌”的*好方式是不要敏感 004 总是听到手机响,都怪你太敏感了 006 改变内向性格,远离敏感 008 拒绝敏感,才能消除爱情的天敌 010 狂放一些,才不会为完*所累 012 第01章 太敏感的人,很难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002 

过于敏感,其实是不够自信的表现  002 

消灭“假想敌”的*好方式是不要敏感  004 

总是听到手机响,都怪你太敏感了  006 

改变内向性格,远离敏感  008 

拒绝敏感,才能消除爱情的天敌  010 

狂放一些,才不会为完*所累 012 

第02章 你这样敏感,其实是在自己难为自己  014 

为了面子敏感,你只会自寻烦恼  014 

敏感的人,总是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  016 

敏感的人总是否定自己,黯然神伤  018 

一个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019 

奔向远方的希望,命运只在今*的你手中  021 

遇事不钻死胡同,才能心宽体胖  023 

精英也是人,不是神,偶尔犯错又何妨  025 

第03章 让内心强大,才是对自己*好的保护  029 

温柔的心,帮助你自我疗伤,积极正向  029 

与自己拧着干,你只会更加软弱无助  031 

要想让事态变得轻松,就千万不要自我隔绝  033 

当思绪成为脱缰的野马,你一定会黯然神伤  035 

“我”是动词,把你的灵魂尽情释放  037 

只有你,才能成为你彻底的救赎  039 

第04章 接受被拒绝,你才能够离敏感远一点  042 

不帮你,有的时候其实是在真正地帮助你  042 

无能的人才会用交情绑架朋友,谁也不欠你的  044 

即使能力不足,也依然要勇往直前,竭尽全力  046 

一味地肯定,只会让你迷失自我,盲目自信  048 

当遭遇拒绝,真正的强者一定会变得更强  050 

只要能挺直地站立,就永远不要卑躬屈膝  052 

天无绝人之路,只要你的心中有希望的火种  054 

第05章 不需要害怕,用淡定的心与敏感对抗  057 

付出时,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料结局  057 

实际上,工作的辛苦都是你的成长  059 

唯有淡然的心境,才能助你坦然拥抱人生  061 

当你陷入痛苦的泥沼,*好的办法就是自我拥抱  063 

有些神奇的话,充满抚慰创伤的能量  065 

当你陷入绝境,你才能变成火眼金睛  066 

淡定从容的内心,助你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  068 

第06章 要接纳自己,在痛苦中积极寻求改变  071 

成功,就是失败之后的第1001次尝试  071 

什么是自我同情,它如何帮助你摆脱迷茫  073 

只有把握适度,你才能*完*地实现目标  076 

有些感情看似刺猬,其实有着柔软的躯体  078 

与其排斥客观存在,不如张开怀抱接纳  080 

温柔有时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力量  082 

痛苦不会消失,只会被你消融在生活中  083 

第07章 为自己负责,不必活在别人的认可里  086 

当所有人都否定你,才是你证明自己的*好机会  086 

勇于接受批评,才是真正能够战胜自己的强者  088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主见,才不会随波逐流  090 

即使你很平凡,也千万不要坠入平庸  092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相信但丁  094 

要想与众不同,就要坚定地相信自己  096 

质疑声中见英雄,你是强者还是弱者  098 

第08章 与人相处不易,别让“敏感”成为障碍  101 

相信老祖宗说的话,吃亏真的是福  101 

所谓孤家寡人,大多都很敏感 103 

大智若愚,以德报怨,才能拥有好人缘  105 

设身处地,才能打开他人的心扉  107 

有理声高,也很容易招致人们的反感  110 

察言观色委婉说话,才能有礼有节  112 

有的时候,人生的确难得糊涂 113 

第09章 去获取幸福,是你所能做的*大努力  116 

对自己怀着同情,你才能接纳自己  116 

不要过于苛责自己,否则就会疏远灵魂  118 

和自己较劲,人生一直都是拧着的  119 

帮助别人前,先要保全自己 122 

接纳伤痛,你才能拥有爱与宽容  124 

消除心底的焦虑,你才能看到人生的彩虹  126 

下 篇 别太迟钝,别成为温水中无知无觉的青蛙 

第10章 别后知后觉,人生*大的敌人是自己  130 

蓦然回,原来你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130 

积极乐观,你才能挣脱束缚自己的牢笼  132 

不经过泪水的洗涤,就无法品味幸福的真谛  134 

哪里是属于你的危崖,你找到了吗  136 

只要有勇气重新开始,就都还来得及  138 

挫折孕育成功的希望,你发现了吗  140 

第11章 勇敢去面对,逃避现实永远无济于事  143 

从容面对生活的磨难,你才能尽情享受生命的馈赠  143 

即使面对不幸,也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145 

只要心中有希望,你就能战胜磨难  147 

脚下的泥泞,终将为你的人生带来花开满径  149 

人生的指南针,带你走出命运的阴霾  151 

面对成功,你才醒悟所有困难都是垫脚石  153 

你要相信,你永远比别人更幸运  154 

第12章 可以被利用,但不要被身边的人欺骗  157 

追随成功者,你才能快速积累经验  157 

如何与上司博弈,你才能被利用而不被欺骗  159 

被利用,证明你还有被利用的价值  161 

听取他人意见,并不意味着失去主见  163 

可以忍受利用,但绝不要忍受奴役  165 

藏拙,才能在被他人利用时伺机而起  166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他人抓住把柄  168 

第13章 抱怨别人时,也想想去怎样改变自己  171 

年轻人压下肝火,与其斗气不如争气  171 

与其抱怨他人,不如毅然崛起 173 

真相不言自明,辩解往往事与愿违  175 

跌倒时,千万不要趴在泥泞的路上哭泣  177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179 

面对不公平,更应该奋发图强争取发言权  181 

把压力化为动力,你的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183 

第14章 知他人所想,迅速感知他人所说谎言  186 

捕捉他人面部表情,助你更轻松识破谎言  186 

肢体语言是无法伪装的,你要读懂它们  188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你打开他人的心窗了吗  190 

前言不搭后语的人,大多数在说谎  191 

诺言和秘密一旦轻易分享,就不再珍贵  193 

语速突然加快,一定意味着内心波澜起伏  195 

不停地点头不是认可,而是厌倦  197 

第15章 职场站得住,不能光是吃苦而不表功  200 

能力强的人从不抱怨自己没有舞台展示  200 

苛刻要求你的人,恰恰是为了让你快速成长  202 

面对上司的批评指正,你是欣然接受还是懊恼不已  204 

就算面对诘难,也要坚持维护原则  20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守得云开见月明  208 

加班是个表现自我的绝*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210 

今*的螺丝钉,也许就是明天的栋梁之才  212 

第16章 别害怕对手,他们实际是成就你的人  215 

为你指出缺点的人,才是你的真朋友  215 

当你与对手结成同盟,他又怎么继续与你对抗  217 

总是包庇你的人,也许正准备害死你  219 

当你头脑发热时,一定要感谢给你降温的人  221 

面对他人的误解和偏见,何须牢记心怀  224 

感谢嫉妒你的人,是他们让你认清自己的高度  226 

第17章 轻松地去爱,太紧张的爱更容易失去 229 

幼稚的恋情无法成为幸福婚姻的保障  229 

成就*好的自己,才能遇见那个*好的爱人  231 

不爱的守候,不如决绝地离开 234 

当爱情里只有你,你要更好地绽放  235 

即使遭遇背叛,也永远不要失去爱的能力  237 

当爱情搁浅,你是选择就此沉沦还是继续向前  239 

第18章 探寻自我,是人一生都要做的功课  242 

当你还是小孩子时,你眼中的生活  242 

三十而立的你,是否已经了解了生活的真谛  244 

岁月静好的人生,如何才能这样继续下去  246 

宽恕那些你曾认为无法宽恕的人  247 

感恩的心,帮助你学会心怀大爱  249 

参考文献  252 显示全部信息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人生豁达指南》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时常感到迷失,被外界的风浪裹挟,或是被内心的思绪搅扰。情绪的潮起潮落,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对自我价值的不断审视,构成了我们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体验。然而,过度的敏感让我们在细节中纠结,在他人无心的言语里寻觅深意,将简单的生活染上沉重的色彩;而全然的麻木不仁,又会让我们错失情感的联结,忽视成长的契机,将人生活成一条直线,缺乏色彩与深度。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人生豁达指南》并非一本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教程”,它更像是一本与你一同探索内心世界的旅伴,用温和而坚定的力量,指引你找寻内心的平衡点,构建属于自己的强大而柔软的心灵壁垒。这本书不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术语,而是将深刻的心理洞察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看到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进而找到破局的钥匙。 一、 洞察敏感的源头,化解情绪的藩篱 你是否常常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而辗转反侧?是否在社交场合,总觉得自己是那个被忽视、被误解的?敏感,并非全然的弱点,它常常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细腻感知和深刻的共情能力。然而,当这种敏感成为一种负担,我们就需要学习如何驾驭它,而不是被它所困。 本书将带你深入探究敏感的根源。我们分析导致敏感的多种可能原因,例如童年经历的影响、家庭教育模式的塑造,以及后天环境的不断强化。我们会探讨,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安的“小事”,究竟触动了我们内心的哪些“开关”?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案例,你将认识到,许多时候,我们对外界的解读,更多地是内心的投射。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你化解情绪的藩篱。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并挑战那些引发你过度敏感的负面思维模式。例如,“灾难化思维”——将小事想象成天大的灾难;“读心术”——认为自己能准确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并且总是负面的;“贴标签”——将自己或他人简单地归类为某种固定形象。我们会一步步拆解这些思维误区,学习用更客观、更理性的视角来审视周遭。 我们会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让你在感受到强烈情绪时,不再失控。这包括呼吸练习、正念冥想、以及情绪日记等简单易学的工具。你将学会区分“事实”与“解读”,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情绪都指向客观的真相。同时,本书也会引导你建立健康的自我边界,学会在需要时说“不”,不再为满足他人而牺牲自己的感受。我们坚信,真正的豁达,是既能感受生活的美好,也能承受它的不完美。 二、 拥抱适度的“不敏感”,学会放下与前行 当然,过于敏感容易让人身心俱疲,而另一种极端——全然的麻木不仁,同样会阻碍我们的成长。本书并非提倡你变得冷漠无情,而是帮助你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不敏感”,一种智慧的放下,一种对不必要负担的释怀。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前进,是因为我们背负了太多不属于自己的情感,或者沉溺于过去的遗憾。本书将引导你审视那些让你“卡住”的情感羁绊,例如对他人的过度期待、对过去的执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我们会探讨,在某些情况下,适当地“不计较”、“不放在心上”并非是懦弱,而是一种强大的自我保护和智慧的策略。 我们将学习如何在人际关系中,区分“我能改变的”和“我无法改变的”。不是所有的冲突都需要你去化解,不是所有的误会都需要你去解释。有时候,给对方和给自己一些空间,让时间来疗愈,是更好的选择。本书将提供关于“情绪隔离”和“认知重构”的实用方法,帮助你在面对不愉快的人或事时,不被其负面情绪所侵扰,保持内心的平静。 此外,我们还会关注如何从失败和挫折中走出来。人生并非坦途,摔跤是常有的事。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跌倒后,拍拍身上的灰尘,站起来继续前行。本书将分享如何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从中汲取教训,而非让它成为你前行的绊脚石。你将学会如何原谅自己,也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放下,是为了更轻松地上路。 三、 智慧人生,从悦纳自我开始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人生豁达指南》的核心,在于引导你建立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体系。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敏感,或是不知所措,都源于我们对自己的不确定和不接纳。 本书将深入探讨“自我价值感”的建立。我们不会让你去追求外界的认可,而是帮助你认识到,你的价值,并非由他人的评价来定义。我们将学习如何发现和肯定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你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都有自己的阴影,而这恰恰构成了独特的你。 我们还将关注“自我关怀”的重要性。你是否常常把自己的需求排在最后?是否认为照顾好自己是一种自私?本书将打破这种误解,让你明白,只有当你照顾好自己,你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去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会提供各种形式的自我关怀指南,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放松与滋养。 最后,本书将鼓励你以一种开放、好奇的态度去体验生活。人生是一场持续的探索,每一次的经历,无论是喜是悲,都是我们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学会从细节中发现美好,从平凡中品味幸福,让你的人生,如水微澜,不惊不起,却自有其深邃与宁静。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人生豁达指南》是一本为你量身打造的心灵成长之书,它不提供速成的鸡汤,而是陪伴你一步步走近内心深处,为你点亮前行的路。在这里,你将找到与自己和解的勇气,与世界连接的智慧,以及一份属于自己的,坦荡而豁达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极大的热情,因为“做人”这个主题太实在了,而“敏感”与“不敏感”的度,更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探索的课题。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指导我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人和事时,能够游刃有余,既不让自己受伤,也不辜负真诚的书。然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更像是在为我构建一个心理学的知识图谱,而非一本实用手册。它花了很多笔墨去阐述一些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比如“知觉选择性”、“归因偏差”等等,这些概念的解释非常详尽,逻辑也很清晰。我能够理解,这些是人们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的基础。但将这些理论与“如何把握敏感度的度”直接关联起来,对我来说,还存在一层隔阂。比如,书中提到了“非暴力沟通”的一些原则,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贴近实用,但它仅仅是点缀,更多的篇幅还是在解读心理学理论。我期待的是,当我在工作中被误解时,这本书能告诉我,我是否过于敏感,如果过于敏感,我该如何调整我的认知;如果我不够敏感,又该如何更好地体察他人的情绪。但书中更多的是解释“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误解”,以及“误解的心理学根源”,而对于个体如何主动调节自身的敏感度,提供的方法论显得比较稀疏。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带给我一种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方面的“通关秘籍”,特别是关于如何在人际互动中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度”。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更多的是在构建一个心理学的知识框架,而不是提供直接解决“敏感”问题的方案。它像是在为你讲解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比如牛顿三定律,让你明白万有引力是如何运作的,但并没有告诉你如何建造一座跨越山谷的桥梁。书中充斥着各种心理学名词和理论,例如“投射效应”、“确认偏误”、“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等等。这些概念本身很有意思,也确实能解释一些现象,但将它们与“做人别太敏感,也别太不敏感”这个主题紧密联系起来,我感觉有点牵强。我渴望的是,当我在工作中听到同事的一句无心之语感到不悦时,这本书能告诉我,是哪种心理机制在作祟,更重要的是,我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反应,才能既不至于过度解读,又不至于毫不在意。但这本书更多地是在说“为什么你会这样想”,而不是“你该怎么做”。它就像是一位博学的教授,在为你讲解知识,但你期待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来指导你如何在赛场上获胜。虽然吸收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感觉离“精通”还有很远的距离,更不用说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自如了。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确实戳中了我的痛点,关于“敏感”的度,我常常感到迷茫,不知道是该收敛锋芒,还是应该敞开心扉。我满心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一个处理人际关系、管理自我情绪的“黄金法则”。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理学概念的百科全书,而非一本针对“敏感度”这个特定问题的实践指南。它详细地介绍了诸如“移情”、“心理防御”、“自我概念”等一系列心理学词汇和理论,并且阐释得相当透彻。我能从中了解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太敏感”或“太不敏感”,是受到内心深处某些机制的影响。然而,从理论的理解到实际的应用,我感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书中并没有提供太多具体的、可操作的练习或者指导,来帮助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识别和调整我自身的敏感度。例如,当我感到自己在一次聚会中被别人忽略而感到不快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我可能是出于哪种心理原因而如此在意,以及我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既能保护自己不被伤害,又不至于过度解读。但书中更多的是在讲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现象”,而不是“我该如何去做”。这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了一番,却在实践的港湾里感到些许迷失。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标题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它直击了很多人在社交和自我调节中都会遇到的困境。我一直以来都为自己有时过于敏感而烦恼,但也担心一旦麻木不仁,又会失去感知生活细微之处的能力。我满心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引,让我知道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然而,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却有些出乎意料。这本书更像是在搭建一个心理学知识的金字塔,从底层的基本概念,一层层往上递进。它详细地介绍了诸如“社会认知”、“情绪调节”、“依恋理论”等一系列心理学范畴。这些知识是严谨的,也是有条理的,但它们似乎是在讲述“人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和行为”的普遍规律,而对于“如何具体地控制和调整‘敏感度’这个特定的面向”,则显得比较间接。举个例子,书中谈到了“防御机制”,列举了压抑、否认、合理化等几种方式。我理解,过度敏感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的表现,但书中并没有深入探讨如何识别并有效地转化这些防御机制,从而达到一个更健康的情绪状态。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些更具操作性的建议,例如具体的沟通技巧,或者是一套系统性的自我对话练习,能够帮助我直接面对那些让我感到“太敏感”或“太麻木”的情境。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why”,但我更需要一个实践上的“how”。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着实吸引了我,但当我翻开后,发现内容并没有如书名所预示的那样,让我对“做人”这件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事情有了深刻的体悟。起初,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人际交往艺术的指南,或是帮助我们处理日常琐事时保持心态平衡的秘籍。然而,实际内容更偏向于一些比较宏观的心理学概念的介绍,例如意识、潜意识、认知偏差等等。虽然这些知识本身是有价值的,但它们与“敏感”或“不敏感”的度如何把握,联系并不直接。书中花了不少篇幅去讲解一些理论模型,比如弗洛伊德的几个经典理论,还有一些行为主义的观点。我尝试着去理解这些理论,并试图将它们与生活中那些让我们感到“太敏感”或“不太敏感”的时刻联系起来,但总觉得隔了一层纱,无法触及核心。举个例子,书中提到了“认知失调”,解释了人们在面对矛盾信息时会感到不适。我理解,当别人的一句话让我感到不适时,这可能就是一种认知失调,但如何通过调整“敏感度”来化解这种不适,书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的解释上。我期待的是一些更加接地气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实用的练习方法,能够指导我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感知和回应,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心理学名词的理解上。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更像是一本心理学入门的教科书,而非一本针对“敏感度”这个特定议题的实用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