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天气学(第二版)
定价:98.00元
作者:丁一汇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02939267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汇集多年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心血,借鉴外在近代天气学的各个方面的成果,撰写了这本高水平的近代天气学教材。全书以流畅的文笔、精炼的语言阐述了大气中各类尺度运动系统的结构、生命史、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关的理论,说明各种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全球大气环流中的功能。本书是一本供研究生阅读的教材,它将高等天气学、中尺度气象学和大气环流三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加以论述,使之在合理的安排下体现了近代天气学中的各个方面。同时它有选择地舍去了一些基本常识和基本公式推导,而着重于对观测事实的物理解释,使全书内容充实又不至累赘。本书是教学和研究中不可多得的高水平著作。这次修订时又增补了近十几年来在季风、中尺度系统与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报等方面新的研究成果,并加强了天气学理论方面的阐述。
本书适合于有基础的研究生、大学生、研究人员及台站预报人员学习使用,可供各大专院校、气象部门作教学、研究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老派学者的严谨与自信,但又不失对初学者的宽容。它很少使用那种故作高深的行话来炫耀知识的深度,而是用一种非常沉稳、近乎于对话的语调来陈述复杂的科学原理。当你读到某个关键性的论断时,作者会用一种近乎于肯定的语气来总结,这种“笃定感”非常能感染读者,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信任感——相信作者所提供的知识是经过了反复检验和锤炼的。偶尔,在解释一些历史背景或理论争议时,作者还会穿插一些简短的、充满洞察力的评论,这些小小的“花絮”虽然不直接构成核心理论,却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维度,让你在学习硬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发展历程中的人文光辉和思想碰撞。这种在严谨和亲和力之间的完美平衡,让长时间的阅读也变得不那么煎熬。
评分这本书在图表的运用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深知“一图胜千言”的道理,但又绝非简单堆砌插图,而是将图表真正内化为论证的一部分。我注意到很多核心概念,比如气流的涡旋结构或者某种波动的传播路径,作者没有选择仅仅用文字去描述那种复杂的三维空间关系,而是配上了经过精心绘制和标注的剖面图或立体模型图。这些图的清晰度和信息密度令人赞叹,每一个向量箭头、每一个等值线的疏密变化,都有其明确的物理意义,而且图例的标注也做得极其简洁有力,绝不拖沓。更重要的是,很多图表是动态展开的,你能清晰地看到一个过程是如何从初始状态演变到最终状态的,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极大地增强了对抽象物理过程的具象理解,对于需要空间想象力的学科来说,这无疑是如虎添翼。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它采取了一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使得即便是我们这些在基础理论上有些许薄弱的自学者,也能找到跟上节奏的锚点。作者在引入每一个新的概念时,总是会先从一个非常直观的、甚至是生活化的例子开始切入,比如他可能会用日常生活中的热气球升降来解释某个大气压力变化的概念,这种“接地气”的处理手法,瞬间就打破了专业书籍的神秘感和距离感。然后,他才会逐步过渡到严谨的数学模型和物理定律的推导,但即便是推导过程,也处理得极其细腻,每一步的逻辑跳跃都被巧妙地用清晰的文字串联起来,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下,亲自走完了整个思考路径。这种教学相长的氛围,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流畅,很少出现需要反复回溯前文才能理解后文的情况,这种结构上的精妙设计,是衡量一本优秀教材的关键所在。
评分相较于市面上一些追求“新潮”而牺牲深度的教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对基础理论的深度挖掘和不动声色的“普适性”。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最新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科研分支,而是将笔墨聚焦在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核心物理机制上。这意味着,即便是几年后,书中的基础框架和核心公式依然是完全适用的,它的知识保质期非常长。我发现自己很多过去理解模糊的概念,如位势的保守性、大气运动的惯性效应等,在这本书中都得到了非常透彻且自洽的阐述,感觉像是打通了多条知识的任督二脉。它提供的不是一时的解题技巧,而是构建一个稳固的认知体系的基石,让人在面对更高阶的复杂问题时,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物理本质”,而不是被表象所迷惑。这种注重底层逻辑的教学策略,才是真正的、长远的学术投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封面那种沉稳中又不失活力的蓝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的时候,能感觉到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那种略带粗糙却又韧性十足的感觉,让翻页的触感都成了一种享受。我平时看书比较喜欢在老旧的台灯下,那种暖黄色的灯光打在书页上,墨迹的清晰度和排版的舒适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看得出来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字体大小的选取非常适中,既不会因为太小而费眼,也不会因为太大而显得松散,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时,那种版式的疏密有致,让原本枯燥的符号都变得井井有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而且,书脊的处理也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是多次翻阅,也不会有那种“散架”的担忧,这种经得起推敲的工艺,对于一本需要经常查阅的专业书籍来说,无疑是加分项。那种厚重而又扎实的感觉,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可以随意对待的读物,而是值得我们沉下心来精研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